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以乡心为灯芯的点灯 ——支禄诗集《点灯,点灯》序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2021        作者:李云鹏        发布:支边        首发时间:2012-10-17 21:47:09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以乡心为灯芯的点灯

                                         ——支禄诗集《点灯,点灯》序

                                                                     ■李云鹏

     目光在一盏灯焰下照出的诗行间穿过,依稀有走进北方那片黄土高原的感觉;夏日雨水合节时山田里难得一现的我诗化为“青纱帐”的感觉:一缕缕禾稼的清香和着耕者的汗苦,高高低低地悠悠飘来,给你一种略略带点儿苦涩的沉醉。这沉醉的苦涩,缘于这片“苦瘠甲于天下”的土地,缘于这土地上常年奔苦耕作的一位年轻的诗人:

                  我在乡下教书

        却靠土地吃饭

        ……………

        豌豆花红着我的汗水

        谷子黄着我的喜悦

        ………………

        不土不洋地活着

        不冷不热地走着

        左肩疼了换右肩

        一路上  没有挑不动的岁月

       这就是支禄,曾在荒僻的山乡做过多年的教师。“没有挑不动的岁月”,你可以解读为陇中高原人固有的坚韧;在我看来,更多是对艰难岁月、穷馑家际的无奈又必须的别无选择的撑持!

      了解了这样的支禄,对于解读他的诗,对于他诗中近乎执拗的乡土情结,便了然于胸:那是血脉连着乡脉的一种不可分解的持久的纠结。

      我熟悉支禄生身的那方土地。无须我们有多的描绘,当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足过斯地,留下惊世一叹:“苦瘠甲于天下”!几乎成为百多年来这块土地的域徽。变化是有的,只在近三二十年。但仍然有令人焦虑的天不予我以惠的严酷自然环境的制约。

      支禄在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窘迫过,幻想过,追求过;后又远走他乡:雪天,“一列列轰隆的火车/将我和荒草捆在一起运向南方”。而诗歌,是他始终丢不开的余事——对乡土的存乎于心深处的咏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吧,我读过支禄最初的诗稿,大半都离不开他生身的那片土地。初次会面,我印象里的他,清纯的乡下小青年,拘谨到有点儿怯羞,如他的诗——如他当时的诗。

      那清纯是至今保留着的:诗,以及人。支禄笔端倾泻的,更多是对乡土的恋情。身处渗有脐血的那块土地上是这样;漂泊异乡,尤其是这样。漂泊中的远行,远行中的思念,使心与乡土更为贴近,他的乡情诗因之更具色彩,且情味似乎更其深挚、悠长,更耐品嚼。

      荒旱的土地不会滞涩他的诗笔,支禄孜孜不倦地书写着献给乡土的公开的情书。支禄内潜的诗才,依藉这片贫瘠的黄土地,难得地唱出了一抹青葱。

     支禄生身的那片黄土高原的自然境况,实在说不上有多少色彩;而他诗中的描述,却多有出乎意料的出彩之笔。“我是黄土母亲/衣襟上的一块补丁/温暖前胸后背”。这样定位了的诗人,他眼里乡土的物事,便有了他质朴却独特的印记:“糜  一大捆马车上的秋天”,“玉米是一株正宗的北方”,“我看见一叶犁铧的自足/一头钻进黄土  然后/让黄土呛得仰面朝天/又舒服地躺在响亮的阳光中”……他对他的近年被呼为“马铃薯之乡”的马铃薯,此乡人三餐曾经的主食,情有独钟:诗人把拟人化了的马铃薯和自己放在同一个阶位上,欣慰于他和马铃薯的“同村”、“同院”,感恩于堂屋西屋和北屋都“是马铃薯盖的”,沉醉于“柴米油盐的岁月/马铃薯炒得/山外  都可以闻到/再大的风  也刮不走的香味”。这香味就是农家的福啊!你看支禄笔底跳跃而出的农家的《福字》:

           碌碡一停

        福字拍掉满脸灰尘

        让北方的高粱红垫底

        从垛子后边钻了出来

        ……………

       (村人)就把两只沧桑的手臂

        兴奋地举向天空

        多像两条长长的对联

        捧住满脸喜悦的福字

       这福字的出场,鲜活如清水塘中鲤鱼之腾跃!我从年轻诗人朴实的吐抒中看到的,是一颗颗令人眼亮的露珠。是支禄的那个谷雨时节在支禄种植的那畦禾叶上滚动的露珠,树叶发芽那样自然,又清新得可以掬吮。

      乡愁是“思念  麦芒一样刺着天空”。支禄离开乡土后写的诗作,仍多有牵怀那片土地的绵密的倾诉。他尤其牵情感同身受的在异乡的打工农民兄弟的艰辛,以及他们深到骨髓的乡思。望乡,是支禄笔下异乡打工人随身的纠缠。他们“像一缕稳不住的炊烟/低踮高踮地望乡”:望北疆的月光,“望成流向荞麦地的一渠水”;将天空的落叶望成了麻雀,想的是,无论如何要给麻雀留一小穗谷子;幻想着,像云一样飘过天山,“和今夜的星星/搭上回家的火车”。而那首打工人在楼丛里疯唱思乡歌的《夜歌》,是噙着泪花嘶哑着嗓子的情感的发泄!“看看脚下的是不是乡土”,思乡已到忘情的地步了。这群为有更好的生活,而在异乡土地上“挥霍力气/永远不会疲劳”的大有功于崛起中的中国的农民族群,自有他们的欣慰与忧伤。

      农民和土地与生俱来的欣慰与忧伤,每在支禄的诗行间淡淡地渗出,出于诗人的真诚。那首读来令我一叹的《镰刀》,它肖似苦耕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兄弟:“镰刀  我看见让风吹裂的身子/让月光啃出的伤痕……/你为什么不呻吟一声/你这比土地还沉默的面容/让我在远隔千里的故乡如此揪心”。隐约能味出,那其中既有抚伤的喟叹,也杂有一些追求不得施展的苦涩的遗憾。见过作家这样的文字:“没有回忆没有遗憾的人生是没有灯芯的灯盏,照不出路。”支禄生发于乡土的那根灯芯,风里雨里,始终燃点在他诗歌灯碗的中心,照出他执意探索的一条长长的诗歌之路。

      并没有对乡土的刻意神圣化,“不显出像是上帝恩赐的福地”因而生发的膜拜。走过偃蹇多舛的生活道路、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美称的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心目中的《乡土》,“是套鞋上的泥土”,“是牙齿间的碎屑”,如此寻常!寻常得像……不,它什么都不像,“它不跟任何东西混杂在一起”!乡土便是无法替代的尤物。女诗人便有了与那片乡土牵手偕老的心许:“但是我们最终会/躺倒在它怀里并变成它”!那是另一种不露声色的刻骨铭心!支禄眼里的乡土呢?也是那么平易:荞麦地里的一股细流,铧片上的一抹阳光,玉米棒上的一穗绿缨,当然还有,大风也刮不走的马铃薯的香味。都是乳水在他舌尖上的滋味。

       支禄的镜头随着他走南闯北的足迹渐次开拓着天地。我的目光在他的《布拉乃村》、《冲呼儿乡》、《库米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前有一度的留连。有的精巧,有的粗犷,诗艺有了新的提升。吐鲁番盆地荒僻小村《库米什》的荒凉,在支禄笔下是:“此时  一个人从衣领里/如果探出脑袋/孤独会把眼睛掏空”。暮色中的《冲呼儿乡》呢?“大门吱扭一声/老头  太阳就从门缝里落下/黑夜上升/冲呼儿乡      不知/装在黑夜的哪只口袋”。如此等等,是他此一阶段灵动得多了的笔墨。

      必须要提到的是那两题《点灯》。他的诗笔已探入对社会现实更深层次的关切。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诗:“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点灯”,复点灯。两首痛切的吐诉,应该是从我们现实社会的某个伤口涌出的悲愤之歌!我依然把它归位于乡土诗情。怎么讲?那些身处社会阴蔽处的智障者,他们当来自穷困的乡土应是无疑的。来自陇中黄土高原苦瘠之地的支禄,有着与他们脉息相通的牵情。面对今世赫人听闻的役使奴隶的黑窟,不见天日没有灯盏的黑窟,黑窟中悲惨的智障包身工,“生命多像  风地里的灯/‘噗’地一吹  就成了/土岗上的小坟堆”!诗人的愤激之情溢出于诗行之外。那些窑场太黑!有灯,却没有灯芯;或甚至没有灯的形影;有猫,对鼠辈却视若无睹!他要“在猫走的路上点灯/老鼠们越来越肆无忌惮”;他要让灯在风头说话挺直腰杆说话粗着嗓门大声说话。点灯啊点灯!是不绝的呼号。“灯油不够了……就把我们的血液添进去”!但他有因严酷现实而生的深重的忧思:“小心门缝里的风把灯吹灭”。这应该是支禄诗思的一次跃升。

      勤奋而认真,支禄的努力有了成果。支禄有潜力将他的诗推向一个新的层面,这需要有更多的努力。就诗的质地而言,诗集中的某些诗,以麦豆喻比,籽实还不能说十分饱满。他的诗的视野应该更开阔一些;自觉地探寻更多一些富有张力的新异的表现手法;意象的选取上力避自我重复;还要意识到,诗是挤掉多余水分的果实。

     “创造力是诗的北斗星”。英国诗人济慈的感悟,今次借来,权作我对在诗的园地上不懈耕耘的支禄的赠言。


                                                                 2012.9.6于兰州劳犁斋

  

    (李云鹏,著名诗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飞天》文学月刊主编 。支禄诗集《点灯 点灯》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支禄  笔名支边、晓织、火洲。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新疆作协会员、吐鲁番地区诗词协会副主席、吐鲁番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已在《飞天》《星星》《西藏文学》《西部》《散文诗》《神剑》《佛山文艺》《中国铁路文艺》《青春潮》等国内、外七十余种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散文诗、歌词等千余首(篇),作品入选《照亮中国》《闪烁的星群》《黄鹤楼诗选》《古南岳云阳山悟道》《2008年中国网络诗歌精选》《我家这十年》《山语》《中国国土资源诗歌60年》《百家同赏和田玉》等10多种选本。

      曾获甘肃省“第十七届优秀杂文”二等奖;《诗刊》社、《绿风》诗刊征文三等奖;“大地诗心·嵩山杯全国乡土诗歌大赛”三等奖;“为奥运喝彩网络诗歌大赛”优秀作品奖;《星星》诗刊辉煌30’全国首届大型农民工诗歌征文大奖赛优秀奖;《星星》诗刊、四川嘉阳煤矿集团“嘉阳杯”诗歌大赛优秀奖;“黄鹤楼杯”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三等奖;2010年世界微型诗歌大赛优秀奖;第二届“铜铃山杯”华语诗歌(散文)大赛优秀奖;荣获“秦岭最美是商洛”征文新诗类三等奖等60多项。

       吐鲁番日报首届名编辑;2007年,吐鲁番市授予“十大功勋记者”的荣誉称号。

      现供职于吐鲁番日报社。


邮编:838000   电话:13070348938

通联:新疆吐鲁番市高昌中路155号

  《吐鲁番日报》(汉文)社会部“葡萄园”文艺副刊   支禄

QQ:380039163

E---mail: xjzl2005@163.com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支边 评论 (评论时间2012-10-30 18:48:02)  
问好诗友,遥祝冬暖!!
思齐 评论 (评论时间2012-10-18 16:50:29)  
拜读,问好支边老师!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