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赋论
本栏目所称的赋论,主要指对本站辞赋骈文版块的作品与作者进行的文艺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赋论
骈律赋句式布局的一种好形式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4877        作者:马德实(辽东一叟)        发布:马德实        首发时间:2014-07-30 12:28:13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骈律赋句式布局的一种好形式

骈律赋创作过程中,句式如何布局,包括句式先后顺序、各种句式如何搭配、同一句式使用频率等等,都是每篇作品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笔者以为,用紧句、长句、隔句组成一个句式段(以下简称“紧长隔句式段”),经常、甚至连续循环运用这个句式段及其变式,是句式布局的一种好形式。举个例子:“识达精微,言穷是非。弃霜刃以长往,弄云涛而不归。寂寞岩烟,沉东流之渺渺;凄凉浦树,含落日以依依。”(唐  宋言《渔父辞剑赋》)——这就是笔者所说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这不是笔者的发明,古人的大量赋作中都是这么做的。

唐人《赋谱》一书把律赋的句式归结为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轻隔句、重隔句、平隔句、疏隔句、密隔句、杂隔句)、漫句、发送各类。“律赋就是骈赋,只不过其韵脚是预先确定而已。”(尹占华:《律赋论稿》96页)。“律赋形式,于句法非有异,全与骈赋相等。”(《赋话广聚》第六卷621页)。因此,骈赋和律赋在句型的分类上和句式布局的技法上应该是大体一致的。我们这里重点探讨一下紧句、长句、隔句在作品中的布局方法。

先来看一下唐朝进士王损之的律赋《饮马投钱赋》的句式是如何布局的。全文如下:

  昔人有暗室无欺,行行路歧。涉清流之荡漾,指白水以驱驰。乘匹马而来,念兹枯渴;倾一襄以用,投彼涟漪。丨且水本无情,人能誓志。俯濯缨之上善,控奔蹄之小驷。兼隅是切,斗升之水无多;重价将酬,子母之钱尽弃。丨汤汤浅濑,历历五铢。饮之而忘其量也,投之而无乃甚乎!同济河而沉璧,异浊水以求珠。隐金沙之中,迷于赤仄;落蘋繁之上,混彼青蚨。丨嗟乎!利巳则多,洁身诚鲜。在一饮而何损?投半两而称善。凫鹥下处,对鹅眼而难分;鳣鲔游时,杂鲸文而不辨。丨骎骎练影,潏潏波声。满腹而自资行道,坠钱而孰谓沽名?郭况之家人傥来,讶移金穴;汉代之赀郎或见,犹认水衡。丨浦溆萦盈,汀洲重叠。吴酌贪而难并,王不言而雅叶。致香醪而一醉,且乏杖头;入春溜以俱沉,不漂榆荚。丨澄明水底,散乱马前。乍似拣金之碛,何殊种玉之田。逐好利之徒,无辞俯拾;同贯珠之子,几误旁穿。丨是知雅志无俦,常情不到。将均勺水之直,自胜饮冰之操。则坠银瓶于井底,思妇徒伤;投竹杖于陂中,仙翁可报。丨贤哉项氏之心,从吾所好。

仔细分析这篇作品可以看到。通篇除开篇一组、中间“汤汤……青蚨”一组和结尾一组散句外,其余六个句式段都是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其中“嗟乎”以下五组是连续循环使用的。开篇一组和“汤汤……青蚨”一组都酷似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应视为它的变式。这一点下文将予以探讨。

再看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用天下心为心赋》,全文如下:

至明在上,无远弗宾。得天下为心之要,示圣王克己之仁。政必顺民,荡荡洽大同之化;礼皆从俗,熙熙无不获之人。丨当其治国牧民,代天作主。敷至治于四海,遂群生于九土。以为肆予一人之意,则国必颠危;伸尔万邦之怀,则人将鼓舞。丨于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有疾苦必为之去,有灾害必为之防。苟诚意从乎亿姓,则风化行乎八荒。如天听卑兮惟大,若水善下兮孰当?彼惧烦苛,我则崇简易之道;彼患穷夭,我则修富寿之方。丨夫如是则爱将众同,乐与人共,德泽浃于民庶,仁声播于雅颂。通天下之志,靡靡而风从;尽万物之情,欣欣而日用。丨岂不以虚己之谓道,适道之谓权?下有所欲,吾何可专?一应万而诚至,寡治众而功宣。尧舜则舍己从人,同底于道;桀纣则以人从欲,自绝于天。丨必也重乎安危,明夫用舍。弗凝滞于物我,可并包于夷夏。赜老氏之旨,无欲者观妙道于域中;稽夫子之文,虚受者感人和于天下。丨若然则其化也广,其旨也深。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达彼群情,侔天地之化育;洞夫民隐,配日月之照临。丨方今穆穆虚怀,巍巍恭己。视以四目,而明乎中外;听以四聪,而达乎远迩。丨噫!何以致圣功之然哉?从民心而已矣。

分析这篇宋代的作品,可以看到,文中有五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连续循环使用,第四组和第五组也是连续循环使用。

再来举一些例子。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就不引用原文了。(1)唐人浩虚舟的《行不由径赋》中有六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而且全部是连续使用的。

2)唐人宋言的《渔父辞剑赋》中有四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其中三组是连续循环使用的。

3)唐人康僚的《汉武帝重见李夫人赋》中有四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其中三组是连续使用的。

4)唐人黄韬的《馆娃宫赋》中有五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其中有四组是连续循环使用的。

5)宋人田锡的《雁阵赋》中有三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其中文章开头两段是连续循环使用的。

6)唐人王棨的《芙蓉峰赋》中有四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分别是连续循环使用的。

7)唐人林滋的《阳冰赋》中有四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分别是连续循环使用的。

8)唐人陆龟蒙的《书带草赋》中有两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是连续循环使用的。

相信以上10个例证,足以证明紧长隔句式段在唐宋律赋中是被广泛应用的。

在清代律赋中,紧长隔句式段也经常出现。席振起的《杏花春雨江南赋》的开篇就是“消息斗春,风光破冷。盼芳讯兮依依,触离情兮耿耿。怀人江上,想思楚尾吴头;送客江干,怅望鞭丝帽影。”汪芑的《春夜宴桃李园赋》中也有多处酷似紧长隔句式段的文字。笔者曾对赋友说过:“紧长隔句一线穿,可以拿去考状元”。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句式段,可以视为是“紧长隔句式段”的变式:

1与紧句字数、结构相同的散句充当紧句使用。如:“澹台灭明,幽栖武城。感朴直之风散,恶奸邪之径生。苟正其身,宁偏僻而是履;不以其道,故斯须而不行。”(唐 浩虚舟《行不由径赋》),其中“澹台灭明,幽栖武城”是散句。

2)紧句化为长句,全段变成“长长隔句式段”。如:“彼子胥兮亡命江湄,赖渔父兮停桡在兹。既横流而济矣,因解剑以酬之。厚意殷勤,何惜千金之器;高情特达,竟陈三让之辞。”(唐宋言《渔父辞剑赋》)

3长句化为紧句,全段变成“紧紧隔句式段”。如;足以光昭千古,照临下土。殊祥着明,庶物咸。名矫翼,如威凤兮鸣朝阳;时藿倾心,状灵芝兮耀中圃。”(唐 李程《日五色赋》)

4)增加一个紧句。接连出现两个紧句,全段变成“紧紧长隔句式段”。如:“是则婵娟可玩,隐映难亲。不有如有,非真似真。既扬翘而掩袂,亦流盼以疑神。悲翠帘前,怅望三千之女;芙蓉帐里,分明二八之人。”(唐 康僚《汉武帝重见李夫人赋》)

5)增加一个长句。接连出现两个长句,全段变成“紧长长隔句式段”。如“汤汤浅濑,历历五铢。饮之而忘其量也,投之而无乃甚乎!同济河而沉璧,异浊水以求珠。隐金沙之中,迷于赤仄;落繁之上,混彼青蚨。”(唐 王损之《饮马投钱赋》)。

6)增加一个隔句。隔句后面又追加了一个隔句,全段变成“紧长隔隔句式段”。如:“况乎浮生若梦,到处为家。惟及时之行乐,趁好景之无涯。宾朋或秉烛而来,主何须问;少长则同堂咸集,语不嫌哗。他时独酌花间,杯曾邀月;此夕联吟月下,笔更生花。”(清汪芑《春夜宴桃李园赋》)。

以上六种变式,可以概括为“123”式,即“一替两化三增加”。

如果把变式也考虑进去。如上所引用的唐王损之的《饮马投钱赋》除结尾一个散句外,通篇都是紧长隔句式段构成的了。唐宋言的《渔父辞剑赋》除结尾一组外,其余都是紧长隔句式段了。唐浩虚舟的《行不由径赋》除结尾一组外,其余也都是紧长隔句式段了。

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六种变式的提法,是笔者反复揣摩古人著作归纳出来的。是否妥切,还请各位方家雅正。

需要看到的是,虽然同是紧长隔句式段,但在连续循环使用时,古人常常采取变化多端,各有风姿的技法,而不是简单的复印式重复。请看唐人陆龟蒙的《书带草赋》中两段连续循环运用的紧长隔句式段:

发叶抽英,因天受性。纷稚圭池上之宅,拂仲蔚门前之径。不省教施异术,安得返魂;未尝辄入明廷,何当指佞。丨几临寒日,幸到青春。莎蕊未传于渔父,蒲茸窃咏于诗人。霜亦曾沾,潘令偏知白薤;风尝遍起,宋生惟道青蘋。”

比较这两段句式,可以发现:(1)紧句:前一组每个分句是由两个并列的动宾结构组成的,后一组每个分句是由单个动宾结构组成的。(2)长句:两组虽然都是七言长句,但节奏并不相同。(3)隔句:前一组是重隔句,后一组是轻隔句。区别非常大。古人这种精雕细刻的创作风格不能不令我们拍案叫绝,并在创作中认真效法。

就内容而言,大体上每一个紧长隔句式段表达一段相对独立的内容,文字进入下一个句式段,内容也递进或转折了一层。唐人浩虚舟的《盆池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全文如下:

达士无羁,居闲创奇。陷彼陶器,疏为曲池。小有可观,本自挈瓶之注;满而不溢,宁逾凿地之规。丨原夫深浅随心,方圆任器。分玉甃之馀润,写莲塘之远思。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幽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丨观夫影照高壁,光涵远虚。潜窥而旧井无别,就饮而污樽不如。云鸟低临,误镜鸾之缥缈;庭槐俯映,迷月桂之扶疏。丨是则涯涘非遥,漪澜酷似。沾濡才及于寸土,盈缩不过乎瓢水。兰灯委照以珠动,纨扇摇风而浪起。沈蛛丝为羡鱼之网,深抵百寻;浮芥叶为解缆之舟,远同千里。丨想乎泥滓无染,泉源本清。盛之而细流不泄,鼓之而圆折长生。蛙穿而别派潜通,想漏卮之难满;雨落而古痕全没,知小器之易盈。丨及夫岸滟滟以初平,水汪汪而罢涨。韬云分白璧之色,映竹写圆荷之状。光翻晓日,谁谓覆而不临;底露青天,孰假戴之而望。丨至若烟霭沈沈,莓苔四侵。方行潦而不浊,比坳堂而则深。遂使好勇之徒,暗起冯河之想;无厌之士,潜怀测海之心。丨故得汲引无劳,泓澄斯积。环纤草以弥澈,泛流萍而更碧。沙洲连一亩之地,山翠接如拳之石。丨悠哉智者之为心,聊睹之而自适。

是赋由四组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三组紧长隔句式段变式和结尾部分的一组非紧长隔句式段、一组散句组成。前七组中,每个句式段内容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分别依次将文章内容步步向前推进。除开头外,每段段首都有提引语提示内容即将延伸、韵脚即将转换。这些提引语依次是“原夫”、“观夫”、“是则”、“想乎”、“及夫”、“至若”等。

紧句具有高度概括、果断铿锵的特点。隔句具有广可包罗汪洋,细能刻画点滴的功能。而长句特长居于两者之间。把赋文各类句式中这三种栋梁之材合理组合在一起,无疑会无所不能,无所不精,无疑是不可多得的黄金组合。请看本文开头引用的《渔父辞剑赋》中的那段话:用“识达精微,言穷是非”这个紧句,精辟分析评价了渔父的行为和言论,寥寥八个字,却入木三分。用“弃霜刃以长往,弄云涛而不归”这个长句,形象地描述了渔父的一系列行为,使人顿生肃然起敬之感。用“寂寞岩烟,沉东流之渺渺;凄凉浦树,含落日以依依”这个隔句,具体描述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包括大河、烟雾、山石、水岸树林、落日等景色,生动渲染了伍子胥对渔父的目送、怀念和崇敬之情,渲染了他所处的危险、凄凉、孤独的境地。可以说三种句式的特有功能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研究表明,最适合人们阅读并有一定承载量的汉语句子是四字到八字之间。从历史上看,流传最广的诗是五言诗和七言诗。这说明五言句和七言句最适合人们吟诵、阅读和运用,最有生命力。典型紧长隔句式段八句话40个字,每句字数在四字到六字之间,而且平均每句五个字,与五言诗相同。因此,这种句式段无疑非常适合人们阅读和使用,它也和五言诗一样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相信先贤们认识并借鉴了诗歌的这一特长,才在辞赋创作中创造并频繁地运用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变式。

另外,我们知道,首句不入韵的七言格律诗的韵脚相隔为十四个字。这应该是先贤们在长期文学创作实践中,根据人们朗诵诗词作品时提气与换气的需要,总结出来的黄金节点之一。而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是40个字,三个韵脚。平均韵脚13.3字出现一次,与首句不入韵格律诗的韵脚间距非常接近。这并非巧合,而是先贤们把格律诗的经验运用到骈律赋上来的呕心沥血之作。而且,两组紧长隔句式段连续循环使用时,当上一组结尾的隔句影响了韵脚及时出现时,紧接着就会出现一组短促的紧句,第八个字就出现了韵脚,把隔句耽误的韵脚出现时间又补了回来。这样,就会使朗诵者、听众和读者,在洋洋洒洒的赋文中,时刻都会象朗诵、聆听和阅读七言格律诗一样,尽情享受韵律带来的美感!相信先贤们在锤炼紧长隔句式段的过程中,一定会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

笔者认为,在骈律赋中经常甚或循环运用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各种变式,除以上三点外,还有以下几点益处:

1、增加了文章句式的灵活性。紧句、长句、隔句交替使用,忽长忽短,会使作品句式呈现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的状态。灵活多变的句式会有效增强吸引力,减少读者的阅读疲劳感。

2、使作品在千变万化中又布局缜密,丝丝入扣,井然有序。从而不会出现由于追求变化而杂乱无章的倾向。

3、对称美是骈律赋的魅力之一。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变式全部由骈句组成。较多运用这样的句式段,能够以错落有致的方式充分展示作品语言的各种形式的对称美,深深吸引读者。

4、由于这种句式段呈现出句式由短到长、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把这种句式段用在开篇或段落开头,会引领读者的思路循序渐进,使读者的思路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邃地进入作品境界,领略作品的内容、韵律等诸多内涵。古人的许多作品都是这么做的。

掌握这一技法,对骈律赋作者用途非常大。有了这样的思路,创作炼句时,就可以在同样能够表达相对内容的情况下,尽量向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变式靠拢,以求达到最佳表现效果。实在无法靠拢时,再另谋他法。没有这样的约束,就容易出现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句式布局杂乱无章,表达效果低下的倾向。

唐人《赋谱》中有这样一段话:“凡赋以隔为身体,紧为耳目,长为手足,发为唇舌,壮为粉黛,漫为冠履。苟手足护其身,唇舌叶其度;身体在中而肥健,耳目在上而清明;粉黛待其时而必施,冠履得其美而即用,则赋之神妙也。看来,先贤们大量运用赋之“身体(隔句)、赋之“耳目”(紧句)、赋之“手足”(长句),组成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变式,并经常甚至连续循环运用,旨在体现赋的“神妙”,旨在构成“美女”的基本体形,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唇舌”(发语),配以华美的“绣鞋”、“凤冠”(“冠履”,即漫句),适时施以珍稀“粉黛”(壮句),一位绝代佳人就亭亭玉立在世人面前了。

笔者认为,在铺描紧张、热烈、激昂等快节奏的内容时,典型的紧长隔句式段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有时需要谋求其它方法。请看唐元稹《观兵部马射赋》中铺陈骑士们比武骑射的一段文字:

於是马逸骙骙,士勇伾伾。蓄锐气,候歌诗。初听《采蘋》之章,共调白羽;次逞穿杨之妙,忽纵青丝。旁瞻突过,咸惧发迟。冀骥足之展矣,翻猿臂而射之。挥弓电掣,激矢风追。方当耦象,决裂丽龟。砉尔摧班,示偏工於小者;安然飞鞚,故无忧於殆而。信候蹄之不爽,则舍拔之无遗。

这里虽然紧句、长句、隔句都有,虽然能看到紧长隔句式段的影子,但不受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变式章法的约束,加入了壮句,较多使用了紧句,语言节奏紧凑迅捷,生动表现了大比武的激烈场景。

笔者认为,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变式确实是骈律赋句式布局的一种好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不是万能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在骈律赋创作中,应当提倡运用这一方式,但是没有必要片面追求不论篇幅长短,不论内容如何,自始至终一律运用这一种句式段。把要表达的情节与情感需求用最适合的句式组合充分表达出来,同时又符合押韵字不疏不密的韵律需求,并且句式组合字数的长短适合人们朗诵时提气换气的需求,这才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

以上列举的例子都来自历代律赋。在历代律赋中,也有许多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运用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变式的,如唐梁献的律赋《出师赋》。历代骈体赋中,有的以紧句为主,搭配使用其它句式,如南北朝鲍照的《芜城赋》。有的骈赋以长句为主,配合使用其它句式,如唐王勃的《七夕赋》。有的骈赋中出现连续罗列使用隔句的段落,如南北朝庾信的《哀江南赋》、清纪晓岚的《荷露烹茶赋》。有的骈赋虽然大量运用了紧句、长句、隔句,但却很少运用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变式,如明夏完淳的《大哀赋》等等。笔者认为,这些形式都是可取的,都有他们独到的长处,都值得我们挖掘发扬,借鉴学习。不过笔者个人倒是很偏爱紧长隔句式段及其变式这一形式。

辽东一叟  2014729日于迷赋斋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4-07-30 18:40:10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