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紫霞漫天的地方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786        作者:柔木        发布:柔木        首发时间:2010-05-13 08:15:00
关键词:紫霞 上山下乡 艰苦 难忘
编语:

 

紫霞漫天的地方

 

 

    天下之势在大乱以后必定要达到大治,于是波澜壮阔的红卫兵运动就转化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我们老三届的学生也为此踏上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

    1968年10月,我和我的同学们告别了含泪送行的亲朋好友,告别了从小熟悉的大街小巷,乘上接我们的木船来到紫霞大队。河道两岸绿树掩映,我们的船儿仿佛在一条绿色的通道里穿行,使人的眼睛和内心都感到非常的受用,暂时地忘却了离开亲人的无名孤独,也缓释了对插队生涯的一片茫然,从此我们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插青。

    我所在的生产队就在学校的旁边,由于暂时没有房子,队里安排我住在贫协组长的家里,吃饭就在他们家搭伙。贫协组长是一个很老实本分的人,我记得当天晚上说的话并不多,但那顿晚饭吃得格外可口,那天夜里睡得也格外踏实。

    紫霞大队的书记很精明,他知道农村最为缺少的就是文化生活,既然上级要搞知识青年插队落户,那就找需要的挑,所以这次来的十几个插青里面起码有一半是体育和文艺骨干。第二天就在紫霞小学的篮球场上举办了一场规模较大的篮球邀请赛,临近几个公社的篮球队都来了,我们几个插青田里的活一天没干,就先被推到了篮球场上。我在学校里早就是篮球队主力,除了体力不如农民,技术上是驾轻就熟,我的优异表现搏得了社员们的赞赏。在以后的日子里,大队的文艺骨干们又排演了一场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阿庆嫂、沙奶奶、郭建光、刁德一等角色都由插青担纲,无论唱腔、做功都是一鸣惊人,从此紫霞大队的插青名声四播,好评如潮。

    其实真正的考验并不是打篮球,而是那日复一日的劳动关,我经受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秋收秋种。10月的太阳还是很厉害的,社员们要趁着晴好的天气把稻子收割好,把土地翻耕好,把麦子播种好,把油菜栽种好,一切都突出要抢时间。我跟着他们一起出工和收工,每天在田里要呆10小时以上,手掌都是血泡,肩膀肿得老高,皮肤晒得黝黑,夜里周身疲劳,也曾有过挺不住要歇几天的想法,但最终都挺下来了,我感到这和在学校时的支农不一样,是为自己在干,为生存而干,我的这种思维与社员们的思想刚好合拍,在他们的赞扬声中我度过了第一关。坚决了思想问题,接下去的事就象顺水行舟,我学会了摇船,也学会了罱河泥,挑的河泥不比社员们少,队长把我当成强劳动力来使用,我也感到很是自豪。不久插青的专项经费拨下来了,队里在我的老房东家的不远处,郑重其事地挑选了一块令社员们也感到眼红的宅基地,为我造了三间房子,于是就象模象样地有了自己的家,我在房子周围种了10棵洋槐树,烟囱里冒出的袅袅炊烟显示了新农民的活力和生机。社员们没有因为我的家庭出身而有所歧视,我也已经把紫霞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准备着与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在这里度过我的一生。

    紫霞小学还办有一个戴帽的农中,学校领导知道我是老三届的高中生,在需要的时候就找我去代课。学校旁边有着老得不能再老的一个茶馆,半墙高的栅板往外一撑就算窗户,兼带着还能遮阳挡雨,十几张桌子常常是座无虚席,理发的师傅也“趁汤落面”,总是忙得不可开交。茶馆内不时有拼档走码头的评弹艺人专程来此演出,那时茶馆的栅板外面就会挤满了妇女和孩童,喧闹的气氛加上老虎灶上烧得呼呼直冒热气的开水,似乎要把略显破旧的屋顶都要掀翻……

    这里的先民们考虑生存和发展,房屋都是临水而建,故而农田平坦,视野宽阔,在田野里观看落日是很壮观的,红日西沉,暮色初现,紫霞缭绕,美不胜收。欣赏紫霞的最佳处是在学校旁边的那座桥上,站在桥上远眺,柔和的霞光倒映在水中,变幻莫测,风情万种,直使人浮想联翩。据村里的老人们说,这里的地名历代相传一直叫紫霞,想必总是有典故的吧。

    那时在学校里教书是很容易的,因为教科书极其简单,根本用不到煞费苦心地备课,照样能应付自如、得心应手,倒是在学校里结识了几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再想想自己的父亲,对人生的内涵倒也悟了不少。在紫霞大队日就月将,时光过得飞快,我在这里加入了青年团,这当然是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我在这里年年都能在扣除口粮后再拿到分红,那绝对是我付出劳力的回报。众口赞扬,温暖了我曾经冷却的内心,紫霞有情,描下了我坚定踏实的轨迹,那是处在十字坐标第一象限内的一条向上爬升的粗线。

    1974年夏天,突然传来了令人意外的消息,多子女插队的家庭可以先抽调一个子女回城安排工作,父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我先回城就业,乡亲们纷纷向我祝贺。我向关心爱护过我的大队干部、向帮助指点过我的社员群众,向同甘共苦的插青战友,向动人心弦的紫霞云烟一一告别以后,由6、7个平常与我关系密切的社员摇着船把我送回了城里。白茆塘流水风情依然,常熟山雄姿恍然昨日,我的心情却是难以表述,我的内心在呼喊:常熟城,我回来了!

    在40多年后的今天,有些人在提起那个令人困惑的岁月时,常常会不屑一顾,措辞尖锐,我认为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那种种难以评说的是非和难以忘却的经历,对当事者又何尝不是一种财富,至少对人生的沉浮和度日的艰辛有了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维,我珍惜这一段经历,也难忘紫霞满天的第二故乡。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文章评论
柔木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5-19 14:55:00)  
谢谢雨晴,那时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
柔木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5-19 14:54:00)  
赵编所言极是,大则比国,小则比家,所恋者就是故土。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5-13 19:30:00)  
特殊时代锻造了一批特殊的人。经历是一笔财富,感受到作者的那份怀旧的心里和对第二故乡的怀念之情。问好!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5-13 10:09:00)  
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