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呈红谁读花谱——民国四公子
文章来源:清秋124        访问量:1625        作者:清秋124        发布:清秋124        首发时间:2010-03-23 17:01:00
关键词:风物 贻误
编语:

呈红谁读花谱

——民国四公子

  旧时风物,已成尘土。那些风流事,风流笔下,谁淡相顾?为记公子多情累,一世红尘贻误。荏苒墨迹,留些许遗憾我且替君陈诉。只可惜,当年倜傥难驻。

一、两溥传奇

其一、红豆馆主票界王,溥侗

  一个天潢贵胄,一个生于乱世的才子,更有人说他是,红氍毹上佳公子。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一段传奇。让后人,每每记起感叹。

  溥侗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其父为载治。溥侗字厚斋,号西园,别号红豆馆主。因他行五,人们喜称他为侗五爷。七岁被授予二等镇国将军,几年后因才华横溢被授予一等镇国将军,前引大臣。如果不是慈禧,傅侗可能会成为亲王,但,命运有时就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写。机会与溥伦、傅侗兄弟二次擦肩后,一可一否之间,一切成为定局。

  傅侗曾说:四十岁之前,许多事业待我而成,乃游手好闲的蹉跎过去了,四十岁之后,有心自立,而又苦无机会!

  古来总有人把人生比为戏。这比喻对于溥侗来说,更是有趣。因为傅侗一生,最好度曲,也好演戏。

  溥侗是个才子。工词翰、擅书、善画、精于鉴赏、长于度曲。这样一个人,公正地说,一生大多寄情声色了,但他为大清国国歌的作曲一事,一般少有人知。宣统三年,清政府“谕旨颁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金瓯》。严复作词,溥侗作曲。歌词为文言文: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铁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据说当时的曲家曹心泉听后,对人说大清国气数将尽矣,因国歌中含亡国之音。果不其然,国歌颁布不久,清亡,《巩金瓯》于是成为大清国的葬歌。

  如果说傅侗是将军,则他为戏的痴迷,实在难配将军称号,他在戏界却是出类拨萃的。这倒与历史上的有些皇帝相似,比如那个喜欢做木匠活儿的鲁班天子元顺帝,再如喜欢词曲歌赋的南唐后主。傅侗亦是一个不谙政事的戏谜,看戏还不过瘾,亲身当戏子,只不过他这样的戏子不拿报酬,只过戏瘾罢了。所以就赚个票界王的称号来。

  看来,一个人的一生,真是有天意的,哪怕你出身如何,却终有上天安排你到你注定的位置上来,适合的身份,后天想改也难,如傅侗之一生。

  溥侗去世后,当时著名画家唐云以一画并题识记傅,曰:灯如红豆相思曲,茗逐青烟化古人。再后,冒叔于其上题七绝:灯花送喜可怜红,煮酒煎茶火有功。音律只今谁独步,苍髯卓尔老侗风。也算是对溥侗一生,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才子呼?生不逢时呼?士与非士,分清又如何?历史长烟一瞬,侗五爷,哪怕当年辉煌过,如今少为后人道也。

其二、大儒溥儒

  溥儒与溥侗,是同族兄弟。溥儒祖父为道光弟六子恭亲王奕䜣。其父为载滢。溥儒幼时祖父授字仲衡,成年后自拟字“心畲”。初号松巢,后一羲皇上人、西山居士、西山逸士、旧王孙等别号。

  溥儒为慈禧赐名。溥儒七岁能诗,令当时大儒耆宿惊诧。溥儒之才,与其母家教有关。其母项夫人出身广东世家大族,诗书皆擅,这对溥儒的学问和人品,都有很大影响。

  另,清朝皇家子弟习书,皆从理学开始,这是据“先入为主”之理,先树立一个是非标准,以后再读其它书就会有定力。这个道理,我想今天应该也有着它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于孩子的教育上,应该先让其名理,既先做人,后习事。

  溥儒合了他的名字中的儒字,只喜学问,没有什么富贵之心,只是求学问更切。溥儒夫人是清末甘陕总督蒙族升允的女儿多罗特•清媛,汉姓为罗,夫妻志同道合,非常美满。

  溥儒在西山一住二十年,不问世事,潜心学问,有人说他是“三绝漫道诗书画”,可见,他当得起一代大儒之称。彼时在画界,他和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说。溥儒喜经史国学,以画为消遣,不喜他人说他擅画,更喜诗书,曾以杜甫自比。

  有人说,书画艺术中,“诗难于书,书难于画”,上品就是“意在笔先”。诗书画皆以意境为主,溥儒因其文化底蕴,是以书画亦佳。

  溥儒还是个提携后进的人,他对年少时的启功,经常鼓励,启功问他请教读谁的诗好,他举四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他告诉启功,画不用多学,诗作好了,画自然好。

  溥儒自言其画不如诗,诗不如字,大字不如小字,堪称书法大家。然溥儒之画,意境高远,在当时相当有影响,笔法心淡雅为主,不喜着色,淡而又淡才罢手。有人说这是“写山川草木晦明燥湿,云烟离合,与墨色浑然而无迹者”的作协原则,是标准的文人画。画画当分南北两宗,当时南宗盛行,北宗消沉,溥儒独起而振之。

  溥儒之才,尚在其次,因为他的人格魅力更值推崇。九一八事变后,溥儒被掳去伪满政权,却不肯与之同流合污。他说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做儿皇帝愧对列祖列宗。

  溥儒也李宗仁有交往。因李虽行伍出身,却是个极儒雅风流的人物,逸闻有当时才子云集李家共画一幅画。溥儒后定居台湾寒玉堂。著书立说,非但学问出色,身体亦好,这是因他一身骑射功夫。盖因满八旗子弟总是有些武功的。

  溥儒因其特殊身世,常有李后主之慨叹。身在台湾多年,更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悲情。那“我生之初蒙召见,拜舞曾上排云殿”的光影,早就没有了。人都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在现实生活中,溥儒却是对生活水平的低落秉持“曾经沧海,满足滴水”。

  溥儒好吃有名,但不误事。并设帐课徒传国学亦有善举。要是说溥儒似魏晋人物生今世,倒也相得。处世上,其“外虽潇洒旷达,内实悒郁寡欢”。晚年定居台北的溥儒因后续墨云为妻,诸多不快,这也算得风月之不足为外人道之家事了。

  西山大儒旧王孙,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中,用自己的淡定,勾勒出生动的一幅画卷。我们重展开来欣赏的时候,看到的,会是什么呢?铁马兵戈还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傲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二、二皇子袁克文

  多才的袁克文,因其特殊的身份,带给他传奇的一生。他是袁世凯的次子,其母为朝鲜国金氏,他出生在朝鲜汉城,字豹岑,也作抱存,号寒云。

  豹岑之由来,据说袁母分娩时,袁世凯曾做一梦,梦见朝鲜王李熙用金链子牵着一头斑斓大豹而来,恰此时金氏生下袁克文。巧在产前金氏也梦见一头巨豹入怀。袁克文之所以名在民国四公子之列,主要还是他的家世背景和他的才气。他的风流成性远胜于他的才华,他的借助于财势的潇洒,也让更多的风月女子为他用情。而他被后人称道的文人秉性,是因他对官场并不热衷,甚至以与父为敌的人为友。这样的品性,是单纯还是不谙世事,谁又能说得清。

  袁克文一生女人甚多,原配刘梅真非常贤淑,后有于佩文、苏眉云、大姑、小桃红等等。骨子里,袁是个爱好女色、爱好中华古文化、不好政治的公子哥。这些爱好,因为他的家世,有了滋生的环境和优势。

  关于袁克文,有段逸闻,那就是糊涂公子乱问正。在1906年袁世凯被慈禧霸免兵权时,袁克文曾气胜地要老子以汉代满,被其父软禁。之后几年,袁家举家回到河南老家,看似安然田园生活。袁克文是辛亥革命后,袁家最先剪掉辫子的人。但不代表袁克文就是有着进步的思想,他虽然与进步文人往来,可是他依旧身为袁家子,只是站在文人的队伍中,对政治并不关心而已。哪怕他的朋友,各类人士都有。他也曾有意帮过进步人士,以文人相惜为由。袁克文与当时的才女吕碧城有文字来往,吕也是袁克文深佩服的奇女子,因吕,袁认识了女革命党人郑毓秀、张以保等人,惹下又一段逸事,这里就不多说了。

  提及袁克文的风流,不得不到到另一个才子,他就是袁克文的老师方地山。这一老一少从最初的师生最后成为儿女亲家,都是一样的爱好女色,一样的风流韵事不断,一样的有才华。当然,方地山是个真才子,同为真才子的袁克文,才华虽有目共睹,但也和他的家世背景之吹捧有关,虽然他也确实有些文化底蕴,称得上满腹诗书,如果没有老子这棵大树,以他的文采,想要出名也不大尽然。

  有诗有酒不羡仙。袁克文在其父当了大总统之后,整天和一群名士诗酒风流,不问政事。结诗社于南海流水音,时称“寒庐七子”。真个是流水音如天上琴,兰亭独有管弦心。祗应内史多尘事,不及五云深处深。诗在心,书法也是袁克文的强项。其书法自成一体,风流潇洒,不拘一格。

  如果这些,也就罢了,身为当朝二公子的袁克文,不但逐酒选色,还入了青帮,位列“大”字辈,成为当时一大新闻。当然,这是袁克文花银子买来的辈分。与其因局势行事相益的一步棋。

  袁克文的家庭,因为袁世凯的称帝,也为储位之争埋了下祸根。克文之兄克定,对克文百般猜忌,欲害之而后快,袁克文常以曹植曹丕隐喻。聪明克文,在克定设宴时,以银筷子相试,结果发现有毒,从此不相往来。实质上,袁克文并不赞成其父称帝,但也无法相阻,这一点,有诗为证。

感遇

乍着微绵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黯九城。

隙驹留身争一瞬,蜇声催梦欲三更。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同样因为这首诗,袁克文被其父软禁北海,后居于“燕翅楼”,始有《寒云日记》问世。

  旧时文人官宦子弟,最爱的除了才华与美色,还有一大偏爱,就是捧戏子,这大概和当今的艺界名伶相似吧。看来,有些东西,还真就是古今同出一辙呢。有着如此家世背景的袁克文,自然也不例外。即使袁克文身为当时的二皇子,也从票友发展到下了艺海,演出过不少戏份。只不过克文演戏,是义演,不要出场费,全当是爱好,而且大派的很。就算到了最后穷困,也不掩其文人本色,不肯放下架子为谋生而求财。

  袁克文一生的风流韵事甚多,最后终于死于女色。因得猩红热未愈,去会女人喝花酒,结果被阎王带走,享年42岁。当时徐世昌题挽联为:风流同子建;物化拟庄周。如此,倒也应了袁克文的一生。

三、名缰利锁一笑哉,丛碧馆主张伯驹

  张伯驹是民国四公子中我比较欣赏的一位。本名家骐,别号丛碧,斋名“平复堂”、“丛碧山房”。论才华,张伯驹自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列。

  张伯驹之父并不是张镇芳,因张镇芳无子,张伯驹过继为嗣子。张伯驹自小聪明伶俐,九岁能诗,有神童之喻。载张伯驹小时受过正规的教育,和袁克文等一同学习,天津耆宿严范孙先生对其影响很大。

  张伯驹在袁世凯时期,曾于模范团骑兵科学习过,年纪不大,毕业后就在盐业银行任监事。虽然没有多少理财观念,但正是这样的秉性,让他把毕生精力放在他爱好的事情上去。

  提到张伯驹,一般人可能印象最深的是他捐赠毕生收藏,全部给了国家一事。这样的风骨,自是人人敬仰。张公伯驹的收藏,都是极有价值的国宝,计有:五代关潼的《秋山平远图》、宋公麟的《五马图》、黄庭坚的《诸上座贴》、米友仁的《姚山秋霁图》、文征明的《三友图》、王的《观梅图》,最有价值的藏品是张伯驹得之于溥儒的《平复贴》。这些珍品,解放后全都献给国家。

  如果说收藏是张伯驹的一大爱好,那么对戏曲的热爱则是张伯驹的僻好了,伴之一生,亦不介意自己的大家公子哥身份,上台演出。也算在当时的戏曲界,出尽风头。张伯驹登台常以:冻云楼主”为名。张伯驹戏从余叔岩,二人交情甚深。建国初期,就算张伯驹把全部收藏都捐献给国家,也没逃脱反右的洗礼。几经周折,有段时间,张伯驹因《海慧寺》一戏,被划为右派。曾以诗为记:一朝天子一朝臣,舞榭歌台梦已陈。啼笑皆非马思远,中州断送老词人。亦曾饰过《打渔杀家》中的萧恩。

  对张伯驹的一生,鲜为人知的还有一个故事,这故事是因张伯驹收藏而起。那就是钱谦益和柳如是夫妻的双砚合璧逸事。名人名砚,两名人还为夫妻,于是,钱牧斋的玉凤朱砚和柳如是的蘼芜砚,经张伯驹之手,在几百年后璧合一处,怎不是收藏界的一段美谈。还有《红楼梦》中《脂砚斋评石头记》中的脂砚,原来明末名妓薛素素所有,质地细腻,略有脂晕,上有篆文“红颜素心”,也曾经张伯驹法眼而定后藏于吉林博物馆。

  提到张伯驹,一般人自然会想到收藏、字画、戏曲,其实,张伯驹的婚姻也有一段插曲。风流才子自有美人垂青。张伯驹的夫人潘素,也算得一代才女。这个“怪”女子,身在烟花巷,却有些怪僻,曾在沪上高张艳帜,有潘妃之誉。张伯驹对潘素自是一见钟情。为潘写下: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如琵琶。为了潘美人,张伯驹不惜横刀夺爱,原来潘在识张伯驹前,已名花有主。几经辗转,有情人终成眷属,圆了一段佳话。而潘素这样的佳人,陪张伯驹风雨同舟到老,也是患难夫妻了。张潘二人伉俪情深,携手百年。

  张伯驹不喜政治。这也是文人的通病。大凡文人,没几个会攻于心计的。让他们玩人,他们也于玩不来,看来,人之一世,入哪行,爱好什么,还真就有天赋在起作用。文人如张伯驹者,不喜官场,只喜诗词曲赋,也亦是文人所在。

  多才多艺的张伯驹,一生为文学发展做出不少贡献。1950年,他和溥雪斋、管平湖等人在京创办“北京古琴研究会”,后创建“北京书法研究会”等,用行动诠释了文人本色。

  解放后的张伯驹,对收藏亦好。因为收藏,和潘素又有故事发生。原来,解放后的张家,家境平平,偏张伯驹看好一幅古画,潘素为家计着想不允,张伯驹一求再求无效,竟躺倒在地耍赖。终遂意。

  丛碧馆主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圭,世传有绪。但就算把所有珍品捐出,也因收藏惹了些麻烦,于是,自以词为记,其中有“秋碧传真,戏鸿留影,黛螺写出温柔。三生薄幸,一段风流。我亦五陵少年,如今是,梦醒青楼。奈腰缠输尽,空见骑鹤扬州。”

  张伯驹与陈毅是好友,二人常围棋手谈,诗歌唱和。陈去世后,张正于政治潦倒,陈夫人张茜把张伯驹赠陈的挽联挂于堂,也算无意帮了张伯驹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晚年的张伯驹,整理修订《京剧音韵》,结集自己一生撰《红毹纪梦诗注》。

  著名画家刘海粟说张伯驹: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赏、诗词、戏曲和书法。伯老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他人如何评价,似乎并不重要。无论怎样的一个人,终其一生,为后人留下的记忆之花,带着寒香,带着被人知或不被人知的感慨,也只能说是尘埃落定了。且以张伯驹自作诗钟为结吧。魂、象六唱:天末风来群象动,梦边秋入一魂凉。

四、大是大非大手笔,传奇人生张学良

  其实,谈到民国四才子,最先知道的,就是少帅张学良。还在我小时候,就听长辈们提及。多年后,陆续知道另外三位才子。

  张学良,字汉卿,别号毅庵。1901年生人。叱咜风云一生,当可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少帅。

  虽说有“英雄不论出身低”之论,但如果没有老子张作霖,想来张学良又怎成得了气候。这个世界上,自古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延袭的优势,让后代之人可以为之少奋斗多年或一辈子这样久,如果没有后台,想成为人中龙凤,当真难于上青天。

  张作霖是张学良之父,时称东北王。张家祖上姓李,道光年间闯关东到辽宁海城,张学良之曾祖过继给其舅,于是改姓为张。张作霖大帅,也确实有帅才。从十四岁混迹江湖,做过小贩、兽医等,后投身宋庆毅军中作了一名马前卒。屡立战功为东北绿林好汉。外号张小个子,张作霖生得白净文雅,相术为“北人南相”的大贵之相,果不其然,后在东北建丰功伟业。在大是大非面前,张作霖尽管初期亲日,也是为了政治上的地位,后来还是敢与日为敌,也因此惹下杀身之祸。当时的政局,天下大乱,别说东北王张作霖,就是当年的溥仪不也是儿皇帝吗?是以,后来少帅张学良,为后世敬仰的原因之一就是,以大局为重,爱国,不媚颜屈膝。

  因张作霖于1928年发表通电,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并自动撤出关外,不再完全顺服日本人的意志,被炸死在皇姑屯。从民族大义上来说,张作霖以前所为的某些不是,足以被他后来的对国家民族大义为重行为而显轻微,同样,少帅张学良,尽管西安事变前有许多被外人指点的不足,但值此民族大义问题上的晓是非,让他名垂千古,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少帅初掌军权,任东北军总司令。张作霖被炸之日,正是张学良的生日,阴历四月十七。张学良从此不再过生日,谨记家仇国恨。张学良年轻时,曾立志学医,但张作霖却希望儿子接自己的班,军阀的“家天下”自是有着根深蒂因的思想渊源。看来,这一脉相承的世袭,也是种宿命了。

  奉军傲视群雄,张学良自是年少有为的才俊。他擅骑马,会开飞机,又为文人,有政治头脑,较之张作霖,张学良已然胜过其父。平定郭松龄事件中,张学良更是有胆有识有作为,让人刮目相看。

  年未而立的张学良,在丧父后,就职挂帅,开始与国民党和作。这在张学良身上,也是悉听其父遗训,更是为了国家民族大义着想,张学良公然不与日本人联手,放弃当东北皇帝的现实,与蒋合作,这步棋,下得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叹服。他不惧日本威胁,宣布易帜,奉吉黑热四省降下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旗,完成了全国统一。这在当时,需要怎样的不以私利?这份大义,后人能及者,鲜无。

  张学良是奉系军阀的大才,但他的私生活,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却成为至今为人乐道的佳话。原配于凤至是张学良“大姐”叫出来的一种亲情,而爱情,张学良把它给了赵四。赵四小姐原名赵绮霞,因英文名Edith,音译为一荻。十四岁与张学良相识,此后一生。又是谁能料想得到的?而且赵四最初是私奔投张学良的,这片深情,也足以让少帅结环相报了。一个人风光时,有女人趋之若鹜很自然,难得的是张学良落配后,赵四还是不离左右,悉心相伴。日后,张与于凤至离婚,给了赵四一个名正言顺的名份,终于正式结为夫妻。有贺联曰: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

  张学良年轻时风流韵事颇多,什么谷瑞玉啊、溥杰妻唐怡莹啊、但他从不与部下妻女有染,这一点,相当明智。身为名家子弟,张学良更爱收藏、字画等。张学良与张大千早年订交,曾以画为谊。

  作为风流才子,张学良也有诗作留传。如二十年代作《军次游赵故城邯郸感怀》二首:一、沽酒邯郸大道旁,村人都说武灵王。英雄应有笙歌地,不比吴宫响屟廊。二、光武艰难定洛中,滹沱一饭困英雄。当年天下归心日,都在邯郸古赵宫。还有《丛台怀古》:武灵按剑却强胡,朝罢讨个且自娱。当日将才皆颇牧,君王歌舞有功夫。

  身为仕家子,身为少帅,张学良不但有才华,也极会玩儿。他喜欢听京剧,时而哼几句“奉韵”大鼓,年轻时还喜欢张寿臣的相声,极爱才俊,花巨资扶植父亲建立东北大学,培养许多文人名士。并对作家张恨水垂青有加,许以官职,成为又一段爱才的佳话。犹以东北大学,时至今日仍是全国名校,这份为文化事业而做的贡献,作为东北人,自该铭记。

  少帅张学良,功大于过的一生中,其实还有些抛弃民族大义后的缺点,但暇不掩瑜。张学良从进关到九一八事变这段时间里,是他一生中最风流、腐化时期。被人称作花花公子。又因其吸毒,骨瘦如柴,鸠形鹄面,终于下决心戒掉,再把重心事军旅。

  西安事变,张学良以满腔正义和爱国热情,请周恩来为谋主,与杨虎城一并将蒋协调,同意停止内战,并以一已无私送蒋归南京,一去幽禁五十年。可以说,因为张学良,蒋介石失去了大陆,退居台湾。是以,老蒋一直对张学良耿耿于怀。

  幽禁后的张学良在沅陵凤凰山关押他的古庙墙壁留诗道: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鬓发渐渐老,惟有春风今又还。春风是还了又还,几度不计。但学良少帅,死也未还故土。异地他乡了。

  可见,人之一念之差,此后人生路,已自不同。对错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道得尽的?1947年,东北军夙将莫德惠去台湾看望张学良,张此时对政治已无兴趣,留诗一首:十年无多病,故人亦未疏。余生烽火后,唯一愿读书。因此,时评说张学良此时读书走火入魔,其实,“中国历来正是不学无术的人才可得天下,治天下。”然否?

  张学良后期曾有希望能得到机会,再为国效力,但老蒋可不给他机会。只告诫他保养身体,认真读书。老蒋去世,张学良赠挽联曰: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寇仇。少帅后来信奉基督教,直至小蒋上台,蒙主宠召后,张学良才结束了五十二年的幽禁生活。

  在获得自由后,张学良也没有说蒋如何,受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张学良,秉持着三纲五常的理念,对西安事变后的某些,讳莫如深,其间的谜将永远没有答案了。

  公评张学良,政治家、军事家、公子哥儿“三位一体“。最瞩目的就是“西安事变”,张学良完成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临门一脚,让后世永远记住了他,正是因为他的爱国热忱,扭转了中国历史,我们有理由、有必要记得这位用五十多年幽禁生活为中国换来重生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少帅,贤才如他,当之无愧。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24 08:32:00)  
二皇子袁克文 ——这真是令我感觉新鲜的记述。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23 21:26:00)  
“贤才如他,当之无愧。”同意楼主的观点!问好!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