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古今诗话
原创或转发古今诗坛趣话,转文需注明出处、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诗人雪珂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佳作诗话  >>  古今诗话
洪昇诗学渊源和诗学思想
文章来源:百度        访问量:1648        作者:佚名        发布:诗人雪珂        首发时间:2015-03-13 17:46:38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洪昇诗学渊源和诗学思想


(一)诗学渊源


  洪昇在清代文学史上的成就是多样的,作为诗人,他的诗内容丰富,真挚感人,他在诗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他的几位老师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那就是陆繁弨、“西泠十子”、王士禛、施闰章。

  洪昇一生转益多师,十岁起开始跟随钱塘著名文人陆繁弨学习,陆繁弨是前明遗民,洪昇诗歌中那些具有家国兴亡之感的作品最初都是因为受了陆繁弨的影响而创作出来的,例如《钱塘秋感》(八首)、《京东杂感》(十首)等。在学术上,陆繁弨对音韵要求极高,洪昇在其严格训练下音韵学基础雄厚,为后来的诗歌创作做了充分的学养准备。可以说陆繁弨的声律才学和坚守节操的品行给了洪昇很大的影响,潜在地塑造了洪昇的人格理想。

  十五岁时,洪昇拜“浙中三毛,东南文豪”之一的毛先舒为师,毛先舒入清不仕,以遗民自居,他的诗歌音节嘹亮、音律规整,颇有建安七子之余风,受其影响,洪昇的诗歌创作呈现出用字精炼、格律规整的特点。而且毛先舒对音韵、训诂学也有着较深的研究,洪昇在其影响和指导下写成了平生第一部音韵学著作《诗骚韵注》。然而毛先舒对洪昇更为重要的是把他引荐给了自己的密友“西泠十子”和其他饱学之士,前者包括柴绍炳、沈谦、丁澎、陆圻、陈子龙、张丹等人,后者包括徐继恩、张竟光等人。他们都是人格和学问俱佳之人,与他们的相处让洪昇浸染在酹酒临风、凭吊千古的文化氛围中,使其能够“取法其上”,迅速地成熟起来。

  洪昇在三十岁第二次进京的时候以诗投当时的朝廷重臣李天馥,备受赏识,李天馥遂把洪昇引荐给当时的诗坛宗主王士禛,并从其受业。洪昇是王士禛最为器重的二子之一,每言及必曰:“洪昇,予门人,以诗有名京师。”而且王士禛对洪昇的诗歌创作也有很深的影响,洪昇“疏淡清新”诗风的形成即得益于王士禛的“神韵说”。

  在王士禛的影响下,洪昇加入宣南士游,在那里,洪昇结识了著名诗人施闰章,并拜其为师,之后其诗歌创作也受到了施闰章“清正”诗风的影响。另外,施闰章平生最工五言,其中尤以律诗为擅长,受其影响,洪昇的诗歌写作也是尤擅五律,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占极大的优势,成就显著。

  (二)诗学思想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1.承渊西泠,取法盛唐。

  洪昇少年时期与“西泠十子”的密切交往使其受到十子“推崇汉魏盛唐和明七子”主张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歌创作有意识地学习唐人,尤其是盛唐诗人,例如李白、王维、杜甫、孟浩然、李商隐等诗家,洪昇对这些诗人赞誉有加,十分推崇。洪昇不仅本身创作学习唐人,而且他在诗评中经常会以这些诗家的风格作为标准来评价他人的作品。例如《啸竹堂诗集》评语:“俨然高、岑”、“清新婉秀,得王、孟之腴”、“神韵绝类右丞”、“沉雄处有少陵风味”等则分别把盛唐诗人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杜甫等作为参照,由此可见洪昇对唐人之诗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因此有人曾评价洪昇:“昉思近体宗少陵,然求少陵一言半辞于其集中不得也;其古诗则高、岑,然求高、岑一言半辞不得也。尽精肆力,心得其意,而变化无方。”“西河曾尝评昉思五字律,酷似唐人。”对盛唐诗人及其作品的情有独钟促使洪昇最终形成了“承渊西泠、取法盛唐”的诗歌理论主张,并运用到了自己的实际创作之中。例如他做了不少仿照盛唐诗人的诗篇,如《芜湖旅次示钱石臣》、《燕姬》、《赠歌者李枝》等。在众多诗人中,洪昇尤爱学习李白,如《李白酒楼》:“一片寒云接素秋,几行疏树覆城头。海风吹上东山月,独倚天边太白楼。”一诗一改一贯的疏淡平雅,描写得颇有李白豪迈之风气,既表现了对李白的推崇敬爱,又表明了自己希望做李白式人物的内心渴望。

  2.文以载道,和平醇厚。

  受陆繁弨、毛先舒、施闰章等人的影响,洪昇的文学思想,就其本质来说,主要还是以正统的封建诗教为核心内容的,即要求做到文以载道、和平醇厚。他在为乔莱所作的《使粤诗跋》和为褚人获作的《坚瓠补集·序》中明确指出这一文学创作主张,反映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上,就产生了“洪昇的诗在内容上多抒发情性、酬唱赠答,感情平和,少针砭现实之锋锐,多温文尔雅之蕴藉,冲淡闲远,流利畅达,完全符合诗教规格”的现象。因此,戴普成言其诗“琢雕以为奇,而音节必和;洸洋以自适,而首尾必贯”,沈德潜谓其诗“疏澹成家”。洪昇不但以此作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准则,而且将它作为衡量评价别人作品的一条重要标准,如他在评王锡的诗时就有“如此立言,深得温厚和平之旨”、“气韵温厚,不得以中晚目之”、“风致温厚”(《啸竹堂诗集》评语)等评语。评好友张竞光的诗“有规有勉,得风人之旨”、“委婉多风”、“雅逸有风味”、“风旨亦复不浅”(《宠寿堂诗集》评语)。洪昇的这一诗学思想贯穿于其整个诗歌创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前期,这一思想表现得很强烈,例如《钱塘秋感六首》、《为陆太母五旬作二首》、《王孙行》等诗都是这种传统诗学思想的体现。尽管是在后期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之后,更多的诗作开始侧重于表现内心的感悟,文以载道的意味少了点,但是和平醇厚的宗旨却一直伴随左右,始终没有改变。

  3.反对模拟,崇尚真诗。

  洪昇针对“西泠十子”的主张进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继承了十子尊唐的传统,摒弃了其重在模拟复古的弊端,认为“尝谓明代诗文,病在模拟剽窃,制艺擅场外,惟丛书为最……”借褚人穫之口批评了明代诗文的模拟剽窃。同时洪昇还认为写作诗文要注重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除去雕饰,自然天成,例如他在《长生殿·自序》中认为“历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因此在创作中,洪昇挥洒真情,尽兴歌吟,在他的笔下,杨玉环是一个“情”的化身,李隆基也是饱含真情的帝王,整部作品充斥着作者的真情和爱意,真正做到了自己在《长生殿例言》中所说的“义取崇雅,情在写真”,所以才能让众人动容流传,《长生殿》也因此成为“近代曲家第一”。在他的实际诗歌创作中坚决贯彻了“反对模拟、崇尚真诗”这一主张,他的诗绝少模拟倾向,每一首都是源自真心的感慨之作,尤其是那些占全部诗作篇幅最大的泛游羁旅诗,或叙述旅途见闻,或表达思乡之意,或感慨人生遭遇等,都是出于作者的内心感受,绝少用到典故,也绝少引用他人,更别说是模拟抄袭了,可以说洪昇的每一首诗歌都是发自肺腑的原创之作。如在洪昇诗集中作为一个特别存在的七夕诗和除夕诗就是很好的例证,例《七夕·闺中作四首》、《癸丑除夕》、《秋晚饮陈白元斋中》等都直白易懂,毫无矫揉造作和供奉夸大之意,虽然语言并不强烈,但是却很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挚蕴藉,诗味盎然。

  4.主张性情,注重神韵。

  洪昇是一个至情之人,自小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后来的人生经历使洪昇对情的理解更为深刻,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的理解比其他人来得更为敏感,加之长期从事戏曲词曲方面的创作,对人物心理活动都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诗歌创作的时候也灌注了这种发自人物内心的真情实意,尤其注重抒写真实的性情。这种性情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最鲜明的体现就是洪昇在面对自己人生中不断遭遇到的种种灾难时依旧保持“镇定”,他没有大声疾呼,也没有狂啸抱怨,他的诗作总体来说仍然是“温文尔雅”的,甚至追求至情的洪昇所作的诗歌是“疏澹成家”、“清整可喜,颇富韵味”的。他的诗从内容上来看大都是酬唱赠答和泛游羁旅方面的,后者是在旅途中亲感亲受,完全是有感而发,前者写给朋友的数量尤其多,或追忆,或祝福,或感伤,等等,不论何种,都是真挚诚意的,都是个人的性情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洪昇的诗歌也注重神韵,但与王士禛的神韵说不同的是洪昇只选取王士禛在意境方面的“洒脱自然,别有情致”和风格上的“清远冲淡,自然入妙”,而舍弃语言上“瑰丽华美”和内容上“朦胧含蓄,吞吐不尽,难以捉摸”的创作宗旨。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玄虚缥缈之意,相反的却是语浅情挚、感慨遥深。例如随意的一首《采莲曲》:“乌榜夜相逐,朱荷秋未稀。低身花罥鬓,入手刺牵衣。月上新潮满,风凉宿鹭飞。吴娃但倚辑,不醉亦忘归。”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用繁复的技巧,只是轻描淡写,寥寥数语,却道出中国千百年流传的采莲意味,让人读后有种淡淡的喜悦之情浮上心头之感,可谓妙哉。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幸福群岛 评论 (评论时间2015-04-02 23:20:53)  
受益匪浅,学习。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