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纪实文学
本栏所称的纪实文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或使用历史文献,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它必须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小说故事  >>  纪实文学
伟人毛泽东与自贡卢德铭的故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417        作者:胡平原        发布:胡平原        首发时间:2014-10-29 09:39:15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伟人毛泽东与自贡卢德铭的故事

                                                  胡平原  龚建平

千年盐都,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我们重讲自贡卢德铭与毛泽东的故事目的:一是搜集到卢德铭新的相关宝贵文史资料;二是纪念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现在,我们以摆龙门阵的形式给读者讲自贡卢德铭与毛泽东的故事,以飨中国读者。

一、自贡德铭

在我军近80年多的光辉历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将士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最早为革命捐躯的我军将领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即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卢德铭。牺牲时年仅22岁。卢德铭考入黄埔军校后未回过家,牺牲较早,烈士留下的遗物资料不多,家里及家乡人民知道卢德铭已牺牲很晚(建国后才知道),生命虽短暂,业绩炳千秋,他是我党早期的具有将帅之才的优秀青年军事指挥人才。

卢德铭,字邦鼎,号又新,又名继雄,生于190569日(农历五月初七日),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仲权镇(现为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1组狮子湾人(原属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卢安炳在自流井“有道生”盐业商号管帐,卢安炳有子女7人,卢德铭最幼。

二、立志报国

卢德铭出生在双石铺狮子湾—今沿滩区仲权镇竹元村1组,烈士旧居是一正两横的小青瓦土砌农舍,座东向西。卢德铭在家乡读了7年私塾, 1919年改进了离家七十华里的白花高等小学堂,学堂设在叙府白花场的新文庙内。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热爱劳动,爱护群众的品行也为人们所称道。

1921年卢德铭高小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公学。卢德铭在成都公学期间,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生活简朴,喜爱体育,特别喜欢踢足球,在同学中很有威信,学校重视他,同学尊重他。他穿的是粗布长衫,用的东西非常简单。每年到成都上学返家,都是步行,往返一次,就要半个来月。”

卢德铭在成都公学读书期间,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课外,他认真研读了《共产主义ABC》、《响导》、《中国青年》、《新青年》、《洪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追求革命真理。有一次,同窗好友熊瑞文借到了一本英汉对照的精装《马克思传》,卢德铭知道后,立即拿去,关门读起来。读了三个晚上才读完,还写了读书笔记。卢德铭在课外还博览了《左传》、《国语》、《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古籍书。并且对《曹刿论战》、《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孙子吴起列传》、《李将军列传》等有关战争韬略的文章都有圈点,对《孙子》兵法一书,还有一些注解和三言两语的心得。在校期间,卢德铭就多谋善断,胆识过人,遇事常有独特的见解,正确的论断。

三、报考黄埔军校

1924年初,卢德铭决心投入到革命的熔炉黄埔军校。但卢德铭的父母受到“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观念影响,不愿意让儿子上军校,舍不得他远离身边。卢德铭从母亲被绑票、父亲经营盐业之艰辛说起,谈到如今军阀当道、列强横行、民不聊生,最后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军报效国家。卢德铭入情入理的肺腑之言,说得父母点头同意。后来卢安炳常对子孙称赞说:“老幺有见识,有抱负,有出息!”

卢德铭怕父母爱子心切,思想有反复,他又拜托父亲的好友李铭忠(又名李镜吾,老同盟会会员,李仲权烈士的父亲)做父亲的工作。李铭忠在乡里有很高的威望,经过李铭忠的相劝,卢安炳更加赞成和支持卢德铭报考黄埔军校。

   1924年春节后,卢德铭从双石铺狮子湾老家出发,到宜宾与同学刘丕绩、刘文波一起告别熊瑞文,乘船顺江而下到重庆找到李筱亭先生,拿了介绍到黄埔军校的信函,又乘船出夔门,过三峡,到武汉,换乘火车,到达向往已久的大革命摇篮——广州。卢德铭经孙中山先生面试,19248月,考入了黄埔军校二期。他学习的资料,现存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档案处。

     卢德铭在二期步兵队里,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在军校就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96日军校第二期毕业,即被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科员。正如中央军委聂荣臻副主席办公室19771230日的信函所说:“据聂荣臻同志回忆,卢德铭同志在黄埔军校时,就是共产党员,表现比较好,这是肯定的。”

      四、在北伐战争中

     192511月,党中央派周恩来亲自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虽然名义上隶属第四军,但是干部的调动、任命和人员的补充,都由共产党独立负责。叶挺同志任团长。连以上干部多是共产党员。成立之初就有二十多名党员。卢德铭任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驻防广东西江、高要县一带,反击地主武装,帮助开展农民运动。

    1926年,已是军阀混战的第十五个年头。烽烟遍地,炮火连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两湖,更是深受战乱之害。以叶挺同志率领的独立团,孤军远征,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险的。北洋军阀吴佩孚,手下有数十员纵横南北的猛将,几十万精锐善战的北洋军主力,盘踞着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独立团在叶挺同志的指挥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皆捷,进展神速,为战争史上所罕见。62日在攻占攸县的战斗中,卢德铭虽然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但他主动掌握战机,率领全连乘胜追击敌人。对这种作战的机动灵活性,叶挺同志称赞不已,他常说:“战功是大家努力得来的,我们的每次战斗,都是得力于你们。比如攸县的占领,就是第四连连长卢德铭在指挥我,而不是我在指挥他。”这是对卢德铭极高的赞誉。往后,在攻克醴陵、平江的战斗中,卢德铭带领四连绕到敌人背后,向敌人薄弱环节袭击,对敌造成夹攻之势,使守敌大部被歼。特别是攻打天险汀泗桥和著名的贺胜桥的关键战役中,卢德铭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指挥果断,立下了累累战功。由于他表现突出,升任为第二营营长。不久又调任第一营营长。由于独立团长驱直入,所向无敌,威名远扬,故有“铁军”之称号。独立团团长叶挺同志驰名中外,成了我国的名将。而卢德铭也屡建战功,成了我党早期的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独立团攻下武昌后,在洪山建立烈士墓。墓碑上要刻写:“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八个字和已知的一百九十多个烈士的姓名。当时,第三营营长张伯簧等以国共合作为理由,强烈反对。卢德铭坚决支持叶挺等人的意见,主张碑上应写上“无产阶级的牺牲者”。他说:“我们的队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不少成员就是劳苦大众,即使不是劳苦大众,也是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献身的,牺牲者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在碑上刻‘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就是要把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士的无比英勇昭示于国人面前,就是要把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大旗,在气势雄伟的洪山上高高地竖立起来!反对写这八个字,是不符合事实,是违背无产阶级利益的。”经他解释终于都同意。最后报经上级批准,将“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刻上了烈士的墓碑。19273月,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卢德铭继许继慎后任团参谋长。驻地在武昌南湖。

     19276月,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一般简称为:武昌警卫团。实为误称),党中央军委根据叶挺的建议,决定帮助张发奎组建总指挥部警卫团,派卢德铭任团长,指导员辛焕文、参谋长韩浚、团附余洒度(兼营长)、范树德(兼辎重队长),均为共产党员;营、连、排干部有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卢德铭等到警卫团时,军委聂荣臻向他们作了指示,要他们掌握好这支部队。警卫团和总指挥部同时驻在武昌国民政府(旧督署)院内。

   五、响应南昌起义

     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千百万革命者惨遭屠杀之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于192781日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1日晚深夜一点过,警卫团几乎是同时接到两封电报。一封是南昌起义的同志发来的,号召速往南昌参加起义;另一封是张发奎从九江发来的,电令警卫团星夜出发到九江待命。团参谋长韩浚接到后感到事关重大,急去拍团长卢德铭的房门。卢德铭看了电报,忙把团指导员辛焕文找来,三人一起商量决定响应南昌起义,与叶挺同志率领的二十四师会合。重点研究行军的路线。如果坐船到九江,再去南昌,张发奎在九江,那很危险。如果徒步去南昌,那时间又太长。最后卢德铭指着地图说:“我们利用张发奎的调令先坐船东下到黄颡口(即今黄石市)起岸,经窦家坡,再取道去南昌。

   “立正,开走步!”出发的战士们,清一色地穿着国民革命军的灰色军服,身上配着挂包,水壶,子弹袋,刺刀和卷成筒形的军毯,肩托步枪,全副武装,精神抖擞,队伍在雄壮嘹亮的《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的歌声伴随下,迎着82日的阳光,迈着矫建、坚定、整齐的步伐,以四路纵队踏过武昌城长街,威震市区,来到黄鹤楼下的汉阳门外码头,一直开上了一艘名为“德兴号”的招商局大轮船,这支队伍,就是以共产党员卢德铭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在秋收起义时改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开往南昌,会合叶挺大军,参加南昌起义。

      82日黄昏时分,卢德铭率领警卫团和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的人员,从武汉起锚出发。船行一夜到湖北省黄颡口,从黄颡口吴王庙上岸,日夜兼程,两天就赶到阳新县,休息一天。乘船赶了一程,步入武宁城,跨过九青山,进入靖安县境,在城外夜营一夜,直向南昌前进。卢德铭运筹帷幄,决定途中登陆向南昌搜索前进,避免了到九江缴械的危险,为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保住了整整一个团第二枪械,这是他对革命作的一次关键性贡献。卢德铭率领的队伍,虽然戴的大平顶帽,穿的青灰色军衣,但人们发现和其他部队大不相同。一是被叶挺打垮的夏斗寅残部邱国轩的队伍,抢着逃出城去。二是卢德铭的队伍,不入店门、不住民宅,都是在关帝庙、关家祠等处歇脚驻扎。

因连续暑天行军,指战员都很疲乏,9日到达奉新县城,就地休息一天。这时才得知南昌起义的部队,早已向南转移。追赶不及,卢德铭不得不放弃与起义大军会合的意图,经过与辛焕文、韩浚研究,决定改变原来的行军路线。在此同时,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派人来说:南昌起义部队战事多,伤亡大,像卢德铭等从广州开始北伐以来有作战经验的人不多。两次摧促卢德铭、辛焕文、韩浚三人离开警卫团,火速赶往南昌起义部队指挥作战。

在离开之前,他们作了安排并由卢德铭宣布:这支部队由余洒渡(原警卫团团附兼一营营长)指挥,到湘鄂赣边界,找一个较安全的地方修水休整待命,以求发展。卢德铭还召集大家讲:“我们走是为革命而走,是服从革命的需要,”他鼓励大家一定要搞好团结,齐心对付敌人,保存好这支队伍,只能壮大,不能削弱,这是革命的基础,要听从党的召唤。

    10日,余洒度率警卫团离开奉新,经高安边界,赶往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区修水县城。中途又与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队相遇,便相约同行,于12日到达修水休整。820日,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到达铜鼓,便与余洒度、余贲民取得联系。三支部队在修水的山口召开会议。商议统一之事,认为军事统一不可缓,决议将警卫团改为第一团,浏阳苏先骏部改为第三团,余贲民部即分补两团。为灰色态度起见,改用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名义,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苏先骏任第三团团长。8月底,由叶重开、罗荣桓等率领的湖北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一百多人,转移到修水,编为师部特务连。部队历尽艰苦,转战来到修水。部队在县城设了招募处,扩充队伍,许多在白色恐怖下无处藏身的党员和革命群众,纷纷入伍,为党保存了革命力量。

卢德铭、辛焕文、韩浚三人化装成老百姓,从奉新离开警卫团后,冒着沿途盘查的风险,穿过白色恐怖笼罩的城乡,到了长沙。第二天搭火车去武汉找到党的组织。经湖北省委研究,决定让卢德铭、辛焕文、韩浚三人返回原部队参加秋收起义,卢德铭任这支部队总指挥,同时还派给他们六名年轻的军事干部,给了他们三千银元作为经费。在农协干部的帮助护送下,卢德铭等越过重重封锁盘查,平安地返回修水驻地。

    六、在秋收起义中

在卢德铭往返于武汉修水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按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积极地发动和组织秋收起义。在萍乡张家湾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确定了起义的军事行动、部队编制和进军路线。决定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为基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其建制不变,警卫团仍为第一团。毛泽东同志为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易礼容任行动委员会书记,余洒度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卢德铭回到修水,又带回了党的指示,完全出乎于同志们的意料之外,整个部队一片欢腾。警卫团为了迎接秋收起义,赶制上百面绣有镰刀斧头的工农革命军军旗和大量的红袖章,教唱了“红色领带系在颈,为革命敢死不顾生”等歌曲。从各方面做了战斗准备。

    9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了!当天,原警卫团团长卢德铭返回部队,担任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率领起义部队一团(即原警卫团)从修水西门出发,经杭口、马坳,到渣津一带宿营。

    10日,一团攻下朱溪厂,随即越过修水平江边界,又打下了平江的龙门厂。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明月当空,部队在初战告捷的胜利中欢度节日。11日,正当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碰到了从平江赶来的一个团援兵和混入起义军的邱国轩叛军的伏击。一团腹背受敌,部队跟敌人激战两个多小时,不少战士英勇牺牲。卢德铭、余洒渡接到前方失利的消息,当即率队前进组织反击,收容部队结果实力尚厚。

    14日,毛委员在浏阳上坪召开第三团干部会,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通知三个团到浏阳文家市会师。卢德铭率领一团向浏阳转移途中,就接到了他很钦佩的毛委员的通知。但余洒渡不愿意去文家市。而卢德铭历来深信部队必须听从党的指挥,既然是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决定的,就该听从,就该执行。于是他不顾余洒渡的劝阻,即带领一团指战员赶往文家市会师。

    19日,各路起义大军会师文家市。晚上,毛泽东同志在里仁学校一间教室里,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在这次我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决策会议上,毛委员指着放在桌上的一张地图说:“这里象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的中段,适宜作我们的落脚点、根据地”。在讲到根据地和武装斗争的关系时,他打了一个通俗有趣的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好象人要有屁股。人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扩大 发展,走向最后胜利。”卢德铭坚决站在毛泽东同志一边,支持毛委员“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正确主张。但余洒渡竭力反对,顽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鼓吹以城市为中心,幻想在大城市速胜。卢德铭发表意见说:“毛委员的意见,我完全赞成。这是个英明的决策。现在敌人集中兵力来打我们,我们则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如果我们再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向井岗山进军,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撤退,有光明的前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向反动派开展更有力的进攻。”由于卢德铭是总指挥,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信,在卢德铭投了赞成票后,大多数人仰慕卢德铭总指挥的才干和为人,纷纷举手赞同。他积极支持上井岗山,对统一会议思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会议通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表现了卢德铭的远见卓识。

20日清辰,红日东升,霞光万道。一、二、三团聚集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毛委员在总指挥卢德铭的陪同下,来到了会师坪,动员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井岗山进军。当天就从文家市到达江西西部边界的桐木镇。23日到了小枧宿营。24日,毛委员和卢德铭带领起义部队沿泉江堰进入萍乡芦溪镇东南方五里路的更田村一带(现高楼村)宿营。

    七、热血洒芦溪

    925日,天还没大亮,部队刚从芦溪宿营地沿着芦溪河,走徐家山、斜陡头,爬坡上山进入山口岩,向莲花进发。此次毛泽东随前卫行动,卢德铭、余洒度随师部居中,后卫为苏先骏第三团。先头部队已通过了。但后续部队第三团还在山口岩和白泥岭之间的低凹处。江西军阀朱培德和省第四保安团,便从萍乡赶来,尾随追击。第三团中了敌人的埋伏,遭到突然袭击,部队仓促应战,苏先骏掌握不住自己的部队,又误认敌军为自己部队,造成了重大损失,卢德铭听到后面枪声激烈。为了掩护后续部队进山口岩,上罗霄山,他挺身而出从前进方向折回,带领一个连的兵力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经过一场恶战,突破了重围,但在这次战斗中,卢德铭同志不幸中弹英勇牺牲,时约上午八时许。战斗结束后遗体由当地群众周仁榜掩埋在他家屋后的小土坎茶树下。卢德铭牺牲时,年仅22岁。他的牺牲是当时部队最大的损失,丧失这样一个智勇双全,有着将帅之才的优秀青年指挥员,全体官兵无不悲痛。对卢德铭深为赏识的毛泽东听到卢德铭牺牲的消息时,痛惜不已地说:“还我卢德铭!”卢德铭为秋收起义部队跟随毛泽东同志进军井岗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卢德铭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和人民,对毛委员、叶挺等同志怀有深厚的感情。在第一次大革命的北伐战争中,他冲锋陷阵,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在蒋、汪背叛革命的大屠杀时期,他坚定沉着,奋起反击,响应“八一”南昌起义,为党保存了武装力量。特别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中,他坚决拥护毛委员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并为此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卢德铭同志智勇双全,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党早期具有将帅之才的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干部,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立下的卓越功勋是永存的。他用青春和生命,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他赤胆忠心为人民的崇高品德,他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他谦虚谨慎,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关心战士的平易近人的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英名,永载革命史册。

   八、铭记英烈

   19879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在卢德铭牺牲地芦溪区上埠镇山口岩,隆重举行了改建卢德铭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特别邀请了自贡市委、市委办公厅、市民政局领导共3人前去参加,敬献了“盐都好儿女,热血洒芦溪”的汉白玉匾;在纪念碑脚兴建了烈士事迹陈列馆,现已发展为卢德铭烈士陵园。每年都有数万人次前去悼念。

   198610月,卢德铭烈士家乡的人民在仲权镇政府机关大院内修建了卢德铭、李仲权二烈士纪念碑。1988年新建成的自贡市烈士陵园,中央矗立着卢德铭年轻英俊的戎装半身塑像,园内的自贡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介绍的第一位烈士也是卢德铭。

1992年,自贡第33中学建立了以卢德铭为首的“仲权地区革命先烈事迹陈列室”。在19942月,自贡第33中学命名为“自贡市德铭中学”。928,“德铭中学命名暨卢德铭塑像揭幕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每年清明节都有大批的来宾前来瞻仰。19969月,德铭中学被市政府命名为首批“自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1、《中共自贡市沿滩区党史资料汇编》(19261949)(中共自贡市沿滩区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印)

2、《盐都英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6月第1版)

3、《“警卫团”专题研究报告》(总参谋部工程兵部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19859月版)

4、湖南人民出版社《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8月第1版)

5、《关于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烈士调查汇报》

6、《星火燎原丛书“井冈山斗争专辑”》(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第1版)

7、自贡市沿滩区党史办保存的有关卢德铭事迹的资料图片。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文化馆(作家协会) 胡平原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马王坪209——4

联系:15730235004邮编:400054

QQ:1002609338@qq.com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4-10-31 09:49:30)  
革命传记,英烈铭史!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