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古今诗话
原创或转发古今诗坛趣话,转文需注明出处、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诗人雪珂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佳作诗话  >>  古今诗话
农民诗人金玉廷
文章来源:博客        访问量:706        作者:红叶        发布:红叶        首发时间:2010-01-24 08:08:00
关键词:红叶
编语:

                               农民诗人金玉廷

     五龙山风景秀丽,姿态巍峨,古文化源远流长,神奇的庙宇,传说的故事,更藏就了许多的神秘,也润泽了这里的人们,造就了勤劳、朴实的民风和勇于追求的个性,全国八大农民诗人之一的金玉廷,就出生在山角下的村屯---帮牛堡村,关于他更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诗人金玉廷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民,但新中国火热的生活场景却感染了他、激发了他,从他的诗句:“从小我是放牛郎,土炕生来土炕长,要不是共产党来了翻身得解放,我做梦也想不到写诗章”,更能体味到一个新中国的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写诗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是非常不易的,他更是付出了常人难想到的艰辛和努力。他十分羡慕有文化的人,无论是年老的长者,还是年幼的孩童,他都把他们做为自己的老师,在干活歇气时,总是把棉袄或衣铺在地上,让有文化的人坐在上面,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他学习,然而有时在编写稿件时,也常常会遇到些难写的字,一时又找不到老师,就只能画个图示意,因此也闹出些许的笑话,记得有次在写《顶风十里稻花香》这首诗,其中有句“从前西洼白亮亮,蛤蟆跳舞野草长”,而“蛤蟆跳舞”几个字就难住了他,说什么也是难写出来,不得已就画了个蛤蟆跳舞的图,邮寄给了县文化馆,可编辑们却是很难理解期间的意思,直到后来见面提及,才知那是“老金”的创意,就都笑了起来。还有次,县里向他询问当地的生产情况,正值刚铲完头遍地,小高粱苗才一寸来长,很想写的具体些,可许多字都还不会写,一着急,竟把整棵的高粱苗放在信封里,邮寄给了县里,闹出了不小的笑谈。这使得他更清醒地认识到,搞创作首先必须突破文化关,于是,人们看到的是他更加勤奋的身影,家里的墙上、柜上、缸盖、盖帘上都写满了生字,哪怕是在地里劳动,也是坐在沟帮、壕塄上写,终是突破了文化关,向前迈进了一步,后来他写的快板《小刘学文化》许就有着他许多亲身经历的印迹:以竟后来,辽宁省宣传部部长安波写了《金玉廷和他编板歌的故事》,向全省的青年介绍了他,也才使他开始了与外界更多人士的交往。

 

 

          诗人金玉廷和战士作家高玉宝曾有着一段很深的情谊,那是1959年,两人做为先进文艺的代表,去参加辽宁省第一次群众文艺代表会,并都做了先进事迹介绍,相同的身世,相同的境遇,相互感染了对方,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在以后的日子里,更是吃同桌,睡同塌,总有说不尽的话语,唠不完的知心磕,以竟后来农民诗人王老九有诗赞誉:“玉宝玉廷亲兄弟,两个苦瓜豌上生”,道出了二人友谊的深厚,二人并合写的诗歌《毛主席的文艺兵》,见证了那段交往,直到文革发生后,二人失去了联系,成了诀别两界的悲痛,当文革结束后,作家高玉宝得知诗人金玉廷去世的消息时,更是心背痛语,含悲笔书了诗歌《玉宝哭玉廷》:春风雪化起春风,朝阳小草重返青,重来旅社寻好友,不见诗人金玉廷,知你含冤离人世,热泪如雨诉你名,重磨纯金继友志,用我余年颂英雄!足见二人友谊的深厚!

 

      1960年,农民诗人金玉廷,做为辽宁农民诗歌界的代表,参加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在会议期间,参加了中央宣传部部长周扬和文学巨匠郭沫若在北京的颐和园召集的座谈会,与会三十多个代表心情格外的高兴,一一与郭老握手,问好!陕西七十多岁的农民诗人王老九看见郭老时,不觉激动地握着郭老的手说:“我想郭老,盼郭老,把胡子都想白了。。。。,紧紧握住郭老手,齐往共产主义跑”。郭老更是笑着对大家说:“齐往共产主义跑”,大家看着那个感动的场面,都笑了,座谈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了,诗人金玉廷更是欢快的打起了他的竹板说:“这个玩意大家瞧,宝贝疙瘩自己造,要开会,这头能吹集合哨;要宣传,那头板眼呱呱叫;算帐中间有算盘,加减乘除能办到。。。。。未曾拿起面带笑,推动生产打响炮,虽说不是值钱物,走遍天下买不到。”郭老和周扬看着他的竹板希奇,不觉拿在手里,打了一打说:“这玩意可真没有卖的,你好好保存!要为人民宣传好!并把二人共同签名的《红旗歌谣》赠送给了他,激励他更好地创作和学习!

       1961年,诗人金玉廷由于宣传工作的需要,被组织上调到了丁家房镇政府所在地,为更好地作好党的宣传工作和积极地进行文学创作,主动要求下到了生产队,并着手创建了“红旗田”文学社,不仅活跃了农村人们的文化生活,更促进了党的方针和政策的宣传,“红旗田”文学社作品多,质量好,更是受到了东北三省检查团的高度赞誉。

     从此,诗人金玉廷开始了更加勤奋的写作,其中诗歌《寒雀叫》就是那一时期较为优秀的作品,1965年,他出版了诗集《我是人民宣传员》,并在那一年,参加了全国青年创作者代表会,及第三次全国文代会,68年病重,70年去世,73年在诗人阿红等人的整理下,出版了《金玉廷诗选》,记录了诗人一生为繁荣中国文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文章评论
芊芊诗草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1-24 15:35:00)  
农民的骄傲![赞啊][赞啊][赞啊]
儒子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1-24 11:55:00)  
对了,想起这篇文章,在这里加个链接http://www.zgshifu.com/news_view.asp?id=2140
儒子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1-24 10:40:00)  
向金玉廷前辈致敬!虽然老人不在世间了,但从红叶与纪有志等人的作品中了解到,老人的诗和品格还是根植在很多人的心里啊。
庄河教师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1-24 06:48:00)  
喜欢这样的农民诗人,功不可没[赞啊][赞啊]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