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之魂 ——王芳散... [雨晴]
- 学诗之法... [青青子佩]
- 杂谈... [初生牛犊]
- 心底飞歌 ——诗人王跃... [雨晴]
- 实践确实是检验真理的唯... [江湖夜雨]
- 靡靡相思苦,阵阵刀割痛... [翰林院士]
- 《诗论》修改稿... [崔思军]
- 关于《临洞庭上张丞相》... [秋水孤帆]
- 学格律诗28问答... [秋水孤帆]
- 《赋写风华》贺序... [诗赋家王]
- 中国历史上十大骈文高手... [周晓明]
- 诗歌概论... [覃应海]
- 艺术含蓄学(全本)... [郭有生]
- 古代离情诗诗译书画意境... [王铁&n]
- 怎样写七言绝句... [风霜雪雨]
- 生命的珍果 思想的明珠... [晓雪(著]
- 平水韵表中没收入的汉字... [淘淘一笑]
- 扬东北诗风,创“黑土”... [程奎]
- 艺术含蓄学... [郭有生]
- 《大家一起来写赋》... [石涵]
浅谈王鸣久短诗的民族艺术特征
新诗的发展之路艰难而曲折,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九十年时间,始终有众多的不懈的文人志士在苦苦探寻。新诗该怎么写?该如何的继承?该怎样表达本民族特有的东西?歌德有一句著名话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中国新诗曲折发展的道路上,这种探寻令很多诗人和探索者苦恼,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最近,中国诗赋网论坛的顾问王鸣久先生的新出版诗集《故乡站满汉字黄花》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有幸获得馈赠。诗评家邢海珍先生曾发表过评论专著,他把李松涛、王鸣久、马合省誉为中国新诗的三剑客,王鸣久便是三剑客之一,评论称“不读王鸣久的诗歌。就等于没读中国的新诗”。由此可见王鸣久在中国新诗坛的地位。
过去我曾经读过著名诗人王鸣久的长诗合集《苍茫九歌》,也有一本他的赠送,我曾被《苍茫九歌》所震撼,我一直的在学习之中。今天亦被诗人王鸣久赠送的《故乡站满汉字黄花》短诗集所吸引,该诗集最长的诗歌不过二十余行,最短的仅仅四行,不妨学习一下王鸣久短诗中的中国的民族的东西和特点。举两首小诗为例:
《杜甫身影》
走:是国土悬浮足字无头,
愁:是心上那个沉重的秋。
翔:是羊生双羽,
人被口锁:囚。
酉时三刻,半壶:酒,
一位老叟,披着病衣:瘦。
《骨头里有铁的人》
骨头里有铁的人,时而击鼓作响,
被敲打出火焰的声音;
时而抽骨如刃,逼近太阳的灰烬。
骨头里有铁的人,他们更多时候,
是把自己磨成一根针,
静静地站在时间里,为世界缝补灵魂。
这两首短诗都为六句诗。首先第一首《杜甫身影》的主题就是传统的,描写的对象则是中国古代的大诗圣,浓缩简短的句式,概括杜甫的大主题,非大诗人的手笔所能也;其次,创作构思表现手法的精与巧:一个走字概括了杜甫一生的颠沛流离,一个愁字,揭示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一个翔字表达了杜甫的伟大抱负,一个囚道出了世态的炎凉,一个酒字写出了杜甫很多人生的无奈;一个瘦字体现了当时作者社会的生活现实。无疑这些字的意象,完全凝练了诗圣杜甫的人生;再次,中国象形文字特征的充分表现:走字与足字,愁字与秋字,人字和口字,酉字和酒字,叟字和瘦字的关系饱含沉重的诗意,令人反复地嘴嚼细品,诗的重要特征毫无疑问具有民族的特点,亦是中国典型的文学特征,翻译成外语是极其困难的。
第二首诗《骨头里有铁的人》的主题其一根本没有任何朦胧的意象,也没有现代有些所谓“通俗”和“梨花”的低下,一目了然,而渗透到骨子里的铁质意象“敲打火焰”,“逼近太阳的灰烬”,不但是作者思想的意志,而更是诗人献身的视死如归;第二段“磨成一根针”,“站在时间里,为世界缝补灵魂”,真正地表达了诗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思想境界”,及感染教育人的重要目的;两段诗采取了反复、排比、递进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了诗歌的魅力和读者的认识感知,这更是中国从古至今多少年来的修辞手法;其次“击鼓敲打”诗句,完全是从中国古典作品之中吸取的营养,“把自己磨成一根针”更是来自于李白的“铁棒磨杵”故事的延伸,笔者认为这些为典型的民族的文学的基本特征,换句话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本民族的中华文化和现代的传统结构的现代诗,毫不夸张,这是作者多年努力也是中国诗歌领域努力的结果。
举例王鸣久新诗的民族特征,目的就是让自己更好的学习,当然,这仅是著名诗人王鸣久通过实践给予我们树立的一个新诗发展的学习的一个基本目标和一个标志的点。诗人王鸣久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认真学习和借鉴欣赏的好诗作品,无论是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美感上,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2009-11-26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1-29 07:54:00) | ||
拜读学习了!问好楼主! |
王旭久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1-29 07:37:00) | ||
云之骨,张建,朱平兄弟[握手] |
天云之骨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1-27 12:58:00) | ||
旭久先生的评论,道出了对鸣久老师诗歌的深刻感悟,对真正的诗歌与诗人应该向何处去,也在探索中发出了呼唤。王鸣久诗歌的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一把亮剑。我的闲暇的时候就读读王鸣久和李松涛的诗歌,也曾向身边的好友、网络的朋友极力推荐。曾经一位同事慧英在我的案头翻看鸣久诗歌的时候拍案叫绝,称:这才是中国真正的诗人。近二年来,我写诗歌常常学习和借鉴王鸣久、李松涛的手法,由此感谢旭久发表此文,力荐多读鸣久诗歌。[开心啊] |
廉戈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1-27 10:47:00) | ||
平凡而伟大的作者;虔诚而懂诗的读者,让诗歌在实事求是的评论中彰显出卓尔不群的存在。“不读王鸣久的诗歌。就等于没读中国的新诗”,一语中的。鸣久先生的诗歌词语之华丽,思想之深刻,是让读者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您的评论代表了读者的心声。[赞啊][开心啊] |
抚顺朱平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1-26 19:16:00) | ||
“新诗的发展之路艰难而曲折”拜读了,欣赏鸣久先生和旭久先生的诗歌创作主张。[强] |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