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三谈今人写格律诗的用韵问题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2153        作者:邢扞城        发布:拾玉者        首发时间:2011-06-19 14:15:17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三谈今人写格律诗的用韵问题
    今人写格律诗还是用普通话的音韵要好,否则一不留神就会出现串韵的毛病。稍懂古体诗的人都知道:格律诗之所以称作格律诗,是因为格律诗有严格的规则,包括其押韵的严格规定。有些人主张今人创作格律诗依然要遵循平水韵,这一点笔者并不反对,因为这是个人的喜好问题,谁也无权干涉。但是,格律诗是不能够串韵的,用韵必须严格,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如果今人一定要固守平水韵,要想做到不串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他无论如何也要受到今天普通话的影响,稍不留神就犯了串韵的毛病,如果是这样,谁能说这样的诗用的是平水韵呢?
今天的普通话与平水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点谁也不可否认。譬如,[上平一东]与[上平二冬],今天是同韵的,但平水韵却是两个韵部,古人写诗就不可能通押;[上平三江]与[下平七阳],今天是同韵的,但平水韵也是两个韵部,这两个韵部古人写诗也不能通押;又如[上平五微]与[上平十灰],今天是同韵的,但平水韵也是两个韵部,这两个韵部古人写诗也不能通押;再如[上平十一真]与[上平十二文]、[下平十二侵]及[上平十三元]中的一部分字,今天是同一个韵,但平水韵则属于四个韵部,古人写诗也不能将它们通押,像这样的韵部在平水韵里还有很多。实际上,平水韵中的一百零六个韵部是不能够相互通押的,古人写格律诗是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的,我们今天写格律诗当然也要继承这一原则。
《中华诗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具有全国影响的以发表古体诗词为主的月刊,其主编及编委们都是当今诗坛里的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该刊秉承中华诗词学会的宗旨,“提倡以普通话为依据的新声韵,同时,主张双轨并行。对于那些长期使用旧声韵的诗人,对于那些不习惯用普通话表达诗情的诗人,要允许他们依照老习惯进行写作。”(郑伯农2010年5月31日在中华诗词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为开创中华诗词新纪元努力奋斗》)中华诗词学会的这一宗旨,笔者认为现在是可行的,也是权宜之计,因为旧声韵与新声韵之争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完全达成共识。虽然如此,但固守平水韵的人们,今天已很难做到严格遵循旧声韵的韵部进行创作了,其许多作品在押韵上往往显得不伦不类,即号称运用旧韵,但实际上串韵的现象很严重,与普通话的音韵没有什么区别了。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就是《中华诗词》发表的其编委们的格律诗诗也不例外。现就《中华诗词》编委们的诗作串韵情况略举一二,从而可以了解今天固守平水韵创作格律诗的尴尬情况。
名誉主编刘征的诗作:
《读<论语>》(《中华诗词》2010/1):
尊孔声中倡读经,婴儿澡水要分清。
如何世代崇儒术,朽木难支大厦倾。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经”为[下平九青]韵部,“清”“倾”为[下平八庚]韵部。
《读李白<万愤词>》(《中华诗词》2010/1):
共道诗仙并酒仙,烟霞踪迹遍名山。
试将万愤词来读,九转廻肠裂肺肝。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三个韵部通押,“仙”为[下平一先]韵部,“山”为[上平十五删]韵部,“肝”为[上平十四寒]韵部。
《读杜甫<望岳>》(《中华诗词》2010/1):
珠玉千篇不救贫,西山白雪洞庭云。
岱宗一览众山小,间气英灵无此人。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贫”“人”为[上平十一真]韵部,“云”为[上平十二文]韵部。
《读<儒林外史>》(《中华诗词》2010/3):
剽窃为文吁可悲,桂冠争得仗偷鸡。
不堪更写儒林史,多少而今牛布衣。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三个韵部通押,“悲”为[上平四支]韵部,“鸡”为[上平八齐]韵部,“衣”为[上平五微]韵部。
《读纳兰性德“悼亡词” 》(《中华诗词》2010/3):
生死十年泪未干,松岗明月至今传。
冷清一片埋愁地,第一多情数纳兰。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干”“兰”为[上平十四寒]韵部,“传”为[下平一先]韵部。
《悼汝伦二首(其一)》(《中华诗词》2010/4):
最多愁苦是诗人,浮世论交难得真。
小聚不期成永诀,南天怅望海云深。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人”“真”为[上平十一真]韵部,“深”为[下平十二侵]韵部。
《读金和<东施>》(《中华诗词》2010/5):
一花不与众花同,颇怪金施有异功。
我爱《东施》张个性,鹤长凫短自为容。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同”“功”为[上平一东]韵部,“容”为[上平二冬]韵部。
《读<聊斋>》(《中华诗词》2010/5):
口诛笔伐更皮鞭,闭户深宵得少安。
一部《聊斋》藏枕底,梦寻人气鬼狐间。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三个韵部通押,“鞭”为[下平一先]韵部,“安”为[上平十四寒]韵部,“间”为[上平十五删]韵部。
《读卡夫卡<变形记>》(《中华诗词》2010/5):
难得愚鲁解先生,反道思之蓦地惊。
且看浑浑尘世里,几多虫豸变人形。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生”“惊”为[下平八庚]韵部,“形”为[下平九青]韵部。
《读<古今诗苑>》(《中华诗词》2010/7):
京门教稳拜先生,立雪师门感启蒙。
讲诵音容宛如在,一编“诗苑”益平生。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蒙”为[下平九青]韵部,“生”为[下平八庚]韵部,且首句的“生”和末句的“生”重复使用,这是所有文体的大忌,更何况是格律诗!
《读吴伯萧<北极星>》(《中华诗词》2010/7):
岱岳山头松柏声,山东汉子骨铮铮。
印章犹记刊“山屋”,一卷萧条《北极星》。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声”“铮”为[下平八庚]韵部,“星”为[下平九青]韵部。
主编郑伯农的诗作:
《读新作二十首呈刘征老》(《中华诗词》2010/1):
探幽索隐指迷踪,火眼金睛一智翁。
莫道人生难再少,晚霞映日满天红。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踪”为[上平二冬]韵部,“翁”“红”为[上平一东]韵部。
《灾后深思(三首)》(《中华诗词》2010/6):
其一:
大地缘何颤抖频,五湖四海垒新坟。
一方有难八方助,治本还须寻病根。
此诗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三个韵部通押,“频”为[上平十一真]韵部,“坟”为[上平十二文]韵部,“根”为[上平十三元]韵部。
其二:
火箭飞船宇宙行,高台能探九霄星。
今人已谙天边事,可惜难窥地底情。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行”“情”为[下平八庚]韵部,“星”为[下平九青]韵部。
其三:
工业勃兴三百年,小球处处换新颜。
改天未必万般好,人类该当学补天。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年”“天”为[下平一先]韵部,“颜”为[上平十五删]韵部。
《来凤观摆手舞》(《中华诗词》2010/6):
奇葩自古出深山,摆手雄浑最壮观。
游客不知身已老,翩翩入列共狂欢。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观”“欢”为[上平十四寒]韵部,“山”为[上平十五删]韵部。
编委周笃文的诗作:
《大峡谷》(《中华诗词》2010/6):
谁挥神斧裂山根,地缝天坑满白云。
一炷香烧通帝座,氤氲元气遍乾坤。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根”“坤”为[上平十三元]韵部,“云”为[上平十二文]韵部。
编委杨逸明的诗作:
《玉树地震以诗代简寄青海友人》(《中华诗词》2010/6):
此心方为北川哀,玉树同胞又被埋。
国自有能凝聚力,地因何事折腾灾。
新闻刻刻牵寰宇,大爱频频震小斋。
沉重诗行微薄款,急随援救巨流来。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哀”“灾”“来”[上平十灰]韵部,“埋”“斋”为[上平九佳]韵部。
编委李树喜的诗作:
《春韵》(《中华诗词》2010/6):
昨日可怜都市人,一勺春水万家分。
转身融入原生态,洗却风尘我是春。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人”“春”为[上平十一真]韵部,“分”为[上平十二文]韵部。
《峡谷》(《中华诗词》2010/6):
天造不平由鬼斧,地铺锦绣赖神工。
此间更有丹青手,敢把深渊系绝峰。
此诗共两个韵脚各为一个韵部,“工”[上平一东]韵部,“峰”为[上平二冬]韵部。
《梦境》(《中华诗词》2010/6):
人到无疆界,翩然若少年。
梦回盛唐世,得会李青莲。
酒月渔梁浅,凤歌儒道玄。
销魂当此境,不必望长安。
此诗共四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年”“莲”“玄”为[下平一先]韵部,“安”为[上平十四寒]韵部。
《青山关井泉》(《中华诗词》2010/7):
橙黄五彩替狼烟,大道青山不再关。
老井春心难寂寞,跳出画界作飞帘。
此诗共三个韵脚则分别有三个韵部通押,“烟”为[下平一先]韵部,“关”为[上平十五删]韵部,“帘”为[下平十四盐]韵部。
编委杨金亭的诗作:
《步韵奉和贾漫<贺柯岩创作生涯六十年>(三首)》(《中华诗词》2010/1):
其一:
长安新政起雷霆,一夕填平花柳坑。
底事国强民富日,鸡鸣不已乱边城。
此诗共三个韵脚则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霆”为[下平九青]韵部,“坑”“城”为[下平八庚]韵部。
其二:
何堪万劫夜昏天,二月春怀料峭寒。
三叠哀歌哭总理,泪倾禹甸雨绵绵。
此诗共三个韵脚则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天”“绵”为[下平一先]韵部,“寒”为[上平十四寒]韵部。
其三:
大家风采映屏闻,道德文章焕绿春。
著作等身人未老,更为诗国再添薪。
此诗共三个韵脚则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闻”为上平[十二文]韵部,“春”“薪”为[上平十一真]韵部。
 
 
《昌臣茶园饮茶》(《中华诗词》2010/6):
百转车回午梦初,碧萝千顷紫烟浮。
殷勤六寨催书墨,诗韵茶香溢一庐。
此诗共三个韵脚则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初”“庐”为[上平六鱼]韵部,“浮”为[下平十一尤]韵部。
《游大峡谷二首(其一)》(《中华诗词》2010/6):
嶙峋万顷插青天,云外桥横石壁连。
碧落高寒人迹杳,耸听孤鹤夜啼猿。
此诗共三个韵脚则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天”“连”为[下平一先]韵部,“猿”为[上平十三元]韵部。
编委熊东遨的诗作:
《送李汝伦前辈》(《中华诗词》2010/4):
霜风雪浪裹云帆,送我炎黄铁血男。
古调音存诗不死,南天柱折道何堪!
神传紫玉箫归匣,谊证桃花影在潭。
料得仙乡逢李杜,与公联唱恰成三。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帆”为[下平十五咸]韵部,“男”“堪”“潭”“三”为[下平十三覃]韵部。
《国哀日感作兼致玉树灾区父老》(《中华诗词》2010/5):
天安门外风雨凄,又为亡灵下半旗。
举国救川前例在,家园重振不须疑。
此诗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凄”为[上平八齐]韵部,“旗”“疑”为[上平四支]韵部。
《清江品茗》(《中华诗词》2010/6):
问月亭前水一湾,露花风树影团团。
不知春色藏多少,小勺分来仔细看。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团”“看”为[上平十四寒]韵部,“湾”为[上平十五删]韵部。
《唐山新华影剧院看<唐山大地震>》(《中华诗词》2010/11):
卅年余震到眼前,一霎心灵被撞穿。
灾祸异时人异地,死生同命血同源。
身当独活情何已?树割连根痛不言。
百样玄虚都莫说,亲恩我信大如天。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前”“穿”“天”为[下平一先]韵部,“源”“言”为[上平十三元]韵部。
编委星汉的诗作:
《庚寅春游恩施大峡谷遇云雾》(《中华诗词》2010/6):
东风未扫半天云,一抹轻纱掩瘦身。
料是春山颜色浅,深藏不敢见诗人。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身”“人”为[上平十一真]韵部,“云”为[上平十二文]韵部。
《腾龙洞大瀑布,为清江流入地下暗河处》(《中华诗词》2010/6):
清江纳影万山青,日月长随更远征。
岂料前途成黑暗,一喷心血走雷声。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青”为[下平九青]韵部、“征”“声”为[下平八庚]韵部。
《出腾龙洞,回首口占一绝》(《中华诗词》2010/6):
胸怀宽广净云烟,稳坐轻车一往还。
我孕诗章君孕我,清江饱蘸写苍山。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烟”为[下平一先]韵部,“还”“山”为[上平十五删]韵部。
编委王澍的诗作:
《次韵袁老迎春曲(其一)》(《中华诗词》2010/2):
庙堂稢朴栋梁材,愭捂中华门户开。
经济迈超英德美,貔貅备御虎狼豺。
折冲樽俎钦中外,容纳殊同敞抱怀。
大国泱泱导先路,引全世界创和谐。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材”“开”为[上平十灰]韵部,“豺”“怀”“谐”为[上平九佳]韵部。
编委丁芒的诗作:
《如琴湖花径》(《中华诗词》2010/2):
碧波一曲恰如琴,花径犹留白傅音。
想是琵琶弦上泪,千年储得满湖春。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琴”“音”为[下平十二侵]韵部,“春”为[上平十一真]韵部。
编委梁东的诗作:
《杏花村秋兴八咏(其一)》(《中华诗词》2010/2):
树里青帘隐画图,樊川驴背一唏嘘。
郎公收尽烟和雨,满目红霞四库书。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图”为[上平七虞]韵部,“嘘”“书”为[上平六鱼]韵部。
《杏花村秋兴八咏(其二)》(《中华诗词》2010/2):
行春刺史走烟衢,碧水青山击节嘘。
只望消停魂外雨,何曾捻断梦中鬚。
牧童一日遥遥指,词客千年步步趋。
非是清明神力助,杏花深处有天枢。
此诗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嘘”为[上平六鱼]韵部,“衢”“鬚”“趋”“枢”为[上平七虞]韵部。
编委刘章的诗作:
《赠砚》(《中华诗词》2010/1):
重金买砚赠夫君,研墨好书万里春。
春去春来春不老,春风读砚诵“双珍”。
此诗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君”为[上平十二文]韵部,“春”“珍”为[上平十一真]韵部。
《参观唐山地震纪念馆》(《中华诗词》2010/11):
一夕灾临天地悲,石头流泪也成灰。
后人到此来温故,再造新城不可摧。
此诗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悲”为[上平四支]韵部,“灰”“摧”为[上平十灰]韵部。
编委郑欣淼的诗作:
《六十抒怀(其二)》(《中华诗词》2010/7):
禁苑风光总万分,依依柳色五番新。
诸君正应才无碍,多士合当文不群。
才见殿堂追盛世,又欣天府广殊珍。
波云诡秘寻常事,毕竟人间多暖温。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三个韵部通押,“分”“群”为[上平十二文]韵部,“新”“珍”为[上平十一真]韵部,“温”为[上平十三元]韵部。
《六十抒怀(其四)》(《中华诗词》2010/7):
豕出辽东貌相殊,吉祥百变任求需。
少时已改黄金运,壮岁常思白简书。
十丈红尘多障翳,三千世界贵真如。
衰年戒得尤须记,何处觥觥不丈夫。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殊”“需”“夫”为[上平七虞]韵部,“书”“如”为[上平六鱼]韵部。
编委张结的诗作:
《悼汝伦》(《中华诗词》2010/4):
数载沉疴历万艰,如潮心事系黎元。
警贪刺腐如椽笔,赢得诗坛仰首看。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三个韵部通押,“艰”为[上平十五删]韵部,“元”为[上平十三元]韵部,“看”为[上平十四寒]韵部。
《玉树地震中夜不寐因成一律志感》(《中华诗词》2010/5):
汶川前事记心胸,新震惊闻与昔同。
泪眼才迎橄榄绿,废墟又见国旗红。
中枢忘寝高原夜,战士奔忙雨血中。
凝作一声多谢了,驰援千里感孩童。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胸”为[上平二冬]韵部,“同”“红”“中”“童”为[上平一东]韵部。
编委李文朝的诗作:
《玉树抗震二首》(《中华诗词》2010/5):
其一:
大难真情刻汶川,新灾玉树震高原。
中华再显擎天爱,世界同传抠地艰。
抢救急开生命线,驰援先堵鬼门关。
三江唱响民为本,举国齐心奏凯还。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三个韵部通押,“川”为[下平一先]韵部,“原”为[上平十三元]韵部,“艰”“关”“还”为[上平十五删]韵部。
其二:
玉树山摇地裂时,连心小指母先知。
中枢号令军民动,四海闻声车马驰。
缺氧唯凭豪气壮,高寒哪怕朔风嘶。
同胞待救急如火,夺秒争分意恐迟。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嘶”为[上平八齐]韵部,“时”“知”“驰”“迟”为[上平四支]韵部。
 
编委欧阳鹤的诗作:
《悼汝伦兄》(《中华诗词》2010/4):
嘻谈笑骂忆音容,讽世鞭时兀自雄。
北国春芽朝气足,南疆秋蕊晚霞钟。
身遭磨劫情难泯,病入膏肓韵未穷。
扰扰诗坛君去矣,何人接踵继遗风?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容”“钟”为[上平二冬]韵部,“雄”“穷”“风”为[上平一东]韵部。
编委蔡淑萍的诗作:
《哀玉树》(《中华诗词》2010/5):
又见全民大救援,怅望西北泪潸然。
汶川犹忆问寒月,玉树真宜责昊天。
地裂山倾叹瞬息,探源预报步蹒跚。
伤心最是泥坯里,埋我乡亲终不还。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四个韵部通押,“援”为[上平十三元]韵部,“然”“天”为[下平一先]韵部,“跚”为[上平十四寒]韵部,“还”为[上平十五删]韵部。
顾问孔祥庚的诗作:
《厚安先生祭》(《中华诗词》2010/1):
迟步双江碧水湾,奇花异草满峨山。
李家植桂飘香远,国运萦怀铸志坚。
伏案经年心尽瘁,为官半世体无闲。
夜深形影疑犹在,恸把诗吟寄厚安。
此诗共五个韵脚却分别有三个韵部通押,“湾”“山”“闲”为[上平十五删]韵部,“坚”为[下平一先]韵部,“寒”为[上平十四寒]韵部。
《石屏县坝心镇旧居大院十二天井感赋》(《中华诗词》2010/1):
天井迷楼十二间,曾于幽处咏诗篇。
携妻重返寻童趣,紫燕依依梁上旋。
此诗共三个韵脚却分别有两个韵部通押,“间”为[上平十五删]韵部,“篇”“旋”为[下平一先]韵部。
以上仅仅对《中华诗词》部分编委们的一些诗作,在用韵上进行简单的梳理。上述诗作的韵脚,在今天的普通话里是押韵的,但在平水韵里却属于串韵现象。熟悉格律诗的人都知道,古人写格律诗是忌讳串韵的。这些人在当今诗坛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的功力不容怀疑——就是这样的名人,尚且不能严格遵循平水韵的用韵要求,更何况一般的诗作者呢?
我们现在总有一些人,常常以固守平水韵为能事,但在实际的创作中往往不是以平水韵为要求,这种情况时下非常很普遍。有些人甚至鼓吹将平水韵表背下来,写诗的时候按韵表上的字来填写——这是写诗吗?有的人为了遵循平水韵的用字,写诗的时候就将平水韵表摊在面前,依韵用字——这不是填诗吗?今天的人们如果不按这两种情形写诗,那么写出来的诗必定与上述例举的诗作一般,因为今天很多同韵部的字,在平水韵里并不同韵,只要稍不留神就会串韵。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改用普通话的音韵系统呢?
笔者并不反对用平水韵写诗,但用平水韵写诗就必须严格遵循平水韵的要求。如果我们不严格遵循平水韵,那么写出来的诗一定是不伦不类的。我们今天继承格律诗的传统形式,切不可以固守平水韵写诗为能事,更不可故弄玄虚,让初学者望而却步,否则对格律诗的继承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今人用普通话写格律诗是今天的音韵使然,如果还一味地固守平水韵,格律诗的创作还有前途吗?

二零一一年五月十二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文章评论
拾玉者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25 10:19:31)  
《中华诗词》刊物对新声韵作品都做了注明,本文引用的作者是新声韵的,原刊也都做了注明。本文只谈用韵问题,固守古韵的人连用韵也存在问题,更何况平仄!
海凝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23 16:43:31)  

一首诗用何种韵,要结合句中平仄和韵脚来看。楼主只看韵脚不理会句中平仄,把新韵作品也归入平水韵,令人匪夷所思。

海凝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23 16:34:34)  

楼主整理出此篇,足见下了不少功夫。不过所列诗词无一依平水韵而作,以此为据未免荒唐了些。除了《读纳兰性德“悼亡词” 》《读卡夫卡<变形记>》《青山关井泉》《昌臣茶园饮茶》《玉树抗震二首》几篇明显依《中华新韵》入律外,其他各篇皆依《诗韵新编》入律。至于用什么韵写作,本来不是什么大事,诗词的核心问题并不在此。个人认为,各种韵都懂一些还是比较好,随意用哪种,别混用即可。北方广大普通话区自然觉得新韵适合自己,而对于南方及港澳台、海外习作者而言,则是平水韵、诗韵新编更为适合些。普通话推行再广泛,古音系以及各地方言也是不会消失的。如今甲骨文、金文、隶书还有人在学在写也有人欣赏,各地方曲目也没有消失。而且按照根据音韵学原理,参阅《尔雅》、《康熙字典》等工具,用反切法,几乎所有古音都可以读出来,并非不可读。至于用哪一种韵,自取所好即可,何须多论。何况目前使用平水韵或诗韵新编习作近体诗的,几乎无一不通晓新韵;懂得多的倒是比懂得少的有问题了?诗词的好坏不在一个用韵的问题,多熟悉几种韵不是坏事,起码阅读古人作品的时候,你就不能用新韵来解析。

庭院深深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23 11:06:27)  

我完全赞同文中的观点,查韵书作诗词主要受引路者的误导所致,显得个人高不可测,神秘兮兮。殊不知普通话就是现代的韵书,是新中国对汉语的一次统一规范,其实和历代韵书的作用是一致的,都规范了各个时代的读音。我反对古韵的理由有这么几点:1.笔者所说的串韵现象。2.没有必要,有现代规范的韵,何必抱残守缺。3.一般读者不懂,还以为没押韵呢,费力不讨好,拉远了与读者的距离。4.用古韵的人大都一知半解,只知韵部不知读音,比如韵字北、地,北就不能读bei 3声,经常遇到摇头晃脑的人,问其用的韵字如何读,结果往往叫人苦笑不得,大跌眼镜。5.汉字最难的算是读音,先成为汉字专家再写古体诗词吗?显然没有必要。这不禁让人想到郭沫若解读古诗的佳话。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