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幽深的四丈湾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690        作者:柔木        发布:柔木        首发时间:2010-03-11 14:47:00
关键词:老街 幽巷 四丈湾 风情
编语:

幽深的四丈湾

 

    老常熟都知道,走过南门外的丰乐桥,有一条幽深的小街叫四丈湾。我生于此,长于此,工作于此,长达40年,但直到今天还割不断对它的眷恋。

    四丈湾的特点是窄而长,从丰乐桥到元和塘桥,宽不过三、四米,绵延足有三、四里路,白天行人寥寥,晚上路灯朦胧,也就产生了深和幽的感觉,并且根深蒂固地印入了人们的脑海。以至到后来,正式定名的丰乐桥下塘街倒不如四丈湾名气来得大。在我孩提时代的意识中,这条街上的风景确实蛮多彩的:高高的丰乐桥下来,对直是一个铁匠铺,叮叮当当的锤击声时断时续,富有节奏和乐感。四丈湾里有一个糖果工场是我的必停之处,老远就能闻到的糖香把我吸引到这里,目不转睛地观看糖果轧、切、包、装的过程,虽然天天如此,我却乐此不疲。再往前的店铺,有做伞的、编篮的、缝衣的、量米的、做纸马的,再加上汤团店里的热气、明园茶馆的嘈杂、老虎灶里的火光、福昌酒店的曲香,组合成普通百姓的白描百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在我幼时充满天真和童趣的目光中绝对是新奇的。

    四丈湾傍着一条河,这条河直通州塘,是古城的一条交通要道,我至今仍在怀疑,前人们是把河叫四丈湾,还是把街叫四丈湾。在河的稍宽处是盐库的码头,旁边的一座小木楼就是我出生的血地。每天河里会撑来满载着盐包的船,几十个辛劳的搬运工人用原始的工具——杠棒,把一条条船上的盐包搬入仓库,日复一日,风雨无阻。这一段的街道盖有廊棚,小街的石块路早被工人们的鞋底磨得刷光滴滑,晴天走过蛮舒服,但每逢阴雨天气就要还潮,使得这一段路特别的难走,我想还潮的原因可能是散落的盐粒诱发,抑或是搬运工人洒下的汗珠造成……

    幽深的四丈湾也并非没有热闹的时候,在小街的深处有一个纱厂,公私合营时由二十几个小厂并到这里成立了元丰纱厂,上下班的女工给四丈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花衣服、白饭单组成的人流,沿着这条唯一的通道上班回家,带着工作的疲劳,也怀着生活的希望。在那个生活水平低标准的年代,毕竟纱布厂的收入还算是可观和稳定的,据说当年不少机关干部都到纱布厂找老婆。

    慢慢地懂事后,我发现在这条街有着很多的支巷,这些支巷都有着一个很雅的名字:萨珠弄、关帝弄、仓浜底……这里零零散散地居住着太多的名医:吴俊成、龚子欣、李生仙、赵汉如……在当年哪个不是医道高妙,声名远播?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街上还住过一位政治名人——当时的市长庞学渊,那个时代的领导干部不时兴也没有条件汽车接送,上下班都是步行,因此经常能在街上碰到庞市长和他夫人朱阿姨,待人接物挺和蔼可亲的。名人们趋静避喧,择邻而居,也为这条街的幽深作了佐证。

    再后来,经历了文革的洗礼,又沾染着上山下乡的一身泥巴,我回城当上了过去的元丰纱厂,现今的国棉厂的工人。我不在乎劳累,也没啥追求,感到满足的是我工作在生我养我的四丈湾。这个时期的四丈湾完全没有了幽静的感觉,国棉厂、米厂和化肥厂的几千名职工上下班时蜂拥而过,笑声、闹声、自行车铃声汇成一片,挤兑得街道两侧的房子似乎有点摇晃……

    直至80年代中期,在市里的协调下,与四丈湾有关的几个企业按规模和效益的比例出资,在四丈湾西面约200米的农田里,筑成了宽阔的元和路,几个企业的大门都随之搬到了大路上,浩浩荡荡的车流、人流很自然地择良道而行,四丈湾终于又恢复了宁静。后来,我因工作的变动和住房的搬迁已离开四丈湾多年,但只要有事路过,我总是在来回的过程中选择一次走四丈湾。在我的眼中,四丈湾就是幽深的代名词,老街小巷,拱桥流水,不亚于周庄和洞里的任何一条街道。遗憾的是劣质的油渣路带来了行走的方便,也抹去了历史的陈迹,房屋修缮的随心所欲稍微改善了居住条件,但却无情地破坏了风格的统一,幽深的四丈湾略为显得憔悴。

    其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常熟,不可能全盘地保留历史的原貌,但可以通过恢复和整修若干不同风貌的线和点来浓缩和保存历史文化的脉络和痕迹。最近,精明的市领导敏锐地看准了,包括四丈湾在内的南门地区老街小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价值,决定对这片地区进行合理和适度的规划与改造,尽力保存、保留、保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这笔历史遗产。这正是一件功德无量、惠及子孙的大事,能为常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多留下一点重墨浓彩,这无疑是四丈湾的春天。

    幽深的四丈湾历尽沧桑,饱经风霜,我期待着它在不远的将来重整旧容,再放异彩。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11 19:08:00)  
深幽的四丈湾,景色怡人,果香扑鼻,经济发达。但是作者在行文中也为古城被污染的坏境写下了一笔,引起深思和重视。欣赏了!问好!
洒家无戒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11 16:21:00)  
由于工作的原因,曾经在常熟逗留了两年。喜欢那个地方,是因为古色古香的老街,耳畔响起绵绵的吴语。而今读先生的文,又让我怀念那段常熟的日子。也从先生文中读到了一个老常熟,更是跟随先生感慨历史的变迁!欣赏了,问好[咖啡]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