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一些读后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775        作者:高巧玲        发布:高巧玲        首发时间:2013-01-24 09:43:00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读周承强诗集《在南方的云彩里》有感

高巧玲

很早就收到周承强所著的诗集《在南方的云彩里》,这也可以说是我有生第一次收到未曾谋面文友的馈赠,当然当时的激动和感激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擅长写诗评的人来说,很多的感受不知如何用文字来表达。

我很喜欢诗,可以说爱诗如命。静静地品读诗慢慢成为了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幸福。特别是在住院期间又相继收到了内蒙古有名的一整套《杯水诗刊》和主编柳苏老师的诗集《诗歌旅程:一场心的行走》,同样还有开笔会时收获的很多文集,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就周老师而言,他也曾有过和我们大多数人相同的经历:“在深秋错过相遇一片枫叶”,“哨长却通过窗口把我看成一棵枫树”;“崖上的香椿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发芽了”,我却在“松香的牵引中有了飞翔的感觉”;“在军人的眼中总是渴望看到绿以外的颜色,特别是红色”等等,这样熟悉的情景我们都有过很深刻的感触。但是至少我不能像作者一样把周围环境中所熟知的一点一滴都以诗的形式来表达。并且作者的每一首诗都能通过借景来抒情,如通过“太阳”、“云朵、“香椿”、“松香”、“水杉”“槐花”、“黄鼠狼”、“皮影戏”、“狗化石”等。也真如作者在《枯叶在北风中消失》中写道的:“事事相违的缺憾随风飘散/一片叶子的力量无所阻挡/故人总是在不经意中悄悄消失。”多么平实憨厚的语言,表达了一些真真切切的贴心感受。

在“柚子熟透的季节黯然神伤”、慨叹不能在“石榴果红的日子结出硕果”,但是他却可以“年年敞着花开的胸怀”,也可以让“卧床多年的老兵听到一种荡人心魄的召唤,那种召唤比林涛亲切绵长比山雀悦耳动听”。他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和想象?肯定与他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分不开的。

作者同样会借助我们熟知的一些景物,如《月悬头顶》中的良辰美景来表达对故乡、对故人的怀念,用“每一座山头都汇成月海急浪/每一处洞穴都激荡月潮的回响/故人却在月光深处翩翩起舞一言不发”……多么美妙和意境和情怀。再如作者在《溪水无声》中寓意某种生命是这样描述的:“总是在应该转折的时候适时转变/总是在应该流淌的地方一泻千里/一切变化都似乎不曾发生/每一滴水都似曾相识静若珠贝/又行色匆匆不为所动”。

作者还能从一条相伴多年的小溪流中发现:“河床越低溪水流得越远”;能从身边不值得一提的尘粒中得出:“细小柔韧无处不在/浮起的永远在不停飞翔/空间有多大队伍就有多长/黑暗越大覆盖起深”;能从《临时停车》中感受:“车票仅仅是一种乘车凭证/存在就是一种美丽和高明”。从而总结出了《高不过尘埃》和《低不过溪流》这样哲理性非常强的经典名句。如果我们都能像作者在《高不过尘埃》中所写的那样:“用身体刷新宇宙的高度/用沉落展示一种胸怀”,面对“一些梦想的应运而生”和“一些情节的深秘莫测”,能“像戍边武士的前世今生/以水杉的姿势遗世独立”,这又是怎么的一种境界?

另外,文中很多拟人、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活灵活现。如:“青鸟记不清从何时开始/溪水无需牵引一路的悠闲/月光腿脚轻柔来去无声/黑暗中我的寂寞与它的凉意不谋而合/” ……月亮怎么会在黑暗里反省等待?又怎么会谨慎怯懦焦虑不安?还有鸟儿的哭泣是饱含热泪、情绪激昂、头痛欲裂、痛心疾首、向太阳坦露苦衷等等。

最后,就周老师的诗的高度而言,尽管我也是读了很多次,但总感觉还是无法驾驭作者的思想高度。尽管自己当年对军人的崇拜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还是无法体会作者灵魂所能到达的思想境界。或许真是现实的残酷把什么都磨平了的缘故,做为一个诗的爱好者,做为一个诗的追求者,只愿诗会像“那些不可琢磨的神秘劲头源源不断”来慢慢净化我们的心灵;愿诗歌能带给我们像周老师的《在彩云之上》“暴雨季节坡上雷区激情满怀/时常自爆自响一些陈年旧事”也是很不错的。

 

    20121229,毋愉俭文学作品集《小草年华》出版座谈会在县文联会议室召开,出席人员有:赵永平、张中伟、王长胜、李继文、郝生英、张金花、高巧玲、郝汝春、王进明、高成让。以下是部分成员发言稿

 

《小草年华》的创作谈

毋愉俭

天文联、文协为《小草年华》一书的出版召开座谈会,在这里我向各位领导、专家、作家、学者表示歉意!               

             从小我酷爱读书、由爱好读书,从而爱上了文学,由爱文学慢慢地试图搞点文学创作、读初中和师范时就写过一些豆腐干的小文章。向小报小刊投稿,有的也就发表了;有的石沉大海了。发表了的高兴一阵子,当时也不在意,为此也没有保存底稿。当了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再无投稿的念头。退休后有闲空了,加之在已故的前任文协主席巩致平的推荐下,加入了平遥文学会。先后参加了孟山等数次文学笔会活动,聆听了林斤澜等多位知名作家的讲座,又在文联主席赵永平同志创办的平遥文学、平遥古城报上陆续发表了数十篇诗文,使我有了一点微不足道的长进。

    女婿王力盛看到我写的这些拙文,告我说你也出一本书吧。于是在女婿的鼓动下我有了出书的想法。

    我想名人有名人的追求,像鲁迅、郭沫若、赵树理等,像现在的莫言、二月河、张平等他们有更高的追求。

平凡人也应该有平凡人的追求。为此,我把自己写下的诗文选了一部分整理成册交付出版。定名为《小草年华》,我想大树有大树的气派,小草有小草的芳香,我的一生也是千千万万平凡人的一生,我把自己所经历的,看到的,坎坎坷坷用文学形式记录下来,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小草年华》的出版我即不图名,也不为利。我自己都赠送给文友、亲友和老同学。《小草年华》的出版,对自己、对后人、对社会都有个交代。

我这个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从红领巾少先队、加入共青团、又加入共产党,我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信徒。所以我要讴歌今天的好日子,鞭笞揭露旧社会的悲苦生活,没有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一代领导人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时光和好日子;没有三代、四代好领导,就不会振兴中华,就不会带领亿万人民踏实地走复兴之路的金光大道。

以上就是我出版《小草年华》的初衷吧,这本书出版后,老同学聚会、文友聚会、亲友办喜事等机会,我把书发出去。

山西广播电台原大戏台总编辑我的老同学李春芳给我打来电话,看了此书很受感动,她让她儿子看了“俺哥俺嫂”这篇小说,最近对她更孝顺了。山西大学退休教授老同学张秀英给我发来短信写道:看过此书很是羡慕你平凡而多彩的苦乐年华。我的小孙子小民今年10岁上五年级,他看了之后对我说一定要把作文写好,向爷爷学习,这次期中考试作文得了满分。好友张业万在病床上坚持看完这本小书,在临终前嘱咐妻子和子女要求把这本书都传的看完。82岁的文友郝生英老师,冒着鹅毛大雪不畏严寒骑自行车来到我家和我畅谈读了之后的点滴感受。我妻的三叔雷应斗是旅居日本的华侨,今年回来探亲,我赠送了他一本,他回日本读后给我来信说,看了我的书之后更加思念祖国、思念故乡,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这些海外华侨深感自豪。文学会主席张中伟说:看了这本书就了解了你这个人的全貌。

这本小书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缺点存在不少,恳切希望领导、各位专家、作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文化人生活的情趣和价值

一一读毋愉俭《小草年华》有感

张中伟

毋愉俭老师是我印象中较早的协会会员。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见了面他

就对我说:"有活动就通知我。"在我的印象里,这是一位热心文学写作的老人。

但由于近年协会提倡吸收、吸引年轻人入会参加活动,所以年龄偏大的会员相对参加活动少一些。所以我与老师见面时随便闲谈上几句也就过去了。

今年春天,在一次活动上,忽然接触到毋愉俭老师出版的《小草年华》一书,

拿回家中,简直可以说是一口气读了下来。老师文笔朴实,集数十年之功力,

竟然在文学写作的各个领域多有涉猎,而最后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他一个人风

风雨雨走过的七十多年的人生坎坷岁月。就是这一本书的阅读,平时见上多少面

也没有这样一次了解得深刻。真是其中大致的人生历程,艰辛、欢乐可以说一览

无余。事后我想,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就这样一本由零星小火花所汇聚起来的

集子,就把一个人的一生表述得大致清楚。后来我就想到应在协会会员中,特别

是年老的会员中大力提倡这种汇集性作品,这样做既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交代,

也是对世人的一个表白,其中不无对世人的规劝告诫,也多有对人生真谛的弘扬

性激励。由于寄于这样一种思想,本想今年前半年就开这个座谈会,但由于我的

健康问题一直未能如愿。在此送旧迎新的时刻,我们今天召开这次"毋愉俭老师

《小草年华》出版座谈会,就是想让大家共同来感受一下毋愉俭老师出书的欢

乐,从中也领略一下我们文化人生活的情趣和价值。

2012年12月29日

 

 

 

                   一一读《小草年华》有感

王长胜

毋愉俭老师与我是同时代的人,也是教育同行的战友。虽然我们没有在一个单位工作过,但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在岳壁学区黎基学校工作时就知道他是一名好教师。这次通过拜读《小草年华》一书,我才真正对他有了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

老师的文学作品集《小草年华》是我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是那个时代在他身上打上的深深烙印,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十分熟悉也十分亲切。

老师以《小草年华》为书名,可谓独具匠心。我理解为他自谦地称自己为社会中的一株小草,甘于平淡。细读《小草年华》一书,小草宛如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凸现在眼前。这株小草虽没有树高,没有花香,但它独特的优异品质和精神正是老师一生所仰慕、追求、并努力实践着的。

综观全书,这种品质和精神集中体现在爱事业、爱家庭、爱读书、爱唱歌、爱写作等方面。

爱事业。他从教近四十年,从城市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学到中学,从领导到教师,哪里需要就到那里,甘当人梯、园丁和蜡烛。工作总是勤恳实干、争先争优,从不讲条件和价钱。在《小草年华》诗歌篇中的"老马识途自奋蹄"一诗中写道:

尽管我已两鬃斑白,

生活清贪,

也没有那蜘蛛网般复杂的关系,

但我始终觉得生活有价值,心理坦然。

 

我们不后悔,

我们真正体会到人生真谛,

少向人民索取,多向人民奉献。

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和祖国花朵在一起,

永远跳动着一颗火热而年轻的心。

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还在《小草年华》诗歌篇中的"学校的灯""人民教师之歌"中有深情的表述。

爱家庭。老师对家庭主动担责,不霸不娇,与妻于共筑爱巢。在 《小草年华》散文篇中的"男人·围裙"一文中写道"……回到家里系上围裙做饭,当我做好香喷喷的饭,与妻子儿女共餐时,我感到的是一种难得的天伦之乐。"老师认为,不怕人说妻管严,主动多干家务活,对男人来说是一种爱家庭的美德。

爱读书。在《小草年华》后记中,老师写道:在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读书,特别是上了平遥一中,每天下午四十五分钟课外活动时间,别人是尽情地玩,而我是坐在大成殿的屋檐下尽情地读书、看报,如同一只小羊跪在嫩草上啃个够。从小到大读书看报成了他每天的习惯。读书提高人的素养,读书也改变人生的命运。从小爱读书使他当教师是好教师,爱上写作是好把式。

爱唱歌。在散文篇中"好歌伴一生"文中写到:我这一生,可以说天天唱、月月唱、年年唱。什么革命歌曲、民歌小调。秧歌梆子,无所不爱哼……歌曲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鼓舞我、鞭笞我,激动时想唱,遇到困难不顺心时也悄悄哼之,有时唱之舞之、足之蹈之,既健身又陶冶情操……回顾三十年来风风雨雨,富有诗意般的教学历程,是歌曲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感到生活的美。

爱写作。从上小学自编自演说快板、上师范当记者编杂志,到当教师后写论文、诗歌、散文,特别是退休以后,在《平遥文学》、《平遥古城报》等文学作品专刊上开辟专栏,发表了数十篇风格独特、影响较大的诗歌、散文、对联等作品,爱写作结出了硕果并形成了特色。

《小草年华》既是毋愉俭老师的文学作品集,也是他人生岁月的回顾,更是他人生精神的汇聚。在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社会文明建设中,读读这本书是大有收益和启迪的。

 

 

 

执教是模范  笔耕也过人

 

郝生英

 

15年前,赵永平在孟山当乡党委书记时,文协在孟山举办笔会。从那时起,我认识了毋愉俭老师。10多年来,只是在文联、文协组织的一些活动中见见面面而已,彼此没甚交往,只停留在一般文友的层面上。

今年6月,在文联的一次活动中,有幸得到毋愉俭老师编著出版的〈小草年华〉诗文集。回到家里粗粗浏览了一下,霎时接近了“双进关系”,后来开卷用心精读一遍,心不由己地便加深了对愉俭的印象,并产生一种共命运,相识相交恨的敬爱之情。

他当过中、小学教师,学区校长,曾当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他爱好者文学艺术、喜欢“爬格子”,他的工作经历和个人性格爱好,几乎与我同出一辙,自然而然“双进关系”趋向了零距离。

俗话说:“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通过品读《小草年华》,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毋愉俭,读出了他的人品、艺品;读出了他的为人处事。他笔下各种样式的文章,篇篇都是他饱含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生活、爱教育事业的一颗红心的流露。这大小长短不一的60件作品,与其说是用笔写出来的,倒不如说是用心谱出来的感情符号。这60件作品里尽管没长篇大论的厚重题材;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高谈阔论,只抓取了个人身边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用“山药蛋派”的白描手法道出作者所感所想。读后却让人心潮澎湃、余韵无穷,潜移默化地起到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功能作用。透过这135个页码的铅字,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毋愉俭。

其一、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使他过早地懂得了人世的酸甜苦辣,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小学到中学他都是尖子生,在平遥一中上学时,图书馆成了他的第二课堂,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别人到操场上玩耍,而他一头钻在大成殿的屋檐下尽情地看书读报,如同一只小羊跪在嫩草地上如饥似渴地啃个够,他读了好多好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弱冠之年就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功底,怪不得他参加工作后提起笔来就运用自如。

其二、他以一个对社会持责任感的心态,善于在日常平凡中发现美,捕捉闪光点,去粗取精,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以小见大“点水看太阳”,客观地弘扬了人间的真善美,揭露人间的假丑恶。例如“购粮”,通过领粮排队,一位年青人敬老助残的故事,针砭利用特权“走后门”的可耻行为,褒扬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和自私者的自责。

其三、他工作上尽心尽力,生活上低调做人,在家庭尊老爱幼,与妻子相敬如宾,敢于向大男子主义挑战。爱好写作,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贵在“勤奋”。

美玉也会有瑕疵,《小草年华》在编校成书过程中也有一点小小的失误,第五页“楹联篇”“包文拯”误为“包文正”字;第46页“好歌伴一生上数五行“八路军”应为“解放军”;第86页“张子壮”应为“张子状”。

 

读《小草年华》有感

高巧玲

坦白地讲,和毋老师谈不上熟悉,也就有过一、两面这缘。但今天能来参加老师《小草年华》的出版座谈会感到非常的荣幸!名如其人,他的书名和人名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看起来薄薄的一本书,却容纳了“快板”、“楹联”、“诗歌”、“散文”、“小说”、“论文”六大板块,可见都是精心选出来的上上之作。全文阅读下来,我感受到了毋老师当年风华正茂的创作激情,同时也被毋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飞扬的思绪所感染。他在诗歌《怀念与遐想》中,用“好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来形容突然“发现两鬓增添的白发”,又用“思绪像脱缰的野马/又像澎湃的汾河水”来表达五十个春秋过去的慨叹。就这样用平实而纯朴的语言生动活泼地表达了:老师----学生-----老师,昨天----今天-----明天,这样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以及他对生活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一种态度。

读着读着,我仿佛是在聆听一位老者讲述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故事,从上学、工作到生活;从学生、教师到亲人。都是用他平日所熟知的一些事物,如:灯、石笔、催眠曲等来真切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七彩人生。就像用作者本人的话来讲,他的一生,作为人民老师永不后悔,始终感觉生活有价值,心里是坦然的。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而毋老师所悟出的人生真谛是:少向人民索取,多向人民奉献。并以此来严格标准和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他同样和自己的父辈一样经历了特殊的磨难,但他没有埋怨。他能始终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他总是把自己比做“一滴水”、“一棵草”,把党比做母亲。他深深自责:“亲爱的党---母亲,我没有美丽的彩贝,也没有可爱的雪莲,更没有绽放的英雄花……”有的只是吃粉笔灰的无怨无悔和为党、为人民奉献一生的任劳任怨。

富有诗意的教学历程,还有歌的一直陪伴,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这也是我最受启发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丽无处不在,让我们这些文学的新秀都能从毋老师的身上以及他的《小草年华》中有所学习和进步。

最后祝愿平遥的文学事业蒸蒸日上,一年更比一年好!

201212

 

 

青青故乡草 悠悠赤子情

                      —读毋愉俭老师文学作品集《小草年华》有感

 张金花

 

老师是我县文学界老前辈,平常接触不多,但毋老的诗、文却常在古城报上拜读。在一次县文联举办的“迎十八大长篇小说作品推进会”上,当毋老将他刚出版的文集《小草年华》赠与我时,我如获至宝,回家即仔细拜读。

    老师文集犹如沐浴在一缕带着清新泥土味的芳香中,那一篇篇家长里短街头巷尾的小故事,那一件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身边事,通过作者独特的笔调,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眼前。作者用敏锐的视角,以普通人的生存与命运为切入点,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描绘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讴歌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如小说《俺二大爷的街门》,小说中的二大爷就好像是我的邻家大爷,他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柴扉变成了崭新高大的瓷砖街门,然而由于道路拓宽,刚修好的新街门还没看够就得拆除。一边是古城人日思夜想的致富路,一边是自己心爱的新街门。文章通过修街门拆街门再修街门这一事件表述了普通老百姓对党的政策的理解与拥护。而小说《秧歌情》则通过一对年轻人的恋爱故事,歌颂了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下尊老爱幼的男主人公的崇高美德。

 观文如观人,拜读毋老师文集,不仅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思想的洗礼。笔者将自己比作小草,而我却在这些作品里看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
     最后我祝愿毋老人生之树艺术之树常青,创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永远发光晶亮的一滴水

-一一读毋愉俭老师《小草年华》有感

郝汝椿

今年6月上旬,在县文联召开的"小说推进会"上有幸觅到年过七旬的毋愉俭老师,并获赠自著作品集一册。读之,深受感触,获益匪浅。

老师的作品共分6类60篇,涉及快板、诗歌、楹联、小说、散文或教学论文多种题材,时间跨越近30年。从这些短小精悍的粹品中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位能通晓多种文学题材,才华横溢的文化人,更是一位"爱吃粉笔灰"的忠于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

老师的作品没有叱咤风云的慷概悲歌,没有情情我我的缠意绵绵,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情节。篇篇多是触生情,有感而发,即兴而作的朴实语言。声细语言、娓娓而谈的笔调,简意意赅地反映出社会底层的草根人物日常生活的琐事,富有"药蛋派"的乡土气息。正如快板书中"父老乡亲站一站,听我说个快饭板。"读之倍感亲切。掩卷之余,幽香不散,令人深省,耐人寻味。平淡中见真情,这太约与老师出身农家,平民心理,平常心态不无关系。

老师的作品篇幅不长,短短千百字,却蕴藏着人的良知,都反映出一种人生哲理,折射一个闪光点。从《俺二大爷的街门》短短1200字的篇幅,反映出二大爷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矛盾过程。讴歌了一个普通老农顾全大局,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特别耐入寻味的是还有一大批帮忙的"邻居"群体,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春浇》一文就更短了,仅五六百宇,没有共产主义风格的刻意高调喧染,却在基本的人性中把上崖村、下崖村"祖租辈辈浇地不是吵闹,就打架斗殴"化解,展现出充满和谐的当今社会。利用传统的民间传说,用拟人的笔法,诙谐、调侃笔调,展现出当今盛世县城老年群体颐享天年,幸福祥和,充满阳光精神生活。诸如《购粮》、《平遥家的米汤》等等,都能从平淡的日常琐事中捕捉到细微的亮点、闪光点,并使其在不经意间发扬光大,得到升华。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可能写出这样言简意骇的文章,没有乐观的心态和平的眼光不可能品味出真、善、美的人性。没有健康向上的思维不可能在淡淡中发掘出高尚的情操,并升华到一定高度的镜界。   

文如其人,从毋老师的文章中透视出老师的为人与处事平和心态,对一生从事的教育事业以及对家庭的责任和态度。他把白己比作一株小草,我们从《小草年华》中品味到了由一株小草所转换成为一杯富有营养价谊的牛奶浓香。也倒正象他的诗歌《我是一滴水》中所述:"使我这滴水永远发光、晶亮。"正是这滴汇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的水,使社会空气更加清新,天空更加清亮。祝毋老师健康长寿!宝刀不老!

肥脊丘坡不择地,唤得春色染山青;安知牛奶富营养?应谢小草一枯荣。

 

得着阳光便灿烂

                      —《小草年华》粗读有感

高成让

一株小草,少人注意。一株寻寻常常的小草,它能否活下去?它会长成什么样子的榜样?善良的人们实在难以展开想象?

 

阴霾退尽/春苗激荡/天安门礼炮鸣响了21/普通的小草啊/遇上了春的好时光/尽管处于买不起石笔的清贫/尽管守着摞着补丁的衣服/然而鲜艳的红领巾上/是沐浴着阳光的脸蛋儿/用苦读回报双亲的衣饭/让资助石笔的手/常书写欣慰的奖状/小草是否有夏日荷花的芬芳/小草能否有春日黄鹂的鸣唱/街头响着保卫祖国的快板/红领巾园地三好学生的样榜/告诉我们雷锋的时代里/鸡窝里真能飞出美丽的凤凰/不必知道具体的名字/不必惊奇雨后春笋的崛起/这是阳光普照的一代/这是雨露均沾的一代/这是芳草报春的一代/这是公而忘私的一代。

在春风里/这一代小草成长了/他们长成了株株栋梁/他们组成了共和国建设的脊梁/他们将获得的爱在心田发育/以百倍的热情回报社会/太阳下园丁的形象真得很美/烛光摇曳/呼应着灵魂工程师的心潮/时光荏苒/报春的小草慢慢成熟了/莲花淤泥出莲蓬/落红化泥护根梢/小草是忠贞志士青春心态的化身/莲花是纯洁无染人生的象征/老来白是硕果累累的象征/九月菊则是其不畏露期昂扬斗志的象征/此刻我们面对着《小草年华》一书/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夕照红/你看那翠柏苍松/你看那经霜更艳的红枫/你看那满目青山和满天异彩壮丽的霞云/这样的小草年华/如陈年老酒的芳香醉人/如雨后茉莉花的清新宜人/这样的小草年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大爱的人生/迎来了扎根心田的永生的雷锋。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李宣章 评论 (评论时间2013-02-06 23:10:42)  
一组很有味道的读后感~!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