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关于“孤平”与“拗救”之探究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208        作者:姚永安        发布:逸云轩主        首发时间:2012-09-24 16:43:09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关于孤平拗救之探究

文/逸云轩主 姚永安

  “孤平”与“拗救”,是律诗中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先有“孤平”,后有“拗救”,“孤平”是问题,“拗救”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鉴于此问题,相关的权威性理论阐述不一,缺乏统一定论,网络间众说纷纭,多有争执。所以,我们不少初学诗联的朋友,可能有时对什么是“孤平”和如何“拗救”,还会存有一定认识上的模糊。基于此,本文旨在广纳百家之言,取精用弘的基础上,力求归纳整理出一篇较能系统说明“孤平”与“拗救”问题的材料,以供初学者借鉴理解和掌握。

  一、关于孤平

  孤平,是律诗的专用术语与禁忌。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争议很大,为什么会有争议?原因是唐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孤平的概念和理论。纵翻典籍,清初以前也没有相关这个理论的记载。直到清康熙年间乃至以后,方见有王士祯等几位学者的相关此方面问题的只言论述。然正如启功所言:律句中忌孤平,是从来相传的口诀,但没有解释的注文,也没说哪个字的位置例外。,概念尚不够明晰。到现代,又有王力、吴丈蜀、启功与林正三等学者在清四家理论的基础上,顾名思义,推理演绎,总结出两种不尽相同的定义,而形成两派学说。因此,缺乏权威性的统一定论,一直存有争议。下面,笔者就将两派学说的定义与源流、理论基础,系统梳理,做如下归纳整理,理清脉络,以供观者比较分析、认识了解。

  (一)当代四家的两派学说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当代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四位学者的理论学说及对孤平的两种不同定义。

  1、当代学者王力说

  著名语言学家兼诗人王力(1900 -1986),在其《诗词格律》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四)孤平的避忌中提到: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汉语诗律学》中说: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如果近体诗违犯了这一个规律,就叫做犯孤平。因为韵脚的平声字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句中就单剩一个平声字了。

  五言的B式句子里(即平平仄仄平),第一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这样,除了韵脚之外还有两个平声字,就不至于犯孤平),七言的B式句里(即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五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七言第一字是平声是不中用的,因为它的地位太不重要了。

  王力的理论是从否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一概而论说起的,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绝对的,如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的句式就不能不论。否则,就犯孤平。这与清人赵执信的“‘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是一个观点。他的孤平理论,基本是在总结清人王士祯、赵执信与李汝襄的理论基础上定义的,但摒弃了赵执信非用韵句也存在孤平的观点。

  2、当代学者吴丈蜀说

  著名学者、诗人吴丈蜀(19192006),在其《词学概说》中提到:所谓孤平,从字义来看,就是孤立的平声字,是指一句诗的范围说的。如果诗句中出现孤立的平声字,就叫做犯孤平。特指两种句式: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句末是平声字而外,句中就只有一个平声字,而且是孤立的,所以这两种句式都犯孤平。置于句子末尾是仄声的句子,不受此种制约,即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他的理论与王力的定义基本相同,都认为只有在仄平单平韵脚的句子才会犯孤平。而置于句子末尾是仄声的句子,即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由于他们二位的观点,较为宽松,故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另一派以启功与林正三为代表的夹平(仄平仄)说,就另是一番说法了。

  3、当代学者启功说

  国学大师启功(1912—2005),在他的《诗文声律论稿》中提到:律句中忌孤平,是从来相传的口诀,但没有解释的注文,也没说哪个字的位置例外。如果有人看到字而推论到句首句尾的单个平声也要避忌,岂不大错?因为孤平实指一平被两仄所夹处,句子首尾的单平并不在内。并引用:

  君至石驿(字孤平)

  往日用钱禁铸(字孤平)

  如果己处(引者注:五言第四字或七言第六字)孤平被两仄所夹,或孤仄被两平所夹,都是非律的。

  启功先生用夹平一词解释了孤平,认为不管是平脚句还是仄脚句,除了句首尾字,凡句中出现二仄夹一平(仄平仄)就是犯孤平。这是沿用了清人董文焕的夹平理论来定义的。从此,两仄夹一平即是孤平一说,被现代人所知。但在大陆好像附和者甚少,而把它又进一步推广的,却是另外一个人——台湾学者林正三。

  4、台湾·当代学者林正三说

  台湾学者、诗人林正三(1943年生),在其《诗学概要》说:所谓孤平,即是句中前后字皆为仄声,而中间夹一平声之谓。犯孤平既俗称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且七言之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故虽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许。至于他处之犯孤平而未救者,可说少之又少。前人有自全唐诗之中去搜寻者,唯得以下两例: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林正三谓:至于四声 递用一说,乃是声调之最高境界。近世诗人,已鲜能发之,唯清人董文焕之【声调四谱】论之甚详。故其孤平之论与启功同宗,都是用两仄夹一平(夹平)来说明孤平的,但比启功责之稍宽。七言之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故虽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许。当是指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这种情况了。

  启功与林正三二位的说法,都是依据清人董文焕的夹平理论,顾名思义而提出来的。董文焕没有说明夹平孤平的关系,而启功和林正三明确提出了两仄夹一平即是孤平。这个定义要比王力与吴丈蜀的定义更加严了些,也正是由于林正三的两仄夹一平即是孤平说,在台湾很流行,现也逐渐影响了大陆,以至有所争端。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林正三的夹平定义显然要比王力的孤平定义严格的多,但他所示例证明《全唐诗》至于他处之犯孤平而未救者,可说少之又少的例句,却仅是引用的王力在《汉语诗律学》证明其孤平之论的两个示例,其科学探究的态度还显不够严谨,恐难足证其说。

  (二)清四家对孤平的理论学说

  现在,我们再来看前人对孤平是怎样论述的,以了解当代四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根据资料显示,历史上最早提到孤平这个问题的人,是清康熙年间的学者王士祯。随后,他的甥婿­­——康熙进士赵执信有进一步的论述。但他们均没有使用到孤平这一名词。到乾隆年间,有学者李汝襄第一次使用了孤平这个词语,之后,同治年间的董文焕又提出了夹平的概念。

  1、清·康熙学者王士祯说

  清康熙大臣王士祯(1634—1711),在其著作《律诗定体》中第一式五言仄起不入韵中列出例诗后,用大字标明指出:五律凡双句二四应平仄者,第一字必平,断不可杂以仄声。以平平止有二字相连,不可令单也。其二四应仄平者第一字平仄皆可用,以仄仄仄三字相连,换以平字无妨也。

  王士祯认为在五律用韵句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必平,断不可用仄声,使平声字孤立,要保持两个平声字相连不单;在仄仄仄平平句中,则第一字可平仄不拘。

又于第七式〈七言仄起入韻〉引例诗起句:待日门漏未稀第三字下有注曰:此字必平,凡平不可令单。此字关系,起句不比三五七句。

  此谓起句用韵者,与双句用韵同例,不可令单,关系不比其它三、五、七不押韵的单句。即是说用韵的句要比不用韵的句子要求严格,在用韵的句子要注意孤平。这里,王士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孤平的概念,也没提到拗救,但他所说的就是当代学者王力所总结的定义。所以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到孤平的人。

  2、清·康熙学者赵执信说

  继王士祯后,他的甥婿——康熙进士赵执信(1659—1733),在其《声调普》于五言律诗中,引杜牧《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诗第二句引丝,于字下注宜仄而平,第一字仄,第三字必平。又举李商隐《落花》诗首联对句乱飞,花字下注此字拗救。并于诗后注明:“‘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又云: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 “七言不过于五言上加平平仄仄耳,拗处总在第五第六字上,七言之五六字即五言之三四字可以类推
  起句第二字仄、第四字平者,如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俱可,若平仄平仄仄则古诗句矣。”“起句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断宜平。此在首联,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联则必不容不严矣

  这里,赵执信即提到了五言用韵句仄平仄仄平与七言的孤平问题,也提出了非用韵句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孤平问题。更主要的是还提出了本句自救对句互救的拗救办法。比王士祯的理论更进了一层,更显具体些,但他仍未使用到孤平这个词语。

  2、清·乾隆学者李汝襄说

  李汝襄(生卒不详),在其所著《广声调谱》二卷卷上《五言律诗》一章,所列五律诸式中有孤平式,引诗例三首:

  唐杜甫《翫月呈汉中王》起句: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李白《南阳送客》次句:(斗酒勿为薄,)寸贵不忘

  唐戴叔伦《送友人东归》次句:(万里杨柳色,)出送故人

  李汝襄在此三例诗句的首字旁,均标出孤平所在,并在后面写道孤平为近体诗之大忌,以其不叶也。但五律近古,与七律不同,故唐诗全帙中,不无壹二用者,然必借拗体以配之。此在古人故作放笔,非无心也。若不察而误用,失之远矣。还明确指出:凡遇平平仄仄平之句,其第一字断不宜仄。然亦有第一字用仄者第三字必用平,谓之拗句。并引郑谷《书村叟壁》诗首句为例:“‘肥朝牧牛,草字用仄,使朝字亦用仄,则肥字为平字单行而不缵矣。此将朝字用平,则肥字不得于上,犹得于下也,仍不单行,故名拗句而可用也。

  李汝襄所列的三例孤平句式,俱是用韵句(平平仄仄平)首字原当平声而拗用仄声(仄平仄仄平)),出现第二字孤平的问题。并没有提到非用韵仄脚句存在孤平的问题,这就是说,全是在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式中犯孤平。并首次使用了孤平这个词语和提出是近体诗大忌一说。以此看来,李汝襄的孤平理论算是阶段上集大成者,对后世王力等学者的研究影响至深。

  4、清·同治学者董文焕说

  董文焕(1833——1877),在其《声调四谱图说》卷十一指出:“‘仄平仄仄平这句式中,单一平声为两仄所夹者为夹平这里首次出现了夹平之说。再看他的解释:“‘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一联首句三字拗仄,首字不救,则下句三字必拗平救之也。若下句三字既平,则首句亦可拗仄,盖二三连平即不犯夹平,则首句首字又不必斤斤拗平以救之也。

  即是说,如上联第三字当平而拗仄了,则需在下联同位该仄而用平来,下联三字拗平则上联可拗仄。二三连平即不犯夹平指的是平平平仄平这个句式,二三字连平,已保证不犯夹平,那么第一字就可平可仄了。有两个平声相连即不犯夹平 讲的是对句互救问题。再如:“‘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首二连平亦无夹平之病。言外之意,首二字如不是连平,变为仄平仄仄仄,也是犯了夹平

  这里又提到了仄脚非用韵句的夹平问题,就是说不论用韵句或非用韵句,都存在夹平问题。由此看来,董文焕解释的夹平问题,实际上就是孤平问题,只是使用了不同的概念而已。但他在卷十二又云:至于孤平、夹平诸句律诗最忌,而拗体则独喜孤平而忌孤仄。却将孤平夹平两个概念并举,而至于什么是孤平,却没有举例说明。这里存疑了。

  综上,即是笔者对自清康熙以来较有影响力的古今八家孤平之论的归纳整理。由此可见,孤平之论始于王渔洋,推之于赵执信,定义于李汝襄,变之于董文焕。孤平一词,始于李汝襄,夹平一词,始于董文焕。王力与吴丈蜀继承了王士祯、赵执信与李汝襄的理论,摒弃了赵执信非用韵句孤平说,归纳总结定义了孤平;而启功与林正三是完全继承了董文焕的理论,定义了夹平即是孤平。以形成两派,所以一直纷争不断。就目前诗界来看(联界现已不忌孤平),一般奉行的还多是王力的定义,基本是从宽处理的。

  笔者认为,不论孤平或是夹平,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单也,亦单也,都是强调的要双平忌单平,只不过是用词不一罢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定义的应用范围的宽严标准不同而已。就个人学习诗联的体会来说,也是比较认可王力的定义,现根据其定义,具体理解为如下几点:

  1、近体诗的孤平禁忌,只存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与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个仄平句脚的韵句,这类孤平共有三种句式:
  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
  
 2仄仄仄平平句式,虽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但句脚双平,是律诗的固定句式,不算孤平;

  3、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式,不管其第一个字是平还是仄,均不影响,只要第三个字是仄就算犯孤平

4、非用韵仄脚句,不存在孤平问题,但也应力求声律和谐。

  据此,将易犯“孤平”的句式归纳如下:

  1、五绝句式:平平仄仄平(韵)
  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尾句
  2)平起首句入韵式:首尾二句
  3)仄起首句不入韵式:首联对句
  4)仄起首句入韵式:首句

  2、五律句式:平平仄仄平(韵)
  1)仄起首句入韵式:首联对句、颈联对句
  2)仄起首句不入韵式:首联对句、颈联对句
  3)平起首句不入韵式:颌联对句、尾联对句
  4)平起首句入韵式:首联出句、颌联对句、尾联对句

  3、七绝句式:仄平平仄仄平(韵)
  1)平起首句入韵式:首句: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首联对句
  3)仄起首句入韵式:首尾二句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尾句

  4、七律句式:仄平平仄仄平(韵)
  1)平起首句入韵式:首联对句、颈联对句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首联对句、颈联对句
  3)仄起首句入韵式:首联出句、颌联对句、尾联对句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颌联对句、尾联对句

 

  二、关于拗救

  拗救是律诗术语。在格律诗中,凡不符合常格平仄格式的字称之拗句。凡拗句必须要,否则为病,有拗有救,不为病矣。如平拗则仄救,仄拗则平救,这样就可以调节音调节奏,使之和谐。拗救,大致可分三类:即孤平拗救、对句拗救和特种拗救。这三种拗救都有特定的适应条件,不是可随便用在每一句的。

  (一)孤平拗救

  孤平拗救,即在平平仄仄平这样的句式里,如第一字当平而用了仄,则必将第三字该仄改用平,调整平仄为仄平平仄平本句自救。这样,就避免了孤平。七言同理,如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当平而用仄,则必将第五字该仄改用平调整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即可(第一字平仄可不拘)。例句:

  鸟鸣春意深(宋·陈与义《寒食》)

  仄仄平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平仄仄仄

  (二)对句互救

  对句互救,只适应于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联中,分小拗和大拗两种情况:

  1小拗可救可不救

  小拗,就是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句式中,如五言出句第三字,七言出句第五字拗仄时,可在对句相应处用个平声字来补救。都是在出句和对句的三字或五字位置上进行平仄互换相救。也可以不救。如: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唐·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宋·范成大《初归石湖》)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唐·王维《辋川别业》)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2、大拗必救

  大拗,就是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句式中,如五言出句第四字、七言出句第六字拗仄时,则必须在五言对句第三字、七言对句第五字上用一个平声作为补偿。就是五言出句第四字和对句第三字平仄互换相救,七言出句第六字和对句第五字平仄互换相救。如:

  况有台上月,如闻云外笙。(唐·刘禹锡《秋日抒怀》)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江村清景皆画本,画里更传诗语声。(金克怀英《渔村话图》)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三)特种拗救

  特种拗救,即五言平平平仄仄句式,三四位字平仄可互调,变格为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五六位字平仄可互调,变格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句式。例句: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唐·杜甫《秋兴八首》)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拗救,只是在本句中相拗相救。这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要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了。

笔者认为,在律诗写作中,拗句,一般是作者在词穷的情况下,不想因律害意,方不得已而为之的。所以,我们最好是能不用还是不用或尽量少用。如确实找不到比之更好表意的词,非用不可的话,那一首诗中也最好不要超过两次以上运用,如多次运用了,就难称为是一首好诗了。

  另外,对于初学者,也不提倡一开始就学用拗救。因平仄格律是基础,应首先要弄通的,待打好基础了再接触这些也不迟。如对基本格律还没搞明白的人,他也是看不懂和用不好拗救的。就好像我们解一道数学难题,可能有几种解法,但必须要遵循规律,其结果一定是要对的,不能乱解。所以,只有在遵常格不能很好表意的情况下,方可考虑使用拗救

  对于五七言对联忌与不忌“孤平”,我想对初学者来说,可以放宽不忌,而对于成手,还是尽可能遵忌为好。

  以上拙见,是拙轩广泛学习、分析诸家之说后,结合个人对诗联声律的理解与体会,归纳整理出来的粗浅材料。鉴于学识水平有限,难免有偏颇之处,如有谬误,还请方家斧正!

       壬辰秋分日 姚永安漫话于抚顺逸云轩

                         (2012年9月22日)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6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3-12-20 15:39:06
文章评论
耕石斋主 评论 (评论时间2015-01-31 06:38:05)  
了解知识,开阔眼界。谢谢。
杜铁林 评论 (评论时间2012-11-20 16:04:15)  
学习了!谢谢!
逸云轩主 评论 (评论时间2012-11-15 13:23:11)  
谢谢易宁!问好!
易宁 评论 (评论时间2012-10-22 19:36:19)  
学习!问候轩主~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