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杂文
本栏所称的杂文,主要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杂体文章。包括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杂文
传统文化缘何遭遇“冷宫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607        作者:暮依岑汐        发布:暮依岑汐        首发时间:2013-06-25 16:36:46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华夏珍品,熠熠生辉!

      中国,自古誉为礼仪之邦、文明大国,泱泱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曾一度让国人引以为豪。在他们看来,中华文化是国家文明的最好体现,而遵守传统文化也是展示大国文化风范的一种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以及国际文化交流逐步加深,中华文化竟一反常态,不仅没有走向世界,在国内关乎传统文化礼仪也是鲜为人知。丰富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近乎不见踪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传统文化被束之高阁,竟而遭遇“冷宫门”呢?   

       据调查发现,多数人认为忽视中国传统礼仪源于西式礼仪的冲击。笔者不禁思考,西式文化的冲击力到底有多强?竟可以强到冲垮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沿着历史的车辙我们找到文化本初的印记,在大唐盛世时期,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达到顶峰阶段,以东方文明独特的魅力吸引各国使节前来取经学习,儒学、文字、服装、历法等几乎原封不动的照搬。日本当初就曾以附属国的身份来华学习,时至今日日本仍有很多文化都传承自中国,比如茶道、音乐、建筑风格。可以看到如今日本人的生活质量显然有所提高,但在现代化的帷幕背后依旧保留了许多属于日本本土文化特征的习惯,比如,爱吃生冷的食物,喜好天然情趣,强烈的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等等,外来文化不仅没有冲击到日本本土文化,甚至在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巧妙的将看似矛盾对立的现象恰到好处的融合贯通,加以运用,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东亚文化。如此说来,文化冲击力可大可小,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与取舍。
    而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不断涌进时,又存有几分理性呢?以传统节日为例,眼下流行过洋节,西方情人节在青年队伍中尤为庞大,而对我们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关注正逐渐减少,甚至有些人宁愿过西方圣诞节而不过传统春节,传统文化意识在人们心里渐渐淡薄,似乎像中了“外来文化”毒一般,深入骨髓。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在逐步被西化。为了凸显高贵的身份品特色西餐,着国际名牌,开高档次洋车,住名宅洋楼,在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已被西方色彩涂抹的艳丽无比,中国风暗淡失色。更为可怕的是现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国际知名商场四处可见国人“华丽”的身影。是崇洋媚外还是追求时尚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诸多极具诱惑力的外来事物时,我们把握了几分理性,存留了多少本国特色。
   
传统礼仪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面镜子,一面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镜子。有了这面镜子,我们会时常注意自己的举止修养,谈吐举止,做一个文明人,而不是野蛮人。但在现今已少有人提及,渐渐被新时代主流思想所掩盖。在他们看来年轻人应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拘泥传统礼仪,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到现代已然出现断层。相比之下,日本人也有现代的生活方式,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日常生活中仍旧会鞠躬作揖,正式场合也始终会有和服出现。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基本礼仪习节,早已不知所以。外来文化、非主流文化等渐渐深入人心,被青年一代大肆追求,言谈举止常常令人大跌眼镜,甚至嘲讽那些举止端庄,温文尔雅的人,在他们眼中这是在作秀。多么可怕!传统文化精髓难道在我们青年一代就要失传了吗?果真如此岂不让人扼腕叹息,痛心疾首。
   
传统文化是一国家文化独有特色之一,唯发扬光大才能长久,否则再好的文化特色不加以传承,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我们常说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需要创新文化就可以了,同样,还需要拾起传统文化,两者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属于我国独有特色的“中华文化”之路。这不是哪一代人的事,而是中华各族同胞共同的责任,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血脉相连。年轻一代的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幸福群岛 评论 (评论时间2013-06-26 09:40:23)  
万事贵在宣传,当我们粉饰太平的时候,很多老百姓也以为天下太平,实际则是暗流涌动。当我们忽视传统文化,一味追求潮流,不重视民族的未来,我们就会在各方面有失偏颇,引导民众集体浮躁,失礼,社会的风气,道德,就会越来越差,到时候悔之晚矣。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