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第五章 阿红开始了编辑生涯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818        作者:纪有志        发布:纪有志        首发时间:2015-05-21 11:27:55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第五章     阿红开始了编辑生涯 

                                                           ( 1954,9---1954,12)

                                                                                                                      纪有志

    1,东北作协与辽宁作家协会是文学园地的一块沃土

辽宁省作家协会前身(东北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491221日,后称东北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1991年改为辽宁省作家协会。

1946年,内战烽火尚未平息,辽阔的东北大地还轰响着炮声阵阵,周立波、刘白羽、马加、草明等一批文艺工作者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鼓舞下,满怀着激情投入到东北解放事业中来。他们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汲取了创作的养料,又为这片热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946年秋天,中共东北局召开了文艺工作会议,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斗争生活,并且决定创办一本综合性文艺刊物,由草明牵头和几位编辑主持刊物。于是,在这一年的12月,《东北文艺》(即现在的《鸭绿江》前身)诞生了。当时,刊物的宗旨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指引下,努力反映工农兵的火热斗争生活。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刊物几易其名,最初的这个宗旨也在与时俱进,但是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的关注却作为刊物传统一直继承下来。

虽然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东北文艺》(曾改名《东北文学》)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这些作者中的很多人都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周立波、赵树理、罗烽、公木、肖军、塞克、舒

群、白朗、严文井、刘白羽、西虹、周洁夫、范政、史松北、张东川、宋之的、戈宝权、金人、雷加、谢挺宇等。他们创作出的大量优秀作品使刊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刊物又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发挥文学才能的天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草明的《原动力》、马加的《江山村十日》、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刘白羽的《战火纷飞》等作品先后在此选载、编发,周立波、草明、马加等人都曾担任过主编。

19491221日召开的第一届东北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宣布了“东北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的成立。与此同时,东北文学工作者协会也正式成立。主席刘芝明,副主席罗烽、舒群(均为兼职),成员包括东北地区的专业文学、戏剧作者16人,业余作者51人。

1952年东北文学工作者协会领导调整,主席刘芝明,副主席罗烽、草明。

195310月中国作家协会成立,东北文学工作者协会改名东北作家协会。

19548月,东北大区撤销,建立辽宁省。91日,东北作家协会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草明,副主席马加。

2、是草明通知阿红 , 调他到该协会从事编辑工作

草明时任东北作协主席,显然她是按国家政务院人事局的决定,调阿红到该协会主办的《文学丛刊》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阿红到协会报到也是草明热情接待的。

草明(1913615--2002,2,16)原名吴绚文,广东顺德人。1927年考入广东省女子师范学校,接受了“五四”进步文艺的影响。1931年,她参加了抗日救国活动,并开始文学创作。1932年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东分盟”,从事革命的进步文艺活动,参与欧阳山创办的进步刊物《广州文艺》的编辑工作。因揭露旧制度被通缉,1933年逃往上海,并加入“左联’。此时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处女作是《倾跌》。主要作品有《没有了牙齿的》、《小玲妹》、《大冲围的农妇》等。曾任“左联”“小说研究会”委员、《作品》月刊编委、“左联”机关杂志《现实文学》编委。七七事变后,回到广州,参与创立广东文学界救亡协会。1939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抗日宣传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延安,任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陆续写了一些短篇小说。1946年赴东北解放区,长期在东北大工业企业任职和体验生活,1948年完成著名的中篇小说《原动力》,被译为10多种外国文字。1950年写出长篇小说《火车头》。以后两年主持东北作协工作。1954

年落户到鞍山,在鞍钢炼钢厂党委工作。1959年出版长篇小说《乘风破浪》。1964年移居北京。“文革”中,遭受四人帮的迫害。“文革”后著有反映人民群众与“四人帮”作斗争的长篇小说《神州儿女》。

草明同志为中国作家协会历届理事、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委员。她终生都以工人和工业为写作题材,1987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作家的称号。2002年于2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东北作协与辽宁作家协会是文学园地的一块沃土,阿红这棵文学小树扎根在东北的黑土地里汲取创作的营养,虽然会遇到暴风雪,但在老一辈作家草明、马加等人的精心呵护下将会茁壮成长!

3、开始了编辑生涯

与阿红同事的著名散文家单复,是这样兴奋地描写阿红闯进东北作协大门的:“阿红 , 这个心胸广阔的淮河岸边长大的儿子 , 五星红旗,带给他一个火红的时代 , 也带给他艾青、田间和解放区的诗。 这些诗比蜜、比乳白胶还粘 , 一下子粘住了这个刚有 19 个年轮的淮河青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个秋天 , 他带着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文凭 , 来到山海关外太子河边的一所中学教书。 两年后, 他又凭着一部短篇小说集《长命和清明》 , 走进了东北作家协会主编的《文学丛刊》编辑部的大门 , 开始了诗歌编辑的生涯。(见,单复《可喜年年压金线--记诗人阿红》)

东北作协和《文学丛刊》编辑部就设在沈阳市沈河区的“大帅府”。此时阿红工作在也住在 " 大帅府 " 。那是张作霖 , 张学良将军的公馆。院庭宽敞,道边 , 假山上下, 植有柳、杨、梧桐、松、棺、槐 , 等等, 蓊蓊郁郁 , 崴崴实实。(见阿红《诗路灵痕》160-161

阿红深情地说 :" 我爱编辑这职业。 "怎能不爱呢 ? 怎能不深深地爱呢 ?你听听他内心的感受吧:

“每天每天, 向桌边一坐 , 从祖国四面八方的来稿 , 像河一样从眼前汩汩流过。那是彩色的河流 , 芬芳的河流, 流水浴着我的心 , 生发着一种愉悦感。

   “我从来稿里观赏着我们伟大祖国从贫穷向富裕 , 从落后向现代化迈步的英姿。

   “我从来稿里听到人民一一一我们母亲的心声。诗 , 是人民的脉搏。

   “我看到我尊敬的许多老诗人的手迹 , 我看到同辈人在艺术的奋飞。

“我感受诗歌青年作者对生活的那种闯劲 , 对诗的那种热劲、对我们赤诚、真挚、鼓励、期待的感情。”

编辑部虽小却是个大世界。四尺书案 , 容纳着宇宙万物 ;山南海北,千万颗作者、读者的心 , 和它紧紧相连。

阿红和单复是几十年的老朋友老同事了。从《文学丛刊》到《鸭绿江》 , 长年在一个编辑部里 “耳鬓厮磨”,虽然不像宝哥哥和林妹妹那样“卿卿我我”, 而且也不免有牙齿碰舌头的时候,但脾性都互相摸得透透 ,谁一翘起尾巴 , 就知道他要拉什么粪蛋 , 而且能嗅得出香臭 , 故亦可谓知心知性的“莫逆之交”。(见单复《把心举向社会---序阿红诗集“柔姿纱下”》一文)

阿红和单复在一个编辑部里 , 几十年来喝着同一个热水瓶里的开水。他们往往心领神会 , 微笑相对, 含情脉脉地沉浸在编辑部里的这种感受的暖流里。

                                                             

阿红进入编辑部大门之后,有幸与单复先生结识结事结邻。单复先生的智慧及他的工作作风有许多东西在阿红的心里结晶。

阿红曾说过:“如说编辑也有启蒙的话,单复就是我编辑生涯的启蒙之师。 35 年前, 我初到编辑岗位是单复教我如何组稿阅稿退稿编排。这些年 , 我常向后来人说要做 “全能编辑”,其中就凝结着单复的言传身教。”(见阿红《他笔下有玫瑰香》一文)



                                                            

4、有一位海棠花样的女子招手

阿红,很快由教师转变为编辑。他的业务能力赢得全体同仁的赞叹。他这位年轻文华出众的诗歌编辑,不久就引起众多诗歌爱好者的注目、羡慕、仰慕。曾有一位“海棠花样的女子”向他示爱,那是一位丰姿绰约、光彩照人的现代女性,阿红却“佯做盲人”,拒绝了这分情意。阿红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他不能伤害自己的妻子和家人。他曾在一篇散文中谈到:“我也曾遇到多情女子,然而我能自控,如《一支海棠》里写的:

   

        一枝含苞着的海棠蠕动花瓣,

        一枝经雨了的海棠晶莹红滴,

        一枝会说话的海棠诉着真挚,

        一枝能招手的海棠袅动心旌,

        我从树边过去,    

        佯作盲人。

    “是有一位海棠花样的女子钟爱于我,但我思来想去,佯作盲人,任其自开自谢。这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沉情偶起,捕而成诗。”(阿红《我与爱情诗》一文,见《阿红日记》47页)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