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评论
    刘相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0-10 16:09:00)  
    如有人曾填"诉衷情令"时,在上片的第三句填上"清凉西池蛙鸣"这样的六连平句子,根本就不能歌唱出来.因为这已经超出人的肺活量了,不可能一口能连接唱出来的.还有人填出"寂寥横笛隔江东"这样的格律诗,这也是不能吟咏出来的,寂寥横笛隔江东----入平平入入平平,3个仄声还是同一词韵部,简直就是七连平了.
    刘相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0-10 16:01:00)  
    诗词限平仄,其意是为了诗词在歌唱和吟咏时音韵优美,节奏和谐.这中间要遵循一些音律学上规律.除音调之高低外,平声尾音悠长,仄声尾音短促,平声字连用太多,会造成歌唱和吟咏时一口气接不下去,到后面读或唱得越来越弱,而仄声太多,则急促慌乱,好似气喘吁吁的样子.这是物理学上的规律.另外美学范畴内,平仄交错,才显得韵律活泼多变,形成诗词的音韵美.
    北鸿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3 18:48:00)  
    大肆支持江雪妹妹!!!
    寒江雪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3 16:45:00)  
    酎泉老人说得好!我举双手赞成!!!这种争论既没有结果、也没有是非、更没有意义,太浪费时间,不如大家都听老人一句话,别再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不休~~~~~~就象有人争论月亮和太阳谁更亮的道理一样,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有理,等到太阳出来时,就会明白先前的争论是没有丝毫意义滴~~~~~[嘻嘻][嘻嘻]本事也不是自己吹出来滴~~~~~如果不服气,喜欢格律诗的朋友尽可以参与我们隔岸听箫先生出的【每月一题】辘轳体游戏(http://www.zgshifu.com/view.asp?id=8352&left=qqyy&lmid=242)到时大家一比高低,评出好坏,这才是真本事~~~~~~[嘻嘻][嘻嘻][hoho][hoho][hoho]
    酎泉老人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3 16:06:00)  
    这个问题在网络里争论很多很久了,争不出是非的,格律能流行到现在,说明它有流行的道理,新诗产生也有它的需要。多元文化,还是并存吧。我不喜欢也不赞成“梨花体”,但它也存在,你没法反掉他。
    芊芊诗草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4:47:00)  
    格律诗必竟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理应发扬。千万别断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若不想受限制写新诗好了。呵呵,程兄,总出新或怪点子,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热闹![鼓掌][鼓掌]
    无叶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4:32:00)  
    不要吵了,奎兄就是要点回头率吗。[OK]
    庄河教师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3:27:00)  
    非常喜欢这种争议的气氛,大家因为文学而争论文学,赞成程先生的见解,也不反对追随古雅的见解,看来沈兄做总结了,就一个观点,用老瓶子装酒,瓶子不丢,适当的时候要革新一下的模样,也不是没有道理!
    沈其安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3:01:00)  
    格律的出现,本身就是人们对文学的一种研究和探索。破与不破,要看有无此必要。如有必要破当破,如无必要破则不必。当然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当然应该允许后人评价,否则就不是艺术了。
    匿 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2:49:00)  
    反格律,程老师注定扛的是一杆战火洗礼的破旗。不破不立嘛,倘若程老师潜心去反,即使蘖盘,我想还会有后来者,一如高粱地里钻出个愣头青。某种程度上,我赞成乾坤居士的观点:没有老苏的本事,不要去贸然捣毁。大雅老师的奉劝自有道理,然略偏激,以在下看,程老师还是知音识律其一二的,且略有历史,不然岂可敢撼格律。我是在长辈的摇头晃脑中知道律诗有其平仄曲谱的,不仅有韵,且为唱吟的。假如唱一支歌曲,某个音突然跑调或走音,便是不合韵律了。我案头的王力格律诗十讲,以及书架上的现代诗韵,某种程度上让我对韵律比较敬重。可是,并非一切诗词歌韵都是由某些朝代圣人创造的,也是在像程老师这样挑战、疑问、斗争而发展形成的,只是哪个先人汇总而已。所以,程老师自不必在乎,一朝弄出道理,我愿追随于你。因为,我看过你的《皇传》,知你学问之用心。淡济老师所言亦有道理。[已阅]
    乾坤居士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2:18:00)  
    哎呀呀,,这个大雅清风真是个性情中人![鼓掌][鼓掌]口刀笔剑,比我这个老头子还容易激动[嘻嘻]我觉得争论吧,还是和气点点好,何况奎哥发这个帖子的标题就是《乱弹之二》,即使乱弹也就是玩笑了,大家伙可不要为个玩笑伤了和气哦[鼓掌][鼓掌][嘻嘻]————统统打住,饮茶先![握手]
    大雅清风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1:52:00)  
    奎哥,作为老朋友,老弟奉劝你几句话。以后,不要再谈论诗词格律了,不要向格律叫板,更不要以格律盲自居,因为你不懂格律,所以,你没有资格谈论诗词格律。你的做法,很有点“我是流氓我怕谁”、“我就是不懂格律能咋地”的无赖味道。你看看你的这类东西,都得到了什么样的人的呼应?赞成你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你这样反对格律,可是,却有更多的人乐此不疲,这说明,格律是大有乐趣的,是很好玩的。这么大岁数,还是写古典小说的,愣是弄不明白诗词格律,你不仅不以为耻,反而自以为很光荣似的。你不懂,这不是你的骄傲与自豪,恰恰是你的缺憾、不足和耻辱。你太需要弄明白诗词格律了!因为,你是靠写字混饭吃的,格律能提高你的东西的含金量,而我们只是玩一玩而已。按照你的逻辑,不但不懂诗词格律,连字也不认识,整天傻吃乜睡、啥都不懂的大傻子才是最有学问的人呢。不懂,还喜欢,可以学。不懂,又掌握不好,完全可以去写别的东西,比如冬升,郎强,他们俩从来不写古典诗词,但是,谁敢说他们的东西不好?你说“我是反格律者”,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真正的欣赏赞成你,恰恰说明,至今,在古典文学方面,你还是个白帽子。听老弟的话吧,别总干这种令人笑话的有失身份的傻事了。
    乾坤居士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1:22:00)  
    唉,这个问题没有必要争论的。[郁闷]要说改革诗律,据老夫所知,最早由大臣向朝廷正式提出是在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毛澄曾为此连上5折,其《以诗律应宽为奏事•二折》云:“。。。。。诗律自今,多有缚搏,皆知有律美而不知有异趣。语音之变,何坻千年?唯此律不变矣!凡能诗者有九州之籍,口声驳杂,并非官声。律自唐起,时取长安为准,井鬼之调,今何辨哉?且律过紧,不宜入笔,故臣请以直隶之声为大准,重修官韵,以正声标,砌扶诗律,而便童子,并颁行天下,为利口吟并合帏试。。。。。。”其要求改革的部分,主要是语音,要求废除平水韵而兴北京话,这个其实是合理的,老夫也赞成现在作诗应是《新韵》为主。但是,毛澄的改革主张没有得到一致认同,嘉靖帝朱批道:“诗有言志之声,颂国之音,律宽则刁废起,音变则乱驰生。委迟周道,应旧律为宜。”这老皇帝的评价虽然不妥,但也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争这个没意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开心大笑]
    淡济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0:56:00)  
    呵呵,这个问题终于有人提了.赵凯先生有些过激了,呵呵.奎哥,也不是一派胡言!诗与歌,在于自由,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相同,写出的文章自然有不一样的地方. 学习古人之法,推翻古人之律,才能加以创新.知已才能知彼,此为兵之道也[已阅读]
    大雅清风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0:47:00)  
    赵凯老弟,虽然从来没有点评过你的作品,但是,我很欣赏你的才情。可是,你的这些话我大不赞成。你既然不懂诗词格律,怎么能体会到格律之美,之难,之不足?子非鱼,安知……。又怎么敢断言“真正的大家之作,一定是不受束缚的”?“不敢于突破,也不会有大成就”?即使是苏东坡吧,也不是程奎说的那样。有人说,毛主席的诗词也经常出律,你和程奎去看一看,出在哪个地方。你能不能举出几个例子,证明“不受束缚的”“真正的大家之作”和“敢于突破”的“大成就”。好不好?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10:15:00)  
    我不懂格律,所以,我极度造成程老师的观点,真正的大家之作,一定是不受束缚的:不敢于突破,也不会有大成就!
    乾坤居士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09:31:00)  
    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看,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明白古人为什么要规定这些条条框框?为什么要讲平仄重格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读起来更加顺口和有声调抑扬的美感。当然,也是为了树立一个大众认同的评审标准。如不相信,尽可以去作点三平调的句子就知道了,那玩意真是读不顺口滴,说白了,所谓格律,是让读诗的人能够读得痛快,而不是仅仅是作者认为顺口就可以了滴。先不说意境,凡按严律做出来的诗词,那必定是能够通顺朗读的。老夫并不是泥古不化之人,只是觉得,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既然按格律能够作出顺口的东西来,那就要感谢古人。那为什么还要去反对呢?何况还有1.3,5不论,补拗等等不认为是违律的规定,已经是很宽松了。如苏子之类的天纵之才,那自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不去理这些规矩,但是不要忘记,这可是千年才能出一个的大才子!再说白点————没有老苏的本事,不要去贸然捣毁。不喜欢格律,其实古人还留下了另外一个宝贝——古风体。这古风说难最难,说易最易,和律诗互补不足,够可以了啊,呵呵,古人聪明吧?[嘻嘻]
    大雅清风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08:57:00)  
    奎哥,你是一派胡言!!!!!!![拍砖][拍砖][拍砖]
    燕儿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21 08:49:00)  
    同意大哥观点,写出意境,写出气势,写出新意,就是好作品。[嘻嘻][赞啊]
        共有 19  条评论 . 当前第 1  页,共 1  页           
    转到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