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浅谈诗词中的意境及创作体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2252        作者:江建平        发布:坦然        首发时间:2009-09-09 22:38:00
关键词:诗词意境创作体会
编语:

              浅谈诗词中的意境及创作体会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意是指诗词作品的灵魂,是“境”的升华或统帅,属于主观的。诗词中所言的志、所抒的情及所发的议论均为意。
    境是指诗词作品中的形象,是“意”的载体或对“意”的衬托`渲染,属于客观的。诗词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和社会事物均为境。
     试以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为例作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藤`树`鸦`道`风`马`夕阳和人是形象。作者将这些形象描写成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昏的,道是古的,风是西风,马是瘦马,夕阳是西下的,人是断肠的这样一组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便表现出带有情调的境界,即意境。
    在此我们要明确其中的几个概念。
    景物是形象。按照创作意图描写出来的形象是意象.境界是由一个或一组形象构成。意境是由一个或一组意象构成。一个意境便有一个相应的境界。一首较短的诗词一般只有一个意境。
    意境中的情调就是感情的类别。
    色彩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又将其粗分为冷和暖两种色调。现在无论是绘画还是影像作品,都注意到色调的统一,就是以某一种色彩作为作品的整体主色调,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感情也有喜怒哀愁……,文学`戏剧和影视作品亦是将其粗分为悲和喜两种情调。诗词作品同样应注意情调的统一,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天净沙·秋思》总体上描绘出一种苍凉寂寥的境界和凄凉忧伤的情调,属粗分的悲调。(此即所谓可意会而难言传之处。难就难在不易表达准确,并因人的感悟有差别而难以统一认识。)
    如果我们再用这种苍凉寂寥的境界和凄凉忧伤的情调返回来推敲作品中的意象,就会感觉“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首散曲中显得不和谐,原因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现在已经成了赞美江南水乡景物的经典词句.属粗分的喜调.和其他语句的情调不统一。要知道,这一句在作者创作剧本时也许有其必要性,又因“小桥流水人家”当时属于中性语,故而无伤大雅。不能用现在人的认知,将其作为独立的作品来欣赏。
    意和境是诗词作品的二元质。不仅要明确二者的概念,还要认清二者的关系。这是创作诗词作品的要求,也是评价诗词作品的标准。
    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憾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可见意和境在文学作品中都是很重要的,“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
    我国古代文人早就得出了意和境的关系(抒情和写景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这一结论。
    刘勰《文心雕龙》:“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即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范晞文:“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相融而莫分。”
宋徵璧:“情景者,文章之辅车也。故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
    王夫之:“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谢榛:“做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诗词中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便是有意境,就达到了创作的艺术要求,可以称作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在此要指出的是,王国维用“境界”来评价诗词有违这一艺术标准。如同前人的“言志抒情”说、“兴趣”说、“性灵”说和“神韵”说一样,“境界”说也有失偏颇。它只是将前人的偏于“意”反过来偏于“境”而已。因为他也把“境界”解释为景物。如:
    “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二者随之矣。”
    “严沧浪《诗话》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但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这两段话即是将“境界”视为“气质”、“兴趣”和“神韵”的客观载体,即景物。 (注)
    掌握了上述“意境”理论后,便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诗词创作和诗词鉴赏。
    下面以我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诗人创作诗词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创作是在有压力的情况,诗人当任务来完成的。主动创作是因为诗人在情不能已的情况下自觉完成的。
             任县老年大学诗词课教师与学员共勉

读书还未足,受聘愧为师。

解惑犹存惑,传知尚少知。

钦君修道早,恨已习文迟。

学教相磋切,同研古典诗。

1992.10

这首诗是我初任教时学员为考察我的水平要我以任教感想为题写首律诗而被动创作的.
                念奴娇.读史有感
    五千年矣,羡青史,多少圣贤铭记.夙冀流芳,堪恨那,厉雨凄风摧蒂.失怙童牙,采芹逢乱,潦倒还沾疾.数奇何怕,志坚行世孰敌.
     岁岁月伴星怜,读书临帖,耐暑寒孤寂.墨海经山充肺腑,化作浩然正气.深恨至今,仍功名未成,散身无寄.欲骋千里,常思缰脱槽枥.
                           1998.1.9
     这是我因脚跟骨摔裂躺在床上读完《资治通鉴》后,万分感慨而主动写的.

    景和情是诗词的二元质,也是创作诗词的二动因。一种是“触景生情”,先有景后有情。另一种是“托物言志”,先有志后有物,即先有情后有景。
    情是诗人创作的内动力,所以说“情乃诗之胚”。
                           惜春

一宵风雨霁,早起探桃林。

肥绿徒堪爱,瘦红实可矜。

没邀妃葬蕊,愿伴令寻津。

春去难留住,倚株仰上旻。

1981.4.8

  这首诗实际是先有情后有景。“早起探桃林”就是由惜春心理驱动下的行为。所以情多于景,而且以此情统帅全篇,取景遣词都与其情调相融。第二联“肥绿徒堪爱,瘦红实可矜”情与景交融莫分。末句以肢体形态显示内心叹惜之情,不仅扣题,还有意在言外的效果。做到了“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
    人在观赏景物时往往会油然生情,产生创作诗词的冲动,因此道“景乃诗之媒”。将触景生情的过程写进诗里,诗中便有景有情,而且浑成自然。
    《庐山写生记实》一文中的
                         咏秀峰

青莲吟瀑处,奇秀冠庐山。

千仞峦流翠,一丛枫吐丹。

泉琴弹谧壑,峰剑刺清潭。

漱玉沁心脾,悟仙巢霭杉。

1982.12.22

  这首诗很明鲜看得出是触景生情创作出来的。情是由景很自然地转化来的。
    触景生情创作出来的诗词,往往景多于情,并且景与情一般较分明。而托物言志的诗词,往往是情景交融,即使通篇景语也皆是情语,还含有弦外之音,言外意。
                           葱兰

皎皎于三暑,知非是雪莹。

冰肌何璀璨,玉体恁娉婷。

辨韭凭姿雅,名兰见气清。

群芳枝下隐,慧眼赏风情。

1982.8.25

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是写物,也是写人。写出作者洁身自好,风雅脱俗,虽然处在社会下层,仍能得到高人的赏识。
白菊
一丛生长竹篱旁,不理不浇犹自芳。
大泽蒹葭遥结伍,小园芍药近分行。
冰心只许三秋月,草质偏轻万里霜。
最幸遇知陶处士,相欢清寂度重阳。
2002
    作者在这首诗中又写出自己谨慎择友,靠结交文人墨客自学进取。写出自己忠贞人民事业,抵制邪恶势力,注重修养,自甘清贫的品德。
  用托物言志手法作诗时,要做到“写气图貌,即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文中的

临江仙.水仙花

一岁韶华无几许,初盟玲珑芳心。

素洁娴雅立亭亭。

偕疏枝傲雪,任众卉争明。

银汉姮娥甘寂寞,凌波悼舜贞情。

守璞方寸冷如冰。

不作宫花慕,书案墨添馨。

1984.1.18

这是我在和爱人谈恋爱时,被拒绝一个月后,以曾送她的一盆水仙花为载体,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她,希望她不慕富贵,为我这喜爱玩文弄墨之人红袖添香的词。
  词中句句写的是花,句句又写的是人。人与物,意与诗,妙合无垠。既让她明白我对爱情的追求,又不失体面,而且显得高雅。这就是意在言外,即古人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诗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写作记事`说理或言志的诗词也要运用比兴的手法加入一些景物进去,以鲜明、具体、逼真而生动的形象来感染人。缺乏形象的诗词,也就谈不上有意境,因此格调不高,难入上乘。
                          学书

79年元月,余书法作品在江苏美

术馆参展,欣然命笔,记事自勉。

寒斋降笔虎,悬腕五经霜。

苦练雕虫技,欣登大雅堂。

金梅香竞散,墨者字初扬。

挥策还催马,书山路尚长。

1979.3

  这首记事诗里运用比喻,加入了一些景物。“金梅香竞散”写的是展览入选名册封面上的烫金梅花图案,同时写出了时令,一语双义。用“挥策催马 ”的形象写出努力奋进的精神。

  乡贤马继先(旅美华侨)、马宇清两位老先生卓然立世,

为桑梓捐资15万元,作“马氏簪缨奖学基金”及恢宏安

河镇小学之用。马氏德行可旌,赋诗以赞。

赞继先、宇清兄弟

鹭鸶振翅向天旻,棠棣隔洋两岸馨。

被褐采芹先辈愿,簪缨恢绪后生尊。

捐资助教兴华夏,汲水润根催木春。

犹喜安河桃李艳,年年欢淌送芳芬。

1992.9.26


  这首诗虽是写人,因为以兴开篇,又多用比喻,所以诗中的景物并不贫乏。

悼念任长霞

英模殉职震中原,老少瞻容双泪潸。

安靖一方凭正气,亲拂百姓见心丹。

嵩山颂德丰碑峻,颍水怀人哀乐绵。

赤县黎民齐仰望,彩霞绚丽现青天。

写人用当地的山水入诗最妙,不单添景,且又增情,既能切人物,又让读者感到亲切。 “彩霞绚丽现青天”是景语,更是情语。一是赞美任长霞英魂长存,化作了绚丽彩霞。二是赞美任长霞如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包青天。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五十年前大战间,漫天血雨裹狼烟。

东倭西虏黑心结,北地南邦白骨连。

正义剑悬除厉鬼,和平犁锄建芳园。

警防军国灰成火,橄榄长青寰宇暄。

1995.4.21

    诗中涉及的虽是政治和历史,而充斥的却是形象. 用"漫天血雨裹狼烟"和"北地南邦白骨连"的形象表现二次大战的残酷.

读史有感

民心政令应相通,至理由来圣哲崇。

瘦竹压弯弹力大,乖猫饿极性情凶。

如分贵贱祥徒表,若显富贫祸接踪。

漫羡阿房三百里,楚人一炬满山空。

2000.1.16

诗中用 "瘦竹压弯弹力大,乖猫饿极性情凶。"的形象来说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斗争"的道理.并用楚人火烧阿房宫的典故,警醒当政者不能只重经济建设,不顾社会公平.
  诗人为了一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或找到一个适合用来言志的景物,常常要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正像刘勰所言:“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真可谓:诗吟成一首,发变白千根。

  倘若读者能通过这篇文章对诗词中的意境有所了解,对诗词的创作方法有所领悟,提高欣赏和创作诗词的水平,写出更多有意境的好诗词,丰富自己生活,繁荣诗坛词苑,吾愿足矣。
  人卑言狂,浅陋不揣。启智鸿蒙,诚心可鉴。恳请方家哂后予以指正。

                             江建平
                     2007年11月8日



    注:王国维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将“境界”与“意境”相混淆。还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将“境界”与“历程”相混淆。并且认为诗词能做到情景交融,艺术形象鲜明`具体`逼真`传神,语言清新自然,不加雕饰就是有境界,将“境界”与“造诣”相混淆(当然“境界”是有"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的含义.可这种含义运用的范畴就太广了.不限于对文学和艺术的评论,更不限于对诗词的评论,就连吃饭喝茶都能吃喝出"境界")。谈论同一议题,一词多义,莫衷一是,让人不辨其旨,总是欠妥的.

 

更多的诗文和书画作品在博客和空间里,欢迎指教!

新浪博克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1060378324

QQ空间网址http://578627575.qzone.qq.com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文章评论
芊芊诗草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01 09:58:00)  
学习,问好!
寒江雪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27 07:18:00)  
分析得甚棒!![赞啊]也从中读到了作者多首佳作啊,大赏![强][强]
独上西楼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26 08:47:00)  
欣赏,学习。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