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原创】三代人的青藏铁路(三)——大型电视连续剧《雪域天路》观后感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445        作者:木子        发布:        首发时间:2011-04-16 12:35:56
关键词:兰 茵 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 青藏线 关角隧道
编语:

 

三代人的青藏铁路

——大型电视连续剧《雪域天路》观后感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西藏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你说要做一片格桑花瓣 ,开放在青藏,练就青藏的平岗”。多么熟悉而感人的旋律,融进了三代人扎根青藏线、繁荣西藏的情感,扑捉他们的情感世界,留下的不只是被震撼灵魂,感动的泪水,还有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的自豪和荣耀。

     

英雄铁道兵  拉通西格线

 

        时隔十三年之后,以铁道兵队伍为主的筑路大军开始了二上青藏高原的征程,副司令员方田林总指挥来到陶家大院,不仅是对何文博政治人生有个正确的交代,而且也带着对陶家大院三代人的无限敬意和关爱之情。他手里拿着林兰写给何文博的亲笔信,迟到的信中,处处都寄托着对已去的灵魂安慰和悼念。谢雨辰的儿子谢山峰参了军,与他的干女儿兰茵结婚。肖剑飞的儿子肖向前顺利读完了铁道工程专业,并由他主持补办了何文博的女儿何嘉媛婚礼,何嘉星与谢阿津完婚。谢山峰被破格提拔担任了二进关角隧道的总指挥,妻子兰茵辞去医生职务,作为军宣处政治宣传委员与他一同踏上了青藏线。专门攻读冻土研究的肖向前在青藏高原上开始了他破解冻土的科学解谜的漫漫征程。彭石山作为铁道部青藏铁路副总指挥再次在关角隧道见到了西藏牧民森格杰布,在这位老人身上,他守在这里,在这片工地上深深寄托着他对何文博,还有战斗在青藏铁路上的所有人的无限敬仰,让他神往着雪域高原的美好未来。
        由铁道兵组成的铁路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在高原支起帐篷,安营扎寨,处处红旗招展,拉开了对青藏铁路的攻关,整个施工场面空前高涨,留给了观众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观众看到的是迎接藏族新兵的欢迎仪式,眼前是整装待发的清一色绿军装,听到的是高音喇叭中嘹亮高亢的革命歌曲,这支由6万7千多人组成的铁道兵队伍,着实让观众感受到了把铁路去修到拉萨的信心和决心。
        谢山峰踏进了关角隧道,重重困难摆在他的面前。面对隧道透水严重,路基面临着严竣的考验,铁道兵们以惊人的速度向洞内掘进着,但隧道塌方的事故最终还是发生了,指挥长谢山峰连同一个班的战士都被困在了里面,经过全团战士的紧急救援,有惊无险,在这次塌方中,他们挽回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作为政治宣传委员的兰茵,在隧道塌方的事故中,她茶饭无心,宣传稿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她想播出去,又知隧道里听不见,对于妻子来说,营救过程中的等待是漫长的,是痛苦的。
战士们在缺氧的状况下因劳累一个个倒下了,作为医生的兰茵对自己当初的选择陷入深深自责,她重新披上白马褂,找来药草熬成汤,要求每一位战士进隧道前必须喝,出隧道时量血压,但这些都无济于事,从牧民家中到当地卫生院,她认真搜集资料,经过她耐心仔细的工作,她发现了高原缺氧是导致战士们倒下的根本病因。而此时,隧道进入攻坚阶段,面对劳动强度大人员伤亡一天天上升形势,她和丈夫谢山峰陷入了重重矛盾之中。是呀,在当时的情况下,铁道兵战士们都在用顽强的生命奇迹般支撑着,用生命铸就着青藏线。
        在谢山峰的率领下,隧道通如期开通了,激动、泪水写满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尖刀班的战士们,可当他们累的躺下时,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兰茵没有去参加藏族战士多吉与卓玛的婚礼,她独自来到了关角对隧道前还未垒完的“毛主席万岁!”前,继续搬起沉重的石头,垒着对青藏高原的理解,垒着自己的梦想,这一刻,她记录着解决高海拔地区缺氧时的人体特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变成了学术报告中的数字。
面对冻土,肖向前的决定让青藏线上的铁道兵队伍再一次撤了下来。他把青藏铁路留给了自己,带着父亲离去的痛苦,踏上风火山口,用毅力坚守着自己的青藏人生。
        在人类与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却是痛苦而漫长的,在这场直接与生命和未来的对话中,作为科研人员的肖向前却是理智的,而作为探寻着的情结,却留下了两次撤下青藏高原的痛。
(续)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文章评论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18 10:11:08)  
感谢秋子、赵凯老师点评!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17 16:50:55)  
这条路早已存在,在文成公主进吐蕃前,就有!
时代变迁,路换了新的形式——
秋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16 21:32:31)  
作为观后感,自然是先观后感,或者是边观边感,那么“感”就要在整篇文章中占一定的比重,一味地叙述只是“观”。另外,正标题可以提纲挈领地点明自己的观感,副标题标注XXX读后感。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