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游记
本栏所称的游记,主要指作者通过描写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旅行见闻,来记事、抒情、说理的散文。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游记
绍兴行
文章来源:清秋124        访问量:767        作者:清秋124        发布:清秋124        首发时间:2010-12-27 22:21:20
关键词:绍兴行
编语:

绍兴行

 

文、清秋124

 

引子

 

  去绍兴的路上,我最先想到的是陆唐的爱情悲剧,然后是鲁迅,因为地域的陌生,只想到这么多。听说绍兴三乌是非常出名的: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可绍兴让我钟爱的主要原因,不外沈园。

  在我,印象之于绍兴的情怀,永远是和爱情相关的,尽管这爱情是属于古人的,是黄藤酒和红酥手的惆怅悲吟的;印象之于绍兴的情怀,还有鲁迅和他笔下的三味书屋,自然少不了少年闰土,还有让居于北方的我对那个种有好多陌生植物的百草园的好奇。它们让我不知不觉中,投入了太多的偏爱与人文情愫,因某个人而憧憬一个地方,这地方未抵达时,已然在我心里升出那么多的好感和向往来。

  先说说绍兴的酒吧,黄酒是绍兴的招牌,也是特产。绍兴酒的代表是花雕酒,又称状元红、女儿红。花雕酒从古时“女儿酒”演变而来。早在宋代,绍兴家家会酿酒。每当一户人家生了女孩,满月那天就选酒数坛,泥封窖藏。女儿长大出阁时,取出窖藏陈酒,款待贺客。太雕酒是花雕酒的一种,其实酒是一样的,只是因时间不同叫法不同了。太雕酒一般是指大龄出嫁的女子所用之酒,三十至四十出嫁或未嫁,这种因此而蓄的酒就是太雕酒了。不过,我倒是不希望这种酒太多。

 

一 鲁迅

 

  鲁迅是一代文豪,是中华民族那个时期以致于今天的民族脊梁,是以绍兴行的第一站,就是鲁迅故居。在去鲁迅故居前,看到巷口先于鲁迅故居的三味书屋,它是鲁迅儿时读书的地方。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个“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三味含义: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在三味书屋门口,看到室内那个红线框起来的旧桌椅处,就是鲁迅儿时读书所在了,桌子上的“早”字,据说其实是那时鲁迅一段难言的经历,因为鲁迅母亲身体不好,鲁迅得给母亲买中药,常在当铺和药铺间奔波,所以上学总迟到。我总觉着后人这样解释似有不通,似乎要把鲁迅说成一个没有半点瑕疵的完人。在我看来,如果说少年鲁迅只是顽劣,或懒散些,偶尔为家母买药,这诸多因素才是真正鲁迅迟到的原因吧,这样在我,更能接受些,也比较真实。三味书屋中的桌椅都是学生自带的,经济不同,桌椅大小和质量亦不同。寿镜吾先生是个端严正派的人,鲁迅很尊重他。寿先生教学严谨,他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他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体罚学生,学生如不用心读书,他就把他辞退掉。这样的老师,如此对学生负责任,当今也是很少见的,也是值得所有老师深思的为师所在。

  鲁迅的祖父曾是清廷翰林,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待到鲁迅的父亲只中个秀才,家道逐渐败落。祖父花一万两银子给鲁迅父亲买了个官,被仆人揭发,家道更是一落千丈。祖父被捉,周家开始走下坡路。鲁迅父亲因为结核三十六岁月去世。鲁迅青年学医,后来发现学医治人治标不治本,遂弃医从文,以拯救人们精神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说到鲁迅,不得不说一说他的两位夫人。一位是朱安,原配,长鲁迅三岁,和鲁迅只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照说是个可怜的为时代迫害的顺从女子,鲁迅对她没有半点爱情。而朱安对鲁家的忠诚,是无与伦比的,更是带有讽刺和悲剧色彩的。许广平是鲁迅真正的爱情和现实生活中的妻子,她少鲁迅十八岁,却志同道合。到鲁迅故居的时候,匆匆浏览了宅院居室,此间让我铭心的,是鲁迅的母亲鲁瑞。这位平凡但伟大的母亲,鲁迅的母亲鲁瑞可以说是出生名门。她的一生很是坎坷。经历了鲁家的家道中落和嫁到周家后周家的家道中落。年轻时守寡,晚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子之痛。她六十岁时离开故乡,随子北上,一直没有能够再回家乡。晚年又独居北京,与朱安为伴,直至走完百味杂陈的人生之路。鲁迅对自己的母亲既敬且爱。而我对鲁瑞的尊敬,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产生的,一个独自顶门立户并把孩子们培养成人的让人欣赏的母亲,鲁瑞当之无愧,这应该也和鲁瑞是个知识女性有关吧。至于鲁迅和朱安的新房,成为让后人看见心酸的所在。鲁家的厨房,是当年招待少年闰土的地方。百草园,我小时学过的课文里,感觉那么美好的所在,今天终于亲临其境。当年鲁迅笔下那光滑石井栏、高大的皂夹树、火红的桑椹在九月是看不到的、短墙,都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它们安然地用久长的生命保存了一份似乎与旧日相同的存在和记忆,但分明已自不同。

  鲁迅,确实是一代文坛大才。近年有人对他质疑是不必要的,不过,读过《呐喊》等鲁迅杂文,用今天我自己的眼光来看,鲁迅是那个时代的愤青,是个与时俱进的文艺激进青年和学者,亦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斗士。

 

二 沈园

 

  从鲁迅故居出来,路过咸亨酒店,似乎透过历史的时光,看到那个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看到那个窃书不以为偷的可怜文人,看到那小碟的花生米下酒之态,看到一段属于绍兴的往昔。步行十来分钟,到了沈园。这也是我此行最喜欢的所在。或许因我是个女子,政治在我并不太过看重,爱情才是生命的重中之重和所在吧。

  沈园于我,是种关于爱情的所在,即便悲剧,也让我心向往之。绍兴因为沈园,成为中国城市中爱情的所在地,虽然陆唐的爱情没能最终修成正果,可是他们于婚姻的叵测和不幸,成为后人经久不衰的叹息与感念。于婚姻,陆游是负了唐琬的,在孝与婚姻中,陆游从母命一纸休书断了与唐琬的夫妻情份,留下一生的遗憾与不甘,又如何?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这又是怎样让人愀心的伤痛!

  如果没有沈园的重逢,想来唐琬还会有些活于世的时日,可是爱情让女人终于为之所害,心碎时活着也就没了意义。可惜没有如果,这次重逢,唐琬终于被情所惑所伤,不久辞世。当年的伉俪,再度重逢于沈园竟成为一个悲剧的生死离别,情事依稀,甜蜜成昨,岂是一个“痛”字所能解的。卿成他人夫,侬为他人妇,相见争如不见了。争什么还能争得过宿命的安排呢。

  沈园的成名,自然是因为唐陆轶事。建于南宋的沈园,缘于一段悲剧爱情故事,名垂千古了。八百多年来,它于岁月中的静默本身,就是一种凭悼,一种追忆,一种哀思而情不止的挣扎,一种留给后人的困惑。对于爱情,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这难道不是一个宿命的难题吗?而谁人能跑到自己的前面去看一看我们的未来,爱情花落谁家才是正理?

  沈园门口处石上朴素的两个大字“沈氏园”时,我的眼有了雾气。凭悼的,是对自古爱情难如愿的痴男怨女之不幸的祝福和转世后修成正果的期待,如愿否则除了命运谁也不能洞悉。入得园中,触止所用的是一块非常有特色且庞大的让人更觉难过的“云断”石,据说所有相爱的人都不能在此石前合影,否则就会缘断而散,因“云断”谐音就是“缘断”,在沈园里安置这云断石,倒是合了历史的故事,却让多少来此拜谒的后人,对爱情增加了那种痛入心扉的叹惜。

  沈园本系沈氏私家花园,故名。内有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是颇具江南特色的“越中名园”。后人据历史面貌或沈园文化内涵又将其设为“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独喜孤鹤轩楹联,上联曰: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下联为:六曲栏几多倚思频抛细雨送黄昏。情牵沈园的我,来此到底想要寻些什么呢!

  被迫离异的唐陆,后邂逅于沈园。陆感慨怅然,题《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悒郁而逝。因此,走过伤心桥时,我的心痛了再痛,伤心桥上走一走,往事难回首。说得究竟是谁呢?惊鸿照影中的影,而今和从前,莫不是岁月的翻版?古往今来类似的爱情故事想必很多,庆幸这则悲剧爱情故事能带给人如此的震撼和感染力,亦为之悲哀。

  催人泪下的《钗头凤》。陆作为:“红酥手,黄縢酒。满园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作为:“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千秋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旗鼓相当的文化比肩昔日爱侣,如今只能以此凭悼昔日,怎不让人愀心裂肺的难过?无论是莫莫莫,还是瞒瞒瞒,都解不得相思之苦。命运造化如此弄人矣!

  先陆游而去的唐琬,让陆游一生追忆不已,沈园从此成了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成了他梦魂萦绕之地。因此留下十余首追思之作。如:“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耄耋之年某夜,陆游在梦中见到沈园,醒作绝句二首:“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几年后再游沈园时又作《春游》一绝:“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因为爱而留下的诗篇,让后人不仅“将沈园作为怀念诗人的纪念地,还将沈园作为执著爱情的寄托。人们现在所以到沈园,除欣赏古典园林之外,更多的是去那里感受人世间的美好爱情,沈园实际上已经成了绍兴的爱情主题公园。”

  在爱情上,我觉着陆游不过是个儒夫,哪怕他有如此多的为唐而写的诗亦掩盖不了他对一个于他如此深情女子的相负。若为爱情故,什么不可抛?可是,陆游没做到,在他心里,爱情纵然重要,亦是生活的调味品,可有可无,不足以成为主旋律。所以,在感受陆唐爱情悲剧的沈园里,我对陆游最后产生了一种于爱情上的轻视。写一万首诗词又何用?伊人也是活不过来的,也是因君之弃而绝尘的。

  唐陆爱情故事里,还有一个从不曾为世人注意的人物,他就是唐的后夫赵士程。这个男人能娶被陆休后的唐琬,可见对唐的爱有多深。可是他最终得到了什么呢?难道他的一生不值得同情吗?唐陆的爱情为后人追忆,但赵士诚却成为一个最无辜最被人漠视的人。月老的红绳不经意的错牵,牵错多少爱恨情愁来啊!有谁为他不值呢?有谁替他不平呢?难道他就是一个爱情里的赢家不成?他写下的关于爱情的无字诗篇,渗透历史的光阴,更让人觉其悲怆。

  世间到底有没有那种神话中的爱情,为了彼此可以什么都不计,真正以沫相濡生死与共?这,是我存于心的一个困惑,如以为没有,感觉生活太残酷,如以为有,感觉自己太幼稚。而行于世的我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又真的没有任何做为爱情的筹码或毕生契而不舍的真追求吗?想来,无几。

  唐琬对陆游的爱,值得吗?陆游如果能放弃一些俗世种种,真的不能和唐琬携手吗?除了岁月惆怅的一瞥,记忆的黄花,飞落成尘。没有成尘的故事里,是后人对爱情继续的期盼和看似不得已分明能做到却不肯坚持的放弃。记得青年时,对爱情是那样向往,神圣的婚姻殿堂在现实的生活中并不牢固。经历成为生活的记忆片段之后,对爱情也从仰望到了平视,接受这个社会的现实,打破一些梦境,可能是从古到今最让人不堪的一幕吧,所有人都在这一幕中,忧伤着长大,还会美名其曰:情非得已。如此而已。

 

三 东湖

 

  到东湖已近中午,听导游说东湖是人工湖时,我有些诧异。人为的手工相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不逊色,这就是越王勾践指挥下的杰作吗?

  绍兴的东湖是非常出名的。少时就听说过西湖,而东湖我国究竟有多少个以这命名的湖呢?南湖有之,西湖有之,东湖亦有之,唯至今没听说有北湖。东湖很漂亮。过了迄今绍兴最高的桥揽月桥,再走一段不长的京杭运河畔路,就到了东湖。揽月桥是建在东湖之上的大桥,以揽月为名,很有些大气和雄壮之感。作为历史名城绍兴,东湖是绍兴的骄傲,也是历史的见证。

  确切地说,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箬篑山麓,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汉代起民工相继至此凿山取石,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经千年鬼斧神凿,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湖西“陶社”十分有名,是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是以取名陶社。近代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鲁迅、郭沫若等名人在东湖都曾留有踪迹。“勿谓湖小,天在其中”。石壁上的题字,更以一种幽深古朴感,让人对东湖滋生更深的情愫。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三个游客一起坐小舟入洞,不得乱动,怕翻船,过窄处则小心低头弯腰,特别有趣。湖畔有听湫亭、饮绿亭、香积亭、小稽轩等景点,霞川桥、秦桥等各式古桥横跨两岸。这些桥,像一个沧桑老者,看着东湖的今昔,冷静而睿智,显得那样智慧而沉默。这莫非也是一种修行?  东湖的乌篷船最具地方特色,眼见船夫都是些年纪五十开外的男子,没有年轻人做船夫。也许再过几年,来东湖就坐不到乌篷船了,因为没有像样的船夫。所以,心下蛮珍惜这乌篷船游东湖的此历。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得名。八百年前的陆游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其“船身狭小,船底铺以木板,即使有渗漏,船舱也不会沾湿。船板上铺以草席,或坐或卧,可以随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险。 ”我们乘坐的乌篷船是东湖船夫以脚躅桨。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船夫午歇时,吃着自家带来的午饭,喝着黄酒,那份安然于船夫的自得其乐,古铜色的皮肤里隐藏着绍兴的气息。他们偶尔大声说着绍普话,绍兴话混搭普通话的独特语言,让人倍觉有趣。而喝黄酒是因为船夫终年水上,大多患有风湿病,喝些黄酒可以祛病除痛。绍兴乌篷船并不只有这些脚划船,还有小画舫大小的乌篷船,船身雕刻图案,船头雕刻虎头形象的似乎微笑的动物,颇为滑稽。民间传说:龙见面避之,行船可获安全。鲁迅笔下的社对中的船,就是此类乌篷船了。  史载,东湖所在地原为一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人工景致千年成,也是东湖的特色了吧。郭沫石在东湖还留诗一首:“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游览东湖的游客不仅会被如画的景色所吸引,而且还会被劳动人民手足胼胝创造的如此奇迹所感动。 

  游船观东湖,最奇妙的是近观陶公洞与仙桃洞,可以说未进二洞等于没有到过东湖。陶公洞入口处仅容

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却是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壁立万仞,坐井观天的意境悠然在目。或许,这就是井底观天的另一种诠释了吧。东湖的人工景致,绝对是聪明能干的古人的大手笔。 

 

四 兰亭 

 

  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兰亭,素有耳闻,如此盛名,想不知都不成。兰亭是书法圣地,,兰亭有曲水流觞之典故,我来此之前所知道的,仅此而已。

  慕名而来,总有点附庸风雅之意。深入了解一下兰亭,亦在情理之中,当成追踪溯源吧。兰亭位于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寄居处,因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为山阴路上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

  到兰亭恰是九月下旬,天气极好,心情也温润得很。兰亭所在为清雅静逸之所,四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浅溪淙淙,但温巡中不乏气势上藏龙卧虎之相。以书法圣地出名的兰亭,自有典故。兰亭独享书坛盛名,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享誉海内外。载其内涵可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等。来兰亭的时候,我学书法不过两三个月,正要兴头上,无论人文还实景,自然极是喜欢,虽然还不能完全静下心来投入到书法中去,但这份爱倒是真的。

  走进兰亭,最清新的感受就是茂林修竹,秋风中的绿是竹最钟爱的衣裳,透着股灵气逼人的内涵。难不成和书法有关?鹅池是进入兰亭的第一景,不大的池子,几只大白鹅在池中玩耍。据说王羲之爱鹅,以兹为书法参相。细细审视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感慨从生。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间建,上书“鹅池”二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对于这“鹅池”二字,我竟然有种错觉。古时之鹅能被王书圣赋予如此的书法魅力,这是后人万万想不到也想不通的吧。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代书痴,因为酷爱书法,痴迷若斯,也是达其成就的不二法门。自古天道酬勤,总是所言不假。

  兰亭的标志性建筑是兰亭碑亭,建于清康熙年间。顺着小径前行,迎面的是透着智慧和典雅兰亭了,带着安稳与从容呈现眼前。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欢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由于历史悠久,来此游人大都喜欢用手抚摸兰亭碑,今碑已被摸得光滑极富手感,所以又将之称为“君民碑”。

  在兰亭,我最喜欢的一景是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兰亭十分著名的景点。曲水呈“之”字形,近处有流觞亭,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旁边对联上联为: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下联是: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闻其由徐生翁撰句。中间一石墩上刻“曲水流觞”四字,坐在小木墩上稍事休息,听导游讲曲水之典。自是以现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在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盛会,从书家诗人总计成诗三十七首,汇集成册称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而今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曲水的瘦弱,映衬了中文古今文人清高,曲水的澄静彰显了中国古今文人的格骨,曲水的名声,其实更多的是文人的一种隐藏内涵与倨傲襟怀。 

  如果说兰亭的曲水流觞是一佳景,那御碑亭就是一处让人仰视的当年皇家两有为名君康熙乾隆为兰亭贴金的盛世流香之作,也是文人皇帝爱文表心的一个佐证。御碑亭建筑属八角重檐,始建于康熙年间。亭中立一巨碑“御碑”,系清朝原碑,至今三百多年历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碑的阴面是乾隆皇帝一七五一年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书法飘逸,对兰亭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御碑历经劫难,幸存于今,它是我们民族书法史的鉴证,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辉煌彰显。书法如今成为被人接纳的修身养性所在,原因不仅于练字,隐于其中尚有意志和品性的垂炼、继承和宏扬。

  在太子碑旁设有书案和毛笔,还有缸中清水,许多游人都即兴挥毫,轻轻提起笔来,写得如何自在其次,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感知。能在同一处,享受一代书圣的环境,重演其境,自是乐事一桩。那些写后很快风干的用水写就的字,如同历史,有痕无痕间,留给人一份深思和醒悟。如此,已然足矣。说来,临池十八缸是兰亭又一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设此景点是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典故而生。史载,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认为自己写得不错有些骄傲,懈怠下来。某日他写了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火候还不到,特别是其中那个“大”字没有筋骨,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让其“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献之闻愧,方晓自己之功力尚浅,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游走于兰亭,听些逸闻,想些经年旧事,属于历史上书法的鸿篇巨制,还有这些流芳后世的书法大家,我忽然有种醍醐灌顶之感,也许,未来的我,纵使不在书法上专研,但无论做哪一行,我应该怎样做才达抵达自己心中成功的那条路,分明兰亭用厚藏的深意,告诉给我。

  照说兰亭的景点,哪一处都引人驻足,都有看头,都有精彩和启迪于人之处。诸如兰亭精华王右军祠,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祠内有许多碑刻,正中悬挂王羲之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祠内清池一方,传为书圣洗耳恭听笔之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桥环廊次第, “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的和谐安逸清雅之处。祠内陈列王羲之像,两侧回廊是历代名家临写的《兰亭序》刻石。王右军祠的内涵套用前人诗来说:山水廊桥亭,天地日月星。“兰亭序”之书法珍品,最后在智永处被唐太宗所获。提及智永,是王家几代孙吧,记不大真切的了,本来他保存《兰亭序》是非常谨慎的,然则皇帝爱之,何以可藏?唐太宗,临死命人用它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汉时曾于兰亭设过驿站,亭称驿亭。

  因为书圣,生成一个特色地名——之镇,以王羲之、王献之的“之”字命名,分为古砚街、兰坊和水街。兰亭景区最早出名的地点是“渚”,《说文》云:“州,渚也”。《越绝书》云:“句践种兰渚山”。自是山因渚名,渚以兰名。渚既称“兰渚”,山也随之称“兰渚山”。又闻兰在上古为爱情信物。在我,倒是非常愿意兰亭除了书法盛名外再有些什么故事发生,那才更有看头呢。

 

2010.9.22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8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0-12-28 22:00:43
文章评论
深蓝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21 21:02:05)  

很亲切,曾游沈园、兰亭、鲁迅故里。人杰地灵,英杰辈出的绍兴。

天云之骨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31 01:43:23)  
随清秋行,呵呵。好久不见文字,清新而来,2011-----一切顺心如意哦
独上西楼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29 23:09:52)  

也来品赏!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29 21:22:36)  

喜欢清秋娴熟并充满着智慧的文字。写游记也是如此。问好!

洒家无戒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28 21:53:10)  
呵呵,秋子!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