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综合杂谈
本栏所称的综合杂谈,是指通过杂议随谈表达自己见解的议论性文字,题材不拘。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小说故事  >>  综合杂谈
雅亦雅,俗亦雅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954        作者:杨志勇        发布:杨志勇        首发时间:2010-08-11 13:55:00
关键词:雅亦雅,俗亦雅
编语:

雅亦雅,俗亦雅

——品李碧《关中道情》的语言特色

 

李碧是陕西三原县有名的才女,早些年都已经出了名的。我认识她,不因为她是才女,而是因为工作关系。她在宣传部主抓具体的新闻通讯宣传,我是驻陕西的记者,免不了要到她那里的基层采访,我们见了几次面,并不熟悉,但我记住了她这个人:一口标准的关中话,还自成个性特点。我们交流,她说:瓜娃,你的普通话我听不懂,就说你的土话。“瓜娃”这两字经她嘴里一出,并在她爽朗的表情衬托下,我们之间的感情距离瞬时就变成了一家人,亲切地很。

这正如,读她的小说《关中道情》,也如见其人,第一读后感便是记住了她在作品中的语言特点。作品中人物对话语言特色的鲜明与否是成功塑造人物个性形象的关键。李碧抓住了这个关键要素,这不仅因为她是地道的关中人,熟悉关中各层人物的生活,还在于她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关中地域语言的运用。读完这部小说,以我看,其思想倾向、结构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显示了李碧的文学功底,以及在这部小说创作中的别具匠心。而相比之下,我是最看重李碧小说的语言特色的。这不,我写此文就是专门啰嗦这事情的。

首先,李碧在《关中道情》中把关中人的语言风味烹调成了一道适合全国人口味的丰盛大餐。都说众口难调,可李碧这手艺却就调出了大众口味,大家都喜欢,又不失关中地域的独具特色。小说中,语言既要有特色,就少不了地域方言和相关的语言表达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全国范围,又将影响阅读和理解效果。但李碧在作品中不仅准确地把握和使用了关中方言,还运用得悠闲自如,灵活生动,并不构成外地读者的阅读障碍,反而恰恰是这些地方语言更大的帮助了小说将关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又增强了读者对小说故事发生在关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结等地域背景的了解和理解。

比如,小说第七章有一段人物对话:

武秦仪手撑着石榴树身,轻声说:“拿稳,甭骚情”。

“谁给你骚情哩?恶心!人都倒头了,你还不架势看事咋弄哩,瓷马咯愣的发啥神经哩?”

白一兰的话提醒了武秦忆,他静了静神:“我正在想法安顿哩,你就别操心了,陪鲁红去吧!”

“还说我骚情哩,贼势!”白一兰旋风似的扭身走了。

你看这其中:“架势”,是开始的意思;“瓷马咯愣”是呆呆发愣的意思;“贼势”是作怪的意思。是我说的这个意思,但不全是,只可意会,却言传不出那个味道。这些都是关中的语言特产,却把人物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又比如,第十二章《土地》中,县土地局刘局长、镇上王书记等人向县长马青山汇报征地工作,其中各人的语言,就分别表现了各人的性格和身份特点。

刘局长:“摆平了,就那么大点事情,没有招住弄,几下就给弄通了”。

县长马青山摆摆手:“行了行了,再别咧着嘴吹了,说具体些”。

镇上王书记:“党员会开得非常成功,各种意思非常到位……群众代表会开得时间长,稀拉了五六个小时……”

刘局长插言一:“有些货也黏得很,好话就听不进去”;插言二:“农民光知道土地是自己的,就不知道是国家的”。

县长马青山:“说结果,搂稠的说!”

还有用关中语言直白的叙述,也是生动的。比如,用另一只手掏出瓷嘟嘟饱圆的乳房捧向鲁援朝;一声“扑嘟嘟”打破了猛然沉静下来的场面;打人咧——你还是个英雄哩!……锤子英雄;等等这样的句子和对话语言多去了,我是随机拿来几个短句做个例子。

李碧关于地域语言巧妙生动、悠闲自如、恰如其分的运用,委实不易。这个优点在一般地读者来看,比其思想、情节、结构等在小说中,更能引人入胜。

其次,李碧长于诗歌、散文创作,她在《关中道情》中的小说语言即再次展现和发挥了这一优势,并为小说语言增添了丰富的感染力,令人有了生动活泼的轻松快意。若把小说有些章节分成段落来读来品,你读的就不是小说的语言,是在读精美的散文。小说的起首,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空灵画面:这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遍地鲜花盛开,四周绿浪涌流,一颗葱郁蓬勃的小树下一口井喷涌着一股清水,明亮的月光给这片迷人的花草披上了一层幽蓝。……这样的语言怎能不吸引人继续读下去呢?

又如,小说第五章《英雄的婚姻》中有一段话:

那年金秋的十月,清河两岸的柿子树全红了,红的叶子,红的果子。一次次秋霜后红叶便纷纷落地,树上就基本剩下了一爪爪红透了的柿子。秋风吹来,红叶满河道里飞,漫山遍野都透红了,清河流成了红色,龙泉峪就变成了真正的红河谷。农场连续几天都在摘柿子,河岸边的树上、树下都是人影。

接着写两个女人鲁红和白一兰上了同一颗树上摘柿子的情景及期间所发生的故事,读小说就像我们在茶余饭后欣赏电视的动感山水画面一样。

在整个小说中,每个一个小故事的发生,基本都离不开在开头这样一种环境和场面的描写。而这种环境和场面的描写往往都是一段优美的散文,一种犹如在眼前或在心中的立体情景和美丽画面,以此来衬托故事发生的氛围,渲染故事发生的情节,都起到了很好的暗示效果。

当然,诗歌语言在小说中运用,也增添了小说情结的叙事效果。比如:夏天是愉快的时候,/各地鲜花茂盛,/山泉流过峭壁,/我想我真正的爱人。/睡不着,哦,/老睡不着,又疲倦,/尽在想我那亲人,一夜都没有合眼。/……

再是,李碧的小说语言表达泼辣大胆。有读者说,李碧小说中关于性爱的描写和直白显得过俗、过烂,甚至涉黄。我看这部献给曾经恋爱过和正在恋爱的人们的小说《关中道情》,语言的通俗和俗气,却是一种高雅。小说的主题是写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而性又是爱情和婚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近乎真实裸露地写出了性,然又为何不可?俗,才是生活的,才是大众的,才是一种真正的雅。既就是真俗,总比那些装腔作势搞些所谓雅的让人看不懂的东西要好吧?

谈性,是高雅的,是社会的文明进步,应当大力提倡。事实上,回避性生活这个实质,回避谈性的话题,那是虚伪的,是掩耳盗铃。就如同,我们现在一边在要求性教育普及要进学校进课堂,但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却是遮遮掩掩的,这就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在虚伪之外,大学生课外的恋爱和同居现象,无一不涉及到性。也该是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谈论的时候了。另外,关于性的认识和态度,无论虚伪也好,不忌讳交流谈论也好,每一种性生活方式,都真实地反映了不同人的性格和生活面貌。而李碧的小说,也正好通过性爱的描写和直白,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刻画了几位主要角色人物的心里活动和真实性格。

通常,一般读者总是觉得写性爱就是俗气的,但是李碧的写法是不俗的,甚至从语言的表达运用技巧来看,那是独特的,令人也是一种欣赏和享受。

比如,白一兰双手捧着情人的脸,将舌头如帆升起,将嘴唇如船启航驶向情人的脸,在每一个角落轻柔荡漾……情人用身体最热烈的鼓动和膨起回应着情爱的召唤,并煽起狂风般的激情撕掉她全身的衣裳,一个大浪将赤裸的她卷入到身下,和每次一样,情人都迫不及待急欲想将她钉在床上。“……别急,傻瓜,慢点,谁的肚皮朝上还不一定哩!听话,咋按程序来,春……夏……秋……冬……一个季节一个季节地来……”

再比如:在床上,你像一匹马被她牵引着,激昂、振奋又如此乖顺地迎合着她,你没有办法,她的全身布满了磁力,所有的肌件,连脚趾手指都显示出强有力的弹力和功力。她能将枯了的枝干弹出绿汁,能将蔫了的叶子抚出新姿,能让干了井眼冒出泉水。……

性爱的描写,在这部小说的每一个章节中都有,且是处处不同,处处都充满了新意。如她的语言表达技巧,不重复别人,不同于别人,功力可见非同一般。

最后,李碧的小说语言贴近生活,甚至是原生态的。理论上讲,文学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由此,可见李碧对生活的处处留心,观察、思考是非常认真和细致的。这一点在很大的程度上,为她的小说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并和读者在感情上产生了更多的共鸣。

且看白一兰骂丈夫鲁援朝的话。白一兰呼哧着双手插腰,面对蜷在床上的鲁援朝:“刚睁开你狗眼就不认人啦?看看我白一兰是不是想舔你钩子,你还是个男人,我这样咋啦?我是假冒伪劣产品?我是妖魔、是活鬼、是神经?我哪儿不是我啦?我那一点欺骗你啦?我对你好,是看上你的官大,还是款大?我是叫你给我岜金尿银哩,还是让你跟我上炕睡觉哩?……”

再看白一兰骂情人武秦忆的话。“……我原以为自己多么高尚,我们的爱情多么浪漫而纯洁,我羞先人!我不如旧社会的白毛女,从来没有得到过你送的二尺红头绳,最终还落了个贱!拿啥秤称贱不贱哩?就拿你的一张蘸盐的嘴,拿你裤裆里那二两黑皮烂肉!你敢骂我贱,我骚,我就贱!我就骚!……你以为你那鸡巴东西是皇上的,金家伙!贵重玩意,狗球!”

又如:马青山忽然在烟雾中抬起头说:“熊管,熊管,胡想啥哩?哪里来的那些球事!拉灯,睡觉,睡觉!”……

这样的人物语言,几乎是从生活中搬进小说当中的,没有半点的斧凿雕琢之痕迹。

总之,读李碧的小说《关中道情》,其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干净利落,清静明快,惬意舒畅,清香扑怀,朴素真切,沁人心扉,牵肺动腑,撩惹情绪。最终,使读者爱不释卷,往往就一气读下去了。

 

写于2010年8月7日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洒家无戒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8-11 20:17:00)  
虽未品读《关中道情》,但从楼主的评论中见到丝丝精彩!此文甚好,荐!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