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探讨争鸣
对本站各类作品发表具有争议性的议论文章。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探讨争鸣
大学殿堂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895        作者:胡跃荣        发布:胡跃荣        首发时间:2010-01-28 10:22:00
关键词:大学 校园
编语:

胡跃荣:《大学殿堂》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不能简短地说清大学怎么会是殿堂,更说不清大学是个什么样的殿堂,这很正常,正如我们都知道社会是怎么回事,却又说不清社会究竟是怎么回事,即便我们明白孔子缘何说礼,但总难以理解时人为何总是要离经叛道;我们都知道“集合”是怎么回事,却又说不清集合到底是怎么回事,即便我们中间有人认为自己能够给出集合的定义,但是全世界的大数学家们仍然说集合不是这么定义的。

事物都在矛盾中运动着,对立统一永远都不会呈绝对静止的状态,许多问题不是随便就可以说得清的,例如怎样才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类问题在我们一生的学习、思考、创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新意。许多人不明白这中间的道理,却又爱自鸣得意地表示他们老于世故,许多人还根本就没有学会学习,还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思考,甚至只会临摹他自己迷信的几个虚构的所谓“案例”就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地拒绝了别人的一切经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发自内心的对庐山的崇敬、崇拜和感叹。然而,不深入庐山,又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感慨?不深入庐山,又怎么会想要识得庐山真面目?又怎么能识得庐山真面目?不要说古时候人们是否能够山外看山,就是现代人乘坐飞机也无法识别庐山真面目,要不是借助于九江和鄱阳湖,飞机飞得太高的话,在那群山峻岭中是否能确定庐山的位置还是个问题,更谈不上横看、侧看的效果,也说不清远近高低的不同,至多也只能描绘俯瞰的图形,即便借助于卫星也不过如此。“不识庐山真面目”,大约谈的也只是庐山的图形或轮廓,这个“面目”或许没有涉及庐山的气势、内秀和神韵,如果涉及了,那么这首诗词的核心就应该在“不识”这两个字上,而不在“真面目”的问题上。“识”和“不识”原本也是难得说清的,不识的人通常都会自鸣得意地说自己“识”,而真正识得的人,却因为不能简要或者圆满地说明究竟是怎么回事,宁愿谦恭地说自己“不识”。说“识”的人,他的话大概是信不得的,说“不识”的人,只要能告诉我们不识的原因,便可能启动我们的心智,便可能激发我们的许多灵感。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寒江雪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3 22:25:00)  
话题引得让人期待下文![鼓掌][鼓掌][赞啊][赞啊]
轻盈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1-28 10:42:00)  
胡老师说的极对,每个人看到的仅仅是自己身上具备的,自己不具备那部分真面目是看不到的[顶啊]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