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生命是花,诗是蜜 ----当代著名诗人阿红传记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312        作者:纪有志        发布:纪有志        首发时间:2015-04-21 21:02:55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生命是花,诗是蜜               

                      ----当代著名诗人阿红传记 

 

                                                     纪有志编著   

 

    他追求的是“要把生命最宝贵的蜜,滴到人们的怀里。”

阿红在诗作《我是蜜蜂》中写道 :" 有个蜂箱 , 我就有酿蜜的地方。" 的确 , 他不择环境 , 不择条件 , 无论命运把他抛哪里 , 他都“闲不着”

                                                   

        第一章      诗人的诞生及其儿童时代

                      1929---1942年秋)

 

     1,根在陕西省华阴县王家桥村

 

诗人阿红有两个籍贯,他说是陕西华阴,是指根生在那里;说是安徽颍上,是指苗长在那里。 1930120日(农历19291221日)卯时,阿红出生在陕西省

华阴县王家桥村,是王家的长子,乳名百年,学名王占彪。

 

华阴市位于渭河平原东南部,渭南市东南,因位于华山之 阴而得名。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千尺幢、百尺峡、上天梯、苍龙岭等。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电影 《智取华山》即取材于此西峰,叫莲花峰, 峰顶有一块“斧劈石”,相传神话故事《宝莲灯》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发生在这里。

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尚书》里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几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然成风。华山又是道教圣地,山上现存72个半悬洞,道观20余座。

1930年的王家桥村,已是个穷困的山村。村子里有一个中药世家,那就是阿红的父亲王培泽一家。在王家桥一带,王家是有名的世家。阿红的太爷是书生,在清末获过功名。他的祖父经商,据说最富的时候,从原籍到离家1200里外的安徽颍上县,一路都有商号,一路上可以不喝人家井里的水。但是,当阿红出生的时候,家道早已衰败了。

那年又是大贱年,一家人的生计都十分艰难。他的母亲坐月子也没吃上几个鸡蛋,也没有奶水,由姥姥搅苞米糊糊喂阿红。

许多名人、贵人出生的时候,天现祥瑞。或花香满室,或红光照天.而阿红的出生也是很奇异的。阿红,1930 1 20 卯时于西岳华山脚下落草为人。落草的当儿是个肉球 ,幸亏姥姥知道是胞衣未破 , 给了一剪子 ,才露出孩儿身 ; 不然, 就当怪物扔到荒地芫坡喂狼了。

阿红曾写《球生》一诗,叙述此景此情:

        降落这个世界的当儿

          是一个怪圆

                    

        有要抛河的

        有要喂鹰的

        外祖母一狠心

        用剪刀豁开球壳

        幸亏那一刀

       (至今我不明白上帝既生我  为什么又包裹了我)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日忆

    出生时逢此险恶,今后人生之路又如何?

阿红在《天鹅飞向坠落》一诗中曾写他落草时的情况:

        1930

        风雪和饥馑迎我落草

        父亲噙着苦笑

        献给母亲

        半碗玉米糊

        ......

"没有奶水,你饿的直嚎,你奶奶撮包谷糊糊喂你,妈瞅着心痛,向肚里咽眼泪。 这话母亲跟我说遇无数遍。"阿红忘不掉母亲讲他出生时的苦难。 

1932年春,幼小的阿红,只有两岁多,就随家离开王家桥迁居安徽省颍上县城。

王家桥村在他的心中能留下什么印象呢?在阿红晚年的时候,他写道:“...... 我也是西部人(陕西华阴),只是童年就离开西部,但那里是我生身之地!我依恋西部!"(见阿红《艺趣无涯》97页).

1992829日,他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我久久未回陕西了。八三年去过西安 , 那次是去新疆为转车稍停。至于华阴 ,从两岁离开,五岁一回,再也无缘回去。华阴也无我知道的亲戚

了。但总念着落草的摇蓝 , 常想回去。因三门峡工程 , 人员动迁 , 我的印象里好像华阴已不存在了。岂知依然巍峨,且已由县建市。我不算老 ,竟糊涂至斯 !   

,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于华阴县王家桥。父:王步德 , , 姓党。王家是大户。现在 , 王家桥怎样 ?我一无所知。如方便 , 祈告一、二。

几十年 , 我门家仍保持陕西生活习惯。父母(已逝多年) 都说陕西话 , 我也会说。爱吃面食 , 喜欢醋。清明节上坟 , 妈妈捏面虎。遇年 , 捏“供”,卤肉 , 蒸杂肉。我这支到沈阳 , 也还大体遵循着。至今 , 我依然喜欢醋 , 喜欢馍 , 喜欢面食。甚至 ,我的孙子也受我影响。”一片恋根怀乡之情溢于言表!

 

 

    2,苗长在安徽颍上

                                    

                                                             

安徽颍水之滨,淮河岸边,有一座古老的古慎城,她就是颍上。面积1980平方公里,东接淮南,西距阜阳60公里,南临淮河,北隔淝河与利辛为邻,东南隔淮河与寿县相望;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有“五河三湾七十二湖”之称。经过世代人民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颍上历史文化,诞生了一批志士仁人和众多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春秋时期有大政治家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战国末期有甘罗,年十二,出奇计驰名列国,唐代有退隐颍上故里的宣城令,被百姓奉为龙王。有孔子止宿处“文地春风”,有明朝开国后帝朱元璋留宿过的古刹——清凉寺,有驰名遐迩的管鲍祠,甘罗墓,有淝水之战秦将蔡融屯兵30万的颍口古战场,有伍子胥打马过昭关的

乌江等等文化遗迹。李白、苏轼、欧阳修、黄庭坚均驻足颍上,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诗人李白、苏轼在笔下是这样描绘了颍上的景象;

唐代李白《送别友人》诗云:“斗酒渭城边,炉头醉不眠;犁花千树雪,扬叶万条烟;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家圆。”

宋代苏轼《早至颍上》诗云:“夜发晓未止,独行淮水西,明知寒草露,暗湿聪马蹄,半灭竹林火,数闻茅屋鸡,秋天畏残暑,不为月色迷。”

阿红在自己的文章中常常流露出对颍上的热爱,与这些人名人同乡,他感到骄傲:“颖上有深厚文化的基础,出过许多人物。古有管仲。县城北郊有管仲墓。我小时候常去玩。我还记得那松林,那镌刻着‘管仲父墓’的高高石碑。有甘罗12岁任宰相,传为美谈。....."(见阿红《诗香芬芳故乡来》一文,载《美文天地·阿红卷》10-11页),

王家的中药生意,由于全国时局动荡,国力衰弱 , 生意越来越差 , 后来就只剩在安徽颍上的店了。阿红父亲决定到颍上定居,固守家业。当时王家在颍上有两个店 ,一个中药店 , 一个杂货店 , 两店挨着 ; 父亲经营生意 , 母亲操持家务。 中药店名叫“广顺谦” , 五间门面,四进院子。本家住三进院。当时在颍上是鼎鼎有名的。阿红从那时起就生活在颍上 , 并一直在颍上长大 。因此阿红说:“我始终将颍上当作自己的故乡”。

3、百年是个“小书迷”和“作文迷”

阿红的童年是幸福的,他是个天真活泼、善于幻想、热忱追求知识的孩子。阿红的小名叫百年,这是一个很吉利的名字。母亲党氏会剪窗花,会唱儿歌。她在哄孩儿时常常唱一串串儿迷人的儿歌 , 那动听的儿歌深深使百年着迷,这是百年最早受到的启蒙教育。

百年兄弟姊妹6个,他是家中的长子,1936年就开始读私塾,学习《百家姓》、 “孔孟”一类的古书。 由于读书比较多,上小学时直接读二年级。半年后,他又在父亲的要求下继续读私塾,1940年秋考取而直接上了颍上县梧岗小学五年级。

百年五六岁时,父亲就教会他认识了一千字,百年就能看书读书了。 他从家里找到一部《三国志》、 一部《水游传》、 一部《红楼梦》。百年就成天翻弄这三部书。凡他活动的地方,都撂着这三部书的分册。连厕所里都放着。随便到哪儿,拿起就读。他没事时便翻看这三套书,以至于某些章节都快背诵下来了。妈妈说百年是个书迷、书呆子。妈妈怕他看书看傻了,偷偷抢走藏起。不过百年总能翻出来。后来,县城新华书店出售新文学作品,百年缠着爸爸给他买鲁迅、茅盾、沈从文、巴金的书。他跟书里的故事的人物喜、忧、笑,掉眼泪。百年成了个“小书迷”。阿红曾回忆说过:“我走上文学道路,怕是因我迷书。“名著培养了我语言感觉 , 启悟了我某些艺术诀窍。”“1952年大学毕业前,我出版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妈妈接过书说:‘你小时候常说长大写书,真写出书来了!”(见《阿红日记》19881225日)。

百年从小还是个作文迷。百年在一、二年级作文时就是写联句。如果老师给写个“我”字,百年就接着写“要吃糖”,“要买糖人儿”。到上改良私塾时,学三、四年级棵程,是写日记。百年写日记虽是豆腐账,从早晨起床一直写到晚上睡觉,写一两千字,老师却不批评,还表扬写得多。百年心里非常高兴!

到了小学五年级,百年对作文更加感兴趣,尤其是记叙文、描写文,哪个礼拜天不作文,他就像丢魂落魄似的。碰上可心的题目,他一次能用一个作文本。他的老师点子多。有时拿出百十字的文言文的故事,学生们写成千把字的文章。有时又挂出几幅连环画,叫学生把画里故事写成记叙文。百年的作文在班里算中上水平。百年非常羡慕比他强的同学。他们的作文上墙展览率比他高。不过,百年并不嫉妒。他借来同学的作文本颠来倒去的看,想从里面找到窍门。百年暗暗下决心,超过他们。百年真有股不服人的劲儿。

百年迷恋作文,作文使他享受一种乐趣 , 创造的乐趣。因为他确实掌握了作文的秘密和诀窍。“好问”和“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就是百年作文的秘密武器之一。童年时代的百年,没多少话,羞涩,和女同学说话时也脸红的象鸡冠儿。他性格内向,可他好问话,不懂或不明白的事,他就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次爸爸领他到城外去散步,百年看到地瓜地,他就仰起小脸问;“地瓜开花不?地瓜怎么不结到蔓上?地瓜是果还算是根儿?为什么有的地瓜大,有的地瓜小?“问的大人又喜欢又烦他。因为他的问题,使大人一时也无法回答。

百年特别喜欢听大人谈话唠家常。他闪着眼睛,支着耳朵,默默记着说话人的神态,用的语言和说话的内容。这样一来,他感觉写作文时有写不完的东西。阿红曾在文章中回忆少年写作文说:“我平素喜欢观察人情物态 , 听大人们唠家常。父亲在家里常谈种种社会见闻、人情世故。 父亲的一些朋友也常到我家串门。这时节 , 我常默默地偎倚着母亲 , 聚精会神地昕。纵然有些不理解,也听得有趣。也常有进入大自然的机会。 颍上县城是个鸡蛋鹅蛋般的小城 , 出城就是原野,有小森林 , 有古迹管仲墓 , 有蜿蜒奔流的沙河。星期天 ,我常常去玩。对庄稼对花草树木对鸟雀昆虫 , 我都满有兴趣 , 观察它们的形态 , 有时采集些做标本。我这样做 , 只是出于兴趣 , 我也说不清楚的兴趣。然而正是这种兴趣使我获得了作文的素材 , 拿起笔来 , 不愁没话说。”

小百年想象力非常强,善于联想。这也是他的作文的秘密武器。有一次百年瞪着小眼望天,忽然转身问妈妈:“怎么不刮风呢?”妈妈说:“风婆婆睡觉了。”百年说:“快去叫她醒来。说百年找她。”妈妈说:“你叫她干啥?”百年说:“叫她刮大大的风,把我刮到上海去。”因为百年听大人说上海怎么繁华热闹。还有一次爸爸带百年到城郊水塘钓鱼。 爸爸钓了半天也没钓着。百年就说:“爸爸让我变个鱼吧?”爸爸挺奇怪的,百年接着说:“我到水里去游,看到你的鱼钩便一口咬住,让你钓上来,那你多高兴呀!”小百年常常这样玄天玄地想、说。百年也好讲故事。他把听来的故事加油添醋地说完了,就胡诌瞎编,逗得小伙伴嘻嘻哈哈,笑破肚皮。阿红曾说“读中、小学时,我喜欢作文。老师在黑板上一写出作文题,我的头脑里就沸腾起来。回忆、思索、联想、想象,调动一切知识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把吃奶力气用上去写,写,写。两节课的时间,我可以写几千字。”阿红后来解释说:“现在想来,我的这种行为培养了我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的能力。写作文哪能离开想象呢?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离不开想象的。”

百年迷恋作文是他表达意愿、感受的急需的方式。他说:“我喜欢作文 , 也有深层的心理原因。十一、二岁 , 十二、三岁 , 也有喜怒哀乐要倾诉 .也有对人对事物的观感要表述 ,然而一个小孩儿 . 你说,这些 , 有谁会理你 ? 父母叫生活缠着心 .哪有时间哪有兴趣听小孩子说东道西 ? 于是作文就成为自我情思倾泻的手段 , 在作文里 , 我把要说的话说出去 ,心里就非常舒服。”(《美文天地·阿红》第30页)

百年迷恋作文也与老师的引导,热心鼓励分布开的。谈起自己的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情景时,阿红感激地说:“老师批改作业也很认真的。他满意的句子,段落,可舍得画圈啦,单圈儿,双圈儿,红彤彤的,把人眼都能照花。你哪个字错了,哪个句子不顺,不通,他就给你改。对每篇作文都写批语,有眉批,有总批。然后在作文题目上边写下分数。”“老师也非常好,给我指导、鼓励,也给我批评。我非常感激我的语文老师,是他们在我作家之路的最初阶段,给我立下路标。是他们唤醒了我的艺术细胞,惹起我一生对文学的依恋。

1986年我回故乡,专诚去拜访我的小学老师,献他一摞书,请他批改,像当年批作文,给打 √,给打 × 。”

少年的作文,可以说是阿红创作的萌芽。如果能保存下来一个作文本,今天重读起来肯定非常有趣。

在阿红12岁那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他就一边上学一边管理商店,直到半年后他父亲痊愈。          

1942年秋,阿红小学毕业,考取安徽省颍上县立中学,读初中。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5-04-21 21:06:32
文章评论
幸福群岛 评论 (评论时间2015-04-22 17:40:22)  
欣赏,作者为阿红做了专辑。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