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赋论
本栏目所称的赋论,主要指对本站辞赋骈文版块的作品与作者进行的文艺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赋论
​唐赋(选篇)技法解析——《融结为河岳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4021        作者:凝樱子        发布:凝樱子        首发时间:2015-12-23 00:58:43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唐赋(选篇)技法解析在《赋学微义》中有部分刊载,今将陆续于网络中刊出。尚请读者诸君多指正。
                     唐赋(选篇)技法解析
                      ——摘自《赋学微义》
                           融结为河岳赋
                    以“形质中成,人事路复”为韵
                            黄滔(唐)
    象帝1以伐出物我,陶开杳冥2。至精风散,元气雨零。一浊一清,既定乾坤之体;或融或结,遂为河岳之形。岂非断乎鳌足3之时,剖彼鸡黄4之日。二仪各立以交泰5,一气旁流而洋溢。于是苍茫不定,奔为归谷6之墟;积聚无从,叠作干霄7之质。
    则令川陆天下,江山域中。浅深莫极,夷险难穷。刚柔8随之而汹涌,嗜欲9继之而隆崇。翻雪浪与霜涛,下吞方厚;拔重峰兼叠嶂,上列圆空。尔乃产鳞介虫沙,植羽毛草木。星辰昼夜以明灭,乌兔东西而往复。则有龟负龙擎10,文籍其阳九阴六11;共触愚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如疏朴略,波万壑以派分;似截渟泓12,仞千岩而云矗。旋闻大禹鞭神,巨灵涌身。凿通浩渺,擘13断嶙峋。然后揔14注沧海,争磨碧旻15。舟楫风生,航利名于世世;轮辕雷起,驾祸福于人人。
    至今若带兴言16,如拳设喻17。牢笼下土以箭急,控压中洲而石固。三门九曲,竞呈升没之源;太华维嵩18,交辟奔冲之路。谁能究厥19理,考其情。沟渎曷20为而散作,邱陵奚21补而攒成。致彼至柔,洒回邪22而互急;俾23其峻极,干道德24以全平。
   
吾欲炭鞴25阴阳,炉燃天地。鼓将逦迤之浚26谷,写破连延之积翠。今日之形象,复当时之寤寐。默默绵绵,然却归于无事。
    作者简介:
    黄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唐乾宁二年进士,光化二年授“四门博士”。天复元年受闽地王审知聘,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威武军节度推官。晚年回莆田定居,有闽中文章初祖之誉。
    字词注释:
象帝:语出《老子》:“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河上公 注:“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 王弼 注:“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又指老子 。 韩愈 《奉和杜相公十六韵》:“象帝威容大,仙宗宝历赊。” 孙汝听 注:“此言象帝者,即指 玄元 也”。玄元:天地万物本源的道。故此赋所谓象帝,是指让宇宙万物生灭的自然力量。
杳冥:混沌渺茫。
鳌足:传说中 女娲 用作天柱的大龟四足。《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鸡黄:天地未开之时,如鸡卵。
交泰:《易·泰》:“天地交,泰。” 王弼 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言天地之气融通,则万物各遂其生,故谓之泰。后以“交泰”指天地之气和祥,万物通泰。
归谷:归墟,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最终汇聚之处。
干霄:高入云霄。
刚柔:典出《广博物志》——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此处刚柔指盘古的骨头和血液化作的山川与江河。
嗜欲:典出《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此句“嗜欲”指夸父。
龟负龙擎: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与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与大禹。
阳九阴六:卦爻当中阳爻称九,阴爻称六。
渟泓:积水深貌。
擘:分开 ; 剖裂。
揔: 同“总”。
旻:天空。
若带兴言:典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汉高祖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如拳:泰山像拳头那么小,是上句的延伸。唐昭宗:“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
维嵩:《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毛 传:“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后即以“维嵩”形容高。亦用指中岳嵩山 。
厥:其。
曷:何,什么。
奚:何。
回邪:不正;邪僻。此处暗指迂回的流水冲走邪僻不正之人和事。
俾:使。
道德:暗指道德应如山。
鞴:古代的鼓风吹火器。
浚:深。
    赋意白话诠释:
    玄元之道开辟混沌,衍导杳冥的宇宙,造出了万物和我们人类。构成宇宙的精微物质,如被狂风吹动,四处飘散,阴阳未判的元气,像雨滴那样充盈着宇宙。浊者为阴,清者为阳。浊气下降,清气上腾,这样就形成了乾坤天地;些分散,有些凝结,然后形成了河流山川的形体。那时难道就是女娲斩断大鳌的脚,来支撑穹庐;盘古撑破像鸡蛋那样的混沌的时候?阴阳从太极中各自形成,然后互相交合为有形体的物质;混沌之气四处流溢,宇宙生机勃勃。没凝固为固体的,就成为液态的水,奔流到归墟里去;凝结为固体的,则自然随意的分布在各处,重重叠叠,形成了直冲云霄的山峰。
     就这样,在这个世界上,深海浅流遍布,无法完全探究;平原高山之广阔,也同样无法计算。这些砂石江河,也有说是盘古的骨和血化成的。而夸父怀着想追日的偏执欲望,在他被晒亡之后,尸体化成了高高的山脉。从此,世界一片壮观。江河翻滚着白色的浪涛,流布大地;拔地而起的重峦叠嶂,直冲九霄。然后,生出了鳞介虫沙,羽毛草木各种动物与植物。星辰昼暗夜明,太阳月亮东西奔波,时光流逝。后来水中出现了神龟,背负着“洛书”,献给大禹。龙马浮出水面,献“河图”于伏羲。易经就根据这些资料,演绎着阳九阴六的易理。共工也曾经撞坏了不周山,折断了天柱,天轴因此而向西北倾斜,地面也在东南陷落。而愚公想要搬移太行、王屋山,他的精神感动天帝,遂改变了这两座大山的位置。各大河流在原始的大地上,混乱无章地奔流着,条条都是波涛万丈,高耸入云的山脉好像是在故意拦截深水。之后听说大禹驱使鬼神与巨灵帮助治水,凿开河道,劈断高峰,疏通河流,然后天下大川有规律地皆流注到沧海之中。以前阻断河流的高山,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顶着天了。
    此后,这片土地繁荣发展,舟船来往,航行的是名与利;车马在平原高山之间穿梭,装载着万众的祸福。再后来,汉高祖指着黄河泰山发过誓。河川以如箭的激流分割着大陆,坚固的高山像围墙一样保护着中国。三门峡雄立在黄河边上,而黄河流归的大海尽头,也成为日月出发栖息的地方。在华山嵩山脚下交相征聘着四通八达的道路。谁能研究清楚大自然的奥秘,考证它运行的情况?大江小河为什么散落在大地之上?高山低丘隆起聚集,有什么样的好处?这样奇妙的构成,让那些婉转流动,互相冲击的水流,达到了至柔上善的境界。而属于阳刚的,极高的山峰按照自然规律,与属阴柔的水相协调,达到阴阳平衡的境界,它们都自然地融合于大道之德。
    我希望把炭火吹旺,在火中淘炼阴阳,把天地也放入鼎炉当中去焚烧;我希望能精神高昂地带领着蜿蜒的深渊,用笔写穿连绵的青山(笔者注:此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阴阳天地奥秘的探求,以及掌握控制自然规律志向与渴望)。如此的豪情之后,我现在的状态,好像盘古于混沌中刚刚醒来。静虚而悠长,最后进入无所思,无所行的无为境界(笔者注:此句用高昂属阳的志气,与昏默宁静属阴的心境,像水与山一样,互相协调,最后达到无为至道的境界)。
    技法分析:
    此篇律赋题韵八字,未以平仄相间为次序。用韵亦未依其题韵顺次。唐中律赋用题韵字时,多见随文意使用,此亦唐人得法高古之象。
    此篇开笔极精彩——“象帝以伐出物我,陶开杳冥”。此骈用破题之法,借《老子》语为引,其中“象帝以”做引语使用极妙。“伐出物我,陶开杳冥”骈工且包涵深广,此破题一骈,于灵动中见功夫。句式上“壮紧长隔漫”诸般皆有,其中以长句与隔句为主。隔句犹以四六轻重见多。句式上颇见灵活搭配,随文而用。骈对上工严得体且不失灵气,如“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共触愚移,倾缺其天枢地轴”。此骈隔句以“天枢地轴”骈“阳九阴六”,虚实变化相对,犹见生气。
    提引词汇与领字之使用可谓出神入化。如“今日之形象,复当时之寤寐”。此长句骈之“复”字作下句领,竟使句意跌宕,贯通无碍。谓一字见精髓,此即是也。然如此成骈,固非椽笔不能办。声律上亦一如唐风,长句作骈并不仅仅以“平仄”衡量,皆求四声细化。如“二仪各立以交泰,一气旁流而洋溢”与“星辰昼夜以明灭,乌兔东西而往复”。此两骈以“溢”骈“泰”,以“复”骈“灭”。虽皆在仄,但声调各异。然隔句则多以平仄衡量,除一骈如“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共触愚移,倾缺其天枢地轴”不合马蹄声律之外,余者皆合。
    每每转韵,皆有提引词以为间隔。且转韵时偶有连韵,如“旋闻大禹鞭神,巨灵涌身”。至于章法立意,则谨守律赋端严之风。破题用“道”,纵横作论。取典在正史与传说之间,以铺为引,结题在己。自立意看,黄公此时向往道家之心亦颇显然。以散句“默默绵绵,然却归于无事”作结,犹显意味深长,深契道家。结亦非结,回望无底,正是妙法。
    最有特色在用典方面,其典语用之颇深。如“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至今若带兴言,如拳设喻”等等。以“刚柔”指盘古,以“嗜欲”谓夸父。虽是常熟之典,但于作者笔下,于匆匆相阅者而言,何熟之有?此法用典,或有人谓之隐涩,但于知赏者而言,何尝不在千年之下犹发新慨?且作者意在道家飘渺之间,赋与知音而如此用典,亦在情理中矣。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5-12-23 01:08:38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