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游记
本栏所称的游记,主要指作者通过描写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旅行见闻,来记事、抒情、说理的散文。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游记
碧空映日飞崖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596        作者:故乡的星空        发布:故乡的星空        首发时间:2014-03-19 09:35:27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碧空映日飞崖险

——凤凰山“水牛背”记行

     

在我所经历的路线中,不乏一面山的惊险,也不缺少赤步连穿的疲惫,更少不了大峡谷至台沟和千山二十七峰的失手与伤害。然而所有这些都没有给过我那种无助、无奈又心沉入湖底般的绝望。

——题记

       

与上一回远行间隔了一个月,这对于一个醉心户外的人来说是很稀奇的事儿。或许是事务过多,也或许是心态有了轻微的变化,我一直处于半休整状态,有限的出行又基本围着家里打转转。等看到了凤凰山微波站的线路,内心便是痒痒的。与小草合计了一下,便定下了出行计划。

万幸,出行那天没有事务缠身,终于可以顺利出行了。

有了小草的参与,准备工作就不那么麻烦了。一切都非常顺利,或许这就是我心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吧!

十五日凌晨四时起床,然后做出行准备。因为计划路餐采用户外野炊,热水的准备稍微费了点儿时间。现在出行如以前那样不吃早餐已经不现实了,在小草的督促下,完成了早餐,时间仍然很充足。等到优哉游哉的赶到集结地,时间仍然提前了近二十分钟。这在我以往的经历中是很少见的,因为我本来就是那种“掐”点儿来的主。

这样也好,既可以认识一下很久未见的去往其他方向的朋友,也可以帮着安排一下座位,核实一下人数,也尽一下管理的职责。

凌晨六时二十五分,大巴车启动,赶往目的地——凤凰山。

        

〖一〗

       

路上,接上了中途上车的队员。过程也还顺利,只是在南芬时略耽搁了些许时间。这多少让车上的队员心焦。我们这些管理的内心是不能急躁的,最少这种焦躁不能表现在脸上,这样会让队员们更加的烦躁。

这对我多少有利。虽然小草很早就督促我吃下了药,眩晕的侵袭还是影响了我。有了停车的缓解,我遭的罪便少些。

车上,大家略微研究了一下,提出是否应当选择经“水牛背”赶往微波站的方案。对此,管理们分歧很大。毕竟“水牛背”是早在驴友们中流传很久的危险线路,据说有多人“折”在这里。

其实“水牛背”对我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一车人当中,不乏休闲的人,让他们走险路不是明智的选择。但确实有很多老驴希望能够走“水牛背”,以体验一下身体、心理和精神上的历练。

经过反复权衡,我们还是决定选择“水牛背”和“三块石”的线路,毕竟走这样线路的机会并不多。只是在走“水牛背”前,选择至少一名管理率领无法完成“水牛背”的队员下山,再赶奔微波站。其余能力较强,心理素质过硬的队员通过“水牛背”,然后赶往微波站。两条线路的队员最终在微波站或高句丽长城会合。

方案虽然定下了,可在我的内心仍然忐忑不安,担心队员出问题,也担心完不成线路。

随后的时间,我基本上是在车上眯着,以对抗时时袭来的眩晕。

八时多,我们进入凤城地界。司机因为不识路线,求助于我们。可惜,我们全队没一个识得准确路线,我更是云里雾里,因为两次一面山之行全处在半睡眠状态。好在大家根据印象,七嘴八舌的说,我们最终还是非常顺利的抵达终点——凤凰山登山路线的起始点。

由于到达目的地比预料中晚了很多,时间显得很紧张,我们略做准备,便急匆匆的开始登山。

我对自己的体能颇有自信,哪怕带着小草,同样有信心。所以,在准备上细致一些,直到最后,才开始登山。

刚刚登上第一个山坡,前面的队员便发生分歧。以天佑、纸片为首走在前面的队员已经在闷坡上爬出了很远,而后面的快乐考虑到时间因素,建议绕过三块石那一段路,改另一条路上山。这样从一开始,队伍就分成了两支,还好方向都是赶奔“水牛背”,我们最终会在途中会合。

凤凰山在我所走的线路中,是非常险、也非常难走的,说得准确点儿,要比我走得最频繁的千山线路险很多,高度也高得多(最高主峰攒云峰海拔八百三十六点四米)。所以,我们一开始便处于爬坡段。

对于这样的爬坡,常走户外的老驴并不怕,只是对于只走休闲的队员来说,有点儿残酷,而在我们所有队员中,差不多有一半是走休闲线路的。幸好跟随天佑和纸片走三块石的队员算是很强的,并不会比我们主队落后很多。

我们沿山间小路穿行不久,很快就进入到陡坡路段,队员们之间的距离迅速拉开。

得益于几次出行,小草的体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再加上我多少能带动一下,所以,我们的速度相对较快,也处在较靠前的位置。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煎熬,我拉着小草登上了山脊。

此时山脊右侧是路途崎岖的陡崖地段,也是我们要前往的“水牛背”方向。左侧为我们所绕过的“三块石”方向。

此时大多数队员已经远远的落在了后面。我们便选择三块石的方向,到那里拍摄,同时也等待一下另一条路线的队员。

“三块石”确是一个好的去处,也无愧于险中含奇、秀里藏峻之说。在陡高山脊路上,突兀而现,整个山势峥嵘,两侧更是悬崖峭壁,让人无路可寻,也给穿越山脊路线的人以莫大的压力。在身体、精神和心理的多重压力下,胆怯之人必然望而止步,无奈退却;胆大心细之人必然攀爬试探,总能找到穿越之途。跨越中途那种胆战心惊和忐忑不安,一直折磨着人的神经。

我因为带着小草,尽量选择安全路线,所以也无法体会穿越“三块石”的那种心理历程。不过通过近距离接触拍摄,以及帮助队员跨越石险,多少能够感悟到那种奇妙的内心历练。

由于很多队员行动迟缓,又贪恋景色,我们在“三块石”处停留的时间格外长,大约有一个小时的样子。很多知道线路的队员都不时提醒,如此停留将无法实现到达微波站的目的。

在权衡之下,我们还是忍痛中止了队员们的逡巡与留恋,顺路返回并改向右侧山脊穿行,赶奔“水牛背”的方向。

说是赶奔,其实速度很慢。因为道路实在险峻,我们不得不放慢速度,以保障队员们的安全。

后面连续三四座山峰都很高大,并且不时路遇断崖。我们不得不随时停下来,寻找安全路径,甚至不时的借助绳索,保护女队员和经验不足的队员安全通过。

非常幸运,这回出行的队员中,能有三分之一的老驴和体能、心理都很不错的强者。这让我们这些管理轻松了很多,也不必太过分心。个别极险处,我们采取分区域保护和接力保护的办法,把心理受干扰和动作变形的队员送过险峻之处。

看着时间一点点的接近正午,而我们全队分别滞留在几处险要地段,一点点的通过,我们很是着急。这时,稍有经验的人都能明白,事实上,我们已经无法实现到达微波站的目的了。

我们通过对讲机沟通了一下,决定临时改变方案,放弃微波站,把目标改为:部分能力强的队员通过险峻的“水牛背”,然后下山赶奔高句丽长城,最后结束行程;另一部分队员在“水牛背”之前下山,赶奔高句丽长城,最后结束行程。

这样更改其实是无奈之举。根据走过“水牛背”的队员讲,“水牛背”地势险要,道路狭窄难行,大约有三四十米的路段极其危险。这样的道路只能一人一人的依次通过,速度会相当迟缓。

对此,我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因为根据走过的队员所述,按险度与难度来分析,“水牛背”要远远低于一面山。不过对方案的更改,我极力赞同。相对于表现更积极的队员与管理,我的表现更老成和更稳重,在行动中总是选择更成熟的线路,也更希望全队的安全顺利。

方案改变了,全队也安稳了。当然,包括我在内和一些能力特别强的队员多多少少有点儿太甘心。只能寄望以后在挑人的情况下,再来完成这次路线了。

过了正午之后,我们走在前面的队员已经连续跨过了几个险关,来到了“水牛背”前面那座山峰上,并停在那里休整,而个别体能好,又没有负担和“拖油瓶”的队员,干脆就停留在了“水牛背”的山脊峰腰处,随时准备征服全程的难点——水牛背。

我用对讲机联系了一下后面收队的管理,大部分队员还“叮”在各处险关,慢慢通行。我考虑了一下,感觉通过“水牛背”需要一定的体能保证,便不再前行,建议队员们午餐,在有了体能保证的情况下,冲击一下“水牛背”更合适。

考虑到时间因素和通过“水牛背”对体能的要求,我没有选择户外炉野炊,也不准备吃太饱,以避免对“通过‘水牛背’”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引发危险。

我们大约有十七八个队员选择在这里休整,一面等待后面的队友,一面午餐恢复体能,以迎接后面最严峻的考验——攀爬“水牛背”。

      

〖二〗

       

午餐后,我们借用前面队员拴系的绳索下了山峰。然后沿着崎岖的小路向上攀爬,来到“水牛背”的山脊峰腰处。在这里,我们向上观察。

“水牛背”为狭窄陡峭的山脊路,只能允许一人通过,两侧均为高大、光秃秃的悬崖。整个山脊路长度有几百米(目测),平均坡度大于六十度(目测),少有植被和石缝,难以找到稳固的借力点。

顺山路可见的几个攀爬者正逶迤前行,速度迟缓,随时都有失足滚落山崖的可能,让观察的人心惊胆战。

此时走在前面的纸片等人,已经开始上行,并且停留在中途稍宽敞处休整。

我们刚向上攀爬不久,就和丹东本地户外群走了个对撞。原来他们因为有队员胆怯后退,不得不退回,放弃翻越“水牛背”的计划。

我联系了一下后队,建议我们停留,等聚齐后面的队员后一同上行。而在山脊峰腰处,更有一些队员停留,休整和午餐。

从这些队员的面相看,他们并不准备征服“水牛背”,正寻机下山。

先前通过对讲机得知,已经有队员提前下山,我便要求大家暂时停留,等待收队人员赶至,帮助大家寻路下山。

我们停留了大约十余分钟,因为后队赶至尚需要很久,便不再等,开始沿路攀爬,征服“水牛背”。

这时的我极端矛盾。“水牛背”是我从没走过的线路,实际情况如何并不知道。小草的户外经验不足,体能尚可,技术动作、心理素质都是我难以把握的。为此,我反复询问她,是否真的想通过“水牛背”。在得到确认后,我仍不放心,前后两次叮嘱她,必须要百分之百的听从我的指挥。

得到了小草肯定的答复后,我内心仍然忐忑,犹豫了很久,才带着她,开始攀爬。

严格的说,我已经受到了误导。“水牛背”从一开始就是极险的,难度虽然不大,但只要失误,后果绝对是致命的。

直到这时,我才醒悟,有些路是要分难度和险度的,而这两个因素又与心理素质紧密相关。

在险度不大的情况下,即使难度再大,队员也能够顺利完成,因为人人都明白,即使失误,大不了失败,但没有致命的后果,还有机会重新开始;在险度很大的情况下,即使难度再小,队员也不能顺利完成,因为人人都懂,成功的机会只有一次,失误就意味着一切都无法挽回了。所以,失败与成功之间,心理因素决定了技术动作,也决定了成败。

因为最起始的百十米路段,还有一些借力之处。积累了一定经验小草还可以控制。为了给小草信心,我把速度降得很慢,始终处于她前面十米以内。这给了她很大的支持,最开始的百十米,她有效的克服了心理干扰,顺利完成了。

这时,原本走在前面龙江和他的“内挂”因险度过大,慢慢的后退下撤。我们小心的避到道路的一侧,让出了下撤的路线(这时的道路还算宽敞,又有借力和停留之处,完全能够允许另一人通过)。

我犹豫了一下,有一种让小草后撤的欲望,可惜我担心她因为我的缘故拒绝下撤而放弃了。这样,我丢失了最后一次让小草下撤的机会。

又前行了十余米,道路忽然变得狭窄陡峭,幸好,粗糙的石壁可以借力,小草也勉强通过了。

我轻舒了一口气。极力克制着自己快速通过的欲望,继续放慢速度。我必须始终处于她的眼前,保证她的内心稳定,同时也对她的技术动作做出有效的指导。

后面的路稍微平缓了些,不过很快就进入到了高难度路段。原本平缓的路面忽然凸起,石壁上没有任何借力之处,必须完全凭借双脚的鞋底摩擦力固定身体,并用双手支撑才能通过,而且速度不能太慢,否则会影响力量的运用,从而消耗过多的体能。

此时我已经箭在弦上,无法回头了,更无法让小草回头,因为她也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我只能先行通过那里,然后停留在一块突起的岩壁后,观察小草的情况。

非常不幸,小草无法克制心理干扰。在无法确定固定点的情况下,她选择双膝支撑,降低重心。这是一个错误的技术动作,双膝只适合平坦路面和低缓坡度爬行,且速度很慢。用双膝是无法在这样的大坡度地势行动的,这样的路线只能用双脚固定,这样利用身体力臂的长度才够,也才能用双手支撑,从而克服那里。

我发现不好,却也只能告诉她站起来,克服心理干扰,慢慢爬行。

可惜,她也只在我的鼓励下前进了一小段,便再难挪动,最后不得不用双臂抱住石壁,挂在了路上。

我立时出了一身冷汗,这样的结果很糟糕,人的力气早晚有用尽的时候。我不得不一再的鼓励她,告诉她站起来,用双脚行走,用双手支撑。

这时,她已经无法听从我的引导了,危险无助的境况,让她的内心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她几次抬头看我,从双眼中流露出了无助。

我的内心一阵绝望,几次想下行,去帮助她。

最后我强力的克制了这种愚蠢的想法,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我跌下悬崖,她也会因为我跌下悬崖而彻底失去求生的愿望。

我做了几个深呼吸,继续保持固有的平静,利平缓的语气鼓励她,让她站起来,改用双脚支撑。

可惜,没有成功。她依旧“挂”在那里。这时主导她的完全是恐惧的心理了,在风的吹拂中,她竟然还能够腾出一只手正了正被风吹歪的帽子,却无法利用双手向上攀爬。

我吓得不轻。在我的经历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绝望的时刻。我一直相信自己,希望控制自己的一切,然而此时,我面对此情此景竟如此的无能为力。

我内心焦躁着,却又不得不维持表情和语气上的平静,避免她受到干扰,从而失去希望。这时,我的内心极度后悔,痛恨自己没坚持自己的初衷,强制她放弃“水牛背”。

慢慢的,后面的天佑等人赶了上来,并接近了她。这些后面所有人现在都无法通行了,也无法后退。

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用绳子”(我已经紧张得听不出是谁的声音了,初步感觉好像是飞的声音)!

天佑立时醒悟,他的背包里有绳子。便拿出了绳子,准备扔向我。

我考虑了一下立即阻止,绳子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我不想把这种希望变成唯一的一次,因为我没有把握能接住绳子。

我让天佑抓绳子的一端,把另一端掷给我。这样即使失败了,还可以掷第二次,第三次……,只要有绳子在手,我的小草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于无数次的机会。

绳子掷了过来。

可惜,我没有接到,绳子的一端落在坡下距离我不远的地方。

我深吸了一口气,计算了一下,感觉能够到绳头儿。于是变换身体为头下脚上,去够我前面的绳头儿。

还差一点。绳头儿就在我手的前面不远处。

我又深吸了一口气,再次计算了一下。然后用双脚勾夹住那块突起的岩壁,用右手支撑住粗糙的崖石路面,左手向前一伸……

我终于够到了绳头儿。

我小心的调整身体姿态,退回到原位。深吸一口气,不断的告诫自己,别慌,稳住,计算好。

我把绳子的一端牢牢的拴系在突起的岩壁上,然后才让小草拉住绳子,稳稳的向上爬。

成功了,有了绳子的帮助,小草终于克服了这段艰难之处。

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小草在崖壁上,足足“挂”了十分钟。

看到小草慢慢的爬到了我的身边,我的内心彻底放松了。在山风的吹拂下,我的后背一阵阵的发冷。原来短短的十分钟内,没有经历过任何运动的我,竟然汗透衣背。要知道,在先前的爬坡中,还有后面的惊险路段,我甚至没怎么出汗。

        

〖三〗

         

把小草接到了安全地带,我和天佑确认了一下,是否需要收绳。

天佑要求绳子留在那里,因为后面还有一个为难的晓岚,情况甚至比小草还要糟糕,同行的青云石的压力也并不比我小。

我后悔并自责着,告诉小草:“我后悔领她走这样的路段。”

随后,我依旧保持在小草前面的十米以内,用更慢的速度前进。经过前面的波折,小草的体能消耗极大,她需要这种轻缓节奏的调整。只要她不往别处看,出现因高度影响发生的眩晕即可。

后面路段相对好走一些,不过我的轻松没维持多久,我们再次遇到了难行的路段。仍然是一段忽然凸起的岩壁阻路,需要较高的技巧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这一处路段比刚才稍宽一些,却更长。全是没有借力之处,完全需要依靠双脚固定和用双手支撑的地方。

我冷汗直冒,头微微有些发晕。我明白这样无济于事,只能强力克制心理干扰,快速通过,在上面较远处的安全地带停留,再次回头观察小草的情况。

果然不出所料,小草未能克服心理干扰造成的技术动作变形。她勉强在我的鼓励之下前行了一段距离,最终还是双膝支撑,趴伏在路段的前端。

相同的情况再次出现。我们就这样僵持在那儿,进退不得。

再次绝望的感觉让我无所适从,头一阵阵的发晕,总感觉悬崖峭壁下,有一股巨大的魔力,把我一点点的往下吸。

我用最后的理智克制着,保持着表情的平静和语气的平缓。只是,除了鼓励,我真的一点法子也没有。

相同的动作与表情,只是这时感觉无助的不仅仅是小草,还有在上面貌似泰然自若的我。

此时,我感觉时间过得格外快,我怕小草的力量用尽,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好让小草在崖壁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看到后面的天佑一点点的接近,我把全部希望又寄托在了天佑的身上,因为只有他那里有绳子,只有用绳子,才能帮助小草通过那里。

这时,我又感觉时间过得格外慢,我希望天佑和他的绳子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小草的身边。

后面的古越龙山和咖啡已经攀爬上来,并且越过了小草,继续上爬,最后又越过了我,而我的小草还是无助的停留在那里。

天佑也越过了小草,停留在一处较为安全之处,准备将绳子掷给我。可惜,这时的绳子长度又远远不够,我在这里根本无法起到任何辅助作用。

无奈之中,我和天佑只能采取分段的办法,由他帮助无力攀爬的小草和晓岚通过第一部分,然后把绳子掷给我,由我帮助她们通过第二部分。

这个时候,天佑那里是最危险的。因为他那里根本承受不了多大的力,绳子只是个心理保障。

天佑叮嘱小草和晓岚,不能用太大的力,主要是借力。真正的支撑还是要靠自己的双脚和双手。

有了天佑的帮助,小草和晓岚终于克服了第一部分。

我接住了掷过来的绳子,想上行到安全稳固处。可惜绳子的长度还是不够,我也只能勉强停留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以双脚为支撑点,坐倒在路中,身体后仰,帮助小草和晓岚克服了第二部分。

又一个惊心魄的十分钟。十分钟内,我差不多耗尽了全部精力和感情。事实上,二人用在绳子上的力量并不大,主要力量还是依靠自己双脚固定和双手支撑。所以,这条绳索只是她们的心理保障。我相信,在缺少心理因素的干扰下,她们通过这里并不是太困难的事儿。

严格的说,这个“水牛背”对于我没有任何难度,只要小心一些,我可以用很快的速度通过。只是在这次出行中,我只做到了知己,并没有做到知彼。小草并不具备我的户外经验和户外能力,通过这样的路段是很危险的。

对这次经历,我后怕、后悔、自责并反思着,这将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带小草走这样的路段。

接应了小草和晓岚后,我才彻底放心。因为山顶极目可见,都是有路可走、有树依的地方,已经没有任何为难之处了。

我和天佑确认了一下,后面确实没有需要用绳子的队员,才在小草的帮助下收了绳子。然后拉着小草转身前行,直奔山顶。

看得出,青云石和晓岚都经历了我和小草相同的思想与情感变化,一到山顶,我们便显得格外亲近。彼此间相互拍摄,内心再无距离。

相对来看,小草受到的打击更大,因为她在崖壁上停留了更长的时间(前后“挂”了两个十分钟,真是惊心动魄又煎熬摧残的两个十分钟),所消耗的体能也更大。

疲惫和惊吓外加精神力的过度消耗,小草干脆坐倒在山顶上,再不想起身,这与晓岚忘情的在山上拍摄大相径庭。为了不使她因此而瘫软在山顶,我不时的喊她照相,让她在拍摄中舒缓内心,恢复体能。

我故意停留更长的时间,想等待后面的天佑登顶。我的内心十分感激,没有天佑的帮助,我们的后果会很严重。

在山顶停留的时间过久对两位惊吓过度又消耗过大的队员来说,很不利。最终,我放弃了等待天佑的想法。四人结伴下山。

下山的路依旧陡险难行,我们需要借助树木、山石才能顺利下行。不过经历了刚才的惊险之后,对这样的路,没人感觉到有多危险。我一如既往的告诫大家,这样的路其实隐含更多的风险,松懈的内心是最大的隐患。

我们四人顺利下山,很快就遇到了先前通过了“水牛背”的队员。他们在等待我们,因为能够通过“水牛背”的队员都是强者,哪怕连哭带喊着给大家“整”过来的队员,都无法否认自己强驴的本质,最少在没通过“水牛背”的队员们眼里是这样的。

相聚的几人相互庆祝了一下,然后照相留念。

通过询问得知,早在我们之前,纸片已经带领三四名先行通过“水牛背”的队员寻路下山,赶奔高句丽古长城了。而在我们身后陆陆续又有天佑、力拔山兮、咸菜疙瘩、清新等人过了“水牛背”。而在他们的身后,快乐和木兰花也即将通过“水牛背”。也就是说,我们全车五十多人中,有近一半人通过了“水牛背”的考验。这个比例应当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只是在内心,我仍然希望这样的数字更少些,我并不希望小草的事情重现,更不希望那些能力不强的队员强行通过“水牛背”。同时,我们也要警醒,绝不能鼓励和建议队员去走“水牛背”这样的线路,因为这样的鼓励往往会隐含着付出惨重代价的风险。

     

〖四〗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已经无法等待快乐和木兰花了,因为按时间推算,我们已经耽搁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还有一个高句丽古长城要走。

我们和快乐联系了一下,决定不再等待,寻路下山,赶奔高句丽古长城。

我们选择了一条覆满落叶的山凹下山。结果刚一起步,我一眼没照顾到,小草就摔倒了。

原来她全无走这种路线的经验,再加上刚刚历险,以为这平坦的落叶会如毛毯一样安全,悠哉游哉的踩下去。立时掉入了落叶下的陷阱,给落叶下的冰滑倒,摔了一身泥。幸好没有摔坏哪儿,不然后面的路就艰难了。从此,我再不敢让她脱离我的视线了。

大部分通过“水牛背”的队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驴,自然不会给充满落叶的山凹迷惑,走在上面知道需要保护哪里,也明白如何避开危险。只是仍然不免滑倒在落叶中,给落叶掩没。这样也好,给我们添了不少乐子,也增加了很多摄影的素材。

我们所有人都明白,这样的路快不得,便不紧不慢的在山凹中穿行,不时在美丽景致处停留拍摄。

中途,我联络了一下快乐和木兰花,原来他们走错了路,在我们相反的方向下山。这样就意味着,他们二人和我们彻底失散,只能在回程中相聚了。之后不久,我们便因为高山的阻隔,相互联络不上了。

和山下的队员联络,先期下山的队员都在高句丽古长城处游玩,唯一还在山里面的人就剩下我们这十几个人了。

我们一路闲聊一路拍摄,结果时间流逝更快。很快我们就明白,我们连高句丽古长城都无法去成了,毕竟我们在“水牛背”盘桓了太久的时间。不过我们没一个人后悔。一路行旅,只捕捉到一处星光便已经知足。何况,我们每人都差不多经历了身心的双重历练,如我和小草这般,还有了情感与精神的磨砺,收获自是丰富了。

等我们到了山下的大巴车停放地,队员们已经基本聚齐了,全都寻地儿拍摄或者围坐在一起聚餐饮酒。

相对于我们,他们同样怡然自乐。或许这才是户外的魅力所在,各找各的世界,各撑各的空间,各寻各的乐子。

缺少快乐的组织,管理队伍略显艰难。只是快乐和木兰花正在路口处的小卖店等待我们。我们这些管理也只能负起责来,组织大家登车。然而我们一万句话都不如司机师傅鸣一下喇叭来得有效。听到大巴车即将启动,队员们便不需要如何组织,全都结束手头上的事务,纷纷登车,准备返程。

我们统计了一下人数,发现除了快乐和木兰花不在外,剑眉一轩和雪山飞狐竟也未在车上。通过快乐联系方知,原来二人远比我们的速度快得多。一身轻松的两人没有任何负担,全程未做不必要的停留,直接赶奔了最原始的目的地——凤凰山微波站,并最终赶往凤凰山景区的大门口处。

这多少让我们感觉到吃惊,一方面脱离大队自不是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也确实只有他们二人实现了我们的初始计划。只是我们并没有因为未实现计划而有什么遗憾,真正的户外应当是安全的户外、愉快的户外,彻底释放自我的户外。

确认了缺失队员的去向,我们便少了担心,直接启动大巴车,在路口处的卖店接上了快乐和木兰花,然后赶奔凤凰山景区大门,去接等在那里的剑眉一轩和雪山飞狐。

原来快乐和木兰花在别一个方向下山后,直接上了公路,在公路上搭乘了本地运送货物的大车,赶到了路口处的卖店。

因为剑眉一轩和雪山飞狐未能及时赶到凤凰山景区的大门口,我们全队在凤凰山景区大门口做了最后的停留,拍摄了一些精美的照片。这也算是我们的意外收获罢,之后,我们便乘车返程了。

一路的惊险波折,对小草的消耗很大,她早早的就在车上进入了半睡眠状态。看着微微进入梦乡的小草,后悔和自责再次涌上心头。只是在这些情感体验中,一直笼罩在我内心的,是无尽的反思……

        

2014317下午

——故乡的星空于本溪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