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其它文论
本栏目所称的其它文论,主要指除版块道诗论和赋论内容以外的其它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其它文论
“彼”月色揉进“此”山中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768        作者:江湖夜雨        发布:江湖夜雨        首发时间:2010-05-24 11:45:00
关键词:情感 月色 山中 人民解放军 晏几道
编语:
                     “彼”月色揉进“此”山中

      ------以三首诗词为例谈文学创作中的“借鉴”手法 

 

        喜欢李清照的一首《念奴娇》:

       “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杆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

        其词清丽婉约,特别是其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一句,引前人语句,揉进词中,了无痕迹,既清新又自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这句话的意思是:新鲜的露水在早晨淌下,而桐树在露水的滋润下初初抽了芽。其最早出自六朝《世说新语》里的一则故事,书中说到有一个人在一个春日绝早的时候,独步到一个幽雅的胜景之处时,这样描写道:“子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这样清新细致的景观描写,读来令人怦然心动。大概正因如此,女词人李清照也很喜欢,而用她的纤纤玉手,把这样一颗露珠,一叶新桐,从六朝一直搬移到北宋来,镶嵌在其词作中,竟然也如此温润如玉,熠熠闪亮,真是极妙的借鉴。

 

        无独有偶,北宋晏几道也曾有词《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是宋词中的名篇,历来为人们传唱,也备受词家称颂:“此词字句上下错落,而前后应,翻腾之状,矫健可喜,尤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姿。情与景系于接笋之处,又若清霜着水,了其无痕,断是才人墨浑也。”其中“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一联称颂之人尤多,如谭献在《复堂词话》中说:“名句,千古能有二。”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也评价:“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俞陛云更有绝妙评论:“‘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论风韵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渠照水。”但这一联诗却并非晏几道原创,而出自五代翁宏的《春残》一诗,原诗如下:

        “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但见晏几道把这一联诗从五代的这首平淡之作中全须全尾地捻将过来,小心的拂去其上的灰尘,刹那便点石成金,让其容光焕发,光彩可鉴。-----何故?翁诗中的“落花、细雨”二词本已极妍美,不言情而已见哀婉,但下句“  寓目魂将断”却以写实破坏了这种含蓄美。另“落花、飞燕”本写春残,但又与尾联意指秋景的“萧飒暮蝉辉”  一句极不协调,破坏了全诗完整的意境。而晏几道将这一联融入到其词的情与景交融的氛围之中,如“清霜着水,了其无痕” ,也更契合其词深婉沉着的风格与其中透露出的那种“微痛纤悲”的情感。------原作早已湮没无闻,借鉴化用者却千古传唱,不公平乎?才情不同而已!

 

        时间又翻到了公元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垮过长江 ,攻占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在这翻天覆地的一刻,领导人毛泽东怀着由衷的喜悦,挥动如椽巨笔,写下了不朽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直接借用自唐朝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中“天若有情天亦老 ”一句也是李诗中的名句,本意是说送别之时潸然泪下,青天如果有情,见此情景也当黯然神伤而变老。天本无情,尚且如此,何况多情的诗人 ?的确设想奇伟,气象恢宏。但毛泽东活用此句,却赋予了它完全崭新的意义:自然界如果像人一样具有思想情感,那么它也一定会不断地变化。这里也就映衬出了下句“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主旨:不断地变化与革命,正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人类历史正确发展的必然道路。这里采用的是一种一荡一收、一开一合的写法,由小说到大 ,由个别说到普遍,由南京的解放说到全人类的解放。这里也完全超越了李贺原诗抒写离情别绪的思想内涵与力度,读来既使人感到破格创新,挥洒自如,又神旺气足,深稳挺拔,作掷地金石之声,真可谓是一首雄浑沉着,慷慨激昂的新时代诗史  。

        ······  ······

 

        诗词中的借鉴手法,可谓举不胜举,只要用心阅读,随时可以发现,而绝不止以上三例 。中华五千年的浩瀚文化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继承不断更新也不断创造的历史。在借鉴历史长河中那些优秀作品的闪光之点上,许多作品也并不直接套用他人原句,而隐括入律,活学化用,浑然天成。由此可见,只要创作者本身能融汇贯通,经过吸收与再创造,使之贴切的借鉴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则可以如“彼”月色揉进“此”山中,浑然一体,了无痕迹。如果作者本身再寓意高超,另造妙境,则完全可以再创造出一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境界。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文章评论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5-26 21:00:00)  
古典的月比今天的月更优美。
江湖夜雨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5-24 12:48:00)  
谢谢雨晴,让我们共同学习。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5-24 12:19:00)  
易安的词婉约、深情、大气!我也喜欢!欣赏先生的评析!问好!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