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198        作者:江南清客        发布:江南清客        首发时间:2011-04-28 00:00:16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格律浅谈

                                                                                                江南清客

人们对于现代诗歌和古体诗词这两种形式比较热衷,大部分的文章表现手法是属于这两种,但目前在新诗和古诗之间,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概念,在这里我不想长篇大论地进行论述,在这方面的论述太多了,不需要再专门的赘述,这里只是谈谈我读到的一些古体诗、或近体诗的作品后随时的感想和观点,没有任何修饰和隐瞒。

        第一点:古诗词的格律、特别是近体诗的格律与现代文学的发展严重脱节,比如普通话的提倡,部分地区声调的差异,语言的发展和变化等等。特别是内容表达上的准确性也易误解,故此,创新是发展的必然和必要:.

        第二点:现在那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做的东西太多,恰如没 有灵魂的死尸穿着华丽的、古板的。讲究的服饰,让人看后毛骨悚然。这种现象影响和干扰着古体诗、近体诗、词的创新和发展。虽不予以抵制,但也不予提倡。 

               
        第三点:发展创新,是一切古典文学发展生存的唯一途径。古体诗和近体诗、词、赋等概不例外。那些抱着平仄格律不放,循规蹈矩,不敢越驰一步的行为,是顽固之举,那些懂点格律韵仄便以诗人自居,洋洋得意,是愚蠢之人,如果只符合平仄格律韵律就是好诗的话,小学生们都可作诗,填好平仄及韵律,不就行了吗?这岂不是雕虫小技:关键是,诗言志,抒情怀,为了诗的主题思想,有的地方可以放宽,不必刻意拘束。平仄韵律只不过是框架或基础而已,内涵思想则是诗的骨骼、灵魂和关键。从古到今,有多少名诗名句是打破格律的,杜甫,李白都有例子。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现代人呢?写出的诗能思想鲜明,健康向上,具有时代气息,读起来能阴阳顿挫,高亢激扬,或婉转凄凉,或气势磅礴。或悲壮山河,像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苏东波的《赤壁怀古》,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才叫好诗。那些风花雪月,半掩遮羞,扭扭捏捏,矫揉做作;看起来像缠足的小脚女人,格律再好,再工整和仄,那也只能算是垃圾诗,早晚会在文学的长河中腐朽掉。

           第四点:任何文艺思想和形式的形成,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从《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从先秦的散文到唐诗宋词,从八股文到白话文都是如此,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唐诗在当时是语言交流形式的主体,甚至都用到外交的辞令上。就像八股文在当时的应用一样。京剧作为我们民族的国粹在百年的历史中不也是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吗?像古体诗和新乐赋这样的题材,在现时充其量不过是人们交流中自娱自乐,抒抒情怀,吊吊古今,做作文字游戏而已。因为它已不是语言表达形式的主载,它已远远不适应历史地发展,不是吗?宪法上,外交上,合同上,新闻上,能运用这些缀口拗句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古诗词及近体诗,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是那么的辉煌耀眼,它是我国古文化的精粹,是我国古文化宝库中最珍贵明珠。它有着不息的生命力,一千多年的历史已经说明并将继续说明这一点。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发展,因为这样可以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发展。了解我们的先人是何等的文明和睿智。继承古典文化的精华,需要整个民族的努力。比如我们的报纸,文艺等,可以专门拿出版块,适时地,不断的加以宣传,以推进人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爱好,民间诗社的组建,各个诗协的成立,对于继承和发展古诗词都具有积极地推进作用。”任何规则都是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例外。处处拘泥于格律,反而伤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我们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杜甫的律诗总算是严格遵守格律的了,但是他的七律《白帝》开头两句是:“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倾盆。”第二句第一二两字本该用“平平”的,现在用了“仄仄”。诗人有意把白帝城中跟白帝城下(城外)迥然不同的天气作一个对比,比喻城中的老爷们是享福的,城外的老百姓是受灾受难的(原注:下面的六句是:“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年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我们试想想看:诗人能把第二句的“白帝”换成别的字眼来损害这个诗意吗?
             在这一点上,毛主席的诗词也是我们的典范。按《沁园春》的词谱,前阕第九句和后阕第八句都应该是平平仄仄,毛主席的《长沙》前阕的“鱼翔浅底”,后阕的“激扬文字”,以及《雪》前阕的“原驰蜡象”,都是按照这个平仄来填的;但是《雪》后阕的“成吉思汗”,其中的“吉”字却是仄声(入声),“汗”字却是平声(读如“寒”)。这四个字是人名,是一个整体,何必再拘泥平仄?再说“成吉思汗”是一个译名,他在蒙古语里又何尝有平仄呢?再举毛主席的《念奴娇·昆仑》为例。依照词谱,《念奴娇》后阕第五、六、七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但是毛主席写的是:“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既然要叠用三个“一截”才能很好的表达诗意,那就不妨略为突破形式。
                毛主席的诗词,一方面表现出毛主席精于格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并不拘守格律。但是,假如我们学些旧体诗词,就应该以格律为准绳,而不能以突破束缚为借口,完全不讲韵律和平仄。如果写出一首没有格律的“律诗”,那就名实不符了。词的平仄本来比诗的平仄更严,如果一首词没有按照平仄的规则来写,就不成其为词了。旧体诗词的好处在它的音韵优美,而不在于字数的固定。假如只知道凑足字数,而置音韵于不顾,那就是买椟还珠,写旧体诗词变为毫无意义的事了。因此,我们必须力求做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同意起来。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我们先要熟谙格律,从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对于古体诗词的继承,需要创新,不管怎么创新,格律韵律还是要讲究的,只不过是把过去的几种格律灵活运用,什么孤平调啊,平起仄收,仄起平收,拗句,四声调等都可以适当地放宽。比如用平韵的平声和上声等,否则那些超过三个字的人名,地名,译名,成语(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成吉思汗)等就很难用到诗或词里。但是不管怎么放宽,还是要有一定的、统一的、象征性的东西,不然就成了诗不诗,词不词,古代不古代,现代不现代的四不像。就像现在有的人写现代诗一样,不讲韵仄,不讲形式,胡写乱写硬要说是诗,让人看后,不知所云,哭笑不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期盼已久的文学复兴、百花齐放的春天即将到来,但愿古体诗(近体诗)这颗古老而不朽的文学之树,能够开出耀眼时代的新花!【注明】先要[熟谙]格律,从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宁海风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05 13:49:04)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