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精品文章
- 高原之魂 ——王芳散... [雨晴]
- 学诗之法... [青青子佩]
- 杂谈... [初生牛犊]
- 心底飞歌 ——诗人王跃... [雨晴]
- 实践确实是检验真理的唯... [江湖夜雨]
- 靡靡相思苦,阵阵刀割痛... [翰林院士]
- 《诗论》修改稿... [崔思军]
- 关于《临洞庭上张丞相》... [秋水孤帆]
- 学格律诗28问答... [秋水孤帆]
- 《赋写风华》贺序... [诗赋家王]
人气排行
- 中国历史上十大骈文高手... [周晓明]
- 诗歌概论... [覃应海]
- 艺术含蓄学(全本)... [郭有生]
- 古代离情诗诗译书画意境... [王铁&n]
- 怎样写七言绝句... [风霜雪雨]
- 生命的珍果 思想的明珠... [晓雪(著]
- 平水韵表中没收入的汉字... [淘淘一笑]
- 扬东北诗风,创“黑土”... [程奎]
- 艺术含蓄学... [郭有生]
- 《大家一起来写赋》... [石涵]
学诗之法
文章来源:自创 访问量:5673 作者:青青子佩 发布:青青子佩 首发时间:2016-03-11 13:59:08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学诗之法
青青子佩
《红楼梦》第48回,有一段黛玉教香菱学诗。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
香菱笑道:“……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辞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读陆放翁的‘诗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里,林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随着诵读数量的增加,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其实,《唐诗三百首》也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
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也就李商隐能打九十分以上;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这三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把这三人的诗背熟了,并在阅读中仔细体会、揣摩,从而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你的底子就有了,起点高度就够了。清朝诗人方南堂《辍锻录》:“未有熟读唐人诗数千首而不能吟诗者,未有不读唐人诗数千首而能吟诗者。读之既久,章法、句法、用意、用笔、音韵、神致,脱口便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此话甚好。诗在吟诵、诗的体式有一种气势之美,写的时候滔滔滚滚,一气而成。我们都喜欢李白的诗“君不见高堂明月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内容并不深刻,但一念下来,那气势若高天流云,它的感人不在于它的思想。五言、七言诗歌一般是二、二、一的形式或者是二、二、三,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它的节奏明快,一口气吟诵下来,很有气势。词则不同,词以唱为主,句式有长有短。有个诗友曾说,我没有背过诗,但我诗写的也不错,我当时真是无语。我真想说,你把你写的诗给我流利读一遍就行。
写诗要有大胆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形象思维。初学者一要多读诗,二要放胆做,莫古板、畏手畏脚,应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艺术想象可以使平淡的景象焕发出新奇的美感。
读不如写。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读诗不觉枯燥,只是因为乐在其中,每每陶醉于诗人所创的理趣、情景中,为之同喜共悲!读熟后,喜欢的诗词再背写出来,经过“笔”的再“识”,又升华为新的感悟。经常是写的时候忘了下句,试着写出,真的没有原诗好。十几年间名诗、名词我陆陆续续写下了三十多本日记,深深叹服于古人诗词的博大、精深与巧妙。
“诗无达诂”(诗词没有确切的解释);“诗必有达诂”(诗词必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二者之间的辩证的。前者因诗意的“朦胧、曲折”而激发读者粉丝般的探奇;后者因诗意的“赏心、悦目”而引发读者知音般的共鸣。
诗与词不同,作诗如割草,涉及范围越广越好,境界阔大才妙;填词如打井,述情状物越深越真越好,把话说透。苏轼的《水调歌头》句句有月,字字含情。填词填词,需要按照词谱来填,首先平仄不可错,否则唱起来,很是难听;其次上下阙要情意相连。
“起承转合” 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源于古代音乐的“起部、承部、转部、合部”。诗之“起承转合”出自元朝人范德玑的《诗格》,是诗的一种创作技巧,不是唯一。言必称写律诗必须“起承转合”那是对诗词的一知半解。杜甫的两首绝句就不是按照起承转合写的: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词最忌讳平铺直叙,当虎跳猿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短诗须有余味,所谓‘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顾随)。诗词或含蓄蕴藉、或活波跳脱、或委婉动人、或奔涌旷放、或沉郁顿挫、、、、、、切不可写成流水账。
“天下没有写不成诗的,只在一‘出’一‘入’……不入,写不深刻,不出,写不出来。”(顾随)何谓“入”就是细心察情体物,比如观察一朵花,要把自己变成那朵花,想象着花的一切:喜欢水、空气、阳光,枝条如何伸展等等;“出”则是你在体味花美好之后,要出来,站在客观,甚至“主宰”的角度去审视“这朵花”这样你才能写好。
作诗词用典以李商隐、辛弃疾为最,两位大师用典圆润自如,珠联璧合。在于他们知识渊博、智慧高妙。有的用典只成为一种符号,一为炫学、一为掩饰文陋。人不读书是可怜,读书太多书却鄙陋、固执也大有人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真圣言也。用典该是重生,不是再现。
“人之聪明写作时不可使尽。陶渊明十二分力量只写十分,老杜十分使十二分,《论语》十二分力量只使六七分,有多少话没说;词中大晏、欧阳之高于稼轩,便因力不使尽;文章中《左传》比《史记》高,《史记》有多少说多少”(顾随)少年时我就不喜杜甫诗,读之累,也许因其力使尽也,也许因杜诗过于沉郁不合年少的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要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高妙,是一种化境般的悠然。
写诗要有真情实感,既不失赤子之心但也要有成人思想。要有诗味,不可如账房先生的流水账,情味要厚重,要自然,融情融物于一炉,使人看不到,摸不到,但细细品味却又能领悟得到。
尼采说:世间文章,余最爱“血书”。有真情再具恰当文笔当自成好文。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孝洋《念奴娇 过洞庭》是尘世间咏月最美的诗文,是作者用满腔热血赋得!苏轼词以皓月之孤高自喻清高,假月之阴晴圆缺叹人间之悲欢离合,复以博大胸襟祝福尘世众生团圆美好;张若虚诗以悲慨激荡旋律尽情描绘春江花月的空灵奇丽,讴歌大自然的壮美及人世间纯美爱情,通篇如水墨画般壮彩;张孝洋词以高洁之笔绘画出一个仙境般湖光霁月,抒华夏君子终极的“澡雪精神”。三人之诗百读不厌,真千古绝唱!深味这三首诗你便能体会出什么是写文章的真情!
诗词以“李家”为最。诗有李白、李商隐、李贺;词有李煜、李清照,诗词何独钟情于李家?吾最喜李商隐,其诗深情绵邈、绰约多姿,其咏史精警有力,咏物细致精巧,抒情曲婉迷离,用典宛若天成,每读其诗总沉浸在梦幻奇丽诗的仙境之中。
诗言志,诗品即人品。白居易诗俗,柳永词俚,不在其人生际遇,而缘于其品格思想。杜甫、苏轼假如不是文学大家,以其风骨胸襟亦可成为千古名士!
佛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眼前景致,口中语。唐宋大家之诗词历千年今人读之仍朗朗上口,一目了然,反倒是许多后来者作诗没有注释别人便读不懂,高下立判。但“口中语”是简洁、直接、真实,不是粗鄙、俗露、暗晦。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是“将进酒,杯莫停”,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是“井上一窟窿”,“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周啸天)。
学识渊博的人不一定题得好诗,但若写得好诗必是才华横溢者。诗词与其他艺术一样,写到极处,凭的是学识、才气,而学识是基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这是只有丰厚学识的人才可拥有的自信。
唐诗雄浑、大气,学诗当以唐诗为楷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千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好理解,地球是圆的,春光由南向北,在同一条北纬线上的“莺啼”何止千里,但在明朝人看来却是大大出格了。明朝大才子杨慎(《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作者)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殊为可叹!唐诗是中国诗词顶峰,在于唐人的眼界、胸襟。九一年刚参加工作,在市第一小学附近一书屋淘得一本《明诗别裁集》(七五年出版,立式,繁体)观来,虽工稳,但沉闷、平庸、逼仄,眼界不高,胸襟不开、思想不深。
《唐诗三百首》好于《千家诗》。《唐三百》选诗广泛、由浅如深、构思和美,通畅晓易;《千家诗》名家名篇、题材多样、雅俗共赏。但其编排有些杂、失当,宋诗较多,唐诗许多精品没有编入。
“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唐诗直抒胸臆、大气磅礴、自由奔放、想象丰富;宋诗最大特点是“理趣”,融哲理于情景之中,处处体现“智慧”之美。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前两句纯粹写景,而后两句议论却阐述这样一个抽象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诗人眼界、诗之精品论,唐诗优于宋诗,与唐诗者颉颃者唯宋词尔。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缪钺大师一语中的。
袁枚的《随园诗话》、唐圭璋的《宋词三百首笺注》、龙榆生的《唐宋诗词格律》、夏承焘的《读词常识》、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缪钺的《论宋诗》,顾随的《驼庵诗话》、叶嘉莹的《唐宋诗词十七讲》、《中华诗词之美》,《学生古诗文鉴赏词典》等是我读过的佳本,很值得一观。
诗有主观之笔与客观之笔。有些诗读起来味道索淡如同嚼蜡。其缺点就在于作者写得太过客观、冷静,变得字中无“我”,字外也无“我”。下面比较两首诗: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东坡在论取“恶诗”时就曾经引用徐凝的这首诗,这两首诗同是描写庐山瀑布,但高下立判。徐凝的诗其实把庐山瀑布写的比较形象,但太客观了没有“自我”。不要有为诗而写诗的心态,要为志而写诗。有人说王维的有些诗,都显得非常客观,但却觉得好,就在于王维能把诗人的主体意识隐藏得很巧妙、幽微,亦即字外的兴像,字外的我。再看一例: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绝句咋看纯用白描手法把身边美景描写出来,相当客观,无“我”。但细品,则不然,“千秋雪”“万里船”非常自然加入“我”,前者独具历史苍凉心境,后者兼有现实忙碌之感。雪因人才岁千秋,船无人何达万里。此诗精妙,还在于层次分明,空间布局合理,目光:近(翠柳)——远(青天);远(青天之下西岭)——近(码头),上下联由人的目光自然连接在一起,不孤立,不突兀。
写诗词还有一个要点是不可闭门造车,可以想象的夸大,甚至无限夸张,但不可胡编乱造,写“太阳雨”可,也“月亮雨”则不可。不相干的事物,不能相遇的东西不可放在一起。“白发三千丈(李白)”可,“绿发三千丈”则不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泰山”就是胡编了。
“学诗如学仙,时至骨乃换”勤诵佳作,揣摩其意,练之以手,方为正途。切不可自恃聪明才情,而不济之以学。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曾言:枪械不过是手臂的延长。同理,诗词若做的好者,其它文体必当不错,在于其体物精微、察情入妙,再兼文辞秀美、铺排得当。远的韩愈,柳宗元,苏轼,近的袁枚、纪晓岚,现代的闻一多、郭沫若、毛泽东等等皆以诗词称世,而其它文体亦高妙。
余未就学既在姥爷指点下熟背《论语》《唐三百》《千家诗》,但一直到读高中时才真正喜欢诗词,只是喜欢读未尝学写,是袁枚的信徒(性灵说)。读高中二年(一九八四年)平生第一次买书既是《唐人万首绝句》(上下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诗以古体最难写,在于其放弃格律,若境界不高妙、情辞不精美,说不过去!次,五言,再次,七言,最后,排律。愚见:写诗当从五言始,因其最炼字、炼句,诗词在于字透,句美,意深。五言易学难工,七言难学易工,常写对联也是写诗最好帮手。
最后,我向古代诗人致敬,因为他们写好诗留给后人读,读诗是我一生之乐!
青青子佩
《红楼梦》第48回,有一段黛玉教香菱学诗。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
香菱笑道:“……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辞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读陆放翁的‘诗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
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里,林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随着诵读数量的增加,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其实,《唐诗三百首》也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
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也就李商隐能打九十分以上;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这三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把这三人的诗背熟了,并在阅读中仔细体会、揣摩,从而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你的底子就有了,起点高度就够了。清朝诗人方南堂《辍锻录》:“未有熟读唐人诗数千首而不能吟诗者,未有不读唐人诗数千首而能吟诗者。读之既久,章法、句法、用意、用笔、音韵、神致,脱口便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此话甚好。诗在吟诵、诗的体式有一种气势之美,写的时候滔滔滚滚,一气而成。我们都喜欢李白的诗“君不见高堂明月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内容并不深刻,但一念下来,那气势若高天流云,它的感人不在于它的思想。五言、七言诗歌一般是二、二、一的形式或者是二、二、三,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它的节奏明快,一口气吟诵下来,很有气势。词则不同,词以唱为主,句式有长有短。有个诗友曾说,我没有背过诗,但我诗写的也不错,我当时真是无语。我真想说,你把你写的诗给我流利读一遍就行。
写诗要有大胆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形象思维。初学者一要多读诗,二要放胆做,莫古板、畏手畏脚,应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艺术想象可以使平淡的景象焕发出新奇的美感。
读不如写。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读诗不觉枯燥,只是因为乐在其中,每每陶醉于诗人所创的理趣、情景中,为之同喜共悲!读熟后,喜欢的诗词再背写出来,经过“笔”的再“识”,又升华为新的感悟。经常是写的时候忘了下句,试着写出,真的没有原诗好。十几年间名诗、名词我陆陆续续写下了三十多本日记,深深叹服于古人诗词的博大、精深与巧妙。
“诗无达诂”(诗词没有确切的解释);“诗必有达诂”(诗词必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二者之间的辩证的。前者因诗意的“朦胧、曲折”而激发读者粉丝般的探奇;后者因诗意的“赏心、悦目”而引发读者知音般的共鸣。
诗与词不同,作诗如割草,涉及范围越广越好,境界阔大才妙;填词如打井,述情状物越深越真越好,把话说透。苏轼的《水调歌头》句句有月,字字含情。填词填词,需要按照词谱来填,首先平仄不可错,否则唱起来,很是难听;其次上下阙要情意相连。
“起承转合” 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源于古代音乐的“起部、承部、转部、合部”。诗之“起承转合”出自元朝人范德玑的《诗格》,是诗的一种创作技巧,不是唯一。言必称写律诗必须“起承转合”那是对诗词的一知半解。杜甫的两首绝句就不是按照起承转合写的: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词最忌讳平铺直叙,当虎跳猿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短诗须有余味,所谓‘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顾随)。诗词或含蓄蕴藉、或活波跳脱、或委婉动人、或奔涌旷放、或沉郁顿挫、、、、、、切不可写成流水账。
“天下没有写不成诗的,只在一‘出’一‘入’……不入,写不深刻,不出,写不出来。”(顾随)何谓“入”就是细心察情体物,比如观察一朵花,要把自己变成那朵花,想象着花的一切:喜欢水、空气、阳光,枝条如何伸展等等;“出”则是你在体味花美好之后,要出来,站在客观,甚至“主宰”的角度去审视“这朵花”这样你才能写好。
作诗词用典以李商隐、辛弃疾为最,两位大师用典圆润自如,珠联璧合。在于他们知识渊博、智慧高妙。有的用典只成为一种符号,一为炫学、一为掩饰文陋。人不读书是可怜,读书太多书却鄙陋、固执也大有人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真圣言也。用典该是重生,不是再现。
“人之聪明写作时不可使尽。陶渊明十二分力量只写十分,老杜十分使十二分,《论语》十二分力量只使六七分,有多少话没说;词中大晏、欧阳之高于稼轩,便因力不使尽;文章中《左传》比《史记》高,《史记》有多少说多少”(顾随)少年时我就不喜杜甫诗,读之累,也许因其力使尽也,也许因杜诗过于沉郁不合年少的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要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高妙,是一种化境般的悠然。
写诗要有真情实感,既不失赤子之心但也要有成人思想。要有诗味,不可如账房先生的流水账,情味要厚重,要自然,融情融物于一炉,使人看不到,摸不到,但细细品味却又能领悟得到。
尼采说:世间文章,余最爱“血书”。有真情再具恰当文笔当自成好文。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孝洋《念奴娇 过洞庭》是尘世间咏月最美的诗文,是作者用满腔热血赋得!苏轼词以皓月之孤高自喻清高,假月之阴晴圆缺叹人间之悲欢离合,复以博大胸襟祝福尘世众生团圆美好;张若虚诗以悲慨激荡旋律尽情描绘春江花月的空灵奇丽,讴歌大自然的壮美及人世间纯美爱情,通篇如水墨画般壮彩;张孝洋词以高洁之笔绘画出一个仙境般湖光霁月,抒华夏君子终极的“澡雪精神”。三人之诗百读不厌,真千古绝唱!深味这三首诗你便能体会出什么是写文章的真情!
诗词以“李家”为最。诗有李白、李商隐、李贺;词有李煜、李清照,诗词何独钟情于李家?吾最喜李商隐,其诗深情绵邈、绰约多姿,其咏史精警有力,咏物细致精巧,抒情曲婉迷离,用典宛若天成,每读其诗总沉浸在梦幻奇丽诗的仙境之中。
诗言志,诗品即人品。白居易诗俗,柳永词俚,不在其人生际遇,而缘于其品格思想。杜甫、苏轼假如不是文学大家,以其风骨胸襟亦可成为千古名士!
佛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眼前景致,口中语。唐宋大家之诗词历千年今人读之仍朗朗上口,一目了然,反倒是许多后来者作诗没有注释别人便读不懂,高下立判。但“口中语”是简洁、直接、真实,不是粗鄙、俗露、暗晦。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是“将进酒,杯莫停”,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是“井上一窟窿”,“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周啸天)。
学识渊博的人不一定题得好诗,但若写得好诗必是才华横溢者。诗词与其他艺术一样,写到极处,凭的是学识、才气,而学识是基础。“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这是只有丰厚学识的人才可拥有的自信。
唐诗雄浑、大气,学诗当以唐诗为楷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千里”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好理解,地球是圆的,春光由南向北,在同一条北纬线上的“莺啼”何止千里,但在明朝人看来却是大大出格了。明朝大才子杨慎(《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作者)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殊为可叹!唐诗是中国诗词顶峰,在于唐人的眼界、胸襟。九一年刚参加工作,在市第一小学附近一书屋淘得一本《明诗别裁集》(七五年出版,立式,繁体)观来,虽工稳,但沉闷、平庸、逼仄,眼界不高,胸襟不开、思想不深。
《唐诗三百首》好于《千家诗》。《唐三百》选诗广泛、由浅如深、构思和美,通畅晓易;《千家诗》名家名篇、题材多样、雅俗共赏。但其编排有些杂、失当,宋诗较多,唐诗许多精品没有编入。
“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唐诗直抒胸臆、大气磅礴、自由奔放、想象丰富;宋诗最大特点是“理趣”,融哲理于情景之中,处处体现“智慧”之美。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前两句纯粹写景,而后两句议论却阐述这样一个抽象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诗人眼界、诗之精品论,唐诗优于宋诗,与唐诗者颉颃者唯宋词尔。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缪钺大师一语中的。
袁枚的《随园诗话》、唐圭璋的《宋词三百首笺注》、龙榆生的《唐宋诗词格律》、夏承焘的《读词常识》、傅庚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缪钺的《论宋诗》,顾随的《驼庵诗话》、叶嘉莹的《唐宋诗词十七讲》、《中华诗词之美》,《学生古诗文鉴赏词典》等是我读过的佳本,很值得一观。
诗有主观之笔与客观之笔。有些诗读起来味道索淡如同嚼蜡。其缺点就在于作者写得太过客观、冷静,变得字中无“我”,字外也无“我”。下面比较两首诗: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东坡在论取“恶诗”时就曾经引用徐凝的这首诗,这两首诗同是描写庐山瀑布,但高下立判。徐凝的诗其实把庐山瀑布写的比较形象,但太客观了没有“自我”。不要有为诗而写诗的心态,要为志而写诗。有人说王维的有些诗,都显得非常客观,但却觉得好,就在于王维能把诗人的主体意识隐藏得很巧妙、幽微,亦即字外的兴像,字外的我。再看一例: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绝句咋看纯用白描手法把身边美景描写出来,相当客观,无“我”。但细品,则不然,“千秋雪”“万里船”非常自然加入“我”,前者独具历史苍凉心境,后者兼有现实忙碌之感。雪因人才岁千秋,船无人何达万里。此诗精妙,还在于层次分明,空间布局合理,目光:近(翠柳)——远(青天);远(青天之下西岭)——近(码头),上下联由人的目光自然连接在一起,不孤立,不突兀。
写诗词还有一个要点是不可闭门造车,可以想象的夸大,甚至无限夸张,但不可胡编乱造,写“太阳雨”可,也“月亮雨”则不可。不相干的事物,不能相遇的东西不可放在一起。“白发三千丈(李白)”可,“绿发三千丈”则不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泰山”就是胡编了。
“学诗如学仙,时至骨乃换”勤诵佳作,揣摩其意,练之以手,方为正途。切不可自恃聪明才情,而不济之以学。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曾言:枪械不过是手臂的延长。同理,诗词若做的好者,其它文体必当不错,在于其体物精微、察情入妙,再兼文辞秀美、铺排得当。远的韩愈,柳宗元,苏轼,近的袁枚、纪晓岚,现代的闻一多、郭沫若、毛泽东等等皆以诗词称世,而其它文体亦高妙。
余未就学既在姥爷指点下熟背《论语》《唐三百》《千家诗》,但一直到读高中时才真正喜欢诗词,只是喜欢读未尝学写,是袁枚的信徒(性灵说)。读高中二年(一九八四年)平生第一次买书既是《唐人万首绝句》(上下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诗以古体最难写,在于其放弃格律,若境界不高妙、情辞不精美,说不过去!次,五言,再次,七言,最后,排律。愚见:写诗当从五言始,因其最炼字、炼句,诗词在于字透,句美,意深。五言易学难工,七言难学易工,常写对联也是写诗最好帮手。
最后,我向古代诗人致敬,因为他们写好诗留给后人读,读诗是我一生之乐!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7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6-06-23 13:49:31。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