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探讨争鸣
对本站各类作品发表具有争议性的议论文章。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探讨争鸣
中国诗歌路在何方?
文章来源:小平先生的博客        访问量:1233        作者:小平先生        发布:抚顺朱平        首发时间:2009-12-04 22:18:00
关键词:健康
编语:
已推荐到草根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中国诗歌路在何方?(2009-12-03 09:31:30)
[编辑][删除]

                             

 

 

             中国诗歌路在何方?

  

   最近,我在中国诗赋网,看到诗歌发烧友写的一些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在拜读中我发现这样一些创作倾向:

1、无病呻吟,“为赋新诗强说愁”忸怩矫情之态

2、风花雪月,堆砌词藻,小鸟依人孤芳自赏之态

3、形式主义,恪守古律,亦步亦趋死板教条之态

4、掉书袋子,旁征博引,显示博学故作深沉之态

   我认为这些都违背了文学创作的"文以载道"的根本原则。

   为此,我主张大家都来学习一下唐代韩愈先生的古文运动的精髓来创作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可是没想到,由于网上只言片语沟通不畅,我主张新古文运动的想法还没有等我说出来,我就立刻遭来了个别人的误解甚至曲解。

   首先我要声明,我非常尊重传统文化,欣赏那些能够写古典诗歌的文人。

   严格按照格律诗的平仄要求填词,是千年古训,我觉得有对的一面,它是声调的讲究,一句之中,往往是平仄相互交替,促成声调的波澜起伏,琅琅上口,富有和谐的音乐美感。

   但是,另一面我想现代人写古代格律诗难写,这是人人共知的事实。我觉得开始写的时候先模仿古人的句子,讲究押韵就可以了,至于平仄可以稍微适当的放宽一点,只要大致上讲究了平仄就可以,不必过于拘泥。古老的平水韵可以不去记忆背诵,因为一些古音早已归属不详,写作古诗时太麻烦,得现翻书现查,现代信息社会,大家都没有时间,忙得很,就按照今韵去写,写完注明是今韵就得了。 

   要给大家来一个思想解放,解除这个紧箍咒套子,如果这样放宽了古代格律诗的严格要求,就能有一大批博客写手轻松自如地写诗作赋,那岂不是繁荣中国诗歌的大好事吗?

   古典诗词不应该永远是“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它应该放下架子,走向民众,让广大民众也能尝试一下写古诗的乐趣呢?唱惯了“下里巴人”的平民期待这种诗歌改革,广大民众都会支持我这个有创意的大胆想法。

   我还想起了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他以口语入诗,给老太太读诗歌,不是在走一条人民大众化的道路吗?乐府旧题写新事,缘事而有感而发,不做无病呻吟之诗,白居易直面惨淡人生写出了痛恨封建王朝欺压百姓同情劳动人民的《琵琶行》《卖炭翁》这样的千古传诵的人民性诗歌,他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诗歌创作道路上他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与“李杜”并称“李杜白”,中国诗歌史上这两次文体和诗体的革新运动,都使中国诗歌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韩愈和白居易这样的大胆改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人借鉴来加以学习吗?  

   可还没有等我张开嘴来说明我的新主张,我就遭来一顿冷嘲热讽的棒喝!好像我大逆不道,不尊古训,不按套路出牌,还想改变古诗创作传统,我如果不加以解释,我会被许多人误解,中国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应该改进的必要,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由此我想到美国的《宽容序言》在一个无知山谷里头,一个老人统治着一群无知的愚民,他们没有走去山谷的自由,一个偷着到外面闯荡的先驱者被抓了当众处以死刑,最后山洪暴发,老人和愚民们都跑出山谷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愚民们都后悔自己不该对那个先驱者进行围攻毒打迫害。

   同样文艺批评早已不是那个打棍子扣帽子抓辫子的时代了,要让人家张嘴讲话讲话,要有民主作风,要百家争鸣,不能摆出文霸的架势,今天欺负这个,明天损损那个,惟我独尊,老大自居,要虚怀若谷,要广开言路。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很好地继承,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但也应该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说,先占有,后挑选,要动脑,要有眼光,要批判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绝不能亦步亦趋,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只能使古代诗歌走进僵死黑暗的死胡同,而成为少数文人墨客的花瓶摆设点缀而已,中国古典诗歌也就永远也不能走进平民百姓家,难以普及,甚至会慢慢地消亡。

   黑夜里我猛然间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来如此麽?”文学的象牙塔不应是几个文人墨客在那里孤芳自赏吟诵风花雪月的小殿堂,它应该敞开它紧闭的大门,适当降低门槛,走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为此我想到了韩愈先生当时反对六朝骈文,也是遭来一大批嗜好骈文古训的文人的强烈反对,可是韩愈没有在他们面前投降妥协,韩愈先生毅然扛起“古文运动”的大旗,由于他的勇气和实绩,纠正了当时文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猖獗的陈腐文风。

   我觉得古代诗歌的写作应该看重内容,不应只追求形式,内容是文章的灵魂,形式是文章的血肉,过于重视形式,轻视内容,没有了灵魂,形式也就只剩下一个僵死的躯壳,毫无生气可言,那又有什么阅读价值呢?甚至写的不过是一些无病呻吟之作,像从古代坟圈子里刚爬出来一样,满脸尘灰,陈腐僵硬,吟风赏月,全是一些僵死陈旧的词语,实在是令人捧腹大笑,我看古诗写作应该有时代感新鲜感。

    根据上述我个人的体会认识,我斗胆提出我的建议,大家都重新来学习一下韩愈先生的古文运动,我认为大有必要!对我们写作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古文运动的内容:

1、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2、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

3、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4、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5、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汉朝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文表华艳”,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仁义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

①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答李翊书》),作者的道德修养决定文章的表现形式,所以“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答李翊书》)。

  ②关于学习标准,主张“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不仅重视经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艺术成就,吸取他们的精英,丰富自己的写作(韩愈《进学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③自创新意新词,不避“怪怪奇奇”(韩愈《送穷文》),反对模仿因袭,要求“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认为“唯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所以对古圣贤人的著作,要“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

  ④在重视艺术形式的同时,特别反对有文采而内容荒谬的作品,认为“是犹用文锦覆陷□也。不明而出之,则颠者众矣”(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⑤要求写作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不敢出以轻心、怠心、昏气、矜气(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⑥反对盲目地厚古非今,认为“古人亦人耳,夫何远哉”(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对“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的状况表示愤慨,指出当代好作家不少,“若皆为之不已,则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

  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韩、柳提倡古文,在当时是经过一番斗争的。韩愈曾说:“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矣。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则人必大怪之也。”(《与冯宿论文书》)然而,面对时人的非难和嘲笑,韩愈毫不动摇。他“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不断壮大了古文运动的队伍。韩愈的学生有李翱皇甫湜李汉等人,他们又转相传授,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韩、柳诸人注意汲取口语中的新鲜词汇,提炼为一种接近口语的新的书面语言,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扩大了书面语言的表达功能,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散文传统。唐末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写的一些讽刺现实的小品文,也都用古文体,可说是承袭了古文运动的余风。

古文运动的成就

  唐代古文运动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其主流就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所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

  

 

   大家看到了韩愈的古文运动的巨大成就,想一想我们中国诗歌所走的道路,格律诗到底是越走越宽广,还是越走越狭窄呢?中国古代诗歌写作应该走一条健康化大众化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一点不够成熟的思考。

    终于说出了憋闷心中的话,让大家了解了我对中国诗歌的粗浅看法。随手把一博友附在我的文章后的这首诗歌来做结尾:“做诗功夫在诗外,不在咬文嚼字中。意到气到神韵到,无需雕作造虚空。”

 

               此文已被推荐在新浪草根博客“历史文化讨论”中,题目《中国诗歌路在何方》

                               2009年12月4日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文章评论
抚顺朱平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2-05 21:04:00)  
谢谢天云之骨先生和孺子驴先生点评![握手]
儒子驴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2-05 08:15:00)  
我非常喜欢这种就文学观点发表的议论,尽管朱先生的观点我有很多不同意的地方,但这种形式、这种风气很好。从为文态度上我力挺朱先生!网络吗,我们都可以畅所欲言--只要不把文评演化为攻讦。
天云之骨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2-05 00:15:00)  
先生写得不错,引经据典,可圈可点。我想说的是,就先生感悟律诗或古风,用中国诗歌向何处去,似乎有点帽子大了点。单一古诗词而言,可独立成篇。先生指出的倾向,不为过之。反过来看,风花雪月、对月伤情也是文学千古不变的爱情主题。至于无病呻吟之类,古已有之何况区区诗赋网。趣有高低,雅存消遣,此中也看到了每一位朋友的底蕴。一种现象,及时圈点,七嘴八舌,误会难免,有时候伤及朋友。此文看出,骨鲠在喉的时候不得不说,也是先生天道求索的拳拳之心。说起来我不太写古风之类的,如先生所言太累。尽管我打小就学习唐宋诗文,尤其难忘先祖辈教我摇头晃脑唱平仄,而今早已扔个差不多了,所以很少写。我偏爱现代诗歌,就像先生倡导的力推现代诗文。所以每每看见如此大题必探寻。由此也看出先生忧诗忡忡和忧心忡忡。心怀济世,不愧文人。记得鸣久先生在《诗悬》里说过:尊重个性,尊重创作尊重一切以真善美为基因的诞生,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有利于诗歌整体生态物竞天择,也有利于诗人个体的天天向上。呵呵,我看到了先生的务实求真,更钦佩先生的博学。说几句是为商榷,不当之处见谅。[抱拳][握手]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