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谈谈赋 比 兴----读<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571        作者:纪有志        发布:纪有志        首发时间:2010-12-30 14:39:51
关键词:毛主席 陈毅 赋比兴 信
编语:
                   

                   谈谈赋 比 兴

                              ----读《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纪有志

 

                     
                      

    1965年7月21日《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是一篇马列主义理论分析文艺创作规律的典范著作 , 它不但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而且对文学艺术的一切部门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010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和诗人毛泽东同志的诞辰117周年纪念日,笔者以此文怀念之。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谈谈赋、比、兴 <wbr>----读《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陈毅同志: 你叫我改诗 , 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 , 从来没有学 习过, 也没有发表过

     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 , 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於律诗稍有来合。因律诗要

     讲平仄 , 不讲平仄 , 即非律诗。我看你於此道, 同我一样,还未入门。 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

     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 由诗一样, 我则对於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善

     七律 , 董 老善五律 , 你要学律诗 , 可向他们请教。

 

                                   西 行

                           万里雪行急 , 乘风御太空。

                           不因鹏翼展 , 那得鸟途道。

                           海酿千钟酒 , 山裁万刃葱。

                           风雪驱大地 , 是处有亲朋。

 

         只给你改了一首 , 还很不满意 , 其余不能改了。 又诗要用形象思维 , 不能如散文那样直

    说 , 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 , 如杜甫之《北征》, 可谓 " 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也 ", 然其中亦有比、兴。 " 比者以彼物比此 物也 "," 兴者 ,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韩愈以文为诗; 有些人说他完全不知诗, 则未免太过 , 如《山石》, 《衡岳》、《八月十五酬张

    功曹》之类 , 还是可以的。据此可以知为诗之不易。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 一反唐

    人规律 , 所以味同嚼腊。以上随便谈来, 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诗 , 则要用形象 思维方法, 反

    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 , 古典绝不能要。但用白话写诗, 几十年来 , 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

    一些好的。将来趋势, 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 , 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

    歌。又李白只有很少几首律诗, 李贺除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 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李贺诗很值

    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

    祝好 !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廿一日

 

    在这封信中,毛主席明确提出了形象思维的问题,指出;“诗要用形象思 维 , 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 , 一反唐人规律 , 所以味同嚼腊”、“要作今诗 , 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 , 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 ”毛主席深刻总结了几千年我国诗歌创作的经验教训,科学地揭示艺术创作过程的特征和规律,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

    毛主席在此信中阐述 " 诗要用形象思维 " 时 , 提出“比、兴两法是不能 不用的"、 " 赋也可以用 " 。毛主席把形象思维和赋、比、兴艺术手法联系起来论述诗歌创作 , 这是对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上的深刻概括。

    什么叫赋、比、兴 ? 《毛诗大序》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 , 二曰赋 、三曰比 , 四曰兴 , 五曰雅 , 六曰颂 " 。所谓风、雅、颂, 就《诗经》在内容上的分类:所谓赋、比、兴 , 就是作诗方法的区分。就赋、比、兴的 本 意及其作为表理手法的本质特点来看 , 朱熹在《诗经集传》里的解说是最清楚 , 表达得也最简明扼要:"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 " ; "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毛主席在谈诗的信中 , 肯定了朱熹的意见,并从“诗要用形象象思维 " 立论 , 从揭示诗歌创作 , 倡导用比 、兴两法来写新体诗歌。

                                                                                                             

                                                                                                                              杜  甫

 

    毛主席在信中提到了《北征》, 认为这首以赋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长篇抒情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值得取法的。长达一百四十句的五言古风《北征》是杜甫取材于个人的遭遇 , 以回家省亲为题材 , 把家庭的命运和整个国家的命运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 成为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宏伟 " 诗史 " 。前人曾指出 = 《北征》是 " 变赋入诗" ,“通诗与散文而一之 " 。(见《杜甫研究论文集 》第三辑)。 " 赋者 , 铺也", 也就是直截了当的铺写陈述。这诗一开始 , 就是用的赋的手法,创造出有深刻思想内容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艺术画面: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 人烟眇萧瑟。

                            所通多被伤, 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 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 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 泾水中荡燏。

                            猛虎立我前, 苍崖吼时裂。

 

    通过这一张张饱含血泪的艺术画面, 诗人高毒概括于国家的动乱、江山破 碎、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 对异族统治者的暴行发出诅咒, 对人民饱经战乱流离痛苦表达深切同情。《北征》这首诗 , 寓情于景 , 寓理于情 , 景物逼肖 , 形象生动。通过《北征》的艺术画面, 读者深深感受到安史之乱给当时社会带 来深重灾难。《北征》这首诗的创作说明 " 赋也可以用 " 的。《北征》虽以 赋为主要表现手段 , 但又不象一般散体文章那样一昧平铺直叙 , 而是兼收用 比、兴的。例如《北征》中," 忆昨狼狈初, 事与古先别。奸臣竞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 , 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 , 宣光果明哲 " 等几句,用周代的褒姒、殷代的妲己比拟杨贵妃 , 用犬戎之祸拟安禄山的叛乱 , 用周宣王、汉光武帝这些中兴之主来期望肃宗重扶唐室。这种拿历史和现实作比的手法 , 较之平淡的叙事更耐人寻味。正如毛主席在信中所说的“可谓‘敷陈其事而 直言之也 ", 然其中也有比、兴 " 。

                                                                                                             

                                                                                                                           韩     愈

    韩愈的《山石》诗 , 也是以赋体手法为主的 , 正如毛主席指出:" 韩愈以 文为诗 ,有人说他完全不知诗, 则未免太过 , 如《山石》、《衡岳》、《八月个五酬张功曹》之类 , 还是可以的 " 。《山石》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 全诗是写作者在深山古寺的见闻和感叹。《山石》诗在叙事状物上很有特色 , 诗人善 于点染色采和捕捉形象 ,把平凡无奇的景物描绘得十分富有诗意。如:

 

                        山石荦确行径微 , 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 , 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既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 , 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 , 清月出岭光入扉。

 

    一处一个画面,一层一个意境,把荒山古寺写得如此清静壮丽 , 给人以新 鲜的印象。诗中叙物以言情,景物郁充满了情意 , 正是赋体手法的特点。 钟嵘的《诗品序》在谈到赋、比、兴的运用时说:" 若但用赋体 , 患在意 浮 , 意浮则文散 " 。所以钟嵘主张兼用三者。因为赋体很不容易把一殷的事理形象化地表达出来 , 所以比、兴两法还是应该多用。毛圭席在信中用辩证维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深刻阐明了赋、比、兴的辩证关系,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

    毛主席又说:" 李贺诗很值得一谈” 。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进步的青年诗人。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 神, 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毛主席摘取李贺《金铜仙人 辞汉歌》中的 " 天若有情天亦老 " 的成句入诗 , 配以 " 人间正道是沧桑 " 的句子 , 翻出新意。毛主席是喜欢李贺的诗。李贺诗歌善于比兴 , 无论写景、抒情、描绘声音,刻划物态,都产泛运用, 其是珠玉璀灿 , 琳琅满目。

                                                                                                            

                                                                                                                         李   贺

 

    李贺的在《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序有诗。诗序一般是以散文略述作诗缘故 , 是赋的手法 , 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截然不同。如这首诗序说:

    魏明帝青龙五年八月, 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仙人,欲直立殿前。宫官既拆盘, 仙人乃潜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再看看诗是怎样写的: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 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 亿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 渭城己远波声小。

 

    这首诗是用历史和传说为题材,咏当世之事。应属于以古喻今, 以仙比俗的比体诗。全诗运用新词丽语写得情景交融。首言茂陵魂魄夜归晓逝,秋桂悬香,苔钱凝碧, 因而得到汉武既殁,宫殿荒凉的形象。中四句写铜人被魏官载走,千里牵送,铜人不忍离开故都。末四句写铜人被运走时的无限感伤:携盘独出,只有衰兰送客,汉月残照,渭水远而波声小。诗人创造性地运用比体手法,虚构出一幅神奇画卷,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的警句,以天比人,独出心裁,把把全诗抒情推向高潮。李贺也善于运用起兴手法的。“兴,起也“。“兴”和“比”也有所不同。“比显而兴隐”。“比”的譬喻明显,“兴”的譬喻阴晦,含蓄。也有些诗的开头,和下文没有关系,只通过景物的描写,为全诗制造气氛,或仅从声韵上协调起来。所以“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是能概括兴体手法全部内容的。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全篇写将士边城苦战,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这首诗的起句,就是即景起兴,并非实景,只是引譬连类,引起联想、烘托气氛。诗人用黑云喻战云,形象地写出了强敌压境、战局危殆的十分险恶的形势。兴体手法,可以取得“文已尽而意有余”,回味不尽,诗味无穷,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

    从上述唐代三位诗人的诗作中,可以看出运用赋、比、兴三法是诗歌形象 化的重要艺术手段。我们要遵循毛主席关于 " 诗要甩形寥思维 ",“比兴两法 是不能不用” “赋也可以用的”的教导,认真研究和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为 发展新体诗歌 ,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而努力奋斗。

 

    注:此旧文曾发表在《本溪文艺》(1979,第一期),今无更多修改。为方便读者阅读,现将《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全文录入。

                                                                               2010,12,26夜

 

 

         谈谈赋、比、兴 <wbr>----读《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1-04-04 21:36:27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