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诗词中的端午
文章来源:铁岭晚报2018.6.25        访问量:787        作者:绿染秋情        发布:绿染秋情        首发时间:2018-06-26 12:04:07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诗词中的端    
      五月端午吃粽子,是中国民间最普通的习俗。屈原这一天投汨罗江,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江祭祀,后来演变成用江米包粽子的习俗。
      历代关于端午纪念屈原的诗词不计其数。唐代文秀在《端午》一诗中有“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也表达了对昏君奸臣的憎恨和鞭挞。北宋张耒诗“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寥寥数语,把诗人的那种内心悲苦和凄清,描述得淋漓尽致。还有戴复古的“海榴花上雨潇潇,自切菖蒲泛浊醪。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苏东坡的“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眷眷不忍决。”表达了对屈原的无比怀念。
      历代吟咏粽子的诗词也多如繁星。西晋周处《风土记》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唐明皇有诗云“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代姚合写道:“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宋代韩元吉也有佳句:“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 同为宋代的黄棠写道:“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角黍即今之粽子,是端午的美食。
      在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中,也有歌颂龙舟竞渡的,描述采艾、喝雄黄酒、驱虫辟邪的。诗人的境遇不同,流露出来的情感也自然各异。唐代殷尧藩的《同州端午》:“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表达了背井离乡的游子重返故里时的激动之情。在一首首端午诗中也有反应离愁别恨的,反应忧闷心情的。宋代黄公绍的《端午竞渡棹歌》“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愁苦心境。与苦闷心情迥然不同的,是老舍的端午诗:“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前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老舍先生将战争年月的艰苦生活,以及那种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表现得酣畅浓烈、真挚感人。
      我们应该遵循时令,纪念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夏历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人们喜欢端午是因为屈原使这个节日平添了一种民族精神,使它具有绵长悠远的生命力。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使我们有着更为凝重的理解和感悟。屈原留下的精神遗产与日月同辉。屈原的人格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所极力崇尚的理想。他的政治理性、道德精神、诗性智慧是楚文化土壤孕育出来的。他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伟人,其精神已融入到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意识、伦理观念等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深远意义。 
                                (原载《铁岭晚报》2018.6.25)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