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探讨争鸣
对本站各类作品发表具有争议性的议论文章。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探讨争鸣
诗歌概论
文章来源:《应海诗赋》        访问量:32040        作者:覃应海        发布:覃应海        首发时间:2010-07-23 21:06:00
关键词:诗歌概论
编语:

诗歌概论                           覃应海编著

 

第一章  旧体诗

第一节   诗歌起源

第二节  诗歌的种类

第三节  中国诗歌史上影响较大流派

第二章   词曲

第一节   词曲起源

第二节  词曲的起名

第三节  词曲分类

第四节  按谱填词

第三章  诗歌创作

第一节  立意

第二节   炼字

第三节   缘情

第四节   捕捉灵感,诗随心出

第五节   反映时代气息

第四章   格律诗创作

第一节   格律诗

第二节   关于押韵

第三节   写诗怎样用韵

第四节   关于平仄声的区分

第五节              七言格律诗中二联作诗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   五、七言作诗平仄有关几个术语

第七节   关于旧体诗唱和

每八节   关于古体诗的认识

第九节   诗歌的流传

第十节   关于诗歌评论与鉴赏

第五章  诗词名家作品赏析:

第一节   李白

一、李白生平

二、代表作品

三、李白诗风格及艺术特点

第二节   杜甫

一、杜甫生平

二、代表作品

三、杜甫诗风格及艺术特点

第三节  王维
    
一、王维生平

   二、代表作品

三、 王维诗艺术特点

第四节  苏轼

一、代表作品 

二、苏轼诗词风格及艺术特点

第五节  李清照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第六节   毛泽东诗词

一、代表作品

二、毛泽东诗词风格及艺术特点
第六章  新诗认识 

第一节  自由诗(新诗)

第二节   新诗几个流派

第三节   新诗的特征

第四节  新诗写作技巧

第五节  自由诗(新诗)的评价

第七章  新旧体诗评

第一节   历史潮流

第二节   新体诗

第三节   五四以来旧体诗创作

第四节  新旧体诗歌发展方向


 

诗歌概论

覃应海编著


 

第一章  旧体诗

 

第一节   诗歌起源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是诗歌大国,我们为生活在诗的国度而感到骄傲自豪。诗歌这枝贯达古今的奇葩一直鲜艳夺目。千百年来诗人辈出,群星灿烂。探索诗歌创作, 了解诗歌发展、诗体变化,创作规律,学习途径等诸多方面。对理解诗学诗学体系的形成,有助于开拓个人艺术境界和提高审美力,对于传承我国传统古典文学,继往开来,具有积极意义.

(一)诗歌定义

诗歌是诗、词、曲、赋的总称。“诗言志,歌咏怀”。人的理想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把个人对事物的感情舒发,通过一定文学形式传载便成为诗歌。

(二)中国诗歌基本特征

诗歌具有意境美、形象美、音韵美和简约美四个基本特征。

1.意境美:意境是指诗中物象所表达的一种境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意景表现。意境清新,高远才有美感。诗贵含蓄,耐人寻味。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如盛唐时期的诗人王之涣(688742)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表现出一种壮阔美,推人奋进的意境。

2、形象美:诗歌形象美是指用语言塑造的具审美倾向性具体的形象或情景。形象性是诗歌的生命。离开了具体生动的形象,美与美感失去了依托。形象美是诗歌的主要的特征。绘声绘色描述事情,就会使人物生动、传神,呼之欲出。

3.音韵美:所谓的音韵美指在诗歌中读起来不仅压韵而且还具有极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和韵调谐和感,从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

 

4、简约美。诗歌具有言简意赅,语言高度凝炼浓缩的特点。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如散文、小说比较,在于其字数短小精焊,五绝、七绝仅用二十、二十八字就用表现一个主题。

 

(二)诗歌的表现方法

 

诗歌具有赋、比、兴三大表现手法。

第一表现手法:赋

明代大学者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质言之,赋法,就是诗人在抒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激情时,采取直叙或白描的手法;就是直抒胸忆,直论其事,形容铺叙,不加曲折。李白许多抒情名篇采用赋法。《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平白如话,意境盎然。《应海诗赋》中赋篇是一大特色。集中《龙赋》《大雁赋》《新疆赋》《玉林赋》等相当数量作品,采取直叙或白描的手法;是直抒胸忆,对赋的创作下了很大功夫。

第二表现手法:比

      比就是比喻。战国·惠施说:“以其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说,对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说用浅显常见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以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深刻印象。比,是诗歌创作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运用得最早、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方法。古典诗歌中分为比喻与比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纯比体的诗,全诗所描绘的中心形象只是一种譬喻,不是诗人真正歌咏的对象,而是用打比方来表意说理,《螃蟹诗》

 八爪二螯径斜横, 寄身蛇鼠洞中藏。

 吃多便宜粗肥腹, 秋到捕来鲜味尝。

此诗刻画螃蟹的形象,描绘螃蟹本性贪婪,多貪多占,用来比喻和影射社会上腐败现象,象螃蟹一样横行的人,机会一到,必然会遭到清算。比喻分为

明喻: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说甲(本像)像乙(喻体)。常用词有像、好比、如等。

隐喻:是喻体不明显地隐藏起来。比喻的手法很多,还有借喻、博喻等细致的区别,从古到今,诗人没有不用比喻的,要用得形象、精巧、贴切、传神。隐喻。如李清照“海棠花”应是(变成了)绿肥红瘦。或者以红比喻女人,绿比喻男人也很贴切,从古代的男女地位看男尊女卑。这个思想性更强。朱熹《观书有感》“半母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形象地表述读书感受。

第三表现手法:兴                      

兴是什么?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引以所咏之辞也。”一般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如《国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言“他物”即兴的形象,也就是最初触发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起点。前两句就是兴,诗人触景生情,因物起兴,由一对雎鸠在河的草地上鸣叫,作为开头,引起所吟咏的下文。看到水鸟在河洲上关关和鸣,想起自自己爱慕的姑娘,希望同她结成伴侣,引起深挚的感情。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以桃花起兴,用桃花比喻新娘子的艳丽容貌。是兴而比。

诗要有好的起兴,它是进入形象思维的起点,发端起情,是欢快还是忧伤,决定全诗情调,它又起到定韵作用,全诗起什么韵,它由起兴的韵决定。起兴方法各色各样,必须立意新颖,寓意深远,要起得巧妙自然。

第二节  诗歌的种类

 

古代以不配乐者为诗,以配乐者为歌,后世统称为诗歌。依据形式不同,分古体诗、格律诗(此两类称旧体诗)和自由诗(称新诗)三大类,其内容分为抒情诗和言事诗。诗歌一般押韵,亦有不押韵的,作品相对较少。

旧体诗和新体诗(白话、自由诗)都是时代的产物,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部分诗歌来自民间歌谣、顺口溜、新民歌,自度曲等。旧体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我国的旧体诗都是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称为古典诗歌。

一、旧体诗

古体诗,亦称旧体诗。其形式以“言”划分。所谓言,指毎句诗的字数。有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七言以上称杂言。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叫古体诗,它的特点是没有严格的平仄规律,创作比较自由。

1、二言诗

   从文字出现以前的远古时期,最早的诗歌是两言诗。

如《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诗中描写古人在打猎中,用“弓、土、肉”去描写猎兽过程喜而唱出弹歌,诗中“飞”字形像,意境突现,是古代最早的二言诗。

2、三言诗。

特点是平白如话,短小明快,通俗易懂,便于普及。三言诗特征是简约、短促。易记易诵,我国古代《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3、四言诗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三百零五篇,汉代被尊为经典,故称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四言为主,重章复沓,双声叠韵,韵律和谐。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国风〉一百六十首,主要来自民歌。是现实主义源头。

四言诗,是四字一句的形式。可以是一章,或长或短,句数不限,用韵可多样,甚至全篇或部分不用韵,灵活自由,容易写,但写得好不容易。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擅长写四言诗,这首诗求贤若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由于四言诗,句四字,而且只能是两个双音节的的节奏,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词汇丰富,出现了许多多音节词,单音节词应用频率也多,这样单音节和多音节词很难用于四言诗,从而限制了四言诗创作。两个双节的节奏,表现时代内容和真实感,要生动而形象,如果缺形象化,那不一定是诗。

4、五言诗

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班固《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这是文人最早的五言诗。班固是历史上用诗咏史第一人。此诗有很高的史实价值。

 
五言诗具有遣词造句,自由灵活的优越性,魏晋南北朝,都是采用这种体栽形式,至今人们创作中普遍使用

5、六言诗

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不太流行。在《诗经》中已有萌芽。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王维的《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6、七言诗

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极少,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到了盛唐时期,崔《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被称为唐人七律第一。标志近体诗的形成。全诗以情为主,意得象先,神行语外。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没有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7、杂言诗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长短不一的古体诗。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杂言诗最初出于两汉乐府歌辞,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最短有一字、二字,长句有达九字、十字以上者,而以三、四、五、七言相间杂者为多。句式变换和用韵都很自由,有时还夹用少数散文句式。如汉乐府 “铙歌十八曲”和“相和歌辞”中的《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等,后世文人写作古题乐府,以及由古乐府体变化而来的长篇歌行体,一般都采用杂言体形式。如唐代李白的《襄阳歌》、《江夏行》,杜甫的《兵车行》等。

《楚辞》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属辞赋类。它源于战国时代的楚国,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称“骚体”并称“楚辞体”。六言为主,兼以杂言的诗体,篇幅与文句较长,大量夹用语助词“兮”(相当于今之“啊”字,意韵较自由,抒情浓厚,语言瑰丽,比兴新奇。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和情调。

 

三、乐府诗

乐府本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其职责是制定乐谱,训炼乐工,搜集歌辞。把民间搜集来的民歌和文人创作的诗歌。由乐府配以乐曲,在朝廷祭祀或朝会时演奏。后来曲谱失传,其诗保存下来,成为乐府诗。

乐府诗在艺术特色

(一)是叙事性。  

(二)形象化。对话白描生法多。  

(三)是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风格。

《陌上桑》《度关山》为名篇。《孔雀东南飞》属杂曲歌词,共357句,1785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四、歌行体

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歌行体具有形式灵活,用韵多变,内容丰富特点,至今仍很流行。

五、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1、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2、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是古典诗歌中最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律诗的作法,篇有定句,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其创作规则,诗家遵循,约定俗成。  

初唐时期,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史称初唐“四杰”,与同一时代的陈子昂为代表的诗人,是我国诗歌发展到新、旧体诗交替的关健时期的重要诗人,对盛唐时期诗歌高潮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由于他们的努力,逐渐廓清了初唐诗坛浮艳诗风。初具雄伟气势。杜甫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肯定了四杰的成就。

陈子昂《登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苍苍,凄然泣下。

雅正文风,极其悲壮激昂。到了盛唐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出现,我国诗坛空前繁荣。我国近体诗五、七律,五、七绝已相当成熟了。今留存唐诗四万多首,著名诗人二千七百多人。唐诗以近体诗为主,自盛唐以来至当代,旧体诗创作人们一直视格律诗为正格。即以格律诗为主流。但因其形式的疆化对诗歌的创新发展带来一定程度影响。

 
第三节  中国诗歌史上影响较大流派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诗学见解和诗学创作风格近似的诗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一)风格内容

一、现实主义流派

1、现实主义流派的共同特点: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手法。

2、现实主义流派代表诗人

最早可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东晋陶渊明,唐杜甫、白居易,宋陆游,作为不同历史时代的领袖人物。此外,东汉蔡谈、王粟、陈琳;中唐元结、柳宗元、元稹、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皮日休、聂夷中,北宋梅尧臣、王安石,南宋范成大、杨万里,金代元好问,元代王冕,明代高启、于谦,清代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浪漫主义流派

1、浪漫主义流派的共同特点

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2、浪漫主义流派代表诗人

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楚国的屈原,他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人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龚自珍,是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流派

 1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浪漫主义大诗人,《离骚》为代表作。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2、“三曹”与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指汉末建安元年(196)起始的,约45年时间的文学,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以建安七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开启文人诗的时代;特点是以质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风格上慷慨悲凉,后世誉为建安风骨。

曹操《观苍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全诗十四句,写诗人在胜利途中,亲睹大海,所见景象,写得素雅净清,气势磅,是传世佳篇。

曹操的四言诗《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咏物比兴,洋溢着积极进取精神,富含哲理,千古传诵。

 

3、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代田园诗人。《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4、正始文学。

阮籍、嵇康为代表,承传建安,进一步推动五言古诗发展。诗风沉郁艰深,风调峻切。五言诗有许多传颂千古的名篇。

5、“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是指西晋诗人张载和其弟张协、张亢;二陆 是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其弟陆云;两潘是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晋诗人左思。他们的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被称为太康体。钟嵘的《诗品》中,有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之说,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影响。其中,左思的成就较高,名篇是《咏史》八首。

6、山水诗人

   颜谢。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注重词藻雕饰,被称为元嘉体。其中,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山水诗鲜丽清新,融情于景,如芙蓉初发,自然可爱。山水诗的创作精神体现了中国诗歌的特质。诗歌讲究“神韵”,而山水诗的创作恰恰最讲究“神韵”二字.谢灵运的成就较高,他的《登池上楼》、《岁暮》、《人彭蠢湖日》等,都为传世佳篇。

     7永明体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齐代竟陵王肖子良门下的八人:肖衍、沈约、谢恍、王融。肖课、范云、任时、陆捶。他们写诗注重声律,形成了永明体,其中,沈约、谢恍成就较高。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

     8、宫体诗派。指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为首的一个诗派。《梁书·简文帝本纪》载:肖纲雅好题诗。……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宫体派的诗歌,多表现闺情,内容淫靡,形式绔丽。

     9 、王孟田园诗派。指盛唐诗人王维和盂浩然。他们都多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具有新颖清幽,生动形象的特色。人们把王、孟和储光羡、裴迪等人合称为田园诗派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气魄宏大,意境开阔,刻画细腻,含蓄凝练。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令人陶醉。

10韦刘山水诗派。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韦应物和刘长卿。他们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被看作山水诗派

11、浪漫主义大师李白(专题分析)

12、现实主义大师杜甫(专题分析)

13 边塞诗人

我国历代边塞诗人辈出。盛唐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他们以写边塞诗见长,人们称之为边塞诗派边塞诗的特点是边塞风光,将士艰辛,战争惨酷,思乡情绪;意象宏壮。基调昂扬富有崇高感。名篇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

    14、“大历十才子” 唐代宗大历时期的十位诗人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姚合《极玄集》卷上"李端"名下注云: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耿、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卢纶的《塞下曲》很出名。
15、韩孟
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虽风格不一,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种险怪的诗风。他们还主张以文为诗,议论入诗,使诗有散文化的倾向。
16、苦吟诗人
“郊寒岛瘦”出自苏轼评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
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苏轼有“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论。二家诗“清奇”“悲愁”,造语刻炼,白描不用词藻,是共同之处。但孟郊诗以五古为主,不作律诗;贾岛诗以五律为主,古体较少;孟郊对社会生活观察较广,感情较深,有关心国事民生的作品;贾岛则生活较窄,对世事较冷淡,一味枯寂幽峭,情调凄黯,是不同之处。贾岛对后来的影响较大,晚唐五代被诗论家称为“贾岛时代”(闻一多《贾岛》),宋代“九僧”、“四灵”,明代“竟陵派”,清代“浙派”,学贾岛成为流派。

   17、新乐府诗派

新乐府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所谓新乐府,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一是用新题。从建安时代起,文人乐府也有少数写时事的,但多借用古题,反映现实范围既受限制,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新乐府则自创新题,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也有一些自创新题的,但内容又往往不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是从杜甫创始的,但还不是所有新题都写时事。新乐府则专门刺美见(),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便全都列入讽谕诗。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因此尽管实际上它们全是未尝被于声的徒诗,但仍自名为乐府,并加上一个字以示区别。这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来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

唐中期白居易、元稹发起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有张籍、王建、李绅、唐衙、刘猛、李余等。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积极关注现实,人民疾苦为主。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文学现实主义精神高涨的产物。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18、香奁体

唐代韩偓《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一名“艳体”。这类作品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风格绮丽纤巧。香奁体诗的写作渊源于六朝宫体,对后世诗歌有一定影响。宋人叶茵《顺适堂吟稿》中有几首写闺情的七绝,就题名《香奁体》。晚明王彦泓(字次回)《疑雨集》、清代袁树(字豆村,号香亭)《红豆村人诗稿》,亦多刻意模仿《香奁集》之作。

     19小李杜。

是指唐未的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他们的诗与李杜无共同之外,故称其为小李杜以示区别。他们的诗多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特色十分鲜明。名篇有:李商隐的《无题》诗,杜牧的《江南春》、《赤壁》、《泊秦淮》、《山行》等。

20、西昆体诗集。

是北宋初期的一个形式主义诗派,主要成员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刻意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他们曾相互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

21、豪放派词人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苏轼是豪放派词人大家
南渡之后,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22、婉约词派

     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词风婉妁含蓄,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严守韵律。李清照是(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如梦令》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诗人,宋代婉约派中成就最高者。

23、江西诗派
北宋诗人黄庭坚创立的一个形式主义诗派,因《江西诗社宗图》列出了这一诗派黄庭坚、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等二十五个成员。他们写诗,师前人之辞,或师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强调字字有出处,形象枯竭。讲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造成模仿、抄袭,影响很坏。该诗派忽视文艺创作源泉来源生活,历受饥评。
24、性灵派 
公安派。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以并称三袁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为首,因他们是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氏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抒写,性灵,充分表现个性,突破清规戒律,有一定积极作用。

     25、竟陵派。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故名。他们的基本主张与公安派相同,但又认为公安派作品有浮浅之弊,企图用幽深、孤峭的风格加以矫正,结果反而流于艰涩、怪僻,性灵说诗派。

22、虞山诗派

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耜,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由于体裁独特,内容充实,一扫明末盲目摹古空虚诗风,开创了清初诗坛清朗活跃的新局面。著有《列朝诗集》、《初学集》、《有学集》等。冯班与兄冯舒并称"二冯先生",为中国诗歌史上的著名诗论家。自《诗经》以下逐一考订渊源,功力深厚,著有《定远集》。瞿式耜所作《浩气吟》,气贯长虹。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26、“三袁性灵说”

清代乾隆年间,袁枚吸取明代三袁的理论,提出与格调说相对立的‘“性灵说。主张作品应直抒性情,辞贵自然,有所独创,认为诗有工拙而无今古

     27 、神韵说诗派。

清代康熙年间,王士侦吸取唐人司空图和宋人严羽的理论,提出神韵说,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元迹可求,并以王维、孟浩然的诗为样板。这理论导致诗歌创作一味追求迷离、超脱的境界,多表现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生活琐事。神韵说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探索,有可取之处。

     28 格调说诗派。清代乾隆年间,沈德潜继前后七子之后,再次提出格调说,强调温柔敦厚讲求格律,起了束缚诗歌创作的消极作用。这一派诗人也主张言之有物  

      29、清代桐城诗派 
执清代文坛牛耳。核心人物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主张“熔炼唐宋”“以古文义法通之于诗”。达到自然浑成,有宋人之精工典雅,取学杜甫,兼学欧阳修、王安石。代表人物是钱澄之姚鼐、方东树等其影响“弥天独护桐城派,名世当今五百秋”之赞。

 

 

第二章   词曲

 

第一节   词曲起源

 

词,也是诗,是诗的别体。是诗的特定表现形式。唐五代多称为“曲,杂曲,曲子词”等,自宋以后称词也叫“乐章,乐府,诗余,长短句…”等。最早的词起源于西汉乐府诗,奠基于盛唐、成熟于两宋,至今仍然名家辈出。词的格式极多,清代《钦定詞谱》共收入二千三百零六个。词调,谓曲,指毎首词都有与其相配合的乐调,相当于我们现在毎支歌唱的曲子。

 

第二节  词曲的起名

 

词名,也叫词牌名,大体上有几种情況。

一、是本来是唐代教坊乐曲名称。教坊是唐代设立的管理宫庭音乐官署。专管音乐、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教坊将从民间、外域或边疆引进的一部分乐曲,其中一部分配制的歌词后来沿袭下来,仍用原来教坊词牌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蠂恋花》等。唐教坊中,有一部分是大型歌舞曲剧,称大曲,由多种曲乐组成,不易全部演唱完,常常取一段或几段演唱,后来演化为相对独立的歌词。这类词牌名称,标以“摘遍”,如《泛清波摘遍》取自《泛清波》大曲。或标以“歌头”如《水调歌头》取自大曲《水调》的歌头部分。

二、取本调歌中的几个字定名,取某一词调格式写出最初的一首词,如《忆秦娥》相传为李白首制,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也有的词牌名原来已有名,后来的人用这格式写出的词更流行。如白居易《忆江南》比原名《谢秋娘》更流行。

三、词牌取名在最初创制时,概括本词内容或内容相近的诗句故事而定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的词牌的名称是词的题目,如《踏歌词》、《鹊仙桥》等。后来诗人用原有词牌,填与本意毫不相干的词,是用这格式写出题目,创制新词。如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第三节  词曲分类

 

学填词,首要了解词的分类,由于词谱有二千多种,无法记得清楚。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字数划分,另一种是按片划分。

一、按字数划分

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人们把词调分为令、引、近、慢四类。令,又称小令或令曲。特点是乐调短,字数少。引即引歌,截取大曲的前部分。比小令短,乐调略长,字数略多。近,又称近拍,乐调长短、字数多少,与引同。慢即慢曲子,声调长,句数多、字数多。一般在词牌上标明小令、中调、长调形式。清人毛宗舒把小令、中调、长调划分具具化。定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以上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这划分大体上符合实际,一直沿用下来。

二、按片划分

按片就是按分段。词是从格律诗脱胎出来的一严格文学体裁,有较高的艺术性。旧体诗一首一段 ,词却有段之分,一个词牌,限用几段,是有规定的。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四类。

单调,就是全词只有一段 ,大多属小令,其特点是接近近体诗的五绝、七绝。如《清平乐》、《浪淘沙》《 竹枝词》等单调词最少是十六个字,一般在七绝与七律之间。

双调,就是全词分两段 ,称上、下二片,或上阙、下阙 。双调词占全部词大多数。其字数最少三十四个字,最长一百四五十字。双调词分上、下片,有的完全相同,指字数、押韵、平仄完全相同,二者平行。如《采桑子》、《长相思》、《鹊桥仙》、《蠂恋花》等。还有的双调,只是把单调重叠一遍,如本有《江城子》,照原格式重叠一遍,就成双调词:单调词《如梦令》重叠一遍,也成了双调词,不过改了词牌名称,叫做《如意令》了。

有的不完全相同。上片,下片不无安全相同的,大多数表现为换头处的字数,句式略有不同,即在下片另起头时,起头两三句字数不同(如《桂枝香》、《小金山》)。上,下片象这样差异不大的占多数,差异较大的占少数。

指有的完全不相同。上片、下片完全不同的,表现为字数、句式不同,押韵也不同,最常见的词牌为《清平乐》,上片句式为“四、五、六、七”,押仄声韵;下片为四个六字句,押平声韵。

三叠,就是全词三段,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双拽头”,即前两段字数、句式、平仄相同,第三段不同,而第三段却较长,前两段像是两个头,后面一段像身,如《瑞龙吟》。另一种是“非拽头”,三段长短差不多,但句式、押韵位置,平仄各不同,如《兰陵王》。

四叠,就是全词四段,这类词很少,词律以吴文英写过的《莺啼序》作为定格,填制的人很少。还有的四叠是所谓“叠韵”,即把原来的双调词依照原来的格式重叠一遍,填制的人也不多。

词 的章法,以句号为单位,句号内承接,句号间递转。一个句号相当于格律诗一联。词的句式,词在韵脚处要押韵。写诗要依“平水韵”,但词的用韵较诗宽。诗韵用的《佩文诗韵》共106部,而词韵用的《词林正韵》才19部。其中“平,上,去”声14部,入声5部。在词韵中,上声去声可以通押。今人填词不仅上声去声可通押,除“入派平”外,其余入声字均可并到仄声中用,因为在格律诗中,入声都是可当仄声用的。另外还有一点尚需注意的是;有的词牌标明宜用“入声”字的如:《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等都要尽量用“入声”字去填。

除了五字句,七字句外,三字,四字,六字也多为律句。关于这点,王力先生有过精当分析;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认为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如《生查子》完全由五言律句构成,与格律诗所不同的是押仄韵。再如《浣溪沙》,则完全由七言律句构成的,而且也押平韵。所不同的是只比律诗少两句。再有些词是由五言律句与七言律句合成的,如《卜算子》上下阙各三句五言句,一句七言句。
   
学填词,要根据所要表抒的内容,决定是单调、双调,还是三叠、四叠;还要决定是不是需要复沓,然后寻找相应的词牌。

关于自度曲,自度曲亦称自度腔,有的人由于精通乐理,往往不依已有的词牌填词而是自己创作曲调去填词,这种由自己创作的词调叫自度曲。
  

 

 

 

 

 

 

 

 

 

 

 

第四节  按谱填词

 

由于乐曲失传,不知道节拍和声调,人们便拿前人的词作样板。毎一个词牌找一两首作典范,根据它毎片的片数、句数、字数、押韵位置、对情况,平仄格律作标准,依照它的格式填写新词。不要认为词是自由的长短句,毎个词牌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约定俗成。不要认为按句子的字数填写出来就行了,须知毎个字的平仄,押韵,对也是规定的。可见填词是诗律化的长短句,填一首词比写一首格律诗还要难。按谱填词前提是熟悉和把握有关词的写作技巧:

  

一、营造词境
  

 营造词境,就是要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创作心态、点燃你的激情的氛围。词是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美文体。一般来说,它是以轻灵为质,活泼为姿,深婉为境,绵妙为态的艺术。而与威猛粗豪,突兀狂怪的风格有距离,至少后者不是词的本色与主流。艺术创作是一次心灵的燃烧,有一个预热与发酵的过程。填词更是如此。只有创作主体在沉思冥搜中与创作客体相融相浃,才能产生灵感,引发丰富的奇思妙想。

二、斟酌词调
   

词的格调、格律,这是铁门槛、基本功,作词必须合律,熟悉词谱变成了入门的阶梯。填词比作诗难,因为词律结构,远较诗复杂,非下苦功记诵不可。应该说,名家词无不谐之调。一调有一调的声情,一调有一调的节奏、韵味与境界。往往是调愈涩,句愈拗,其味愈深长,情致愈高远,境界愈幽曲。我们必须体味其神理,琢磨其节奏,涵咏玩味,逐步积累,以达棹弄自如的境地。各调之字数、句数、韵味、平仄,必须严格遵守。对各调之声情、色彩,要有一定的了解。何者缠绵,何者激越,何者和婉,何者拗怒,何者诙谐,何者和畅等等,应根据时地、心境择而用之。如《浣溪沙》、《虞美人》流利和婉,宜于述情。《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适于描写情感;《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长相思》描写思恋与离愁。《沁园春》《满江红》《念奴骄》格局开张,宜抒壮豪迈情感。《贺新郎》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也。

三、烹炼笔法
    中国传统艺术如书、画、诗、词,都讲究章法开合,笔墨变化。强调意在笔先、虚实相间。清人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谈及西洋画“善勾股法,画宫室于墙壁,几欲走进。”但批评它“笔法全无,虽工亦匠”,病其只重形似,缺乏灵变。诗家论艺,推崇高远虑浑之大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强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离形得似,庶几斯人。”重在表现其精神实质,不拘泥于形似。张炎论词强调“清空”、“疏快”,不赞成“质实”,“凝涩”。他很重视谋篇布局,首尾衔接。

四、妙用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的载体。词对语言要求更高,因为词是以表现人的精微感触为特点的。所谓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调感怆于融会之中,模物象于声音之外,对每个字的意义、声音、色调与情感力度以及在句中的位置,都要作精当安排。因此芊绵温丽、清新含蓄、自然和雅与妥溜谐婉就成了主流词家的基本艺术追求。

五、过片好
  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厂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

写词、评词的人是很重视过片,特别强调“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张炎)“承上接下”是个总的要求,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若才高者方能发起新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就是要人们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
  过片的具体作法千模百式,并无成规可循,常用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这是最普遍的做法。其中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意思虽上下紧接,但写法上有明显的顿宕,使人一听便知是另起了一段。张炎推崇的姜夔的《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就是这种做法的典范。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这首词是写由蟋蟀的鸣声而引起幽思的。词有序说明作词的缘起:与张功父会饮,闻壁间有蟋蟀鸣声,乃相约为词。功父先成,辞甚美。姜夔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词的起句就是呼应词序的,突出了一个“愁”字,也是全词情调的总括。听功父之词已有愁思,更何况又听到蟋蟀那象私语般的凄清的鸣声。这样,作者一开篇便把愁思与虫声紧结在一起了。接着,作者以寻声探索过渡,转入对蟋蟀悲鸣的刻画。他用机杼声、暗雨声、砧杵声、丝竹声,细致八微地比况虫声,又由这虫声联想到思妇无眠,候馆迎秋,离宫吊月,突出一种孤独、思念的感情,由此回忆到儿时的呼灯灌穴,捉虫为戏。两相对比,越感到幽思无限。这一切部是连缀直下,很难截然分开的。而作者却却十分奇妙地抓住了“西窗又吹暗雨”一句作为过片。前片尾句已经说到“夜凉独自甚情绪!”在这凄冷的寒夜中独自一人听秋虫悲鸣已经感到难以忍受了;岂料西窗外又传来隐隐约约冷雨敲窗的声音!一个“又”字,既把上下片紧紧地连接起来,又使之明显地划成两段,手段确是不凡的。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也同样精采。作者先写低头看着那郁孤台下饱含着千千万万宋代难民血泪的江水,然后写举头北望故都,丛山苍莽遮断了关切的目光,上片就结束在“山”字上(“可怜无数山”)。接着,下片又从“山”说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由青山又回应到江水。这两“山”相连的过片,衔接得那么紧凑而节奏又多么分明!
  (2)异峰突起,对比明显。过片处十分鲜明,看上去,好象上下片说的是两件事,仔细一看,才发现整个的意境、感情、气脉是完整贯通的。这样的过片,峭拔险峻,跟上片结句有个明显的对比。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就是个较好的例子。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老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上片写作者俯视剑溪,幻想取出神剑,以实现杀敌救国的壮志,却受到当权者的阻挠。上片结句“风雷怒,鱼龙惨”,情调是很苍凉的。可是过片处却出现了一个十分挺拔峻峭的形象:“峡束苍江对起”,一下子把人的视线导向峰顶,接着吐出了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上片以咏志起首而结于悲愤,下片以抒愤为主而起于激昂,界线分明,以对国家无比关切而又无能为力的激情贯穿起来。
  (3)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如: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
  上片追念昔日帝王生活,下片哀诉今天囚虏处境的凄凉,一今一昔,一正一反,对比是很鲜明的。过片处,上片以过去连干戈都不知为何物作结,下片以突然间作了敌人干戈下的囚虏起首,互相呼应,连得又紧,转得又急,自然亲切,使人感动。陈与义的《临江汕》“忆昔午桥桥上饮”情况近似。上片追忆南渡前在西京洛阳过的潇洒岁月,下片抒发如今偏居江南一隅的惆怅之情,而以“二十余年成一梦”作过片,承先启后,而且定下了全词比较消沉的基调。
  吕本中《采桑子》是又一类型: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上下片一正一反,没有明显的过片句子,而以上下片格式上的重复,实现了上下片的联系与区分。
  (4)一总一分,直接过渡。上下片一总一分,其间往往没有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格式本身就决定了上下片既是整体又有区别的关系。
  例如赵企的《感皇恩》词,写别情,上片总写,下片一句一层,分四层写离恨的原由。从而,将别离时人们的心理状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5)有问有答,上下相接。李孝光《满江红》,上片尾句作“舟人道:‘官依缘底驰驱奔走?’”下片首句说“官有语,依听取”,直问直答,比较少见。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可以归入这一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浯。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另一种是,上片尾句以问句作结,而下片虽未直接回答,但内容实际上是就问题而发,呼应上文的。这种写法比较多见。如: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雕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脍美菰香,秋风又起。”(陆游《双头莲·呈范致能待制》)
  上片慨叹“壮志成虚,此身如寄”,深恋故国而飘落万里,结句含泪设问:旧日的同志们已四散飘零,青年时在故都的慷慨激昂的斗争生活还有谁记得吗?下文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又把笔锋转回到个人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用“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作过片。其实,这正是另一种回答方式:在这样一个但求苟安而无所作为的环境中,谁还可能实现当日的怀抱呢?
  辛弃疾的《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也近于此。他上片在抨击南宋那帮权贵苟安误国的罪行的同时,提出了“谁是真正能力挽狂澜的人?”(“几人真是经纶手?”)“完成平戎事业才是读书人值得自豪的大事,你们懂吗?”(“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两个问题。下片没有直接答复,却以“况有文章山斗”起句,对韩南涧发出了一连串的赞誉。这实际上就是对上片问题的回答:韩南涧就是能力挽狂澜的“经纶手”,就是懂得平戎是大业的“真儒”。

六、写好结尾

1、词意俱尽,点明主题

2、意尽词不尽,余味无穷尽。

3、词尽意不尽,耐人寻味。

4、词意俱不尽,余意更深邃

一首好词,开头、过片、结尾是一个整体,必须合起来品味,才能知道它的妙处。

 

 

 

 

 

 

 

 

 

 

 

 

 

 

 

第三章  诗歌创作

 

第一节  立意

 

诗歌创作第一要素在于立意,确立主题。只有明确主题,才有创作目的,才能谋篇布局。从人、物、事、情、景等素材里寻找主题,如何取舍,大有学问。言志、叙事、抒情,做到心中有数,言之有物,有感而发。要抓住事物本质特征和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写,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突出主题,重在意境提炼,就是理顺思路。重在技巧性,言简意赅。意境的塑造,要高远,新颖和奇妙,发挥丰富想象力。好诗如画,让人赏心悦目,百读不厌,回味无穷。炼意是作诗的根本,而作诗以精诚为本,意由心出,意随景生。“诗词曲赋随心出”。体验生活,有真实富情感,作出诗才有价值,才兴味隽永,变俗为雅,俗而能雅。没有生活基础,没有思想感情,写出的东西是无病申吟,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不能感动人。随时空迁移很快就淘汰了。

 

如何确立主题
 
我国诗坛出现过屈原、李白、杜甫等大批诗人,出现过田园、山水、边塞、爱情、宫体、讽喻、哲理、描述显著的大家。风格各异,然而历代作家递相沿袭的不外有几方面主题。

抒情、叙事、悲秋、伤春、离愁、适闲、咏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改革创新等。无论从什么形式出发都以表现主题为中心。在表现主题时,依循既有的思维定势及情感指向,作积极的引深与推阐,深化其情感内涵,使之达到新的更高的层次。

 

一、抒情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二、叙事

 

白居易《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过卖炭翁的遭遇,对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宋·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写景

 

唐·柳宗元《江雪》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773—819),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诗多作于贬谪之后,抒发抑郁不平的感慨,风格淡雅,语言峻洁,感情沉挚,韵味深长。

此诗可能是诗人谪居永州期间的作品。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独钓的渔翁身上,使之成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一个“绝”字和一个“灭”字,把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从视野中排除了,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在这辽阔、幽冷的画面中心,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渔翁在雪峰的寒江边独钓。全诗都是写景,浑成一气,景中寓情,且“雪”在片尾点出尤觉奇峭。

 

·孟浩然《春晓》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口,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融情入景,寓意深刻。
诗结句精警高绝,神韵悠远。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发人深省。
 
四、爱情

唐·白居易《长恨歌》选句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描写唐明皇(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719-756)爱情故事的叙事诗,长恨为中心,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悲剧结局。以喜剧始,以悲剧终。诗人极力地讴歌其爱情之忠诚。全诗从杨玉环入宫以生离死别的记叙,直至明皇神游仙境思念贵妃,都写得有声有色,富于情韵,音节流畅,感情深沉,语言珠圆玉润,情节震撼人心,因而千载以下,传诵至今。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爱情是永恒主题。陆  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和词《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 咽泪装欢,

瞒、 瞒、瞒

这两阂词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陆游出仕后,做官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他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告老还乡。唐婉早已香消玉殒,仍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八十五岁陆游仍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 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与唐婉至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在后世人中久传不衰。

 

宋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这个词牌本来由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而得名,秦观运用这个词牌来歌咏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说非常吻合。其命意之新颖,下语之雅丽,一空众作,遂为绝唱。面对这样陈旧的题材,作者匠心独运,文思起伏,表现在词中,具体为感情脉络的哀乐交迸,使人读来回肠荡气。

五、言情               

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诗运用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创造出明朗清丽、幽婉哀怆的艺术意境。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制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六、边塞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如卢纶塞下曲六首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比较著名的有王昌龄高适李白卢纶李益许浑等人的诗歌。

常建《塞下曲》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七、咏秋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香,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第一首秋词,有直抒胸臆之妙,从中可以触摸到诗人豪迈、壮阔的胸襟。

第二首秋词,改变“悲秋”心态,诗人有意在“春”和“秋”之间反差。

诗中将抒情、写景、议论熔于一炉。袒露了诗人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不畏“衰节 ”的情怀。

      这两首诗, 主体咏秋。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赞秋以美志向,咏秋色颂情操清白。景随人迁,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给人们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尝到秋的美感和乐趣。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此词脱古人悲秋窠臼,扫尽了古人悲秋的颓废萧瑟之气的壮美之诗。描绘的是色彩绚烂的秋景,表现昂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壮阔绚烂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八、咏史怀古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此诗被后世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第二节 炼字

 

诗歌语言短小精炼,高度集中和概括性。炼字要求做到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了达意。遣辞、造句,都要炼字。炼字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加工活动。根据诗词内容表达需要,运用比喻、夸张、衬映等方法,加工语言,使得精美、准确、形象,生动传神,“文章不厌百回改,去伪存真方有神”。要达到语言精炼,每字每句都要反复推敲。

“推敲”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炼字故事,唐朝诗人贾岛已作五律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反复吟哦,不知不觉撞到官道上,须知在封建社会平民布衣,见官员要回避的。洽巧韩愈路过,被待从执来查问,贾岛便把情况讲清楚。韩愈是个高官又是大文学家,对贾岛之诗感到兴趣,比较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那个字更好?帮他最选定“敲”字,体现尊重主人,有礼貌意,极为准确、传神。后来贾岛与韩愈成了朋友,成为历代传诵佳话。

古今大凡作诗者,无不在炼字上下功夫。重视“诗眼”提炼。所谓诗眼,指一诗中特别精湛、传神有气韵的字,叫“诗眼”。在诗中锤炼一二个字为诗眼,就会使诗句大增神韵,更加雅致。正所谓,一字之工,全篇皆活,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炼字,还要炼句。《应海诗赋》中不少诗作是经过多次修改,从意境方面提高,力求达到浅、明、切、典,质丽天然,意象深透,雅俗共赏。

 

第三节  缘情

 

以意为主,意和情本来是一致的,情能体现思想,反映世界观。诗由情生,《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所作也。”唐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乐情”。清人黄宗羲说“诗之为道而出。”诗歌所洋溢的情感比较其他文学样式更强烈与集中。抒发强烈的、激动人心的情感是诗歌的特质。诗歌闪烁着激情的火花,有着撼人心力量。抒情诗着重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具具体感受的,体验与认识,表现出诗人由某一事物,或某一生活场面的人物、景物触发所产生的情思。

诗必须有情,毫不雕饰,虛情假意,矫揉做作写不出好诗来。诗由情出,真实感情自然流露。有的直抒胸憶,有的含蓄委婉,寓事于情于景。透过内心世界展示,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頌歌、哀歌、山水咏物诗等,属抒情范畴。叙事诗是诗歌的形式,叙述完整的事件,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古典诗歌中《木兰辞》、《孔雀东南飞》(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长诗。)《长恨歌》等,在叙事中也强调抒情。叙述故事、描绘人物都带有浓厚的色彩,在叙事过程中安排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场景,所以叙事诗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

 

第四节  捕捉灵感,诗随心出

 

诗歌创作要讲灵感,生活中情感触发的智慧火花称之为灵感。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观察,大脑里产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升华。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丰富想象力,来源于好奇创新和生活积累。人们对灵感有不同的解释,柏拉图认为灵感是附着在诗人身上的神力。苏格拉底把灵感解释为人天生的特有禀赋。其特征一是突如其来,二是不由自主,对诗歌创作意义重大,作用非凡。诗歌创作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锤炼诗思,集聚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

我国古代苏东坡说灵感出现“三上”马上、床上、茅坑上。

覃应海认为,灵感源于“五多”

多读:多读书,主要是文字记载的各种书籍。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每一作品都是作者的劳动成果。倾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是作者世界观的反映。通过读书可让人增长阅历,增长知识。尤其是读史可以让人了解过去,让人回到当时处境。世间事物都具有时空性,任何事情的发生也只能是一次,永无重复。而相似的事情则会发生多次或无数次,如战争,人生等,读史使人明鉴,多读书更使人聪明。

多看:多看书,看报,看电视,电脑网络,看有形与无形的物象,让事物进入视野,通过浏览观察、观赏,使人感触、接受、使人产生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其思想升华就是灵感。

      多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闻为目闻、耳闻、传闻。要使耳目聪明。就得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深入生活、接触了解生活、与不同层面的人群接触,听到不同的声音,通过作者分析、判断、提高了自己的领悟能力。因而产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其思想火花就是灵感。

多写:是最能触发灵感的途径。心静下来,下笔神聚,思路开拓,确定主题,扑捉运笔,意象横生、让人感到创作的愉悦,让人茅塞顿开,因而写出神采飞扬的作品来。

      多实践:百闻不如一见,亲身经历,亲临其境,睹物思怀,触景生情。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付诸于实践,体验一番,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便使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得到检验,这过程是灵感的产生过程。实践是灵感的源泉。

 

第五节、反映时代气息

 

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限材于现实生活中各种事件,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有感而发。无感不成诗,经过琢磨,工出好诗。要突现时代精神风貌。白居易“文章合时而作。”作诗要浅,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相传白居易作诗,先念给一些老太婆听,老太婆听得明白了才定稿。

《应海诗赋》《免耕种植马苓茹有感》“一堆稻草一堆肥,薯茹种植不覆坭,水份阳光真充足,亩田高产足称奇”浅显明白。《航空诗》最具时代特色。当今反映最先科学技术是空间探索。读《航空诗》诗及其和诗,是空间感受细节描述,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

 我国诗坛历代名家辈出,每个时代都有佳品。不要认为中国诗坛的高峰已过,好诗已经写尽。要明白诗歌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如滔滔江河之水,好诗永远写不完。不同时代,同一体载,其环境,成长过程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第四章  格律诗创作

 

第一节  格律诗

 

律诗是古典诗歌中最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律,是规和法度。律诗的作法,篇有定句,字有定音,音分平仄。格律诗的字数和句法结构,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八句,全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全首五十六字。不能加字,也不能减字,这约定俗成。

从唐代开始,诗的格式和韵律渐趋划一,形成一种严格的格律诗体。为表示古体诗区别,唐人称“近体诗”,这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近体诗和古体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呢?简而言之,近体诗对诗篇的字数、句法、押韵规则,每个字的平仄声调、语词的对仗,都有严格的规范,不符合这些规则,就不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指律诗,律诗格律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第二节  关于押韵

 

诗歌是一种可歌可咏的文体,由于它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和谐韵律的特点,不论古体诗与近体诗都押韵,连山歌、民谣都有韵。借用韵来增强宣染力和艺术性,一首诗的押韵得好,就能较好地表现的思想内容,增强它的节奏感与旋律美,读之琅琅上口,回环如珠落玉盘。韵是指和谐的语音,它是韵味点音节的收音。凡在诗句最后一个字用韵,就叫押韵。汉字一般发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拼音而成。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同韵或邻韵。邻韵可以通用。旧时学诗诗常用“平水韵”,宋代以前韵书分206部,宋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江北平水人刘渊增修《韵略》一书,合并同韵味字为了107部,后人根据这部《韵略》编写的韵书不少,但基本上从元代之后大部人作诗是依平水韵的。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拼音音韵把入声并入平上去三声。有了通押十八韵和十三辙,把用韵比以前更宽,把入声并入平上去三声而引起了新的变化的字称为新韵。现不少人在创作中用了过变韵的字都标明“新韵”,以便区别“平水韵”创作,如“八”平水韵是仄声,新韵为平声。新韵就是普通话,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发音,来写格律诗,第一、第二声为平声,第三、第四声为仄声。

 

第三节   写诗怎样用韵

 

在诗歌创作之前,把诗内容所需用的字确定,围绕主题诗韵中心,从平水韵或新韵中找同韵或邻韵的字,选最能表现内容的字韵。格律诗必须押韵,都是双句押韵。

1、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长律,必须一韵到底。

2、五律逢单句不入韵,双句入韵,,首句不入韵的为正格。有时首句也入韵,为变格。七言律诗,一般首句入韵,为正格,首句不入韵的不常见,为变格。一、三、五、七句不入韵,二、四、六、八句入韵。

3、五言绝句,与五律相同;句式为四句,有时首句也入韵。七言绝句,与七律相同,句式为四句,有时首句也入韵。长律入韵一般与七律同。

一、平仄格式。律诗有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的每一个字,该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必须讲究,用字不合平仄格式,就不是律诗。

    五言律诗有四种平仄格式。其句型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五律的四种格式,都是四各句形的组合变化,变化的关健看是平起式(第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起式(第一个字是仄声),平起式有首句不入韵和入韵两种,仄起式有首句不入韵和入韵两种。

A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一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二:

风  雨

                       〔唐〕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C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三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D首句入韵仄起式

上述五律四种平仄格式,第一句是平起仄收,平起平收,仄起仄收,仄起平收。

七言律诗平仄格式:与五律基本相同,只是在五律前面加平仄相对的两个字,“平平”前另“仄仄”;“仄仄”前加“平平”,这是极易掌握的。

A首句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四:                

   &, nbsp;           &, , , , , nbsp;             航空诗

                             覃应海

         脚踏云头十万重,长天气象与心从。

         凡人游览凌宵汉,仙子恭迎玉帝宫。

         城市依稀镶翠景,山原磅礴走苍龙。

         神州大地披霞彩。吾辈航空乘大风。

               

B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诗五:

                 洪 秀 全

                    覃应海

    及第功名心不遂,行将腐朽帝庭摧。

   分担苦难如兄弟,共享荣华生死随。

    聚义金田传将略,开朝建业振军威。

    相残骨肉丰功毁,血泪长凝天国碑。

 

C首句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六: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诗七:         

        书记重访永常村

             覃应海

  清江水畔留踪迹,书记重临壮族村。

  岭脚田头看种养,村间草舍问衣穿。

  红军起义丰碑耸,革命精神世代传。

  老少边山穷欲变,夷乡古老焕青春。

 

宋代人的诗中,常见首句为邻韵出句,不用本韵,后面才用本韵相押。这方法叫“探头韵”或“衬韵”宋代之后放宽,不论用探头韵或本韵,都要一韵到底。但应注意,押本韵是不能出韵的。平声韵不能与仄声韵相混使用。

二、格律诗用韵八注意

(一)是奏韵,又叫奏脚。不能找一个同音的字拼奏使用。其效果是不和谐,甚至于与全诗不相干。

(二)是重韵,在诗中韵中曾经出现的字韵不能重复使用同样的字。

(三)是出韵,亦叫落韵,五、七言格律诗中一诗一韵,一韵到底,中途不能用别的韵。

(四)是倒韵,一些边缀词,或习惯性搭配词组,如“前后”“夫妇”“公婆”“婵娟”不能说成“后前”“妇夫”“婆公”“娟婵”。如:“故事”“虚心”如倒韵意思就会相反。

(五)僻韵,也叫险韵,用生僻的字来押韵,会使诗句晦涩难懂。

(六)哑韵,用韵应响亮悦耳,动听。少用闷声闷气的哑音字。

(七)复韵,意思重复,不用同一个字,而是同一个意。如“芳”“香”因芳、香是同意,为复韵。它会使诗调无味。

(八)窜韵,同一个字,异音异义,为了押韵把它混起来使用。如“为”平声“作为”“行为”,仄声“因为”“”“看”平声“观看”仄声“看见”。

 

第三节  关于平仄声的区分

 

毛泽东说过,“不讲平仄,不是律诗”。能辨平仄对于学习、欣赏、创作古典诗歌很重要。旧时作诗用古代汉语,以平上去入四声,分平仄(上去入)二声。现代汉语按音节的变化,将声调分为阴平、阳平声调归入近体诗声律的平声。古代汉语有入声字。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入声字。原来的入声字分别归入平上去三声之内,归上、去声的为仄声,因原来是仄声仍旧是仄声。但把入声字归平声字就不容易区分。尤其是现代汉语普通话把古汉语的平声字当成第二声,古汉语的第二声字当成第三声。这种情况不少见,如按拼音方法拼来拼去也不对口,如读唐诗,原来是平声字,现代汉语是仄声字,这作为常识应该知道。诗中平、仄声搭配得当,才显出抑扬顿挫,高低跌落的艺术感。明人谢榛《四溟诗话》中说,诗法“妙在平仄四声而有清浊抑扬之分,试以东、懂、冻、笃四声调之。东字平声直起,气舒且长,懂字上转气咽,促然易尽,其声抑止,冻字去而悠远,气振愈高,其声扬也。笃声下而入疾,气收斩然,其声抑止”曾经有一首“四声歌”

平声平起莫低昂,上声高呼用力强。

去声分明哀道远,入声短促争收藏。

平声部是低音部,仄声部是高音部。就是说平声发音不高不低,尾声略有延长,犹如用木槌椎击鼓心,其声如东。上声发音响亮,没有尾声,如用木槌椎击鼓四周,其声如董。去声发音哀远,如用木槌椎重击鼓心,其声如冻。去声犹如用扪住鼓面,另一手执木槌椎重击鼓面,声哑如笃。前人教辨清四声,就是采用此方法。平声部是低音部,仄声部是高音部。如果对某个字的平仄声分辨不清,可查看《诗韵》一书,那里收藏5700余字。

 

第四节  七言格律诗诗中二联作诗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合掌,就是同义,同一个意思的话,因为诗歌语言特点是精炼、浓缩、言约义丰,孕大涵深,在有限的字中要让每个字充分发挥作用。

(二)黏滞,上下句意思太近,近合掌。

(三)死对,对偶须工,如天必对地、雨必对风,无新意,难有好诗。如中二联写景要层次清,可取一大景一小景,一近景一远景,一动物一植物,上下、左右、内外,注意结构变化,体现立体美。

(四)结构雷同。句子由联合、偏正、主谓、动宾等句式组成,从本联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否则就会不对偶。但上下联结构绝对不能雷同,否则犯结构雷同之嫌。

(五)作诗太满须留余地,不可过份逞才,才尽则诗尽,有如佳画,要有空间,让人有畅想天空。

(六)要层次分明。七言律诗结构分首、颔、颈、尾关系,是起、承、转、合关系。首是“立意”,颔是“承”颈是“转”,尾是收束全诗。

 

第五节   五言、七言格律诗作诗平仄有关几个术语

 

一、格律诗作诗平仄有关几个术语

叫失粘、失对、孤平、三平调。所谓失粘就是平仄不合,不合粘。粘是指上联对句的平仄(不限首二字)基本上与下联出句的的平仄(不限首二字)相同,即两联之间平仄粘连;如果不粘,上联与下联的平仄可能完全不一样,所谓失对,就是不合对。对是同一联中平仄对立,即平对仄,如果不对,两联中两句诗的平仄就是雷同。失粘,失对会使诗的声调变得平板、单调、重复,失去回环的音节美。粘与对是近体诗平仄格式的重要特点。在五、七言格律诗创作中,尽量做到不失粘、失对为好。孤平是指五律、五绝前4个字,七律、七绝前6个字中仅有一个平声字,诗句末尾3个字都是平声字,叫三平调。出现孤平会使诗句的平仄交互变化失调。出现三平调就会破坏诗句的抑扬顿挫感。但也有特殊情况可通融。古人作诗并不已忌讳孤平,也不已忌讳三平调。常在不妨碍表情达意情况下,不过分要求太严。现代作诗更放宽。“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的平仄就放宽了。在律诗平仄的变通和救中: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有条件的。

不能一概论之,有些地方可以不论,有些地方一定要论,所以有人说“一三五不一定不论,二四六不一定分明”这是说变通是有一定条件的。关于第一个字,七律每句第一个字可以平仄灵活,该用平的可以用仄,该用仄的可以用平。但其中有一个例外,即五律每句的第一个字和七律的每句的第三个字,遇到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句式时,平仄不能变通。这在格律诗创作与赏析时必须熟悉的常识。原因是犯孤平。在律诗中禁忌。不过“孤平”只限这句式。

二、关于拗句。格律诗句子中平仄不合调,读起来感到拗口,也叫“拗句”。律诗中两句皆拗叫拗句格,全诗尽拗,叫拗诗。诗中如出现拗病,就要对平仄加以调整,称之为调声,或或调声相救,有拗有救,救了便不为病。可采取平拗仄救,仄拗平救方法,调整平仄,使音调和谐,叫救拗。有本句相救,也有对句相救。

 

第六节   关于旧体诗唱和

 

唱和是诗歌交流的一种酬唱方式。是诗人之间情感交流,切差诗艺互相学习增进友谊的有效方法。诗人将自已的一想法用诗的形式表述出来公开证求和诗,诗友可以以此诗作和诗。唱和诗内容大多是诗人人生感怀和个人对一事一物的友谊之作。唱和诗关键缘情进去。

以下是旧体诗几个专用词。

一、联句。由二人以上合作写诗,按事先约定,每人做一句、二句或四句凑成一首,这各做法称为联句。

二、集句。集古人的诗词为一首诗

三、口占。未经起草随口吟成。 “口占”同于“口号”

四、唱和。

吟成唱和本是指唱歌时一方唱,彼方和。后来,“唱和”也作为彼此诗祠答赠的代词。唱和有二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甲方赠乙方的诗词,乙方根据甲方所赠诗词的愿韵写来回答。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所赠的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己用韵。

“酬”是“报”的意思。对方赠诗,自己写来回报,对方写的是“唱”自己答的称“酬”。

五、次韵。根据别人诗篇所用的韵,并且依原韵先后次写出的诗,叫做“次韵”。次韵既有用于回答对方赠诗的,也有根据前人诗的韵写的。

六、步韵。意思同“次韵”。步是步伐相随之意。

七、用韵

指用他人诗篇的原韵写诗,但先后不必依照原韵的次序,可以改变。这就是与次韵,不同的地方。用韵也不局限于酬答对方,有时是用前人某诗的韵,甚至用自己写的某首诗的韵再写一首或是几首。

八、依韵

也是根据他人诗所用的韵目而写诗,但具体韵字只要求和原诗同属一个韵部而不必与原诗相同。

九、“追和”根据前人所写某首诗的原韵或诗意写成的诗,称这“追和”

以上的“和”、“酬”、“次韵”、“步韵”、“依韵”、 “用韵”、及“追和”等用词,都必须出现在诗题中

每八节   关于古体诗的认识

 

不按格律诗要求写的诗体叫“古风”五言叫“五古”,七言叫“七古”,古风体诗歌,古今盛行。其三大特点:

一、押韵灵活多样。是创作中要求有韵,不强调一句一韵,和一韵到底,中间可以变韵,变韵时变韵句为起韵,一下句步韵;可以是多个韵。这形式比较自由。大部分用于叙事诗,不少名家使用。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

二、可长可短。因题材所需决定篇幅大小。

三、间有杂言。以七言为主,个别地方可用三言、四言、五言或九言、十一言不等句子。后世最常用是四、五、七言诗。

三字、四言、六言、或是长短句一起的诗,叫杂言诗,主要是作者所好,形式服从内容需要,

毛泽东的《好八连》“好八连,天下传。…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杂言诗

覃应海四言诗《苏联解体》

“十月革命,诞生苏联。…

国家分合,顺其自然。”

严肃、令人惜怜,语调仓凉沉郁,让人铭记苏联解解体的沉痛教训。

 

第七节  诗歌的流传

 

一、历史上历代帝王的重视功不可没。曹操是历史上第一个与诗有缘的皇帝,其四言诗,千古传唱。汉高祖刘邦,文化水平不高,他能附和风雅,也能虚心好学,写出《大风歌》哪样显出帝王气慨的诗。汉代出现《诗经》。南朝梁简文帝肖纲雅好题诗创宫体诗派。唐太宗李世民与文人朝夕相处,身边有十八学士,虞世南对当时诗歌的影响。清代乾隆皇帝热衷于作诗,一生作诗四万多首,使清代诗歌空前繁荣。人民领袖毛泽东诗词对共和国当代诗歌发展影响巨大。

二、一代代诗人对诗歌的执著创作,作品结集、出版、对历代诗人作品的编纂,发行,使诗歌广泛流传。

三、好诗是精华,自然流传。通过民间、歌瑶、口传流传如各种史诗,印刷、抄写,家族或地方国家图书馆珍藏。

四、融合交流我国诗歌的乐府诗有相当一部分是吸收外来民族歌曲得来的,我国诗歌在唐代对日本有较大影响,唐诗不少作品是今朝鲜、越南地域的人写的。胡志明主席汉学基础好,是近代运用汉语写旧体诗比较有贡献的人。

五、时间可以见证诗歌存亡。经过历史的洗礼,反动、内容秃废、消极艺术价值低的诗歌受人唾弃,自然消亡。具有生命力的优秀诗歌,流芳百世。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受杜诗的影响较大。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深得杜诗的精髓。宋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白居易是唐朝新乐府运动大家,他的讽喻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他的适闲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的意绪情调,为人称道。《长恨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白居易的诗,诗人在世时,上自宫廷,下至民间,流传广泛。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第八节  诗歌鉴赏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由于诗歌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都不同,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的素质差异,其对诗歌的审美观不同,因而对诗歌认识存在差异,有的观点会截然不同,弘扬赞美与批评不同。应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诗无定法,品诗无定评。若流派之分有浪漫豪放、婉约,田园风光、军旅边塞、思乡离愁、民生疾苦、哲理寓言等,实无优劣,厚此薄彼,都是庸者之见,终不入流。道德文章,人品诗品。秦桧为宋代状元,学贯五斗,品行卑下,后世不知有秦桧诗。近代汪兆铭,又叫汪精卫,早年为推帝制尝行刺摄政王。狱中题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时人赞为志士,由于其人晚节不保,成为汉奸。真是可悲。诗人是时代的歌者,应唱出时代心曲。评价诗歌,应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认识,允许百家争鸣。

二、历史上诗歌(诗人)的功与罪

1、司马相如万金卖赋成为美谈。

2、诗礼传家。不少诗词家喻户晓,诗歌哺育着一代代中国人。诗礼传家作为家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载体。

李绅:《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农田,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成为家喻户晓的儿歌。教育一代代中国人。

3、不少人用诗来言志,明志、励志。给人智慧力量、唤人觉醒,推人奋进。可以挽救国家,强大民族。让人赴汤蹈火,视死如归。

4、为生产生活服务。处种药性歌、医理病理诊断诗对中医传授发展献贡很大。古诗成为社会服务。名酒杜康酒、杏花村、兰陵酒、东坡肉因诗句、诗人逸事而名扬四海。

李白《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苏东坡的《食猪肉诗》: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早来打一碗,饱的自家君莫管。

“东坡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千百年来世代相传,成为国人喜食的一道名菜。

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诗句自宋代至今一直作为点评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可谓一字值万金。

三、摆正创作诗歌的在生活中的位置。

1、以正业为主。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凡事要有度,诗词也是一理。诗歌创作与正业关系洽当。不能因诗废事,也不能因事废诗。是矛盾着的对立统一,要辩证看。因为诗歌是以文字为载体,它的传播与商品的价值难以挂上勾,因而写诗不能当饭吃。吟诗作对是怡情而已。由此可见,端正创作态度,要正确认识诗歌的影响作用。

2、诗人对自己诗才不要期望太高。自命不凡,期望过高,不可取。古代有个叫张祜的诗人自认写诗水平不低,在唐诗里有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洒泪落君前。”

据说此诗非常感人,有个宫女咏唱这首诗而死,宫女在唱咏时,回想从青年女子入宫,二十年不得皇帝宠幸,悲愤得气绝。太医来抢救时,体尚温,肠已断。作者张祜曾以诗三百首自荐到皇帝处求官,却受到宦吏部大臣元稹反对,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诗坛领袖,又是朝庭主管官吏考核和提拨的大官。元稹说做诗是雕虫小技也,认为此风一开,有碍科举选拔官员制度。张祜因不得为官而放荡于山水,终其潦倒一生。历史上同张祜有才的诗人,生活潦倒贫困,一生不得志的诗人多如繁星。

3、认识到写诗有时还会创祸。南唐后主李煜是个皇帝,他作为一国君主,在强敌面前不思进取,与大臣冯延整日切磋诗词技艺,最5后不战而降,被俘败国。他是一个不朽词人,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填词水平非常高。因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传说七夕夜是他42岁生日,在宴会上命歌女演唱他的词,宋太宗赵匡胤恨他有“故国回首明月中”之词,命人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落得亡国之君下场。诗人郭麟为之叹息“做个人才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渔隐丛话前集》〈西清诗话〉中宋太祖说“李煜若以作诗功夫治国,岂为吾虏也。”这史实应引人深思。

苏试的因对王安石革新不满从诗中表露,被御史弹劾,造成“乌台诗案”连累三十九人,累狱四个月。

明代朱元璋当皇帝时有个古怪的“表笺祸”连大臣的颂词“天下有道”也被诛。

清代历时一百三十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把文字狱推到高峰,连书生读书时随意吟“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人告官,作为诽谤朝庭罪诛杀。

三、经典诗观借鉴                           

《红楼梦》里面有不少精妙诗篇,《红楼梦》主人翁林黛玉教宝钗身边的丫鬟香菱写律诗的故事非常深刻。认为写诗是一个过程,“是: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对对子,平对仄,虛对实,实对虛,若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虛实不对都使得。写诗要知“三昧”。“第一立意要紧,词句新奇为上,不能以词害意。”强调学诗要从五律到七律到七绝,再博取众家之长。从王摩吉到老杜、李青莲,以这三个人的诗为底子,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廋、鲍等人的诗琢磨一看就应该清楚如何作诗了。诗的好处在于,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来却是真的。这就说明诗歌要形象化,要注意用词恰当。要避免用词不过于窜凿。这实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诗歌创作观。《红楼梦》这部长篇言情小说,这部诗歌文学巨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作诗,其形象化要象怀胎母子,摸得着,看不见。要有规矩而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不背规矩。

四、诗人的本质。诗人是一个集合号。最值称道的是展览才华,闪烁思想光辉。诗人队伍庞杂,九流三教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大学教授、中学教师、公务员、医生、工人、农民、军人,囚犯等,文化层次参差,任何人都可学诗写诗,但不是人人都可写出好诗来。大部人诗歌创作是自娱,用来陶冶情性。诗坛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个人的作品能够得到社会认同,引起共鸣,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经过历史的积淀和岁月洗礼。让诗歌走向大众化,诗人回到生活中去。要告诫人们,由于诗人不是职业,靠诗歌创作混饭吃的人凤毛麟角。不少人过度花费精力导致贫困潦倒。原因是诗歌是属个人缘情东西,其客观上对社会影响及作用力极小,或者说豪无影响。人们需要正视现实。必须有清醒认识。特别是年青人应以主业为主。以诗怡业,以诗怡情,陶冶情操,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创造是无可非议的。

五、诗人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工作之余琴棋诗书画,吹拉弹唱,舞蹈球类,登山涉水,走亲访友,旅游观光,随人喜爱。诗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浪漫而充实对感受创作有利。感物于怀,乐观旷达,登高作赋,对生命健康长寿裨益。李白有“谪仙人”之誉。一生爱好名山游,放荡不羁。杜甫有离乱中自己“长夜沾湿何由彻”,还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苏轼,中国历史罕见全才。自号东坡居士,诗书字画,博能专精,他爱好广泛,自制“东坡肉”,为后世造福。陆游号“放翁”写下一生作诗九千三百多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用了十个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爱国、恤民、高尚情操、坚定信念、民族气节等。靠诗外工夫,创作出不少佳句。毛泽东一生爱大江去游泳,冬泳邑江,七十四岁高龄畅游长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何等英气勃发。诗人最重要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五章  诗词名家作品赏析

 

本章选我国诗歌史上最具影响,最具明显风格的大家的代表作品赏析,对其极具特色的佳作予以评述,力求客观众肯。不是每一首都评述,有的只选出原作品,给读者思考。

 

 

第一节   李白

 

(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生于西域碎叶城,长于四川江油,传说他母亲梦长庚星而生。李白自幼聪颖,通诗书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賦凌相如”少好剑术,四十岁前游历名山大川,四十三岁应召翰林,作御用文人,因放荡不羁,求外放。公元754年永王璘谋反,白为僚佐,事败坐狱,流放夜郎,672年病终湖北当涂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史称“诗仙”其诗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想象丰富,大气磅礡,构思奇巧。

 

(二)李白代表作品选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短短的六句诗,把闺中少妇触春景而思夫婿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少妇对丈夫深沉真挚的爱情。语言清新明快,形象鲜明生动,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诗情画意。情意隽永。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人胡应麟平此诗,信手拈来,“无意工而不工。”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本篇则以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篇中独具一格。诗人匠心独运和技巧之娴熟,于此也可窥见一斑。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脱口而出,自然入妙。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因闻笛声而写,颇能反映李白艺术风格。

 

蜀道难

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在体裁上是属于七言歌行。七言歌行在五七诗中是一种形式最自由的诗体,它以七言为主,可以兼用长短不齐的语句,长的可以使九言或九言以上,短的三言、四言、五言等均可,不象五古、律诗、绝句那样少变化。这首诗的前面两句分用长句,语言非常奔放畅达;后一部分写剑阁和属地环境险恶,有时用不少四言句,显得简劲有力,长句短句的变化,使诗的语言自由活泼,句式丰富多彩 。李白最善于写七言歌行,在这种诗体里,诗人充分继承并发展了楚辞、古乐府的特长,发挥了无比丰富的想象,运用了异常丰富的语言,现了他豪迈的胸襟和气概,热爱自由,坚强不屈的性格。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生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清平调词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此诗为杨贵妃写。诗中“想”是“样”意思。诗中赞贵妃美如天仙。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此诗借助夸张手法,将不合理变合理,奇妙之至。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三)李白诗歌特点

一、想象奇异。李白的诗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七言歌行中表现得突出,这方面看受屈原影响。

二、擅长古风和绝句。李白擅长形式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属乐府诗体,他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从文学渊源说,这类诗歌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李白擅长绝句。五绝《静夜思》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精,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李白的乐府诗,自出新意,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清新俊逸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三、题材广泛山水诗、闺怨诗、或是边塞诗,都写得很精彩。李白的想象力丰富,能在客观物象中倾注主观情感,他的诗意象之间组合疏朗,好比疏体的写意画。值得注意的是,李白从不在诗歌中堆砌过多的意象,而每一个意象又总是力求鲜明。因此,他的诗歌能充分体现诗人的所见所感,同时又不着痕迹,凝练而巧妙。李白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艺术世界,达到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峰。他存世的九百多首诗是一笔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二节、杜甫

 

一、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杜甫代表作品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句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秋所写。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羌村三首(之三)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赏析

 

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儿童尽东征”、“黍地无人耕”的现象,遍及整个北国农村,何止羌村而然。《羌村三首》就通过北国农村之一角,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与诗人系心国事的情怀,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一作却)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洗兵马

中兴诸将收山东, 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 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 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 回纥餧肉蒲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 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 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 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 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 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 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 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 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 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 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 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身江海客, 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 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 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 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 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 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 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 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 尽洗甲兵长不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该作品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歌,能唱的诗,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诗中有特色的一类。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写景。远近、大小、动静的景物,纷然呈现在成都草堂周围,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画景,寄托着诗人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以沉郁顿挫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 
       2
、深入实际,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杜甫诗善于把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能用真实细腻、精妙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现实生活,使之具有史实性。
       3
、语言凝练。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十分注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杜诗的语言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具有通俗自然、清丽特征。 
    
4、杜甫能驾驭诗的各种形式。并使每种形式都得到新的发展。他在五言古体诗里善于记载艰苦的旅程、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以及许多富有戏剧性的言谈动作,写来十分生动,语调的自然。例如《羌村》、三吏三别等。他在七言古体诗中擅长于抒写他豪放的或沉郁的情感,表达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意见《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的五、七言律诗、绝句功力甚深,达到很高的成就。

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品德高尚。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第三节  王维
 

一、王维生平

王维(七零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的佳篇。王维是一位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还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还有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塑造出完美无比的形象。意境高远,诗情画意,完全融为一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二、王维代表作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被后人誉为唐人七绝诗压卷之作。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都护在燕(yān)然。

▲此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三、王维诗特点

     (1) 诗中有画 
(2 )诗中有禅 
(3 )蕴含生命美
既具有浑融完整的意境, 又有精工刻划的描写.语言清新洗炼, 朴素中有润泽华采。
   四、王维诗的美学欣赏
1、多意象田园美如画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评:“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结句是本诗的主旨,作者大力描绘了农村的闲逸,也就鲜明地表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在前八句中列举了农村生活的许多个别迹象,第九句只用“闲逸”二字一点,就把那些个别迹象贯穿起来了,组成一幅十分和谐的画面。
 
2、奇境大美,笔下生辉    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 《山居秋暝》
     水国舟中市,山侨树杪行。       —《晓行巴蜀》
     远树带行客, 孤城当落晖。         —《送别》
以上诗句,都可以写得诗情画意。
3、语言美。殷蟠编选的《河岳英灵录》中论王维的诗云:“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著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可见王维诗歌语言特色。
    王维诗歌中描绘景色的部分,如何对事物的声、光、色、态摄取、融合,补充几个例子。如: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观猎》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辋川别业》
      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        —《送邢桂州》
 

 

第四节  苏轼

 
一、苏轼生平(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二、代表作品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婵娟

姿态美好貌。亦指美女。

情意缠绵貌。江淹《去故乡赋》有情婵娟而未罢,愁烂漫而方滋

月亮。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此词深得李太白仙心脱化,笔端流动飘逸。

 

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

 

 

4、蝶恋花·赤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第五节  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

(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庆山东)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年、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比较狭窄,词风婉约、清新;后期词多写国破家亡后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忧愤、深沉,词风沉哀凄苦。作品有《漱玉词》。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二、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多才多艺,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在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自成一家。
     (一) 倾诉真挚情。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她前期的作品《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她后期的作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孀妇的痛苦心声,是真情流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
     (
二)熔炼家常语

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全用家常语道出,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愫。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平易清新,精妙传神。

     三)善用白描。 

李清照词突显了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是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的心态,呈现眼前,令人难忘。

《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四)讲求韵律美。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被历代词家赞为千古绝唱。

 

第六节   毛泽东诗词

 

一、毛泽东简介:(1893-1976)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领袖。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词大家。一生博学多才。在革命战争戎马生涯中和共和国建设时期写下不少不朽著作,创作诗词四十多首,为当代最有影响的诗词大家。代表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四十多首。

二、代表作品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这首词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作者说“略输文采”云云,都是“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并解释说,“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风流人物”“是指无产阶级。”

 

三、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点
    

1、体裁的多样性。其旧体诗体裁,有杂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七言、杂言诗等古体诗,有七绝、五律、七律等近体诗。词牌多,使用了贺新郎、沁园春、菩萨蛮、西江月、清平乐、蝶恋花、渔家傲、念奴娇、浣溪沙、忆秦娥、浪淘沙、水调歌头、卜算子、满江红等20多个词牌。包罗宇宙,气象万千。

2、语言精练,文功深厚。抒情状物手法娴熟,挥洒自如,语言精练,形象丰富,言透诗外。  
3、大气磅礴,热情奔放。毛泽东对自己的诗词风格时说 “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想象奇美,又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4、推人奋进,积极乐观。具有一种独特精神魅力。情感丰富,感染人和激励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从毛泽东诗词中欣赏和阅读中领略到 是一种积极向上,摧人奋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5、以天下为己任,忧国爱民。具有英雄主义色彩,有王者之气。

不少作品是革命战争时期写成。

 

 

 

 

 

 

 

 

 

第六章    新诗(自由诗)

 

第一节  自由诗(新诗)

 

新诗,称自由诗。指“五·四”以来的新体诗。它突破旧诗格律形式,以白话自由表达情思的新诗终于风靡文坛。中国新诗第一次出现于1917年《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胡适《鸽子》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天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衬青天,十分壮丽。

诗中描写新文化运动大本营中一批精英像鸽子一样春风得意自豪感。胡适本人提出的新诗理论,新诗的音节,靠的是语气的自然节奏,“和”毎内部所用的字的自然和谐,平仄并不重要,而用韵方面可多种自由,或用现代的韵,平仄互押,有韵无韵均可。新诗提倡白话入诗。可以通俗化、口语化。新诗发展了近百年,其形式如何,还是毛泽东主张好,字数大大相等,大致押韵。篇幅由内容决定。

自由诗是一种可自由抒情,无固定格式的一种诗体形式。我们通常所说的新诗指自由诗。

 

第二节  新诗几个流派

 

新诗自誔生以来,先后出现了几个流派,从20世纪20年代起,诗坛较有影响的诗歌流派有象征诗派,其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等;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到了30年代,围绕着当时影响较大的文学刊物《现代》杂志,许多优秀诗人纷纷登上新诗创作舞台,这其中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等。到艾青、藏克家等诗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诗创作已经步入成熟期。40年代以胡风、冀汸、曾卓、鲁黎等为代表的七月诗派,以郑敏、穆旦、袁可嘉、杜运燮等为代表的九叶诗人,以及写出水平相当高的《十四行诗》(共27首)的冯至,他们的相继出现,使40年代的诗坛呈现出群星璀璨、熠耀争辉的繁荣态势。1949年后直到新时期,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新诗创作出现了相对的低潮期,这一时期以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政治抒情诗较有影响。新时期以后,中国新诗再度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创作局面,以艾青、流沙河、公刘等为代表的 “归来诗人,在复出后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作;以舒婷、顾城、杨炼等为代表的朦胧诗派,用现代的诗歌写作技巧勾勒了青年一代的真实心灵世界,把中国新诗推向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度。随后,以海子、韩东、王家新、于坚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又称第三代)诗人,从不同的艺术角度来演绎新诗,使中国新诗在 20世纪末出现了异彩纷呈的状况。综观20世纪的新诗创作,可以看出其间不乏优秀诗歌和优秀诗人,但总体来看,新诗的成就还不高。即便如此,新诗还是在中国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中形成了一定规模,具有了某些共同的文学文体特征。

 

第三节  新诗的特征

 

一、以抒情为主。  

  二、用意象为诗情传达的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的意象来凸现诗意,抒发情感。  

 三、采用复沓和铺排的修辞手段,让诗歌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性。  诗歌的主要表达功能是抒情。为了使诗人的情感充沛地抒发出来,诗歌常常出现诗句的复沓与铺排。如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对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反复寻呼,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这一诗句的多次出现。这些复沓的诗句给人一唱三叹、情萦意绕的感受。再如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这样的铺排,使诗歌显得气势磅礴,强化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复沓和铺排在诗歌中的频繁出现,不会显得累赘和多余,反而使诗歌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性。  

四、诗句分行排列,是一种特别讲究文学形式的艺术。
  
诗歌是一种十分注重形式的艺术,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通常是以分行排列的方式构成文本。综观近100年来的新诗创作,大致出现了下面几种诗行排列方式: “格律体,诗句整齐,节奏一致,每节的行数也相同,如闻一多的《死水》;参差体,诗句与诗句间无论长短还是节奏都不相同,显得参差不齐,诗歌各节的行数也多少不等,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楼梯体,这样的诗句排列主要是学习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写法,每节前后的诗句排成楼梯状,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回环体,相同的语词和诗句反复出现,回环旋绕,如闻一多的《忘掉她》、戴望舒的《雨巷》等。诗句的分行排列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构成了人们判断诗歌文体的明显的外形标志。
   
五、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语义含蓄多解,富于朦胧美。

 

第四节  新诗写作技巧

 

一、选择熟悉的物体。毎个人都有自已喜欢的事物,对它细微的观察思考,将其缘由悟出便成诗。

二、调动丰富想象。想象是人们对记忆中的表象(客观物象)进行的改造过程,想象丰富是诗人具有的基本素养。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想象包括对一些词语有意识的联想。

三、再现特定的画面。好诗都是诗情画意的表现。

四、虛实转換

五、蕴含有意味的思想。突现意境。

 

附、新诗名作品赏析: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nbs, p;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

1、写作背景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七章  新旧体诗歌创作评论

 

第一节   历史潮流

 

中国是有着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旧体诗词自《诗经》、楚辞、汉魏乐府以迄唐诗、宋词、元曲,几千年来虽几经变革,多以文言为诗,形式与格律到后来也趋于僵化。到了晚清之际,因国家积弱,受列强入侵,诗坛也出现改革要求。公元19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中,有一部分人留学欧美回来之后,以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倡导诗界革命自由诗(新诗)作为诗体的一种应运而生。自由诗19世纪起源于欧洲。其结构自由,行数、字数无统一规定,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其代表作《草叶集》。我国的诗界革命,不独提倡新的文学思潮和价值观念,还清算正统诗坛传统诗派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主张诗体解放,提倡新派诗,以白话口语入诗。

 

第二节   新诗

 

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流行这种新体 。它的产生是五四新文字和五四文学革命的标志。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突破旧诗格律形式,以白话自由表达情思的新体诗终于风靡于文坛。胡适曾说:中国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是一种诗体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委婉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情感。可见,他认识到新体诗的产生不仅是诗体形式的革新,形式是从属于内容的,新诗形式的嬗变深深根源于社会历史变化所推导的时代需要,根源于表现人们日益丰富和复杂的现代意识的需要。

新诗如何发展,自五四以来一直是诗歌界争论不休、探索不止的命题。新体诗向何处去?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怎样去选择,这正是近百年来新诗人和新诗理论家孜孜以求,希望获得一个正确答案的历史性课题。

新诗的兴起溯源于对传统的反叛。没有这种反叛便没有新体诗。而新体诗产生后又历来有两派主张,一派是自由体派,主张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从胡适到后来的艾青,都曾标榜自由体。另一派是格律体派,主张不能没有格律,而必须带着镣铐跳舞,闻一多、徐志摩以迄后来的何其芳都属于这一派,虽然格律体派也有种种分支,还有人倡14行体,有人倡民歌体,有人倡徘句……。近百年来用白话写的新诗,虽非都如毛泽东所说迄无成功。但确实有大量过于自由,与散文几无差别的诗如过眼烟云,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象旧体诗词那样语言精炼,音调顿挫有致,琅琅上口,可吟可唱,不易被人忘记。诗虽然不等于诗的形式,首先得有诗的意境美,但形式毕竟不是不重要,倘若诗与散文无区别,人们就不会特意去创造诗了。所以,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便有鉴于新诗发展的得失,也提出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的主张。他说: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

新诗有异于偏离我国古典诗歌读规范习惯和整体风格。在语言运用、意象设置及诗思方式上过于苦涩与怪异极端个人化 孤芳自赏与自我炫耀,一些流外歌手的歌口水化 缺乏应有意境的深度与艺术性。自由诗不足表现为,一是诗的语言和形式自由自在地开放乏应在约束,自由成章,语风散漫,显得平铺直叙,过分直露毛病使诗本身应有意境和充深刻情感,从整从体上失去诗歌美感。二是以太多的说理入诗,理念多于情感,弱削诗歌本质。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人效仿西方人的思维习惯,西方人其鉴赏方法。学习国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西文化兼容,吸收精华,洋为中用有积极意义。因此,自由诗将继续存在和发展。

第三节  五四以来旧体诗创作

五四以来,旧体诗词曾一段时间失去诗坛主导的地位,但仍然有不少人写作,包括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陈毅等老一代无产队级革命家,包括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这样的新文学的代表人物创作了不少旧体诗词,这正充分说明旧体诗词的活力。形式虽然取决于内容,但形式又有它一定的独立性,就象旧瓶也可以装新酒,旧的形式也并非绝对不可以表现新的内容。毛泽东曾在探讨诗歌形式问题时说过:同样的形式,千百年来,真是名诗代出,佳作如林。固定的形式并没有妨碍诗歌艺术的发展。这是符合于诗歌史的事实和诗歌发展的规律的。各地诗刊纷纷登载旧体诗词的新作。这都使旧体诗词进一步获得旺盛的生命力。1976年四五天安门革命诗歌运动中涌现的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怒斥罪恶的四人帮的诗文中,旧体诗词占了绝大部分。这也正说明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以及人民群众对旧体诗词的喜爱。
      进入2 1世纪,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发达。我国旧体诗坛复兴,当前,我国诗歌创作队伍空前庞大,以中华诗词学会(旧体诗)为主体的各种诗社等诗歌组织遍布各省、市、县,有达数百万之众,每年有几百种诗歌刊物发行,发表诗歌在数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

 

第四节  诗歌发展方向

 

旧体诗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传统经典,它是一棵常青树。它有肥沃的土地,人民大众生活是泉源。新体诗是时代精粹,受青年所喜爱,最能反映时代风韵。旧体诗、新体诗都是鱼翅与熊掌,都是文学殿堂皇冠上灿烂的明珠。两大诗体有共同之处,都是抒情言志产物。其特征都是诗,都具有诗歌的特点。强调意境美、形象化;强调语言的音韵美、简约美。旧体诗古风、楚辞体、歌行体其形式不讲平仄、对仗,灵活多变,表现自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词大家,其不少优秀作品,都是用歌行体、采取杂言诗形式写成。其自由倾向与新诗自由性有近似之处。新体诗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其倾向格律派的主张与旧体诗近体诗要求严格之外有相似之处,只是在用韵方面要求更宽。新体诗起源美国,西方语言环境与汉语环境存在异同之处,但语言的表意共通性是相同相通的。旧体诗中是最严谨的近体诗(格律诗)的审美标准取决于意境第一要素,都强调音韵美、简约美。新体诗的审美标准取也决于意境第一要素,都强调音韵美、简约美。这与语言的共通性吻合,这是旧体诗与新诗所共同的地方。旧体诗要从疆化的形式束缚中解放,新体诗要克服语言过于散漫自由倾向,去其不足。今后新、旧体诗歌发展的方向应朝语言表意共通性发展。这是新、旧体诗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旧体诗歌发展的联系所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旧体诗双水分流、并存发展,促进我国诗坛的繁荣与振兴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注: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5   条】
文章评论
浮渡山人 评论 (评论时间2017-06-21 16:15:57)  
难能可贵,受益不少。
广府才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5-01-11 17:51:52)  
举例分析,学习受益
覃应海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7-22 16:51:00)  
谢胡跃荣先生指导!诗歌概论是作者花半年多时间,研究诗歌理论的成果,探索旧体诗、新体诗(自由诗)发展方向,强调新、旧体诗朝表意共通发展观点,敬请各位诗家指导,提出宝贵意。覃应海祝先生文安!
zhu1988423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7-21 11:52:00)  
"旧体诗要从疆化的形式束缚中解放,新体诗要克服语言过于散漫自由倾向,去其不足"。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是否能举例明示,展开这种讨论是十分有意的.祈盼.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7-21 11:37:00)  
分两次通读,学习了!谢谢先生!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