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人文主义的蛙鸣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525        作者:王飞        发布:王飞        首发时间:2014-02-19 00:15:06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人文主义的蛙鸣

——简评莫言的《蛙》

□王飞(安钢)

古人的词中有一句“听取蛙声一片”,表达的是悠闲诗意、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我读完莫言的《蛙》,耳中似乎萦绕着阵阵蛙鸣,但这蛙声却那么庄严、那么悲壮,如歌如叹、如泣如诉,在亘古长照的月光下、在昼夜不息的长河中泛起巨大的回响。

蛙,娃,女娲,生下来的婴儿哇哇的哭声,心酸心痛的爹娘看着没生下来的、被人为夭折的死胎想象着这个孩子本应发出的哇哇的哭声……很明显,小说的名字“蛙”象征着人,象征中国人。中国人多,能生,能活。像蛙,产下一大片子卵,有一汪水就能生出来,有一口气就能活下去,不挑拣、不骄贵,像漫坡的野草、像满川的石头蛋子,皮实命硬。正如莫言在小说中写的,中国人有给刚生下来的孩子取贱名的习惯,贱名好养活。这里的“贱”字绝无贬损侮辱的意思,而是一种土得掉渣的、实实在在的希望生命力强大的祝愿。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种种灾难炼就了它强大的生存能力,自然灾害灭不掉它,异族的屠戮杀不死它,但当它顽强的走到现代,发现最大的敌人竟然是它自己过于庞大的身躯。中国家族里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和蛙在严酷的自然界中依靠大量繁殖后代来保证种族存续的道理一样,但是近代工业革命开启的现代科技文明大大增强了人应对自然的能力,人类在地球上存活的难题已经由自然天灾转移到了人自身应该选择何种生存方式。就像饥荒年代里,人只要获得食物就尽量填饱肚皮,但是粮食有了充足稳定的保证之后,人应该合理、科学的安排膳食,继续胡吃海喝只会毁掉自己。计划生育——理性的繁育后代对于现时代的中华民族刻不容缓。《蛙》用充满人文精神的观照,展露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进行痛楚的生存选择中所包含的人性的悲壮。

小说的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工作忘我的老妇产科医生。在“我”的老家高密东北乡,“姑姑”接生过七、八千个孩子,在乡民中拥有极高的威信,被妇女们敬若神仙菩萨;开始计划生育后,主持计生工作的“姑姑”又坚定不移的执行国家政策,做掉了两千八百个胎儿,被乡民们诅咒为恶魔。

小说中,莫言如实的揭露了在农村推行计划生育时的种种残酷做法,拆房子、逮人、强行引产以至产妇死亡。看着这些描写,我想起小时候在我大姑姑家见过一位躲到城里来偷生孩子的孕妇,她是我大姑父在老家农村的亲戚,尽管大姑姑看在亲戚情分上殷勤招待她,可她总是躲在角落里哭,据她说,她的家人都被抓起来了,她还有两个分别一岁和三岁的女儿托给邻居照看。我不知道,是该指责这位孕妇的愚昧无知还是该指责农村计划生育的非人道做法。承载于她身上的家族使命让她经受的痛苦,代表着一个秉持古老传统的民族在时代现实的严苛下遭受的苦难。经由文学作品的再现,让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已经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的现象产生陌生化的效果,重新审视,感到震撼,这是文学的力量。

《蛙》里的“姑姑”其实是个坚强而又善良的女人。她冷酷无情的施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自己也付出惨重代价。她一生没有孩子,按照乡民的说法,她是遭到了天谴。莫言用魔幻主义的笔法写“姑姑”有一次误入一个泥潭,上千只青蛙对她群起而攻,象征着冤魂们的愤怒。“姑姑”晚年嫁给了一位会捏泥人的民间老艺人,“姑姑”讲述被她做掉的那些小孩儿的样子,孩子的爹叫啥、长啥样,娘叫啥、长啥样,孩子三分像爹七分像娘,沉默寡言的老艺人就把一个泥娃娃捏好了,“姑姑”把泥娃娃端在手里看,说:就是你啊,你这个小讨债鬼,姑姑做掉的两千八百个孩子里你是最后一个,你来了,就齐了。“姑姑”把两千八百个泥娃娃供在屋里,每日上香祷告。这些已孕育成型却没有降生于世的生灵,是我们民族求生存、求发展而流的血。莫言的人文主义情怀化作文学天地中的月光,夭逝的生灵们汇成一片蛙鸣,响在民族记忆的深处。

“姑姑”这个人物形象可以理解为一个政党引领民族在时代道路上艰难前行中所发挥的某些强有力的历史作用。是非功过,千秋评说,只要对民族、对历史负责,就敢于承受一时的怨愤、指责,行大义者、作大为者,有担当。

在小说最后,疯了的陈眉在一个拍戏的剧组前告状,和王腮他们打官司,想要回自己的孩子,断案的县官得听导演的,因为他是演员,他的权利是导演给的,导演得听大款王腮的,因为王腮许诺给他的戏赞助十万元。一幅讽刺中国当前现状的漫画。

莫言是中共党员,《蛙》在国内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国际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可喜可贺。《蛙》的诞生标志着,经历过以前意识形态的管制和现在市场经济金钱观念的冲击,中国文学依然有着真实、正直、强韧的生命力,这是中国文学的希望。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疏景晚香 评论 (评论时间2014-02-19 22:28:43)  
一篇读后感,很贴切。我读了这篇小说也被震撼,真的是现实主义版本的!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问好朋友,多出佳作。,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