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历史不是女孩子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342        作者:程奎        发布:程奎        首发时间:2009-08-03 06:39:00
关键词:
编语:

下面的一段文字是《清前历史疑案新断》一书的前言。我的书稿清前历史疑案新断被 退稿了,很出乎预料,但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自己写得的确太毛草了些,做学问必须老实,偷机取巧是办不到的。只好耐下心来:改!今天看到有的网友说到了历史,触动了我的神经,贴上来,请指正。

                                    写在前面的话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小女孩,可以任人打扮。”我觉得这话浅薄。历史不是小女孩,它由不得你随意打扮。政治家凭借权力,出于某一方面的需要,可以乱写历史于一时。然而,时间长河冲刷,一朝铅华洗尽,历史最终还是要恢复本来面目。

戏剧中的曹操被打扮成奸臣的模样,戏剧的宣传作用太大了,以至于曹操竟成了奸臣的符号。可是后来人们发现,曹操在统一北方结束战乱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而他的诗抒发了一个壮士立功建业思贤若渴的情怀,其中不乏同情民生之句。于是人们对曹操有了重新的认识,尽管戏居中的曹操还是白脸,但在人们心中,他已是一位推动历史进步文治与武功比肩的大英雄。

孔子身后几经恶运:焚书坑儒,太平天国砸孔庙,“五四”运动砸孔家店、十年动乱又被丑化成复辟狂,成了孔老二,但孔子还是孔子,阴霾散尽,仍然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思想家。

十年动乱中,有人将井岗山朱、毛会师改写为毛林会师,令人啼笑皆非。但朱、毛会师就是朱毛会师,历史不会因为几个人的恣意胡来而被篡改。

历史不是人民写的,历史是历史本身写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同在书写历史。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打扮历史的人必然要受到历史无情的嘲笑。

有人说:“二十四史全是假的。”这话未免尖苛。中国史学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那就是史家秉笔直书。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荒淫无道。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视赵盾为祸害,几次派人暗杀,但都被赵盾躲了过去。赵盾为了保命,只好出逃。赵盾的族弟赵穿发动兵变将晋灵公杀了。当时,赵盾尚未出境,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史官董狐记载这段事情时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辩解,国君非我所杀,你怎么能将这个罪过安在我的头上?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长叹“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意思是说:都怪我怀恋故国,自己找这个苦恼。”赵盾当时是执政大臣,手下有千军万马,死士无数,杀个董狐,如同杀只小鸡,可是他不敢杀,他怕受到天下人的质问和唾骂。而董狐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精神,开创了我国史学秉笔直书的先河,成为史家秉笔直书的楷模。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齐崔杼弑其君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这段话的意思是:齐国大臣崔杼发动政变,将国君庄公杀死,齐国的史官在竹简上写道: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将这个太史杀了。他的二弟继兄为太史,仍然这样写,崔杼又杀了他的弟弟。三弟继之为史官,还是这样写,崔杼不敢再杀了。这时,一个史官史书上称其为“南史氏”正在路上,他听说两位太史被杀,惟恐历史遭到篡改,便带着竹简冒死前来。见到这位三弟后,知道已如实做了记载,才放下心来。

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焚书坑儒,史家们不敢直书了,但仍要想法设法将历史的本来面目表达出来,直书就变成了曲笔,隐笔。

史马迁写《史记》,在《汉高祖本纪》一章中直接写刘邦:“贪酒好色。”他在报任安书中明志:奴仆婢女受辱都能自杀,我堂堂太史官受到宫刑这样的奇耻大辱还苟活于人间,就是为了将这部史记写成:“以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为了一部真实的史书,他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中国历史上的确有这么一大批史官,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来维护历史的尊严,这是中国史学界的光荣传统。

清王朝是由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创立的,清初,绝大多数的汉族知识份子瞧不起这些“夷狄”,满洲贵族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一方面积极学习汉文化,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对以诗以书攻击他们的人处以极刑,对涉嫌嘲讽的著述予以焚烧、删翦。乾隆修《四库全书》,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整理编纂,许多典籍得以重见天日,《四库全书》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是《四库全书》对康熙之前的清前典籍进行了大量的删改,凡有损于清朝统治者形象的文字一律被删除。民国一位学者叫孟森的,写了一部《清朝前纪》,书的开头有这么一段话:“清世自太祖以后,纲事始有本末,太祖以前之事寥寥数行,惟恐人知。而于明人官书私著述,禁之毁之,株连瓜蔓,大兴文字之狱,以冀掩灭之。二百数十年来,学士大夫,口不敢言。人人心中皆以为清之先世,必有大不可告人者。”但是,不管删得多么干净,事件本身在那摆着呢,我们可以通过明朝的、朝鲜的,正史的,野史的方方面面的书籍进行参考对照,分析推断,得出结论,从而揭开“清之先世,必有大不可告人者”的秘密,这就是本书创作的初衷。

                              2009年8月2 日于抚顺苦寒斋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0   条】
文章评论
洒家无戒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08 20:54:00)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有许多过程是由流氓完成的!
卡尼古拉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05 13:48:00)  
哈哈,顶完坐观程大师新作!!!!!
大雅清风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03 10:41:00)  
问奎哥,为什么“历史需要一个过程才会恢复本来面目”?这是正常的吗?是“环球同此凉热”还是“风景这边独好”?别的不讲,就请大哥讲一讲1900年到1949年的历史吧。是不是水深火热神州怨、独放一花八路军啊?鲁迅是不是唯一的一面文学旗帜啊?“5.4运动”与以后的学生运动(包括建国后的)有什么区别?“5.4运动”是“打倒孔家店”吗?别被误导了,或者别误导了后来人。
程奎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03 10:14:00)  
中国的史书大都后朝为前朝修史,有官方修史,也有私家偷着修史,官史与私史相互佐证着,从中我们能找出一些历史的真相。雷锋才几十年的事,用不多久,历史就会还雷锋一个真实面目。原来我们都以为国民党不抵抗卖国,现在才知道,国民党的一些军队为抗战作出巨大牺牲。历史需要一个过程才会恢复本来面目。
酎泉老人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03 09:21:00)  
清风所言也是。特别是官修历史,大多掩盖了真实面目,后世真伪莫辨,现当代史就更是万花筒,叫人看不清历史是什么了。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