游记
本栏所称的游记,主要指作者通过描写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旅行见闻,来记事、抒情、说理的散文。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精品文章
- 踏访红崖,寻访掉龙湾... [绿染秋情]
- 让我好好陪着你... [史春培]
- 晚安,旧时光... [惜若]
- 紫玉生烟... [莫小仙]
- 再梳妆... [莫小仙]
- 闲话大维... [史春培]
- 蓦然回首间... [云木欣欣]
- 明朝一哥王阳明(续)... [蓝色小妖]
- 年少不识爱滋味... [徐姜清]
- 浅析甲午战争期间一封日... [云木欣欣]
人气排行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广西浦北县恢复建县45... [韦志远]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人性的丑陋没有底线... [醉玉如雪]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戏剧人生如梦诗(2)... [韦志远]
- 圆锁庆典家长祝词... [气自华]
- 月窗探骊---文集... [郭有生]
- 试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 [谭长征]
踏访红崖,寻访掉龙湾
文章来源:铁岭晚报2016.11.29 访问量:4818 作者:绿染秋情 发布:绿染秋情 首发时间:2016-11-30 19:40:24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踏访红崖,寻梦掉龙湾
“红崖积雪”,铁岭古八景之一,直到退休后的一个夏天,才有幸踏访“红崖”奇景。
在一个晴朗的早上,骑自行车经养马堡、河夹心,沿辽河湾北侧绕行,继而穿过大片玉米地,来到红崖的最南端(因之村名红崖嘴),然后过小桥入村。
红崖,高约七八层楼,南北长约十余华里,西坡缓平,东坡陡峭。我急于登崖,便舍车循西坡而上。西坡草被甚丰,且有耕地。低处草与腰齐,多草藤(俗称拉拉藤子),极力拨开它蹚过去,横脚压草而行。坡中部草渐矮,以蒿、藤为主,靠近崖顶多是俗称洋草的灰白色茅草。还有几株松树孤零零地挺立在草丛间,冷眼看去,好似热带干草原景观,树干高且直,只在顶端才有树叶。相传早年这里是林木繁茂、百鸟争鸣,后来由于人们伐而不植,于今所剩无几。
中午时分,登上红崖南端顶部。独立崖顶,环顾四野,绿野平畴,一望无际。辽河蜿蜒于东南,直至西南遁去。复北上制高点,在制高点遥望铁岭城,却是一片雾霭,即使大晴天,也看不清什么,模模糊糊地有十余幢高高的白色楼宇耸立着。不过,凡河新区北侧的楼群、凤冠山还算看得真切一些。
红崖东坡,真像一堵墙,悬崖陡立,几近垂直。红土层由红砂岩、红黏土组成,是距今两亿年前生成的,足足有五六米厚,下部呈紫色,一直延至崖脚和耕地上。高高的陡崖,黄、白、红层次分明,以红色为主,互相叠置,真可谓壮观奇特。一到冬天,漫天飞雪,雪初霁,阳光灿烂,红崖上积满厚厚的雪,光泽耀眼,更加璀璨壮观。无怪乎早在明代陈循就在铁岭八景诗之一《红崖积雪》中吟诵道:“崩崖溃殷红,积雪留残白。夕阳山背来,寒光照赤壁。”《铁岭县志》还载有道光年间铁岭康熙楼贡生金秋水的《咏铁岭八景——红崖积雪》诗一首:“雪前峭壁挺殷红,雪后峰峦一望同。无雪自奇雪亦好,玉屏面面斗玲珑。”活灵活现地描绘了红崖积雪的壮丽图景。
步下红崖,经红崖嘴村中部向西来到掉龙湾水库。掉龙湾,很久很久以前,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洼地,雨水大,积水深而范围广;雨水小,积水浅而范围小,土地时涝时旱,经常受灾。
相传,有一天突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紧跟着有一条巨龙降到这片水泊洼地,于是这块洼地就叫掉龙湾了。从此,这里水草丰美,鱼肥虾大,水鸟大量繁衍,岸边树木繁茂,风光秀丽,景色美艳。人们都慢慢向掉龙湾聚拢,形成了不少村落,像红崖嘴、二公台、东贝河、南台、十五间房、增盛堡等十来个聚落。人们传颂着这条龙带来的好处,为了纪念它,就在龙头位置——水泡子北侧建了一座龙王庙,香火不断。清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七,红崖嘴村民为保护这一吉祥宝地,杜绝过度捕捞掉龙湾里的渔虾,制定了民规民约,书写成“掉龙湾禁止捕鱼记”,刻于石碑上,大家共同遵守。凡不遵守民规民约者要罚款,民约规定使用“丝网、泼网,罚钱廿吊;环网、萱箔、花篮,罚钱十五吊”。可见当年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蛮强的。
近年,雨水少,水库几见库底,库心滩地草绿如毯,放牧牛羊。前年库水丰满,直抵十里长堤堤脚,一片汪洋。据县志载,“掉龙湾,城西二十五里,昔有荷花,每值盛开,清香袭人。”铁岭诗人魏燮均《过掉龙湾》诗中有:“红蓼青浦映野蹊,小窗终日水禽啼。渡头一缕炊烟起,更有人家在水西。”这是清末掉龙湾周边风景的真实写照。如今虽不见荷花,水面也不广,但仍然时而泛波,时而水鸟飞落。有关部门于此开辟新的旅游景点,成片建设仿古楼阁,金顶蓝窗,甚为华丽。待到水丰库满,百鸟齐汇,定能重现当年“红崖绿水相辉映,林茂鸟鸣百花香”的旖旎风光。
(原载《铁岭晚报》2016.11.29)
“红崖积雪”,铁岭古八景之一,直到退休后的一个夏天,才有幸踏访“红崖”奇景。
在一个晴朗的早上,骑自行车经养马堡、河夹心,沿辽河湾北侧绕行,继而穿过大片玉米地,来到红崖的最南端(因之村名红崖嘴),然后过小桥入村。
红崖,高约七八层楼,南北长约十余华里,西坡缓平,东坡陡峭。我急于登崖,便舍车循西坡而上。西坡草被甚丰,且有耕地。低处草与腰齐,多草藤(俗称拉拉藤子),极力拨开它蹚过去,横脚压草而行。坡中部草渐矮,以蒿、藤为主,靠近崖顶多是俗称洋草的灰白色茅草。还有几株松树孤零零地挺立在草丛间,冷眼看去,好似热带干草原景观,树干高且直,只在顶端才有树叶。相传早年这里是林木繁茂、百鸟争鸣,后来由于人们伐而不植,于今所剩无几。
中午时分,登上红崖南端顶部。独立崖顶,环顾四野,绿野平畴,一望无际。辽河蜿蜒于东南,直至西南遁去。复北上制高点,在制高点遥望铁岭城,却是一片雾霭,即使大晴天,也看不清什么,模模糊糊地有十余幢高高的白色楼宇耸立着。不过,凡河新区北侧的楼群、凤冠山还算看得真切一些。
红崖东坡,真像一堵墙,悬崖陡立,几近垂直。红土层由红砂岩、红黏土组成,是距今两亿年前生成的,足足有五六米厚,下部呈紫色,一直延至崖脚和耕地上。高高的陡崖,黄、白、红层次分明,以红色为主,互相叠置,真可谓壮观奇特。一到冬天,漫天飞雪,雪初霁,阳光灿烂,红崖上积满厚厚的雪,光泽耀眼,更加璀璨壮观。无怪乎早在明代陈循就在铁岭八景诗之一《红崖积雪》中吟诵道:“崩崖溃殷红,积雪留残白。夕阳山背来,寒光照赤壁。”《铁岭县志》还载有道光年间铁岭康熙楼贡生金秋水的《咏铁岭八景——红崖积雪》诗一首:“雪前峭壁挺殷红,雪后峰峦一望同。无雪自奇雪亦好,玉屏面面斗玲珑。”活灵活现地描绘了红崖积雪的壮丽图景。
步下红崖,经红崖嘴村中部向西来到掉龙湾水库。掉龙湾,很久很久以前,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洼地,雨水大,积水深而范围广;雨水小,积水浅而范围小,土地时涝时旱,经常受灾。
相传,有一天突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紧跟着有一条巨龙降到这片水泊洼地,于是这块洼地就叫掉龙湾了。从此,这里水草丰美,鱼肥虾大,水鸟大量繁衍,岸边树木繁茂,风光秀丽,景色美艳。人们都慢慢向掉龙湾聚拢,形成了不少村落,像红崖嘴、二公台、东贝河、南台、十五间房、增盛堡等十来个聚落。人们传颂着这条龙带来的好处,为了纪念它,就在龙头位置——水泡子北侧建了一座龙王庙,香火不断。清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七,红崖嘴村民为保护这一吉祥宝地,杜绝过度捕捞掉龙湾里的渔虾,制定了民规民约,书写成“掉龙湾禁止捕鱼记”,刻于石碑上,大家共同遵守。凡不遵守民规民约者要罚款,民约规定使用“丝网、泼网,罚钱廿吊;环网、萱箔、花篮,罚钱十五吊”。可见当年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是蛮强的。
近年,雨水少,水库几见库底,库心滩地草绿如毯,放牧牛羊。前年库水丰满,直抵十里长堤堤脚,一片汪洋。据县志载,“掉龙湾,城西二十五里,昔有荷花,每值盛开,清香袭人。”铁岭诗人魏燮均《过掉龙湾》诗中有:“红蓼青浦映野蹊,小窗终日水禽啼。渡头一缕炊烟起,更有人家在水西。”这是清末掉龙湾周边风景的真实写照。如今虽不见荷花,水面也不广,但仍然时而泛波,时而水鸟飞落。有关部门于此开辟新的旅游景点,成片建设仿古楼阁,金顶蓝窗,甚为华丽。待到水丰库满,百鸟齐汇,定能重现当年“红崖绿水相辉映,林茂鸟鸣百花香”的旖旎风光。
(原载《铁岭晚报》2016.11.29)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推荐理由:
笔法灵动,叙描自如!
李宣章
文章评论
huangdaolong52 评论 (评论时间2020-07-20 12:01:24) | ||
欣赏。 |
一丁 评论 (评论时间2018-04-13 09:26:17) | ||
欣赏!25年前在铁岭参加培训一个半月,到过清河水库,很好的一个地方,“大城市” |
李宣章 评论 (评论时间2016-12-02 16:33:57) | ||
有风景。有故事,韵味悠长! |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