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古今诗话
原创或转发古今诗坛趣话,转文需注明出处、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诗人雪珂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佳作诗话  >>  古今诗话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的交往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2915        作者:纪有志        发布:纪有志        首发时间:2010-09-30 13:56:11
关键词:利玛窦 汤显祖 李贽
编语: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等人的交往

(2010-09-29 21:15:01)[编辑][删除]
标签:

利玛窦

中国

李贽

汤显祖

万历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等人的交往

                                                                  纪有志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等人的交往
         利玛窦

 

    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恰逢中意两国建交40周年和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为此两国共同合作,于今年在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举办《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巡回展,纪念这位第一个把近代西方科技与艺术成就介绍到中国的欧洲人,他传播了数学、天文和地理知识,为明代中国开启了一扇科学之窗,并虚心学习中华文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人的挚友。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 , 他于明朝的来华 , 为中国和意大利文化 的交流开创了新局面 , 他是耶稣会传教士最早进入明朝首都北京 , 并对于当时中国社会上层集团、文化学术界人士和以后耶稣会传教事业最有影响的物。 

    最早来华的意大利耶稣会士是罗明坚 (1543-1607) 。他于 1579 年抵澳门 , 学习中文 ,1581 年到广州 , 翌年在肇庆一带传教 , 紧随罗明坚之后的就是著名的利玛窦 (1552-1610), 他是意大利马塞拉塔城人 , 先在印度居留数年 , 后来决心任选来华传教。 1583 年利玛窦来到肇庆 , 和罗明坚一起活动了将近十年。他在这段时间充分掌握了中文、汉语以及有关学识 , 为进一步接触中国上层人士打下了基础。利玛窦明确认识到 , 要在中国站住脚必须和明朝中央政府接触 , 在上层人士中传教 , 经过多次努力 , 并通过在韶州、南昌和南京各地的广泛活动 , 他终于得以获准进入北京 , 并在北京活动了十年,直到 1610 年5月11日逝世为止。他的墓现犹存于北京阜成门外二里沟 ( 今北京市委党校内 ) 。

    他是把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近代科学体系直接介绍到中国 , 又把中国历史文化介绍于西方的近代的第一人. 利玛窦在罗马受过较高深的教育 , 在数理之学方面掌握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基本学识 , 随身又带有天文仪器、自鸣钟 ,表、地图眼镜以及洋书洋画之类 , 这些西学、西法引起中国有识之士的重视.利玛窦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李之藻研究欧洲的天文、历算、地理、测量具有启蒙的作用。双方在编译科学著作的过程中 , 交流中西学术成就 , 《几何原本》、《同文指算》可算是利玛窦口授 , 分别由徐、李二人笔述和合译 , 才得以完成的代表作。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等人的交往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等人的交往
                                              利玛窦与徐光启

 

    利玛窦传教 , 注意顺应中国礼俗 , 谈儒礼穿儒服 ,以尊儒为旗号 , 因而深得官员和士大夫的推崇。利玛窦所著《天主实义》、《畸人十篇》、《辩学遗牍》 , 都不得不从铨释儒家学说来达到他反对佛教、排斥空疏的宋儒理学的目的 , 徐光启以此称为 " 补儒易佛 ". 《天主实义》是利玛窦宣扬天主教神哲学的代表作 , 也是融合儒家和天主教义于一炉的重要著作 , 在明代官绅和知识分子中有广泛影响。大学士叶向高以利玛窦为儒教的挚友 ," 言慕中华风 , 深契吾儒理 "( 《闽中诸公赠泰西诸先生诗初集》 ) 。利玛窦晚年曾写下扎记 , 准备向会友介绍中国情况和传教事迹 , 由教士金尼阁编成《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史》一书 , 在十七世纪初期风靡欧洲 ,不胫而走 , 先后有法、德、西、意、英文译本 ( 利氏扎记原用意大利文 , 金尼阁编译为拉丁文 ) 。后来利玛窦的原稿也移存于耶稣会罗马档案馆 ,1910 年以《利玛窦神父的历史著作集》之名刊布. 近年我国已将其中扎记部分译出。他对中国的介绍 , 比起马可波罗等人 , 就更为真实、具体、 , 也更为全面。除了中国地大物博 , 繁荣昌盛无与伦比这个总情况 , 他还较多地谈及工艺技术、汉字结构、人文科学等等 , 他也是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学说介绍于西方的人。 利玛窦在中外文学交流上也有贡献 , 他是在中国第一个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人。 1593 年他曾将《四书》译成拉丁文。

    他在中国与许多文人有过交往 , 对这些文人的思想和创作曾有些影响。

 

    ( 一 ) 利玛窦与中国戏曲家汤显祖的一次交往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等人的交往
                                          汤显祖

    利玛窦同明代的文人、科学家、学者有过密切交往 , 而其中较早的当推汤显祖 , 在肇庆会见一次。以后再无机会往来了。 这次会见从汤显祖 {1550-1616) 的诗文中可以看到反映 , 甚至还影响到《牡丹亭》的创作。 

    万历十九年 ( 公元1591 年 ) 二月二十一日 , 西北夜空出现慧星。闰三月,出现在东北方。慧星 , 古称" 妖星” , 俗称 " 扫帚星 ", 历来被视为不祥之兆。 明代官场 , 常把 " 妖星 " 的出现与国家的弊政联系起来 , 要追查罪魁祸首 , 推究政治责任。汤显祖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任上 , 奏上一道《论辅臣科臣疏》 , 抨击朝政 , 受到贬宫广东徐闻县典史的处分。这年九月从他的家乡江西临川出发 , 经大庚岭、韶州 , 十月到广州 , 迂道往游罗浮山 , 十一月从广州乘船到南海县 , 经澳门、恩平到阳江 , 改由海道到涠洲岛、观珠池 , 最后才到徐闻上任。 在旅途中 , 汤显祖曾绕道抵达香山县南江口里的香岙 { 即香山番 , 也就是今天的澳门 ), 瞻仰了后来在《牡丹亭》里曾提及的 “香山岙里巴 "( 即澳门三巴寺一一西名圣保罗 Shan paolo, 教堂的音译 ) 。在那里 , 他见到许多泊船于港口的外国商人。

 

                      香岙逢贾胡

           不住田园不树桑 , 珴珂衣锦下云樯。

           明珠海上传星气 , 白玉河边看月光。

 

    这首诗是汤显祖作于万历十九年 (1591 年 ) 辛卯十一月 , 在徐闻道中。香岙即香山番 , 今澳门。可见汤显祖确绕道去澳门。澳门在香山县南一百二十里。 贾胡 , 指的是葡萄牙、西班牙人。

    第二年月春天 , 万历二十年 (1592 年 ), 从徐闻回乡临川途中 , 路过肇庆 ( 端州) 肘 , 会见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及其同伴特·彼得利斯神父。 利玛窦于 1582 年奉派到中国。 1583 年 9 月 10 日 , 利玛窦随罗明坚由澳门葡萄牙人居留地进入两广总督驻地肇庆府 , 并在那里建立中国第一所夭主教圣堂和会所。 1589 年 , 利玛窦被两广总督刘继文勒令离开肇庆 , 在 8 月 15 日升天节启程前往韶州传教 ,1589 年 ,利玛窦和葡萄牙神父麦安东来到韶州 , 又就地建立了圣堂和会所。1591 年 10 月 , 麦安东病故 , 由神父特·彼得利斯前来接替。原两广总督刘继文革职病故 , 于是利玛窦和特·彼得利斯神父在万历二十年 (1592 年〉春天回到肇庆。而这时正是汤显祖取道肇庆北归的时候 , 他们就这样相见了。汤显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会晤这位外国学者利玛窦 , 自然会从中了解到一些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情形 , 当会对他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的演进有所启示 , 汤显祖与利玛窦的会晤在他的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端州逢西域两生破佛立义 , 偶成二首

 

              画屏天主绛纱笼, 碧眼愁胡译字通 ,

              正似瑞龙看甲错 , 香膏原在木心中 .

              二子西来迹已奇 , 黄金作使更何疑。

              自言天竺原无佛 , 说与莲花教主知。

 

    诗题中的端州 , 就是肇庆。西域原是汉唐时代的概念 , 沿用明清 , 它泛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中亚或中亚以西地区 , 包括印度在内。 " 两生 " 和 " 二子", 指利玛窦和彼得利斯。 ”生 " 和“子 " 是用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 相等于后来的 " 先生”。诗题所说的 " 破佛主义 " 和诗句 " 自言天竺原无佛 , 说与莲花教主知 ", 指的是利玛窦在汤显祖国前面颂扬天主 , 破除佛教的一次传教活动。这使得汤显祖感到大为意外。 诗题所说的 " 画屏天主”当是一镜框之类所供养的部稣画像。龙脑香,即膏香,一名冰片。 原产今加里曼丹及印度等地 , 古代从海外揄入专供帝王及富贵人家作香料及药用。唐代宫禁中称之为瑞龙脑。龙脑树形似杉木,皮有错甲。诗以木质内含龙腾香比喻画屏围护中的天主图像。设想新奇,而带有本地风光。诗中所说 " 黄金作使”,可能包含两层意思 : 一 是指这些洋人远涉重洋为的是发财致富 ; 二是指当时人认为欧制传教士掌握练丹术。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作于 1598 年 , 在他广东之行以后的第六年 , 戏曲明显地带有他在肇庆、澳门会见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及外商的印象。戏曲所依据的话本《杜丽娘记》原来并不涉及广东风物 , 显然是由于作者对此感受很深而有意加以渲染。汤显提往来途中所经过的韶州和肇庆是利玛窦多年长住并且进行过传教活动的地区。汤显祖在韶州写的诗没有提及教土,不等于他不知道或曾去过当地的天主教堂和会所。他南贬途中特地绕道澳门 , 一定到过洋行会见过洋商。《牡丹亭》第二十一出《谒遇》可以证实上述论断. 曲中 "香山岙里巴“,指的是澳门耶稣会教堂San Faolo, 中译为三巴寺 ." 番鬼 " 正是本地人对洋商带有排外倾向的称呼。利玛窦在肇庆和韶州的会堂都以自鸣钟、表、玻璃三楞镜、耶稣图像、烫金的精装本书籍、地图 , 地球仪、西洋乐器等吸引当地人士。戏曲描写在番鬼建造的多宝寺展览宝物以迎接收宝官员的盛况。正是当时圣堂传教和洋行贸易在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的综合反映。曲中把某些西洋进口货说成是“朝廷禁物” , 即皇帝的专利品 ,不容许别人参观 , 虽然多少有一些夸大 , 但是朝廷授意广东地方官采办高级奢侈品以供御用的情况确是实际存在的。利玛窦在撤离肇庆前夕就曾经受岭西道和两广总督的委托前往澳门葡萄牙商人那里洽购紫色纬幔运往北京。

                     《谒遇》有两支《驻云飞》曲写道 :

 

           这是星汉神砂,这是煮海金丹和铁树花。少什么猫眼精光射。母碌通明差,嗏 ,这是

       靺鞨柳金芽, 这是温凉玉斝 : 这是吸月的蟾蜍 , 和阳燧冰盘化。径寸明珠等让他,便是

       几尺珊琐碎了他。

 

           天地精华 , 偏出在番回到帝子家 , 他重价高悬 下 , 那市舶能奸诈 ,嗏 , 浪把宝

       船撶。看他似虚舟飘瓦 ......

 

       注 : 星汉神砂一一神话中天河 ( 星汉)上的神奇的沙石。煮海金丹一一元杂剧《张生煮海》提到毛女所赠的银锅、金钱、铁构 三件法宝 , 可煮干大海。末折东华下场诗“配金丹铅求相投 , 这水火张生煮海” ,或原来神话传说有此金丹 e 铁树花一一铁树开花 , 指不可能的事情 , 这里用来指一种稀罕的宝物。铁树 , 凤尾蕉的俗名 , 开花并不太难 , 与传说不符 .或说 , 铁树每逢丁卯年开花 , 即每六十年开一次花。猫眼一一即猫眼石 , 一种宝石 , 光彩变幻 , 像猫的眼睛。母碌一一祖母绿 , 阿拉文翡翠的音译 ,一种绿色的宝石。靺鞨一一建立金代统治的女真族在隋、唐时代叫靺鞨。这里是指靺鞨产的红色宝石 ," 大如栗 ,赤如樱桃 " 。温凉玉斝一一原名四季温凉玉盏 , 秦国宝物。 里面盛的饮料或温或凉尽如人意。吸月的蟾蜍一一待考。 或指名为玉蟾蜍的宝物。放在点着的香炉旁边 ,会把烟吸人腹内 , 过了许久 , 烟又从玉蟾蜍的口内徐徐吐出。 , 阳燧冰盘化一一阳燧 , 珠名 , 传说是大食(阿拉伯 )的国宝 .见《太平广记》卷 34 《崔炜》。汉代董偃以玉晶盘贮冰。冰盘被人拂倒 , 冰也化了。明月珠一一大的夜明珠 , 径寸明珠一一相传波斯人在中国一方石中剖得一枚直径一寸的大珠。他泛船回国 , 宝珠为海神强求而去。见《太平广记》 卷 402 《径寸珠》。几尺珊湖碎了他一一晋代王恺与石崇争富。王恺拿出皇帝赐他的三尺许高的珊瑚树。石崇看见了 , 用铁如意把它敲碎 , 以高三、四尺的珊瑚树六、七株拿出来作为赔偿。帝子家---朝廷 , 帝子 , 这里就是指皇帝。市舶一一这里指外国商船。市舶司 , 原是唐、宋时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关 , 和海关差不多 .撶一--同划。饥不可 食 , 寒不可衣一一《汉书食货志》第四 , 晃错云 :" 夫珠玉金银 , 饥不可食 , 寒不可衣 , 然而众贵之者 , 以上用之故也 " 。虚舟飘瓦一一空的船 , 飘落瓦片 : 比喻无用的东西。 一是受到戏曲演出南宋故事的时代限制 , 二是为了文辞典雅 , 三是作者本人对那些来自欧洲的新事物还不太了然 , 因而显得神奇怪异 , 他才不直接写上内中无人而自行敲响的时钟 , 把平谈无奇阳光折成七色光谱的三楞镜等等 , 而代之以古代传统说中光怪陆离 ,无可名状的星汉神砂和煮海金丹之类的奇珍异物。汤显祖和当时人一样不赞成和外国通商 , 看不起他们的物质文明。

    之后利玛窦以朝贡至京 , 结识日广 , 相国沈蛟门一贯 , 时为设醴,且馈资斧。大宗伯冯琢庵琦 , 亦屡叩所学 , 时求阅所译经典。他若叶向高、冯应京、曹于仲、李之藻辈 , 亦相质疑问难。后撮其要而成一书 , 名曰《天主实义》。冯应京为文弁其首 , 梓行于世。利居京师凡十年 , 交游日广 , 著述甚富 , 时人与之相赠答亦日众。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记载 , 利玛窦等人与当时文人学者交游 , 彼此有许多敬慕之情 , 故有赠诗之举。

    如明阁老叶向高《赠泰西诸子诗》云 :

 

        天地信无垠 , 小智安足拟 !

        爱有西方人 , 来自八万里。

        言慕中华风 , 深契吾儒理。

        著书多格言 , 结交皆贤士。

        淑诡良不矜 , 熙攘乃所鄙。

        圣化被九埏 , 殊方表同轨 ,

        拘儒徒管窥 , 达观自一视。

        我亦与之游 , 泠然得深旨。

 

     嘉兴李日华 , 字君实 , 号九疑 , 竹嫩居士。 1597 年 ( 万 历二十五年 ) 在南昌与利玛窦交往。曾写有 " 赠利玛窦 ":

 

        云海荡落日 , 君犹此外家。

        西程九万里 , 东泛八年槎。

        蠲洁尊天主 , 精微别岁差。

        昭昭奇器数 , 元本浩无涯。

 

        又环翠主人汪延讷亦有赠利玛窦诗云 :

 

       西极有道者 , 文玄谈更雄。

       非佛亦非老 , 飘然自儒风。

 

     晚明思想家焦竑(1540-1620) 对利玛窦的学说表示欣赏。 1599 年在南京与利玛窦交游。他的门人徐光启 , 秉承了他的学术态度 , 翻译西方典籍 , 传播西洋科技 , 为中西文化交流写下不可磨灭的 一页。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等人的交往

 

     沈德符 ,1601-1606 年在北京与利玛窦交游。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利西泰》 :" 利西泰发愿力 , 以本教诱化华人。最诽释民。曾谓余曰 : 君国有仲尼 ; 震旦圣人也 , 然西狞获麟时己死矣。释迦亦葱岭圣人也 ,然双树背痛时亦死矣。安得尚有佛 ?"

    沈德符曾写道 : 利氏 " 不权子母术 ( 即不放高利贷 ),而日用优渥无窘状 , 因疑其炉火之术 ( 即炼金术 )",但沈本人并不相信。

    袁宏道、袁中道都曾与利玛窦交游。 此外 , 利玛窦有赠画家程幼博大约文 , 见程民《墨苑》。

 

    ( 二 ) 利玛窦与李贽的三次会晤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等人的交往
                                                               李贽

    1582 年利玛窦被派协助进入中国内地的意大利神父罗明坚赴华 传教。先在澳门学习汉语 , 次年与罗明坚一起获得地方官批准在广东肇庆定居。罗明坚于 1588 年 回罗马后 , 利玛窦便主持了在中 国内地的传教活动 , 1597 年正式被任命为耶稣会中国教区第一任会长。离开肇庆以后利玛窦先后在广东韶州 , 江西南昌等地定居活动 , 但 1595 年至 1600 年 ( 万历二十三至二十八年 ) 大部分时间是在南京。

    1599 年 , 李贽从朋友们那里知道了这位从 " 大西洋国 " 来 的异人。朋友们说 , 这位目深而高鼻的 " 大西域 " 人 , 远从十万余里外航海而来 , 能讲中国话 , 读中国书 , 写中国文字 , 行中国礼仪 , 而且有很多见所未见稀奇古怪的东西 , 什么自鸣钟 , 地球仪 , 三棱镜 , 以及一些妙不可言的西洋乐器 , 等等。其语甚 奇 , 说 " 天体若鸡子 ( 蛋 ), 天为青 , 地为黄 , 四方上下皆有世界 ,如上界与下界人足正相邻 , 盖下界者 , 如蝇虫倒行屋梁上 也 ";" 说中国有孔子 , 震旦圣人也 , 然西狞麟时己死矣 , 释迦牟尼亦葱岭圣人 , 然双树背痛时亦死矣 , 安得尚有佛 ?"" 天主 " 也就是 " 上帝 " 才是万民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 , 中国的经典《中 庸》中就说过 " 郊社之礼 , 所以事上帝也 ", 其人重交道 , 常以 金赠人 , 所入甚薄而日用优渥无窘状 , 可能有炼金丹方。其人无 妻室儿女 , 乃童贞其身也……

    一向目空一世啸傲王侯 , 不肯轻易晋渴达官显宦的李贽 , 却满怀兴趣决定登门去拜访这位异人。李贽对中国的传统观念是持怀 疑态度的 , 他乐于接受任何有价值的新鲜事物和观点。他早就对中 国居 " 四海之内 " 世界中央的说法提出过质疑。他早就猜测大地是在运动。王龙溪先生也说过 " 夭体不动 , 非不动也 , 旋转不离 垣 ,犹枢之阖辟不离臼 , 夫尝有所动也 " 。李贽对有侠骨义胆的 人更有一种同气相求的好感。

    利玛窦对"名震一时 " 的李贽的来访很高兴。他们的谈话内容 虽不得而知 , 但可以肯定很投机。一身儒士打扮的利玛窦 ( 初入 中国时 , 剃光头 , 穿僧服 , 自称是从印度西边来的僧人 , 但因 和尚在中国社会地位低贱 , 被士大夫看不起 , 后来他们就蓄发留 须换了装束 ), 为了取得中国文化人的认同 , 尽可能显示他对中国 文化的知识 , 所以李贽赞他凡我国书籍无不读 , 能明于《四书》 性理大义 , 能解说《六经》疏义。李贽及其随行的朋友弟子 , 还有不约而同的访问者 , 自然都有许多莫明的疑问 , 要请利玛窦解答。有人要问天文问题 , 关于格利高里历法与中国历法的异同 , 三棱镜的原理 , 日晷的用法等等 , 有人要问地理问题 , 关于利玛窦张挂在堂的《舆地山海全图》 , 什么五洲四大洋 , 经纬度、赤道等等 ;有的要问宗教问题 , 关于天主和圣母 , 关于利玛窦的中文著作《天主实义》等等 ; 有人间《几何原本》是什么人写的 , 有人问自鸣钟的构造 , 有人问乐器的名称……数十人群聚喧杂 , 而利玛窦应付裕如。有人趁机找几句自相矛盾的话难难,他也无隙 可乘 , 态度不卑不亢 , 非常得体 .李贽不禁赞叹他是 " 一极标致人也。中极玲珑 ,外极朴实 ," 我所见人未有其比 , 非过亢则过谄 , 非太露聪明则太闷闷聩聩者 , 皆让 ( 逊)之矣 ". 这么高的评价 , 出自李贽之口 , 足见利玛窦给李贽印象之佳。(均见《与友人书》·《续焚书》卷一 :《答焦满园》《焚书》卷二 )  

    西人的记载是这样的 : " 在一次文人集会上讨论基督之道时 , 只有他 ( 李贽 ) 一个 人始终保持沉默 , 因为他认为 , 基督之道是唯一真正的生命之道 " 。 ( 《利玛窦中国扎记》第四卷第六章 )

    他们第二次相会是在李贽的住处 , 是利玛窦前往答拜。这一次他们谈得很久 , 主要关于宗教问题。利玛窦是个忠于职守的传教士 , 三句话不离本行 , 总是把话题往宣传基督教义上引。传教士努力 赢得博学的名声 , 不是为了虚荣 , 是为了赢得老大自居的中国人的尊敬。他们传播西方科学知识 , 也只是为了由好奇心引发人们对 天主教的兴趣 , 都是传教的铺垫。这一点利玛窦心里很明确。李贽静静地听利玛窦介绍基督的诞生 , 讲灵魂的救赎 , 不置可否 , 就像他二十多年前初到南京时参加的讲会一样。在还没有考虑得比较成熟之前 , 他是不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辩驳的。他为利玛窦的布道热情所感动 , 礼貌地说 :" 你们的天主教是好的 " 。并拿出两把折扇 , 在上面题了诗 , 赠给利玛窦作纪念。

    其中收入《焚书》卷六的《赠利西泰一首》云 :

        逍遥下北溟 , 迤逦向南征。

        刹利标名姓 , 仙山纪水程。

        回头十万里 , 举目九重城。

        观国之光未 ? 中天日正明。

 

    这种应酬诗照例意思不大 , 值得注意的是首尾两句。 首句将 利玛窦比作用展翅的鲲鹏 , 这个传统的赞美性意象寄寓着李贽对这位夷人的衷心的敬重。末尾则很象官方对外宣传的调调 , 有一种天 朝上邦的优越感和 " 爱国主义 " 热情 , 不过 , 这后一句也并不完全反映李贽的真情实感。后来在给友人的私信中 , 他说 ," 毕竟 不知 ( 利西泰 ) 到此何干也 ", 若他到中国 " 以 ( 其 ) 所学易 吾周、孔之学 , 则又太愚 , 恐非是尔 " 。李贽认为利西泰所拥有的那些知识比中国的周孔之学高明 , 交换是不合算的 ( 交流是另 一回事 ) 。尽管李贽不知道地理大发现 , 不知道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印度与南洋己得手 , 正对中国虎视耽耽 , 不知道传教士是征服 者的先遣队与别动队 , 不可能大声疾呼中国己落后于世界潮流 , 只有猛醒奋起才能摆脱衰落的厄运 , 但是 , 他确实通过与科玛窦 的交往 , 隐约感到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占支配地位的孔教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距 , 更坚定了他批判儒文化 , 探索真知实学的志向。

    这次会见中利玛窦将自己刚刚再版的中文论著《交友论》赠送 给李贽。利玛窦在《交友论》中说 :" 友者 , 乃第二我也”。这个新鲜的定义 , 很得以友为命的李贽的心 ,( 焦竑也曾赞其言甚奇 , 亦甚当 " 。 ) 他当即命人把《交友论》誉录数份 , 并加上他推崇 的话 , 寄给湖广一带的朋友。

    万历二十八年初 , 有一位举人 , 即后来与利玛窦合作译介《几何原本》、编篡《农政全书》的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 , 从上海到南京来看望恩师焦竑。徐光启五次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万历二十 五年(1597 年 ) 第六次在顺天府参加乡试 , 起初试卷又被初审的 " 房官 " 淘汰了 , 是副主考焦竑 , 不满意房官们推荐的试卷 , 要求房官们从“落卷 " 中 " 搜房 ", 徐光启的试卷才被从淘汰的 冷宫中救出 , 并受到焦竑的欣赏 , 高中乡试第一名。徐光启拜晤 恩师 , 并在那里见到了李贽。徐光启虽在几年前就知道了利玛窦其人 , 但印象不深 , 并知道利玛窦就在南京 , 于是 , 很快就有了徐光启与利玛窦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相识。

    李贽与利玛窦的第三次会见是万历二十八年初夏 ,在山东济宁 刘东星的衙署。这年三月 , 刘东星到南京将李贽接到济宁。利玛窦 乘船北上 , 路经济宁。他一到济宁 , 就向李贽投帖要求拜访。刘东星先见到利玛窦的名帖。他己听儿子刘肖川与李贽谈到利玛窦和 天主教 , 有心见见这位西僧 , 仅带了一人去船上迎接 , 以致惹得济宁城里沸沸扬扬 , 顷刻间漕督亲自去看洋人贡品的消息传得妇 孺皆知 , 许多人跑到船边瞧热闹。利玛窦面对一群伸着脖子不停地转溜眼珠围观的人 , 会作何感想呢 ? 大概没想到人们只会对 " 贡 品 " 感兴趣吧 ? 第二天。利玛窦到漕督衙门去回拜 , 同李贽和刘 肖川盘桓了整整一天。

    李贽与利玛窦的三度相会 , 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都有记述。可见两人都很看重他们的交往与友谊。

 

    ( 三 ) 中国文人悼念利玛窦

                                         利玛窦与中国文学家汤显祖、李贽等人的交往
                                                    利玛窦墓

    1610 年 5 月初 , 利玛窦忽患重病 ,5 月11日下午 6 时去世 。那时 , 他只有 59 岁。利玛窦死后 , 庞迪我上疏奏请赐予葬地 , 经礼部奏覆 , 万历 帝认为利玛窦 " 慕义远来 , 劝学明理 , 著述有称 , 宜加优恤 ", 特赐一块墓地于城西阜城门外二里沟滕公栅栏将被没收的杨太监所 建的佛寺房屋三十八间 , 地基二十亩 , 加以改进。 1611 年举行葬礼时 , 皇帝还派遣大员致祭。墓地正门挂有 " 钦赐 " 的扁额 , 京兆尹王应麟撰有碑记。墓碑上刻有汉字大字 " 耶稣会士利公之墓 "; 左边碑文为 :" 利先生讳玛窦 , 号西泰 , 大西洋意大里亚 人。自幼入会自修。明万历圣午年 (1582 年 )航海 , 万历庚戊 (1610) 年卒 " 。右边是拉丁文。墓碑顶部是双蟠龙浮雕 , 还有十 字架图案 , 四边是朵白云组成的精美花纹。

    明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写道 :“景陵谭元春,‘过利西泰墓 ":

 

        来从绝域老长安 , 分得城西土一棺。

        斫地呼天心自苦 , 挟山超海事非难。

        私将礼乐攻人短 , 别有聪明用物残。

        行尽松揪中国大 , 不教奇骨任荒寒。

  

     清康熙时 , 尤伺撰有《外国竹枝词》 , 其中有一首是悼念利玛窦的 :

 

        天主堂开天籁齐 , 钟鸣琴声自高低。

        阜城门外玫瑰发 , 杯酒还浇利泰西。

              ( 利玛窦字西泰 , 称泰西 , 是为了押韵 )

   

                                                                2010,9,28于沈阳滑翔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