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之魂 ——王芳散... [雨晴]
- 学诗之法... [青青子佩]
- 杂谈... [初生牛犊]
- 心底飞歌 ——诗人王跃... [雨晴]
- 实践确实是检验真理的唯... [江湖夜雨]
- 靡靡相思苦,阵阵刀割痛... [翰林院士]
- 《诗论》修改稿... [崔思军]
- 关于《临洞庭上张丞相》... [秋水孤帆]
- 学格律诗28问答... [秋水孤帆]
- 《赋写风华》贺序... [诗赋家王]
- 中国历史上十大骈文高手... [周晓明]
- 诗歌概论... [覃应海]
- 艺术含蓄学(全本)... [郭有生]
- 古代离情诗诗译书画意境... [王铁&n]
- 怎样写七言绝句... [风霜雪雨]
- 生命的珍果 思想的明珠... [晓雪(著]
- 平水韵表中没收入的汉字... [淘淘一笑]
- 扬东北诗风,创“黑土”... [程奎]
- 艺术含蓄学... [郭有生]
- 《大家一起来写赋》... [石涵]
网络诗词闲话(一)
1·1世界日新月异,社会天翻地覆。网络技术瞬间缩短人们的交往距离,电子媒体迅速成为社会大众的宠儿。人们的表达欲望获得了全新渠道,写作方式发生了空前变化。笔墨纸砚几乎弃之不用,键盘鼠标已经欲罢不能。网络文学大行其道,诗词创作如火如荼。
1·2诗词写作借助网络技术火爆起来,各种文学网站、文学论坛,各地诗词学会论坛,各种诗词博客、诗词微博、诗词圈子以及各个市县网站的诗词板块,一如夜空繁星,多得不可胜计。每天发布表于网上的诗词作品,没有人可以做出精确统计(还有同一作者在不同网站发表的同一作品),而且日盛一日,估计今后也难做出精确统计。
1·3诗词写作并非专业作者的专属品,非专业作者才是它的生力军,他们囊括了各个行业的男女老少:各级教师、报刊编辑、党政官员、医生护士、现役军人、执法民警、公司职员、书画家、公务员、工程师、技术员、大中学生和退休人员;作者年龄上起耄耋老翁下止花季少年,时间段跨越一个世纪。其中,许多女性作者风华绝代,花季少年才情横溢。
1·4绝大多数诗词作品,都是沿袭唐宋以来的方式,分为古体与近体。古体不受格律的限制,近体则按照既定的格律,注重押韵、平仄、对仗;也有部分作者不循格律,信手写来,却用了五七言律绝形式,词则标了词牌,与新诗判然有别,所以也可看作诗词,至少是仿古体。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尚不熟悉格律,完全出于爱好;二是故意绕开格律,独创一种写法。
1·5诗词作者的用韵,有相当多的人坚持用古韵,即诗用“平水韵”,词用“词林正韵”;也有许多人尝试用新韵,即“中华新韵”或“诗韵新编”。有时,两个阵营的作者为使用何种诗韵展开争论,但谁也不可能成为诗韵正统。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在很长一短时间里,可能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最好的态度就是包容,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6网上诗词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诗词作品属于学习阶段的果实,或者说有相当数量的作者处于学习阶段,尚未领悟到诗词的精髓,故而尚未进入诗词的灵动境界。不要轻易否定这些作品,或无视它们存在的价值,那是他们的学习成果,那是他们的心灵絮语。挫伤诗词爱好者的积极性,无助于诗词写作的繁荣,更无助于诗词水平的提高。对于任何有兴趣写作诗词的网友,都要热情鼓励,并尽力帮助他们提高。诗词的发展与兴盛在于更多爱好者的参与,而不在于少数人的专有。
1·7真正优秀的诗词作品任何时候都是少数。唐诗宋词约有三十余万首,真正被后来反复诵读的能有多少?如今也然,上品诗词绝少绝少,真正通晓诗词的人很少很少。网上确实有些作者是行家里手,有的持续研习和写作数十年,不但熟悉典故,熟记词语,出手也功力非凡,作品韵味自然隽永,但与唐宋诗家仍无法相比。可见,要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并非易事。故行家里手勿骄,初习作者勿卑。(待续)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