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知韵识律
诗词曲赋联的格律知识。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课堂  >>  知韵识律
辨别四声和平仄以及韵的知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9033        作者:渔舟唱晚        发布:渔舟唱晚        首发时间:2011-06-04 17:25:49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这是我以前给朋友们讲课时的笔记,是根据《王力诗词格律》进行整理加工的,使其变成我自己的语言,目的是使初学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由于水平有限可能有误,朋友们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给予谅解。 今天我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还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受益,爱上我国的古典文化。

第一课    辨别四声与平仄

        字有音,音有调。这里说的“四声”,一是指现代普通话字音除轻声外的四种声调,二是指古汉语字音的四种声调。

        声调,是汉语的特点之一。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又叫第一声)是一个不升不降的高平调,阳平(又叫第二声)是一个高升调,上声(又叫第三声)是一个先降后升的曲折调,去声(又叫第四声)是一个降调。

        古代汉语的字音也有四个声调,叫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它和今天普通话的四种声调是不完全相同的,古代的四声是:

        (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 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古代的韵书中,平声字与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字不算同韵,不能在近体诗中通押。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例如“”字,用作动词解作“做”,读作阳平,音同“维”音;如:事在人为、所作所为;用作介词解作“因为”或“为了”,读作去声,音同“喂”。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和词性都没变。“望”、“叹”、“看”、“听”、“漫”等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为kān。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其余都读去声。

        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的时候,原来有平声和去声两种读法;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的时候,只能读作去声。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也就好懂了。

        平仄是对古四声的一种分类。古人对四声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平声平直洪壮,可以相对延长,而上声、去声、入声则缺少这种特点,所以将平声调作为一类,名曰“平”;其它三个声调分为一类,名曰“仄”。仄,就是不平的意思。我们的祖先利用汉语声调的这个特点,巧妙安排,造成语言上的音律美。

        诗词曲中分平仄,好比寰宇分阴阳,动物分雌雄,人类分男女。作诗填词写曲,需遣词造句,好比敲锣打鼓,要讲究配合,单打一是不好听的。

        平仄是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体诗)和词、曲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不但近体诗用平仄,词律、曲律也离不开平仄。懂得了近体诗的平仄,词、曲的平仄也就迎刃而解了。

         平仄在近体诗中是怎样交错使用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一)平仄在本句节奏落脚点处是交替的;

         (二)平仄在对句节奏落脚点处是对立的;

         (三)平仄在隔联节奏落脚点处是相同的。

 

 

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1、红军不怕远征难,(平平平仄仄平平)

2、万水千山只等闲。(仄仄平平仄仄平)

3、五岭逶迤腾细浪,(仄仄平平平仄仄)

4、乌蒙磅礴走泥丸。(平平平仄仄平平)

5、金沙水拍云崖暖,(平平仄仄平平仄)

6、大渡桥横铁索寒。(仄仄平平仄仄平)

7、更喜岷山千里雪,(仄仄平平平仄仄)

8、三军过后尽开颜。(平平仄仄仄平平)

         在近体诗的每一句中,每两个字基本上为一个节奏,落脚点在后一个字。句末单独一个节奏,用来设置韵脚,双句句末一定要用韵,首句句末可用韵也可不用韵,其余单句句末不能用韵,平仄必须与韵脚的平仄相对。

         关于落脚点:

        拿“万水千山只等闲。”来说,这样分:

         万水  千山  只等  闲。

         从左到右每两个字为一拍,其中第二字就是落脚点,这句话中“水、山、等”就是落脚点,第七字闲是韵脚,

        以上面这首诗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例,“红军”是“平”后面跟着的是“不怕”为“仄”,后面跟着的是“远征”为“仄”。这就是“交替”。即七言律诗的第二、四、六字是平仄是交替的。

 

就对句来说,上面这首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第七句和第八句,在节奏的落脚点(第二、四、六字)上,不是“平”对“仄”,就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我们再来看上面这首诗的第二句和第三句,在节奏的落脚点(第二、四、六字)上,平仄均是相同的。第四句和第五句是这样,第六句和第七句也是这样。这就叫“相同”。

 

第二课   

 先了解几个概念:

  韵腹

  yùnfù

  声韵学名词。一个完全的汉语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通常为整个音节中发音最响亮的部分,又称为“主要元音”

  韵脚

  yùnjiǎo

  成韵的诗文中押韵的句末字

  韵律

  yùnlǜ

  平仄和押韵规范

  韵母

  yùnmǔ

 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

  韵目

  yùnmù

  韵书把同韵的字归为同一书中,每韵用一个字标明目录,按顺序排好。

 

  韵书

  yùnshū

  我国古代按韵编排的字书,现存的韵书大都先分平、上、去、入四声,再分韵部,如《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等,都是写诗填词的工具。

  韵头

  yùntóu

  介音。是介于主要元音与声母之间的高元音

  韵尾

  yùnwěi

  指韵母的收尾部分,例如韵母ai、ei的i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聪"c 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 ,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 ái )。

  这里""""""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 ""字不押韵,因为""字拚起来是r ào ,它的韵母是ao,跟""""""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 á),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分别是a、ia、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的,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例如: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ér )。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在平水韵中都属于上平四支韵;按今天普通话去读,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像n 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3   条】
文章评论
渔舟唱晚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09 22:14:35)  
回争春吐艳:只要都能看懂,我就没白费劲啊!问好。
争春吐艳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09 16:23:01)  
渔舟的讲解浅显易懂,非常好。赞!
渔舟唱晚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09 16:01:09)  
回诚实成诗:谢谢支持!问好。
诚实成诗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09 15:18:33)  
支持渔舟,做得好!辛苦啦!
渔舟唱晚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07 06:32:41)  
回余文唐:不用客气。问好!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