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其它文论
本栏目所称的其它文论,主要指除版块道诗论和赋论内容以外的其它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其它文论
悬念美——对联创作中的极致美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179        作者:苏青        发布:        首发时间:2009-03-23 23:35:00
关键词:
编语:

悬念美——对联创作中的极致美 

文/苏青
 
 
    汉字的形声特点,造就了对联这一独一无二的文学形式。汉字的方正大方、庄重齐整,上下联词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汉语的阴阳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但是,我以为,愉悦人们心智、慰藉人们心灵的,却是对联创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悬念美。

    对联上下两联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者设计一个悬念,并不断破解这一悬念的过程。上联逾是精巧、别致,悬念就逾是神秘、新颖;而下联一旦被工整、完美地对出,如同悬念一经被彻底破解,此时,创作者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就逾刺激、强烈。但是,有时悬念的设计者和破解者并非同一人,前人的绝妙出联会令后人绞尽脑汁,悬念似乎就悬藏在文人墨客可望却难以企及的头顶前方,诱惑你为此追求不懈。

    有这样一个破解上联悬念的美妙故事。古时候,一文一武两新科状元各自乘舟载誉归乡,得志气盛的两位年轻人在运河上竞舟争先,互不相让。最后,武状元竟提出比试对联决定谁行先后,文状元欣然应诺,并自认为胜券稳操。不料,武状元抛出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时,文状元却目瞪口呆,无言应答。原来,此联利用谐音法内嵌三国时期名臣鲁肃和汉高祖手下猛将樊哙姓名,并以此暗喻文臣不及武将。出联合时应景、自然贴切,挑战口气昭然若揭。输给武状元后,文状元从此寝食不安,日夜苦思冥想下联。若干年后,新婚之日的他在热闹喜庆的音乐声中忽发灵感,终于对出满意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下联用宋代名将狄青和汉朝良臣萧何的谐音,暗示武将难比文臣,对仗
工整和谐,回应自然巧妙。文状元苦索下联呈现出的悲剧美让人刻骨铭心,可以想像其成功破解悬念后的欣喜若狂。

    时间常常是悬念美的发酵剂,悬念持续的时间逾长,悬念破解后的欣喜和愉悦就逾畅快无比,美的享受就逾甘醇、持久。相传,宋朝翰林学士院的墙上曾有人书撰这样一幅上联“李伯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联中李伯阳即《道德经》的作者老聃,据说他生下来时父母取门前李树为其姓,由于老聃为道教创始人,故后人认为其“生而知之”。此联不仅难在含一成语“生而知之”,以及连用两个“李”字,更难在将“姓”字中的“生”字两次巧妙分解运用。这一出联无疑是对翰林院众学士的一个公然挑战,也是对学士们才识的一次检验,可以想见所带来的冲击之巨大。不料,此悬念竟常年无人破解,直到十年后才由诗人杨大年对出下联:“马文渊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这一悬念确实解得玄妙。马文渊乃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他在率兵抵御匈奴时曾豪言“大丈夫当战死疆场,以马革裹尸还”。联中两个“马”字工整应对二“李”,成语“死而后已”赞誉马援十分贴切,“尸”字中的“死”字重复分解运用(注:繁体“尸”字为“尸”字下一“死”字),可谓出神入化。此时,不仅创作者在破解悬念的过程中得到了致美的享受,读者内心也会露出美的微笑。

    但是,如同每一个悬念并非都能最终破解,偶尔也会有出联成为千古绝对,在寻觅应联的过程中探索者的智慧不断闪现着耀眼的光芒。此时,对联的悬念美被发扬到了极致。下面是一颇有情趣的同音词组上联,请有兴趣的朋友应对下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