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探讨争鸣
对本站各类作品发表具有争议性的议论文章。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探讨争鸣
我之为文宗经载道观
文章来源:逸卿        访问量:1348        作者:逸卿        发布:陈逸卿        首发时间:2011-05-12 18:42:53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我之为文宗经载道观

     文以载道为中国文学诚意正心之显著标志。曹丕《典论-论文》最早提及,至宋代大儒周敦颐进一步发挥与解说。简言之,道是中国哲学中天地人合而为一的规律。狭义可指人类永恒遵循和恪守的道德规范和理念,亦可谓人类良心,社会良知。而这种良知之至高解读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即仁义礼智信的经典。夫子继圣,独秀前哲。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孔子学说一统天下的历史。虽然与之同时或而后之学说林立纷呈,而儒家学说却始终立于与天地恒存的崇高地位。而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恰与圣人至道以同步。无论韩柳欧苏李杜元白无不以载道为己任,其文学长垂丽天之象,得以雄肆百代。诚然,无论何种体裁创作者若不以道心行文,其言自无从以正,其文自无从以立。

    自五四非孔而西学东渐百有余年,文失雅驯,“道”每淆乱。盖人心放之易而雅正难,文事驰之易而修补难。或取“道”中途,失之本根;或求奇求新,危言耸听。是以文无正气,笔乏俊骨。洋洋万言不知所止,有笔而无文,信难行远焉。在科技普世,生存竞争之时代,字海文山已成为时代之诟病。因此,文以精约,言以简达,意以深闳自为文心所追慕。辞赋作为一种古老正宗之文学体裁,在新世纪伊始即已悄然兴起,以至大雅正声颇有振铎九域之势态。更有文化界名流为赋坛前驱,创办期刊,简拔人才,提携后进。一时文心所向国学之复兴诚指日可待也。

    而文学之真正复兴犹如漫漫长路,探源发微,承以济世非十年之功不得显见也。我国文学雅正之一脉百年以来几至断绝,非潜心于国故者难以为继。而步武两汉,希踪四杰。文章正轨,赖此仅存。自古赋体得列六艺之一,为古诗之流亚。至屈宋作赋以讽,骚赋始成为独立之文体。而骈赋一道,清代以来名家迭出,具可效法之。考其历代,无论庾徐杨马皆能藻采典丽,流连哀思。温柔敦厚,道取圣人之大义微言,以成文章济世之伟功。清学者马其昶有《载道集》十二卷,稽讨义例终身不厌,谓文学之道不得须臾而离也。我民族立国于天地之间能传嬗数千年之久,必有其所以存立不弊之道,是曰国粹。今之有识之士,以复兴国学为务,正努力彰显千年立国之大道,转而为不朽之文学。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是以,宗经原道征圣为千古为文者恒久不变之立意。几年来,我以赋作近百篇见诸读者。而创作力求气韵流贯,祛生涩而见晓畅,祛俚俗而见风雅。而每以古道明其义理,激扬情感。康有为先生历遍欧美归而叹曰:西人所言自由平等博爱之新道德实为我中国所独有。道德本于心,没有新旧之分,而家有文轩何为宝人之弊驷耶?康先生写成《欧洲十一国游记》,主要考察外洋之国土,政教,文物及民情,相较之下对中国儒家哲学愈加坚定,并奉为终身旨归。以为孔子之学无所不备,非西学所能望其项背也。

   十几年来,我于教学之余竟读古籍,儒家之道深谙习之,故为文自得遵循。高山仰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譬如赋我中华之大,必言孔子之道,一以贯之。赋我雄关之壮,必言以人为用,长城而得固。赋我海南珠崖之美必言“天涯而有尽,直道以无穷”。赋我当代人物,必言仁义为之濡养,道德成其勋业。在我笔下,意必为先,无论家国,无论情境必以道见之,或行藏其中,或显扬于外,或融会贯通。我以为作文之命意非在出奇而在道明。道乃文之魂,道乃文之骨,道乃文之气。而立言者唯有凭倚圣道才能烛照万类直达古今。诚然,孔子之学乃为万古之人伦,放之四海而皆准。犹可瞻望,未来之世界当是东方智慧显达之世界;未来之世界当是仁学一统之世界。而一切后学之思辨,舶来之道术皆难以匹敌之。唯有孔子之道乃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至圣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康有为曰:辞章之学,文先以读《楚辞》,次读《文选》则材骨立矣。《文选》当全读,读其笔法,调法,字法。兼读《骈体文钞》则能文矣。读《古文辞类纂》则文有法度矣。曾国藩为文力主六经之外有七书,能通其一,即可成学。七书为《史记》《汉书》《庄子》《韩文》《文选》《说文》《通鉴》。而史记,韩文当为必读之书。是以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至于文气则附于理而行,理足则气坚凝。当今之时或有言曰: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以境迁,言以境择,何当泥古而若是?古文大师林纾有言“天下之理,制器可以日求新,唯行文断不可力掩古人而自侈其厚。”因为古人为文无不明道,天理人理融通于文理,虽百世不易也。考其当代,为诗赋者以百万计,而以道心为文者毕竟无多矣。是以,倡古道务去浮躁,操雅调勿求普及,复国粹力秉诚意,此当前之大端也。

   中华民族之今天与未来必将得之于五千年之精英文化之承继,中华民族昌盛与繁衍必将得助于流风千古之文学。一百年来西学东渐,文艺纷呈而杂沓,思想紊乱而虚空。为此,中华民族应该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之文化启蒙运动。威扬雅调,摒抑郑声,大道在斯,与尔同行。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1-06-03 13:52:11
文章评论
陈逸卿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3 06:04:53)  
谢幸福群岛,西楼先生雅鉴。逸卿遥祝。
独上西楼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3 00:38:37)  

同赏老师妙笔!附议群岛佳评!

幸福群岛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2 19:46:22)  
诚然,无论何种体裁创作者若不以道心行文,其言自无从以正,其文自无从以立。道乃文之魂,道乃文之骨,道乃文之气。古人为文无不明道,天理人理融通于文理,虽百世不易也。考其当代,为诗赋者以百万计,而以道心为文者毕竟无多矣。是以,倡古道务去浮躁,操雅调勿求普及,复国粹力秉诚意,此当前之大端也。一百年来西学东渐,文艺纷呈而杂沓,思想紊乱而虚空。为此,中华民族应该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之文化启蒙运动。威扬雅调,摒抑郑声,大道在斯,与尔同行。
老师之文,岂敢点评。细细读之,则醍醐灌顶,如指路明灯,欣赏并收藏。学生有礼了。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