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之魂 ——王芳散... [雨晴]
- 学诗之法... [青青子佩]
- 杂谈... [初生牛犊]
- 心底飞歌 ——诗人王跃... [雨晴]
- 实践确实是检验真理的唯... [江湖夜雨]
- 靡靡相思苦,阵阵刀割痛... [翰林院士]
- 《诗论》修改稿... [崔思军]
- 关于《临洞庭上张丞相》... [秋水孤帆]
- 学格律诗28问答... [秋水孤帆]
- 《赋写风华》贺序... [诗赋家王]
- 中国历史上十大骈文高手... [周晓明]
- 诗歌概论... [覃应海]
- 艺术含蓄学(全本)... [郭有生]
- 古代离情诗诗译书画意境... [王铁&n]
- 怎样写七言绝句... [风霜雪雨]
- 生命的珍果 思想的明珠... [晓雪(著]
- 平水韵表中没收入的汉字... [淘淘一笑]
- 扬东北诗风,创“黑土”... [程奎]
- 艺术含蓄学... [郭有生]
- 《大家一起来写赋》... [石涵]
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一档《三十年好歌大回放》,三十年来,每年都有那么多好歌、受人欢迎的歌手,登堂入室、大放溢彩。既然是好歌,一定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可是还有不少为人所喜欢的没被选上。而我这个十分关心诗的人,也对三十年来的诗做了一下盘点。之后,忽然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诗评家高平说的话:“我从新诗自身和国情民情两方面来考察,综合判断,前景不妙”。三十年过去了,这个不争的事实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歌是红红火火,诗却是奄奄一息!
上世纪八十年代,诗坛却是潇洒了一把,由朦胧诗派的食指、北岛、舒婷、顾城等掀起过一次高潮,真的让诗坛生机勃勃,色彩飞扬,紧随其后台湾的余光中、席慕容等诗人又着陆内地来推波助澜,让人们获益匪浅。过了这个青春期,几乎就沉寂下来了。到了九十年代,又有汪国真为诗坛燃起了一把火,再后来还有广东(可能是)浪子,黑龙江的陈景文在诗坛荡起了微波,不关心诗的人可能都不会知道,诗坛就日薄西山,从来没象歌坛那样让人兴奋起来、激动起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象席慕容、汪国真的诗集尽管再版了几次,但在我的家门口就是买不到,都是北京的朋友给寄赠的。那时的人们,别说是写诗的,就是普普通通、识几个字的人都会争购强读。诗与歌本是兄弟,怎么就出现了歌在突飞猛进、诗却偃旗息鼓,弟压兄的现象了呢?在眼下文化生活这么繁荣这么活跃的境遇,诗发展成这个样子!几年来,我一直在思探索、在思考.......
一:多元化的文化娱乐平台,不再让人们对诗像从前那样情有独钟了。
人们对诗的热衷与喜爱,说白了就是一种文化生活的消遣。古代人们的文化消遣方式比较单一枯燥只在琴、棋、书、画上,没办法,科学不发达,想要也没有。读一读书、写写诗、画画很开心很畅快。现代的人们就不同了,进入了网络时代,当然也很忙碌很累,人们都懒于动手疏于动脑,躺在床上就用电脑电视就把白纸黑字变成的电影电视剧、有声有色地看了。高兴了还可以亲自导演参与,举办家庭舞会、卡拉OK、歌咏会。至于歌,条件就更优越了,耳边挂个p3、p4就可以站着、躺着、坐着、走着分享到了它的美妙动人。
二:现在的诗易帜太快,人们跟不上它的步伐和节奏
中国的现代诗坛。自朦胧诗闪亮登场以来就旌旗林立、变幻莫测。什么什么“意识流”、“蒙太奇”、“通感”、“反传统”、“后现代”。什么什么“超现实”、“回归自然”、“口语化”,走马灯一样。在读者还没完全接受新形式,没有找到释读第一流派法门的时候,又来了很多流派,不容人停留、思考。读者们消化得了吃得透吗?唐诗发展了几百年才渐渐的出现了词,到了宋朝才臻于完美定型为词;词又成长了近百年出现了元曲,他们都是循序渐进的。作者有了写的格式,读者有了破解的密码,才倒出时间和功夫,集其大成的。
那时的诗、歌是一家,诗配上音乐就可以唱,诗与歌本来就是兄弟,一家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是谁给俩兄弟活生生的分开了。
三:诗的语言太个性太自我,难与读者沟通亲近。
目前眼下的诗,语言太负有个性,不考虑读者的感受和接收,难于和众多读者交流沟通。现代诗人们把现代诗的格局给弄崩溃了,于是就出现了“诗人出走、诗痴自毁、诗迷洗手、诗徒们在泥水中挣扎。”的现象,这怨得着谁,是诗人们自己堆砌繁杂的意象、营造谲奇的句子、设置眩目的时空交错、编织混乱的逻辑、拉扯臃肿的形式、无铺垫的大跨度跳跃、一句天上一句地下,真是超时空的游来隐去把读者给甩在一边,都不正眼觑见。如这样的诗:“长方形的梦/驮着我/听一支不转动的轮子”(这明明是在写坐在阳台看月亮吗?却写得装神弄鬼);“那老头乌黑一吼/小女孩发出了鹦歌绿的哭声”(这明明是写愤怒的老人在训斥小姑娘,小姑娘娇滴滴的哭了。这样突如其来的通感,不是写上几年的诗,普通读者能轻易的通感明白吗?);“他们和我没碰杯/我就醉了/在鸡汤面前痛哭流涕/然后摇摇晃晃/找我多年不见的女友/说是连夜就要成亲//远方的朋友/你的信我读了/你是什么长相/大不了/长得就象某某吧”(这到底是想说些什么啊?)。再比如:这些年来写父母亲的诗很多很多,都写的眼花缭乱,不如车行写的歌词《父亲》、《母亲》那样人人皆知、各个愿唱。相比之下,谁都心知肚明。可是写诗的人,就像上世纪二十年代,朱自清批评当时诗怪李金发的追随者一样:“许多人都看不懂,又有许多人在追随”。
四:部分诗评家和报刊编辑怂恿现代诗风标新立异,使得现代诗走上爹不亲娘不爱的歧途。
现在大多数人都不买诗看了。我有好几个开书店的朋友,他们都说最不好卖的书是——诗集。我问他们“一本都不走吗”,他们回道:“几个月都卖不上一本”。我再问是哪些人的,他们说是舒婷、席慕容、汪国真那些老人的(他们对诗坛丝毫都不了解,所以才说出如此搞笑的话来)。诗惨淡到这等地步,我想:作为诗刊、诗报的编辑和一些诗歌评论家们,他们是难辞其咎的。作为诗的报刊编辑,诗道的领路人,掌握诗作存亡大权的操刀手,只对作者负责不对读者着想,一味地鼓吹标新立异,这才造成了现代人不喜欢现代诗。诗集没人愿出,出了也没人买——爹不亲、娘不爱的地步,是他们把诗带上了歧途。如果他们拿捏好好诗(符合我们华夏民族欣赏习惯、欣赏心里的诗)的分寸,如果他们去为大多数人——不是写诗的人、想成为诗人的人,而是普通读者——喜欢诗的人,去善待、关心他们,诗就不会有这样的残局。诗人!不是几个人、几个评论家说你是诗人,你就成为诗人了,那要有众多的读者认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作为有责任心有远见的编辑人员,他们:应该记得也应该懂得大文学家鲁迅说的:“文艺要为民众懂,是最要紧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强调说:“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一点,写歌词的作者们做到了,他们始终以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借着音乐的翅膀飞绕在人民的身边。但人民百姓也没亏待他们,把他们举红了捧紫了,也给搞发了。
集于如上种种因素,诗大哥要向歌老弟立正看齐了,不妨转变思路向歌学习,不要固执。诗人们,也为诗配上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或拍成TV、制成光碟,试验一下、探索一下(以前我买了好多试验诗集、探索诗集,实际告诉我:他们都以栖身败北了。),到市场上走一遭看看,或许这是一条出路。当然这是个庞大的计划,要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仅靠一、两个人是干不来的。诗人们,那就团结起来,组成团队——朝阳团队,大家都来做,来自己拯救自己!我在网上看到了不少诗歌文学网站,为诗配上了音乐、画面,它的形式、风格很新颖,很受人们欢迎。只是没有专业的行家里手,为他们量身定体的谱音乐、配画面、精工细雕;得借别人固有的音乐、画面,不够专业化,没有形成规模、经典为品牌 。
诗人们!都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了,我们何不更好利用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优越条件和机会,把诗也美轮美奂的装扮起来!让她不再只是寂寞枯燥的白纸黑字。
诗人们!也不要一提市场,就扭头过去,不屑一顾,你们终究是社会的一分子,要生存。你的诗,受欢迎、能大卖,像车行、李宗盛、罗大佑的歌词卖上几十万,有何不好?诗报、诗刊、诗集,也是商品,都是文化生活的消遣品,能畅销才证明它存在的价值,才体现出人们对作者的认可与尊重。
诗坛、诗的作者们:像歌坛看齐吧!这不免是一条——为诗铺满鲜花和掌声的道路。也许这样能让诗再度骄傲、辉煌起来!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