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长篇连载
本栏所称的长篇连载,是指对长篇小说等体裁的分期、连续发表。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小说故事  >>  长篇连载
长篇小说《满树榆钱儿》之引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798        作者:南南        发布:南南4433        首发时间:2009-11-16 13:57:00
关键词:京味儿、
编语:
长篇小说《满树榆钱儿》(2007-06-17 23:58:33)
 

引子

 

作者\南南

 

    这都是民国六年了,和皇上在位的时候比,除了头上没了辫子,铁狮子胡同里多了块民国政府的牌子,北京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春天还是让关外那扑天盖地的西北风给刮来的,娇嫩的绿色中夹带着土黄,苍旧中又分明透出着鲜亮。什刹海冻的冰早化了,又成了招人爱的一汪水。草生了,柳绿了,过往的人脸上也多了点儿喜兴。

    沿湖沿儿向东就是把后门大街隔成南北两段的后门桥。这桥打元大都时就有,几百年了。破是破了点,汉白玉的栏杆已经象老头儿嘴里残缺不全,满是黄垢的板儿牙。不过它没塌,没倒,每天仍然载车驼人。远看拱起的桥身,还真像个驼背的倔老头儿生生撑立在那儿,让人看了不免有几分苍桑,几分感慨。

    后门大街在北京不算条长街,一共也就二里多点儿。从后门桥往北,抬头就见高高的鼓楼,往南不远就是地安门。不过它和前门,天安门,午门,景山,鼓楼,钟楼共同连成了一条通贯北京城的中轴线。要说长安街是北京的脸面,那后门大街就不愧是北京的一条脊梁骨。

    据说元大都时,北京是个水城。什刹海西边的积水潭,就是个水运码头。紧靠水边的后门大街就成了北京最热闹繁华的一条商业街。那阵儿船经后门桥,向东经东不压桥,沿北河沿,南河沿和天安门前的金丝沟相连。再往南经天桥折向东,过红桥可直通五十里外的通慧河。到明代水源渐竭,到大清更是难寻穿城而过的水系,只留下中南海,北海,什刹海这几汪水,和若干不见水、可还叫桥的地名。

    自打大清国把都城从奉天迁到北京,原先明京城的九门之内就成了只许旗人居住的内城。汉人大都给赶到前三门以外,另辟新城。据说这是摄政王多尔衮的主意,美其名曰拱卫京师。内城以紫禁城和后门大街为正中,东边是镶黄,正白,镶白,镶蓝四旗。西边是正黄,正红,镶红,正蓝四旗。北京的地势是西高于东,北高于南,当然以上风上水为贵。所以后门大街以西,一直到积水潭这一片邻水的西北角就成了最金贵,皇亲国戚,显贵宠臣最聚集的地界儿。。

    如今水少了,大清国也不在了。可后门桥还在,后门大街也仍然是京城的热闹所在。你看那街上熙熙嚷嚷,车水马龙,穿大褂的、着短衫的和洋鬼子、假洋鬼子混杂在一起;光头的、短发的和个把老头儿瓜皮帽下翘翘的猪尾巴小辨儿混杂在一起;驴车、骡车、硬胶皮的洋车、木轮的独轮推车和牵马、牵骆驼的混杂在一起;赶路的、逛街的和摇着软鼓收旧货的、敲着梆子卖香油的、颠着铁镰磨剪子、呛菜刀的混杂在一起。似乎全北京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土的、洋的、穷的、富的、乡下的、城里的、过景的、时髦的都凑在了这里。您说算不算个全活,算不算个热闹?

    五丈宽的路两边是一水儿的各色买卖店铺,门前飘着各种的旗幡幌子。有庆会堂、庆和堂等饭庄,通兴长绸缎铺、正氏兴糕点铺、山西大酒坛、刻字带印刷的墨香斋、天江茶园、清荣园澡堂子……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和楼戏园子。门口的戏报牌子上俨然一串戏名,《白水滩》、《古城会》、《武家坡》、《双摇会》、《法门寺》、《穆柯寨》……上面的角儿名最大、最醒目的莫过青衣“小月蓉”。引得不不少过客纷纷驻足,边嘻笑议论着,边忙着掏钱买票,猴急的往里蹿。那位拎着油瓶子进门的,甭问,保准是拿打油的钱买了戏票。回去怎么向老婆交差,这会儿顾不上了,谁让戏瘾来了呢。说来也奇怪,本来出自长江边上的西皮,二黄,一进了京,被称作了京戏,竟让几代北京人如此痴迷。这大概就是京城的特性,像一块大洼地。来自各方的水都往这儿流,在这儿汇集。美的在这儿升华,丑的在这儿腐烂。什么是京味儿?其实就是个杂巴凑。可凑好了,就凑出个满汉全席,群英荟萃。凑不好兴许也能凑出个蛇鼠一窝,藏污纳垢。

    从后门桥到鼓楼前,路西有条学士府胡同。不长,从东口到西口不过百丈有余。可挺宽,两辆马车对面,尽可撒欢儿地跑。胡同正中路南有个大影壁。对面路北就是个三开间的大门楼,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学士府。门前高高的台阶,两尊呲着牙的石狮子和朱漆大门上高悬的“学士府第” 的大匾,仍然可见当年的气派。           

    这学士府可不是等闲人家,是北京汉军旗里顶了尖的户,主家姓齐。据说他家老祖宗明末时曾在关外作参将,和总兵祖大寿一起降了后金。后来随清兵入关,与正黄镶黄二旗一起南下,克南京,平江浙,立下汗马军功。后来顺治爷削三藩,不放心汉人掌军权。去了他的军职,封了个山东盐海道的从三品文官。这可是个肥缺,管的是官盐。就作清官,光正当的常例就是大把的银子往家流啊。在任上八年,老人家见好就收,就此告老辞官,回老家山东武城守着那千亩良田,满库金银偷着乐去了。可没想到乾隆年,宫中选秀竟选上了他家的女。进宫不几年就封了个“慧妃”,齐家就此又从土财主成了皇亲显贵。“慧妃” 娘娘的弟,皇上的小舅子以两榜进士出身,从翰林院编修一直官升至正一品的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并加封一等子爵。这学士府就是乾隆爷钦赐的宅院,门上挂的大匾就是当时的御笔亲书。其规格自然超过一般大员的制式,虽比不了亲王郡王,可比贝勒贝子府毫不逊色。只是影壁和砖饰上不见满旗贵族常用的四爪龙形,而用狮兽代替。按大清的规距,五爪为龙,只能皇上御用。四爪为蟒,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都可用。而齐家虽显赫,但必竟是汉人外戚,多少也得有点区别。

    从这以后齐家于嘉庆年又出了一个“敏” 妃,不过还没沾什么光,嘉庆皇上就暴崩在热河的避暑山庄。还是到光绪年,齐家才又一次冒了尖。在国子监苦熬了十几年的齐老爷,偶得慈禧老佛爷赏识,一步登天进了军机处,在当时六位军机大臣中占了一把交椅。没两年加封文华殿大学士,兼大阿哥的老师。只可惜本为没嗣的光绪皇上续后的大阿哥实在不争气。在后宫闹出不少荒唐事,悄无声息地就给废了。后来等光绪帝驾崩后,才只好立了醇亲王的幼子溥仪,称年号为宣统。不过齐大学士没见着这一天,八国联军打进京,老佛爷和光绪皇上以及满朝文武都溜了。他送走妻儿,自己却在家中独守。等日本兵进了府,才一扬脖服了鹤顶红。死也是正襟端坐,圆瞪着眼睛。

    齐老爷死后,只留下老夫人和独子齐月轩。虽然无老爷在世时那么显赫,但虎死架子在,终归齐家称得起是世代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出了两位皇妃,两朝大学士的户。再加上府上的家规森严,从未纳妾,八辈儿子嗣都是一脉单传,没人闹着分家分产。所以建了百余年,占了半条胡同的学士府才得以撑在那儿。别说一般老百姓,就是大清的贝勒贝子,这几年的民国新贵也不敢小视。这是明面上的理儿,其实齐家的长兴不败,还得念府上有几代杨姓的好管家。知内情的说学士府是齐家的骨头,扬家的肉,还真差不多。京城里一品大员多了,就是权相阁老也没齐家这谱儿,就有也没这么长久。靠俸禄能有多少,就是一品大员一年也不过180两银子。就有些养廉银,再靠常例,靠孝敬,也就是当权的那一阵儿,还得防别人眼红奏你一本。官帽一丢,老爷一闭眼也就玩儿完。可齐家不同,几代杨管家都忠心耿耿,会掌家,善理财。打进北京,齐家就有买卖,后来发展到大大小小十几个。特别是光绪年后兴洋务,齐家买了整套的德国机器,办起了刻字带印刷的墨香斋,更开了财路。内务府虽有印刷厂,可架不住墨香斋机器好,又离宫里近,再加上齐家的面子,管家的手段和嘴,自然成了御用的生意。能愁没活干?没钱挣?虽然现在民国了,紫禁城里的小朝庭已没有多少公文可印,可给皇上印片子,请柬,宫门抄的招牌效应还是招人。,

    可惜齐家老夫人也不长寿,老爷走后几年也去了。临死时没把家业交给唯一的儿子,却托付给老杨管家之子杨志兴。他比齐月轩年长二十岁,齐大少爷也尊称个杨叔。这些年俩人一直不文不火,却似乎貌合神离,有点暗里较劲。作为大少爷当不了家,却把大权旁落给已出了籍的外姓人。自然有些别扭,这是秃子长疮,明摆着的。至于俩人心里还有什么更深的过节,府上的老人儿们虽有各种猜疑,可谁也说不准。只知道杨志兴的老婆叫秀兰,是府上剃头匠老刘的闺女,在少爷房里作过丫头。后来是老夫人作主,许给了和她爹岁数差不多,当时还在祖地管事的杨志兴。生下一女后,就偷着跑了,几年再无音讯。为此老刘急瞎了眼,又一跺脚离了学士府,靠胡同口摆个剃头挑子度日。一晃扬志兴的闺女都八岁了,当初让人嚼舌根的旧事也早就慢慢让人淡忘了。

    得了,以前的陈芝麻乱谷子就不说了,内里的乱麻一时也捋不清。还是打这开始往后讲吧,这书中的曲曲折折的故事大都离不开眼么前儿这条后门大街,这条胡同,这座学士府和府上这点子人。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南南4433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1-18 18:01:00)  
谢几位兄誉评,此小说第一部于今年初秋才杀青,共约50万字,耗我两年多.现正出版社审批阶段.晒此就为寻求批评.听取不同声音.我写这部书是想写一部跨度几十年,几代人的平民史诗.是想画一幅反映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虽然我是登在老舍等前辈的肩膀上,但能否平中出奇,俗中出雅,庞杂中出单纯,出人物,出新意,出突破?罢笔至今仍忐忑不安.真的由衷希望众友析评.先谢过!
洒家无戒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1-16 14:24:00)  
[赞啊]从开篇就吸引了我,把北京城写的很细致,老齐家的来龙去脉也很翔实。着急等待下文![顶]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