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名校赋
本栏目所展示的作品,主要指写作内容以高中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等为主题的辞赋骈文作品。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mpg5307
主编寄语:古今万物尽能辞,期墨客骚人,高手连来网上; 天地百科皆可赋,盼华章丽句,佳篇屡现屏前。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辞赋骈文  >>  名校赋
河南大学赋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5323        作者:南阳竹子        发布:南阳竹子        首发时间:2011-02-08 09:49:23
关键词:大河汤汤
编语:
版权所有

河南大学赋

——谨以此文献于母校百年华诞盛典

南阳竹子

         大河汤汤,沃野莽莽;琬琰名校,光耀四方!

         秉嵩岳长风,处卞京静隅,锦绣翰苑,阵阵菊香扑脸庞;携祖河冰魂,依巍巍铁塔,蕴文圣地,悠悠词韵动晴岚。门楼花脊斗拱,大气雄浑,踏入顿生家国之感;礼堂明柱挑檐,巍峨壮观,望之立具崇高之念。学斋中西合璧,三冬无寒意;教堂雅致典丽,四季有书声。敞亮明净,逸夫馆爱启三春之晖;气韵生动,出版楼情牵一世宏愿。佳木荫荫,幢幢楼宇弥静气;碧草连连,条条芳径鸟争喧。风和日丽,潘杨湖畔点江山;天朗气清,上河园里赏雕鸾。株株幼苗沐雨长,朵朵娇花正烂漫。

        发轫中州贡院,滚滚云烟收眼底;肇始民国初年,冉冉新学拯黎元。首任校长林伯襄先生,效西方启发民智,集贤达施教玉苑,奠求实之风,更纳新之弦,首创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尔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培育四十余万祖国建设中坚(其中院士、学部委员72人,省部级以上领导一百五十余位),析树三十六所院系遍布中南,真乃育人之渊薮,高校之摇篮!时世维艰,育人不辍;辗转抗战,播火乡间。建国以后,兴利除弊,日新其业,屡屡夺冠;改革风起,自开户牖,广纳新流,称雄中原。时至今日,文理兼善,一校多区统筹并进,省部共建蔚为大观。设置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十一个学科,七十九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三十个学部学院;拥有三十六个研究中心试验室、十个博士后工作站,二百余个硕博授予点,教授名师一千余位,在校学子远超四万(其中硕士、博士6000余人,留学生200多人)。校刊林林,精湛瑞思得传扬;藏书总总,古今智慧供浏览。首长频临,关爱有加,同侪奋力,以赴新岸。纵观百年,镜鉴兴废,刻刻与民族命运相牵,建功立勋,时时与正义真理为伴;可谓民族瑰宝,华夏金冠!

     殿堂圣明,高士济济;学府渊深,巨子频仍。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冯景兰,罗章龙、郭绍虞,嵇文甫、任访秋,大师泰斗执教,耕云播雨,烛光照亮通天路;罗廷光、萧一山,毛礼锐、樊映川,姜亮夫、党鸿辛,王立群、郝文勉,专家院士授课,镂金琢玉,心血铸成盖世才。袁宝华、侯镜如,白寿彝、王国权、杨廷宝,尹达、邓拓,吐芳扬烈,老圃芬芳花竞艳;高济宇、赵九章,姚雪垠、周而复、梁光烈,吴强、马可,腾声飞实,杏坛璀灿果争辉。

         维河大恩师,德艺双馨,妙思绝伦参造化;甘为人梯,大爱无疆育桃李。慈如父母,以身树则,倾雨露于三尺讲坛;诚似长兄,览华食实,导学子于万里征途。究疑难,查馆藏、启金匮、抽裂帛,欲博练于稽古;探至微,正规程、设方案、操器具,将按步以登堂。正明事理,心密语澄;举例发凡,春意盈窗。似烛如蚕,呕心血以襄孺子;传道授业,对皇天而慰韶光。盖河大学子,胸怀天下,唯仰渊博之才学;脚踏实地,不慕外表之堂皇。肯下苦功夫,夜阅名著怕睡早;善学真本领,晨诵经典恨夜长。吟咏有韵,吐呐珠玉;眉睫轻挑,舒卷波浪。运动场上,试百遍而激昂;练琴房内,操千曲而朗爽。尽日言文常不倦,默默积累成栋梁。长辔远驱,能担能当;践志报国,勇赴八方!

        风雨磨砺,明德新民之精神共天地而久长;大气宏丽,止于至善之信念并日月而辉煌。与时俱进,思长路,追求卓越;学术独立,明远道,自由翱翔。以真理引领航向,育新人践行理想。击浊扬清,团结勤奋宣个性;修身持正,严谨朴实晓变通。立足中原,承海内所托、领科学发展;面向未来,负五洲雅望、致玉宇安澜!

 

第一节:

大河:黄河。

汤汤: shāng shāng ,形容水流大而急。

莽莽:mǎngmang,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琬琰:wǎn yǎn,泛指美玉。这里指河南大学象中原的一块宝玉。

第二节

卞京静隅:卞京,biàn北宋都城,又称汴京、汴梁、东京,今开封 。静隅yú,安静的一角。隅,靠边的地方。河大老校区位于开封城的东北角,新校区位于开封西北角。

锦绣翰苑:翰苑hàn yuàn文翰荟萃之处。指美丽的河大校园。

阵阵菊香扑脸庞:开封有菊城之称,每年秋季举行菊展。河大校园常沐在菊香之中。

祖河冰魂:祖河,指黄河。冰魂,象冰一样洁净的魂魄。

依巍巍铁塔:依靠巍峨的铁塔。铁塔公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的东北隅,是以现存的铁塔(开宝寺塔)而命名的名胜古迹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100家名园之一。铁塔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半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河大校园与公园相连。

蕴文圣地:蕴yùn,积也。指河大校园是中原地区产生、汇聚文明,十分神圣的地方。

悠悠词韵动晴岚:千古的悠悠词韵牵动着晴空的岚气。开封称宋城,宋词是一代之文化,影响深远。

门楼花脊斗拱:门楼,指河大大门。花脊,陶塑瓦脊,又叫“花脊”,被广泛运用于屋宇、庙堂、宫观等建筑的屋脊装饰上,故称为“瓦脊”,采用陶塑人物、动物、花卉进行装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斗拱dǒu gǒng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指河大别具一格气魄宏大的大门。它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礼堂明柱挑檐:河大大礼堂,正前方有八根巨大的明柱,四檐高挑,十分壮观,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学斋:指河大中轴线旁的十二座中西合璧的古建楼群。

教堂:指教室。

逸夫馆爱启三春之晖:逸夫馆,指由香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为河南大学捐资兴建的科技馆、图书馆两座大楼。三春之晖,引用“谁言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句。整句意思是:逸夫先生用无上爱心捐建的学习场馆,启发学子们立志发奋学习报效国家、报效社会。

出版楼情牵一世宏愿:出版楼,指河大出版社和行政办公用的一处古建筑。指河大出版社,牵动着学子们著述立说的宏大愿望。

弥静气:mí,充满宁静之气。

潘杨湖畔点江山:潘pān,潘杨湖,开封市内的相邻的潘家湖和杨家湖。点江山,指点江山。指河大学子节假日常到这里游玩,评说历史。

上河园里赏雕鸾:雕鸾,雕有鸾鸟的建筑。鸾luán,传说凤凰一类的鸟。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城西北隅,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是以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占地面积510亩,为国家黄河旅游专线重点配套工程。

第三节:

发轫中州贡院,滚滚云烟收眼底:发轫,fā rèn,拿开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中州贡院,即河南贡院。贡院是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的意思指的是各地举人来此应试,就像是向皇帝贡奉名产。贡院最早始於唐朝。中国各地的贡院,自科举考试废止之后不复存在,仅留下一些遗迹可寻,而河南贡院就是其中之一。 河南贡院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今开封市龙亭一带)修建,(后周和北宋时期,这里是国子监所在地)院内号舍5000多间,明远楼高4丈余。后来,由于贡院四周常年积水,雍正九年(1731)院址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规模扩大,号舍增至11866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水冲击开封城。为了加固城墙,阻止洪水灌城,遂就地取材,拆毁贡院房舍,将砖瓦、材料充作防洪物资。翌年,重修贡院,修葺旧房,新建号舍10009间,凿井5眼,面貌焕然一新。 1903、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中国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随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南大学。

肇始民国初年:肇始zhào shǐ,发端,开始。民国初年,指1912年。

冉冉新学拯黎元:冉冉,rǎnrǎn,渐进地、慢慢地上升,拯zhěng,援救,救助。黎元,指百姓。指河大一诞生就以救民于水火为任。

林伯襄:林伯襄是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第一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学贯中西,以兴教为任,眼界高远。字襄,1878年出生于河南商城县。

集贤达施教玉苑:指林伯襄先生延揽冯友兰、曹理卿、三名美法德外籍教师等名师任教。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1902年河南大学堂在省会开封诞生,但这个大学并没有发展起来。十年后的1912年,一批河南志士仿效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建立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这种学校在全国少见,还有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积贫积弱的内陆中原,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眼界高远、气魄宏大、教学先进,培养出了赵九章(中国卫星之父)、杨廷宝(建筑大师)、阎振兴(水利泰斗)、张伯声(地学巨子)等人,送走了很多学子去欧美深造,这批人后来大都成为栋梁。暗淡的近代河南闪现了一道亮色。

中州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大学曾使用过的名称。

培育四十余万祖国建设中坚(其中院士、学部委员72人,省部级以上领导一百五十余位):河南大学建校百年培育了四十多万优秀毕业生,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析树三十六所院系遍布中南:先后从河南大学分出去的高校、院系达36个,遍布中南各地,这支援了各地,但削弱了河南大学本身的师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信阳分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河南医学院、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理科他迁新乡,设置为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水利、财经、化工、植物病虫害、畜牧兽医、生物等院系也先后调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工业大学(现已并入郑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在中国很少有象河大这样成为高校之母的大学。

渊薮:yuān sǒu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时世维艰,育人不辍:指解放以前国运艰难的时段,育人从没停止。

辗转抗战,播火乡间: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辗转于河南信阳、南阳、洛阳,陕西西安、宝鸡等地,虽然图书、资料及仪器损失惨重,但仍办学不辍,宣传抗战。

建国以后: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改革风起: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户牖:hù yǒu牖窗户,门户,借指家。这里指河大自觉开放。

广纳新流:广泛接纳、新思想、新事物、吸收新人。

校刊林林:河大编印发行有多种刊物,书籍。

藏书总总:河大图书馆有400余万册藏书,其中有大量古籍珍本,在河面首屈一指。

首长频临:近几年胡锦涛,江泽民、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吴官正、陈至立、李岚清、蒋正华、罗豪才、王文元、张思卿、周济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对河南大学的发展寄予厚望。2004年7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时亲笔书写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河南大学办成全国一流高校”的题词。2009年4月3日习近平来到河南大学,勉励大学生把人生追求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注重科学理论的学习,注重社会实践的锻炼,扎实打好各方面基础,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同侪奋力,以赴新岸:侪读音chái,共同,辈。指同时代的同志,共同努力,迈向新境。

镜鉴兴废,刻刻与民族命运相牵,建功立勋,时时与正义真理为伴:河南大学从诞生起就和中国的命运牵连在一起,历次重要的爱国学生运动,河大学生都参与并声援支持,时时刻刻追求真理,站在正义一边,多年来为祖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谓民族瑰宝,华夏金冠:民族的珍宝,中华的金冠。

第四节:

殿堂:指河南大学。

高士济济:名人众多。

巨子频仍:巨子,在某方面卓有成就,声望很高的人物。频仍,pínréng 连续不断频繁发生。

范文澜:1936年,在河南大学任教。字仲云(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通史的著作。范文澜既懂得马克思主义,又熟谙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较好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特点结合起来,形成他的著作的独特风格。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董作宾: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河南省南阳人。原名作仁,字彦堂,号平庐。中州大学时期任教。

冯景兰:(1898.3.9——1976.9.29),地质教育家、矿床学家、地貌学家。从事地质教育5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在两广地质、川康滇铜矿地质、豫西砂矿地质、黄河及黑龙江流域新构造运动、工程地质学等方面进行过大量开创性工作。而对矿床共生、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等研究上贡献尤大,提出了“封闭成矿学说”,他参与主编的《矿床学原理》是矿床学的系统专着和教科书。他是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丹霞地貌”概念在地貌学上亦有建树。 1923-1927年任教于河南中州大学,先后为地质系讲师、教授、系主任。

罗章龙:(1896.11.30—1995.2.3)是湖南浏阳人,生于1896年11月30日。早年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1979年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一级教授。1912年入长沙第一联合中学就读,1915年入长沙长郡中学,与同在长沙就读的毛泽东结为好友,被称誉为“管鲍之交,后无来者”。1919年参与五四运动,在火烧赵家楼事件中身先士卒。自1934年起,罗章龙先后出任河南大学、西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湖南大学等的经济学系教授。在1949年后,又先后任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教书。并且,罗章龙先后选为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郭绍虞:(1893-1984)原名希汾,字绍虞,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书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沧浪诗话校释》、《宋诗话考》、《宋诗话辑佚》。郭绍虞先生以照隅室作为斋名。晚年印有《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照隅室杂著》三种。20年代初,与茅盾、叶圣陶等创立文学研究会。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辞海》副主编,复旦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郭绍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旁及古今语法修辞。书法也有精深造诣,为海内外学者所尊崇。中州大学时任教。

嵇文甫:(1895年12月17日~1963),原名嵇明,出生于河南省汲县(今卫辉市)城关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历史学系的创始人,中共早期的党员。五四运动时期,就投身于革命洪流,追求真理。解放后他当选为政协代表、人大代表,历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河南大学及郑州大学校长等职,为开拓中国哲学史及古代思想史学术领域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嵇先生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建设我国新史学的少数几位先驱者和奠基者之一,而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尤有其卓越和独特的贡献。著有《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晚明思想史》、《中国社会史》等,至今,嵇文甫的著作已整理选编为《嵇文甫文集》上中下3卷出版

任访秋:河南南召县人,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术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其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得到深化,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标准。在改革开放时期,任访秋的学术成果达到鼎盛。《中国近代文学史》更是填补了我国近代文学研究著述的空白。建国之后,任访秋一直在河南大学工作到2000年去世。授课之余,他先后发表《谈谈五四革命文学运动在思想上的领导问题》、《从历史发展到现实基础上学习毛主席文艺讲话》、《鲁迅先生在创作上怎样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统一起来的》、《对〈中国新文艺史教学大纲〉的商榷》、《对于王瑶先生〈晚清诗人黄遵宪〉一文的意见》、《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司马迁》、《聊斋的思想和艺术》、《略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典型”与“幽默”并驳胡适对“典型”的抹煞与歪曲》、《胡适论》、《胡适〈五十年来的中国之文学〉批判》、《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一生》、《鲁迅先生最得力的战斗武器——杂文》、《论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章太炎的学术思想与革命精神》、《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吴沃尧和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从〈茶花女〉谈起》、《谈深入浅出》、《龚定庵文学观略论》等学术论文。先后出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中国近代作家论》、《中国古典文学论文集》、《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聊斋志异选讲》、《鲁迅散论》、《袁中郎研究》、《中国新文学渊源》、《子产评传》、《中国古典文学论文续集》等。还主编了《中国近代文学史》和《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的“散文卷”部分。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术研究方面成就卓著。

罗廷光:教育家。从1916年任小学教师起,从教凡63年。其中任大学教师52年,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较大贡献。1936年8月,任河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及教育系主任,开设“比较教育”一课。

萧一山:中国历史学家。江苏徐州人。一生专治清史。他在清史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写出了一部规模宏大,包罗万象的《清代通史》。学人将他与孟森并称为中国清史研究的两大奠基者。其次,他搜罗不少有关太平天国及秘密会党之史料,编成《太平天国丛书》、《太平天国诏谕》、《太平天国书翰》、《中国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书,在史料之研究上为太平天国之历史增添了不少有价值的探索,为廓清此举国范围内之社会动乱与军事讨伐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极其珍贵之历史依据。因此,他与简又文、郭廷以又被称作当代研究太平天国史著名的专家。30年代中,萧一山哀于国势日蹙,积极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企图挽救国家。他发起成立经世学社;刊印《经世半月刊》、《经世季刊》及《经世丛书》等。曾在河大任教。

毛礼锐:(1905—1992)字振吾,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青原区新圩镇的一个贫困的家庭里,1936年转赴美国密执安大学教育学院攻读硕士课程,1937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抗战时到河大任教。学贯中西,纵览古今,平生著述颇丰,学科涉猎面极广。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对教育史领域的精深细致的学术贡献,同时横贯了诸多教育学科,无论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哲学,还是比较教育、教育管理学都颇有心得,多有建树,治学领域博杂而独擅其长。毛礼锐潜心从事教育史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立场和方法,主张广泛开展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多方法的研究,开拓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途径,重视探讨教育史学方法论的变革,积极探索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立。从教育史学具体的研究领域看,毛礼锐于外国教育史,留下了《中世纪世界教育史》的专著和研究杜威等西方教育思想家的论文;于中国近代教育史,毛礼锐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评价,在改革开放之初对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史学学风功不可没。毛礼锐影响最大的学术领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毛礼锐主编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简编》和六卷本的《中国教育通史》,多次再版印刷,成为全国师范院校的重要教材与必读参考书。 毛礼锐的论文代表作主要有:《汉代太学考略》、《论语教育论文试解》、《论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被收入到陈学飞主编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儒家的“教学论”初探》、《论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起源与教育性质问题》和《我国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分别被收入到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教学》、《德育》《教育与教育学》卷的有和等论文。

樊映川:樊映川(1900——1967),原名樊盛芹,安徽舒城县桃溪镇人。国立河南大学,任理学院院长和数学系主任。在教学中,重视基础教学,培养青年教师,着意教学改革。50年代,根据教学笔记和讲义,编著《高等数学讲义》。该书论证严谨,系统周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自1958年出版后,多次再版。20多年一直被工科院校选为高等数学基础课教材。1967年,病逝于同济大学。

姜亮夫: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云南昭通人。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历任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浙江省政协委员。姜亮夫的学术视野极为宏远,研究范围极为广阔,李学勤先生就此有“宽无涯涘”的评价。姜亮夫先生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德高望重,八十年代以来曾任屈原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中国音韵学会顾问、《汉语大词典》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先秦文学分支文学主编。他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保留珍贵的文化遗产奋斗了一生,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95年12月4日逝世,享年93岁。[1]

党鸿辛:(1929—2005),汉族,广西北流市人,中科院院士、材料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专家、我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两弹一星”功臣。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材料学科的创建人之一、摩擦学会名誉理事长、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摩擦学学报》名誉主编。他破解了中国制造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信号传递问题的技术难关;参与了“实践一号、二号”和“尖兵一号”等人造卫星的研制,为我国“两弹一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召开研制“两弹一星”有功人员表彰大会,党鸿辛作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之一出席了会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8年7月-2005年在河南大学工作,任河南省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 继《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吕后系列获得成功之后,从2006年6月开始,王立群开始为《百家讲坛》录制一部规模更为庞大的节目——《王立群读史记》。这部系列节目播出时间要远超项羽、吕后系列,从1月6日开始,每周六、周日播出,将贯穿2007年全年。该节目从汉武帝开始,讲述西汉中叶的人物群像,用现代视角来解读历史人物。 《王立群读史记》开篇讲的是汉武帝。王立群解读汉武帝的视角与电视剧《汉武大帝》有什么区别?王立群说,《汉武大帝》是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但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比如李广之死,《汉武大帝》说李广是战死疆场,而《史记》的记载是李广自刎而死。我讲李广,只能讲他悲愤自杀,而且要重点分析李广自杀的原因,因为这是历史事实。《百家讲坛》只能尊重历史记载,不能有任何虚构。”

   目前已经播出的还有秦始皇,正在录制的是刘邦。 扎实的史学知识加上浅显易懂的语言,王立群将《百家讲坛》倡导的学术品位和大众口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百家讲坛》讲吕后、项羽时,他讲了匈奴单于给吕后的言辞粗鲁的“求爱信”,还打趣说吕禄、吕产因缺少手机而联系不畅,又用公安部长、国防军等词语把观众逗得乐不可支。“其实《史记》中的很多原文我都能背下来,但我不能那么讲,必须转化成现代汉语。”王立群说。

郝文勉: 1956年10月生,河南太康县人。 线装书局出版社编审,博士,教授。《中国出版年鉴》主编。 曾任河南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校史馆馆长、教授,商丘师院美术系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理论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字学会秘书长。 自幼临池,擅行、草、楷、隶,风格洒脱,作品为国内外友人收藏。书法理论研究精深,参加国际、全国和省书学研讨会,曾赴国外讲学。出版著作10余部。在《中国书法》、《书法研究》、《中国书画报》及高校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有论文专集。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出版《书法学》、《书法教程》、《临楷新探》、《书法鉴赏》、《走进书法》、《商代文字汇编》等著作10余部。书法创作风格潇洒飘逸,追求意境,有《郝文勉书法作品集》及《醉书渲言》问世。

袁宝华:1916年1月生,河南南召人。原中顾委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他在中国经济建设工作中卓有建树,对职工教育和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大学文化。1934年至1937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北京大学党支部宣传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1937年至1940年任河南开封及南阳平津同学会执委会委员,中共河南南阳中心县委委员,中共豫鄂陕边工委委员,中共南阳地委委员兼南召县委统战部部长。1940年至1945年,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并任党支部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1945年至1949年任中共通鲁地委城市工作队队长,中共吉江省委干部科科长兼吉江建设学院院长,中共乾安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洮安县委书记,中共嫩江省委分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嫩江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兼省委青委书记。1949年至1957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副处长、处长,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秘书长,重工业部钢铁局副局长、基本建设局局长。其间:1956年2月至12月任重工业部办公厅主任。1957年起任冶金工业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1956年至1960年9月任冶金工业部党组委员、副部长(1959年9月起)。1960年5月起任国家经济委员会物资管理总局副局长,9月起任国家经委副主任,1963年5月起兼任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局长。1963年起任国家经委党组委员、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分党组书记。1964年1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物资管理部部长、党组书记、党委书记。1966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9年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生产组组长。1970年6月至1978年3月任国家计委革委会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78年6月至1981年3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1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国家经委主任、党组书记(至1982年4月)、党组副书记(982年4月起),1982年5月至1988年4月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其间:1980年4月起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1985年5月至1991年1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企业管理学会会长,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侯镜如:(1902-1994.10.25 ),河南省永城市人;13岁毕业于永城高等小学。1919年春考入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1923年冬毕业。侯镜如毕业于国共合作时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在东征中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中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在南昌起义中他机智果敢、成功克敌。虽然在大革命失败的恶劣环境中他与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执著地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国民党陆军中供职,为打击侵略者,他始终率部驰骋在抗日最前线,参加过忻口战役、徐州会战、长沙会战、湘西战役,是国民党军队中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在解放战争中,为减少战火、避免流血,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和职务促成了多次起义。1952年7月1日,侯镜如奉周恩来总理批示回到大陆,10月任国务院参事,1954年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77年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1979年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王兆国在纪念侯镜如诞辰100周年时说:“侯镜如一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崇尚真理,不断进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和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寿彝:(1909—2000),姓白,字肇伦,又名哲玛鲁丁,河南开封人,回族。1909年2月19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2岁入开封教会学校圣安德烈中学。1925年考入上海文治大学,不久转学到河南中州大学文科二年级读书,受到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直接教诲。中国著名史学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专家。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致力于中国民族史、中国史学史及中国通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学步集》、《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白寿彝史学论集》、《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中国史学史论集》等,主编有《中国通史纲要》、《史学概论》、《回族人物志》、《中国史学史教本》、《中国通史》等,视野恢宏,器识卓越。是中国第一位系统地写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和回族史的杰出学者。

王国权: 1911年生于河南省巩县,河南大学肄业。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开封创办大陆书店,出版《今日杂志》。1934年赴日本东京学习,并创办世界名著编译社,任宣传部部长。1936年回国。历任晋察冀一分区地委书记,热河省委组织部部长和民运部部长并兼任承德市委书记,热东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参加了黄土岭战斗和辽沈、锦州等战役。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王国权曾任热河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政委。1957年,被调往外交部工作,历任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波兰大使兼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首席代表。1970年,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1971年,作为周恩来总理特使赴日本参加了著名政治家松村谦三的葬礼。1973年后,历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意大利大使等职。1978年,任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国权还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十三大列席代表、十四大特邀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9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杨廷宝: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毕业,宾州大学副博士,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创作工作,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创导建筑设计要吸取古今中外优秀建筑文化,密切结合实际,结合国情。在建筑教育上培养了大批建筑设计优秀人才,为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奠定了基础。曾多次参加、主持国际交往活动,对推动建筑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尹达:(1906~1983),河南滑县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参加殷墟、浚县辛村和日照两城镇的发掘。1932年,尹达从河南大学毕业后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陕北公学任教,后在马列学院研究部等处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和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从195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主编过《历史研究》杂志,参与主持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建馆工作,具体组织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一书的编写工作。1979年和1983年,被推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0年被选为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初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还曾当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尹达1931年即开始参加安阳小屯和后冈遗址的考古发掘,后又参加安阳侯家庄南地遗址和侯家庄商王陵区、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和大赉店遗址以及日照两城镇遗址等项重要的考古发掘。他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安特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问题上的不正确观点。延安工作期间撰写的《中国原始社会》一书,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中国原始社会研究的有益尝试。后将该书的一部分修订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于1955年出版;1979年再版时,改名为《新石器时代》。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

吐芳扬烈:吐露芬芳,散发光彩。

老圃:圃pǔ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指河南大学校园。

高济宇: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毕业,伊里诺伊大学博士,曾任中国化学会副会长   。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从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长达50余年。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等职。长期从事有机合成研究和化学教学。早期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成环反应,并发现了二酮的环链互变异构现象。研究银、钯、钛等金属对有机反应的影响,发现银能引起卤代酮多种形式的二聚反应,钛能引起四个氰基脱去两个氮而生成吡嗪环。长期从事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工作,编写了全国统编教材《有机化学》,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

赵九章: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柏林大学博士,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卫星之父”  (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于河南开封,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 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并考入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前身)。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从师气象学家H?von?菲克尔。赵九章1938 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1946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迁往南京北极阁,成为我国现代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解放战争后期,气象研究所奉命迁往台湾,赵九章和所内科学家们一起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为祖国的气象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九章促进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赵九章主持下,该所很快发展成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所中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赵九章1956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气象组组长,1958年和1962年连续两届当选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赵九章在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上初中一学期未读完,被土匪队伍抓走,在土匪队伍中生活约100天,这一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自传性小说《长夜》的基本素材。 1924年至信阳一所教会中学就读。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至北平。1931年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当局开除,此后刻苦自学,广泛阅读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到北平以投稿、教书为生,曾在《文学季刊》、《晨报》、《大公报》、《申报》等北平、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论文多篇,富于时代感。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沦陷的北平返豫。1937年到开封,与嵇文甫、范文澜、王阑西等人创办《风雨》周刊。1938年春到武汉,在《文艺阵地》1卷3期发表著名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描写农民在抗战大潮中的觉醒和成长,最显著的特色是采用鲜活的群众语言,为当时一般作品所少见,被认为抗战文艺的杰作。1938年冬,姚雪垠至湖北襄樊参加钱俊瑞、曹荻秋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 1939年,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这是最早出现的反映抗战生活的长篇小说,人物性格鲜明,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细腻、流畅。同时还创作了颇有影响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1943年初至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5年到四川三台,任内迁的东北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大夏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长。在此期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四月交响曲》,短篇小说集《M站》、《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和红萝卜》、《重逢》,长篇小说《戎马恋》(一名《金千里》)、《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论文集《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传记文学《记卢镕轩》等,并研究明代历史,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他的小说多写农民在战乱中的变化和反抗斗争,为新文学人物画廊塑造了一批具有强悍豪爽性格的人物形象。作品朴素自然,语言生动,采用北方农村口语,为实践文艺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1953年迁居武汉为专业作家。1957年被错定为右派,1960年被摘掉“右派”帽子。姚雪垠在逆境中开始创作他的代表作5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一史诗性的作品,以宏大的规模、壮阔的气势反映了宽广的社会历史生活,再现了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深远的悲剧内蕴。1963年出版了第1卷,译成日文后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1976年出版的第2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78年后,当选为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1981年12月,在古稀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小说以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笔新颖,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这部巨著从1957年动笔起,历时30余年,约230万字,分为5卷。从20世纪60年代出版第一卷时,就影响较大。曾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2卷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书除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译本,在国际上影响日增。

周而复:名周祖式,祖籍安徽旌德,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于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文坛巨擘。周而复同志作为中国作协顾问、名誉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顾问,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常务理事等,是一位多产、高产作家,他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70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和文艺评论等,共计1200万字左右。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文学奖,许多名篇被收入教科书,在国外出版和被拍摄成影视剧。周而复同志酷爱文艺事业,勤奋刻苦,惜时如金;创作严谨,一丝不苟;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他的文学作品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并以高超的艺术水平,真实反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受到国内外文艺界高度赞赏,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为我国先进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梁光烈:男,汉族,1940年12月生,四川三台人,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月入伍,河南大学党政干部班毕业,在职大专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国务院党组成员,上将军衔。

吴强:(1910-1990) 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县高沟镇人。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后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小说家联谊会会长等职。1990年去世,享年八十岁。从事文学创作五十余年,著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部)、散文集《心潮集》等,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红日》,于1957年出版,对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马可:1918-1976年7月27日)作曲家, 江苏徐州人。1935年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同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7年后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1943年)、《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1942年入党。

腾声飞实:téng shēng fēi shí传扬名声与功业。使名实俱得传扬。

杏坛璀灿果争辉:“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在曲阜祖庙筑坛,植杏树,遂以“杏坛”名。 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指河南大学硕果争辉,人才辈出。

第五节:

维河大恩师,德艺双馨,馨xīn散布出很远的香气。泛指芳香:~香。喻好的道德或声誉。德艺双馨,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

妙思绝伦参造化:维,语助词。绝伦juélún,形容事物的状态(或形态)没有任何的可比性(绝无仅有)。造化:创造化育。参与了创造化育。形容思想高妙。

甘为人梯,大爱无疆育桃李:喻用爱心培养学生。

以身树则:以身作则。

览华食实:比喻带领学生脚踏实地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究疑难,查馆藏、启金匮、抽裂帛,欲博练于稽古:金匮,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借指藏书。裂帛,指古代的书籍。博练:洪博练达,稽古jī gǔ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指带领导学生查典籍,以求贯通古今。

探至微,正规程、设方案、操器具,将按步以登堂:指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做理化实验。

正明事理,心密语澄:讲解事理,心思绵密,语言澄明。

举例发凡,春意盈窗:举例讲解书中的体例,春意融融。

呕心血以襄孺子:孺子rú zǐ,儿童,这里指学生。襄xiāng,帮助。呕心沥血,教育学生。

对皇天而慰韶光:用良心教学,对得起祖先和当前的美好时光。

眉睫轻挑,舒卷波浪:指学生聪明机灵。

运动场上,试百遍而激昂:喻勤学苦练。

练琴房内,操千曲而朗爽:喻不知疲倦。

长辔远驱: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喻长途跋涉。

践志报国:实施理想,报效祖国。

第六节

风雨磨砺:磨砺mó lì原意是把有尖、刃的金属用道具磨锐利,比喻意是“磨练、锻炼”。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河大校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大学。朱熹释为“大人之学”,意即指有关政治或人生哲理等高深而广博的学问。 明明德: 儒家认为人生来便具有善良光明的德性,此即为明德,但却受到后天物质利害的蒙蔽压抑。若加以适当的教育,便能使明德显露出来。 新民:“新”动词,革新之意。即不断敦品励行,自我革新求进,然后推己及人,将自己的德学贡献给社会。 止于至善: 止的意思并不是终止,而是“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换言之,“止”兼有达成和维持之意义。未达理想前,必须勉力以赴;达成之后则务使其维持不坠,这才算是“止”。故只有使事物皆能达到最美善圆满的境界,才能称得上是“止于至善”。 这是河南大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河大学子奋进。 总而言之,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用意就是启发学生,使他们都能发扬与生俱来的光明德性,自新其德,敦品励行,积学储宝。进而成己成物,将德学贡献出来,使社会不断进步,事事物物都能达到最美善圆满的境界。

大气宏丽:指现在河大经百年之后,新老校区共同发展,呈现大气宏丽的气象。

团结勤奋宣个性,严谨朴实晓变通:“团结勤奋,严谨朴实”是河大校风。这里指,在当前信息时代,学校在坚持校风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挥其特长,通晓变通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情况。

立足中原,承海内所托、领科学发展:立足中原,承担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在学术思想方面引领科学发展。

面向未来,负五洲雅望、致玉宇安澜:面向未来,肩负世界的厚望,培养一流人才,为建设维护世界的和平繁荣做贡献。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22-11-21 12:37:15
文章评论
南阳竹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26 21:45:58)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胡主席出席并讲话。建议大家写一个《清华大学赋》。

南阳竹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0 10:19:30)  

两位版主新年愉快!谢谢你们的点评。写赋文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读者却不多。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修改提高。原来配有几张图片,因格式问题,传不上,配上效果会更好。

兰亭逸士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09 11:20:03)  
欣赏大赋,新年快乐
mpg5307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08 16:26:13)  
问好!河大真是人杰地灵啊!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