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赋论
本栏目所称的赋论,主要指对本站辞赋骈文版块的作品与作者进行的文艺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赋论
与马德实先生对话(1)
文章来源:中国诗赋网        访问量:2771        作者:孙五郎        发布:孙五郎        首发时间:2011-03-10 15:13:11
关键词:辞赋 诗赋 马德实 孙五郎
编语:

在第一次读过马德实先生发网的八篇赋作后,我着实吃了一惊。

由于近年喜欢舞弄点辞赋类文字,除了阅读历代古人赋文外,我还关注了很多辞赋作者,包括数个网络赋圈、《中华辞赋》杂志赋圈、《光明日报》“百城赋”展播赋圈,视频赋圈(少量,作者几乎均含在前几个赋圈之中)等,但先生的名字此前确实未注意到。

所谓“一惊”,是因为先生做为一名初习赋者所展示的文笔起步高度。

在表述读先生的赋作感觉之前,我先接着先生的话杂议两句自己的作品。因工作太忙,无法就辞赋观点系统地与先生交流,也不考虑文字的逻辑性,就想哪写哪了。

我喜欢骈文。除其固有的讽喻诵讨、铺排张扬等特点外,更喜欢其言简意赅、节奏明显、整齐体式与棱角分明带来的美感,喜欢其声韵铿锵、语意响沉而厚重的气势,喜欢其铺陈随意、句式自由、技法无束的表现方式,更喜欢其初读即赏、复咀有味、适合深品的感觉。

从历代赋文的发展规律与特征上看,辞赋的体例、模式太多了,所以我觉得便没有模式了,即不需要给自己制造一个枷索先把自己框囿起来,只要自己喜欢、顺手的写法。也许这也能成为笔力不及时安慰自己的台阶吧。

先说说我的赋作。

1.宽为习惯,韵律不苛。如果按“严宽”衡量,我的文字多为“宽式骈文”。严格意义上,上佳的律赋除了述意到位、篇章布局合理与具备音韵美感外,每个骈句都起码应符合中楹会推出的“联律通则”才好。但这样,闲暇多时去“拈断数茎须”地抠抠尚可,而这个时代,已经不允许我们大多数人这样去作文了。所以,我不得已去“弄宽”。我的宽,主要表现在:一是把押韵放宽。过去是依照《诗韵新编》的十三辙,现在看来,最好是按照《中华新韵》。既有文字的现实社会实际意义,又可不必核查个别字词是否靠上了某某朝代某某人弄的某“谱”。反正我也不写给古人看,也不需要今人看我的文章时必须先把古人弄的“谱”研究明白后再读,更不需要弄个“依古人某谱”来表现自己多掌握了些什么古韵知识。不过,为了读懂古人的佳作,我也必须得先掌握古人的“谱”。二是把格律放宽。在述意为主的基础上,能工则工,宜巧则巧,工巧不及者,随它。包括对偶句的平仄、词性,甚至个别地方的节奏。有暇则细抠,无暇则姑息。近期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创作院赋,按照要求,人物与其事迹表述语汇以及表述的顺序不准有一点点变化,分配给每个主要人物(院士)的字数也有大致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人名两个字也得去硬对三个字的,至于词性、重复字、平仄音韵等均只能微调。我们是为需要而作文的,只好如此。不过写出来后,看起来倒也只能称为赋,而不能列为其它体裁。

2.随性作文,不囿风格。不同时代的赋文均带有不同时代的特征,同一时代的作品也因人而异,同一人的作品也因创作背景、赋述内容、不同时期而风格不同。我不想把自己框给某个时代或某一人物或某种风格,反正自己喜欢、写起来顺手,并能有一部分读者喜欢就行。象楚风,有时来了情绪,就在赋文中插上几句。汉赋(所谓“汉大赋”),多数我不太喜欢,主要是罗嗦语与引典寓事太多,僻字冷词的频率也太高,时有求猗而靡之感,尤其是对话式铺陈,离实际生活太远;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朝中前期的赋文倒是多见精作,用字也显得干净、明朗些,我喜欢;宋朝的大多数辞赋其实多定义为散文较为合适些,读之总见亮点频频,却也总感觉未尽文美。元朝以后,很难以风格概括时代了,金石俱存。我不想去刻意模仿哪种风格,觉得怎么写尽性就怎么写。

3.诗与赋。赋,一般不太适合诵读,诵读时亦当配以文字提示。与诗相比,赋多是用来品咀的,而诗,多是用来诵读的(多数无韵诗除外);赋是在骨骼的框架上安排血肉,一般棱角较分明;诗是在情感的抒发中塑造姿势,一般地,想象力与体态语言较丰富些。语气上,一般来说,赋有些厚重,诗有些轻扬。概也因此赋文多铭石镂碑,而诗文多染纸着卷罢。从我的阅读习惯上看,如果在赋文中偶尔插几句诗句,往往感觉能使赋文变得生动一些。所以,在我的赋作中多有此式。如《关东大年赋》写室外与室内的两句“雾淞高挂三丈冷,梅瓣暗生几缕香”即是如此。

4.说一下四六句式。四六句式,读之铿锵感浓厚,成为骈赋的主要句式。而连续的四六句,超过两句则嫌呆板。可将其中某句变成六四、六六、五五、四四、七七等。尽量避免“四*”句式连用(我以前曾为表意多次这样使用,读起来很别扭)。不过,对于具有排比意义的“四*”或其它句式连用的情况则除外,在拙文歇马山杜鹃花赋中,从以八大美女比拟杜鹃花的八种形态起,后文中曾数次使用同一句式排比连用,读起来感觉还不算呆板、枯燥。我不太喜欢全篇四字或者六字到底的形式,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喜好。

5.说说起句。文首和段首起句,以平韵段论,一般我还是推崇句脚字是押平、平、仄、平式(类似首句平起押韵的律绝诗)。而第三句用句号,不用分号。今赋增加了标点符号的使用,使一些词法丰富多了。如我在大年赋的起句中天光浩朗,大野苍茫。雪陌平阔,梅笛悠扬。(此段首句句尾为仄韵,类似律诗中的首句不押韵式,这样,可只求一二句对仗、三四句对仗)。中间用句号,则成为两个单句而不是一个复句。在庄河赋中“岁月峥嵘,奔雷激响;风骚代领,史简阑斑。”这四句,用分号隔开,则作一个复句,因本段为平韵段,故以二句平收,以求平仄仄平式。如此,应一三句对仗、二四句对仗。

6.篇章的韵律。句式的韵律较复杂,篇章的韵律倒是简单一些。一韵到底可,分段转韵可,段内转韵可,数句一韵亦可,甚至全篇无韵也无不可。

       7.说说句式与节奏。从句式节奏上看,我心中理想的小赋文(只论首段,14句,依平韵例)[可平可仄处略标,句名是我按一般适用而随意冠称的]

 

起句:十六字。方式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平[]

或:

仄仄平[],仄仄平[](此处可用逗号,亦可用句号,但不易用分号)

平平仄仄,仄仄平[]

或:

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

 

导句:(六六式复句)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实词时)

或: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以虚词连接时)

亦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展开句:

四六句式。

上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前三个句尾字最好不要有大小韵冲)

节奏可依情任断。当有虚词引连时,前四后六均可翻化出多种样式来(略)。

 

铺开句:

六四句式。

上选: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其它亦依展开句。

 

抒情句:

上选:用七律诗的对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亦可用非诗对偶句。但我总觉得在此处插一诗句读起来更舒服。

 

收句:

六六式。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也可用四六式复句收笔。

 

当然,有些四与六言的句子亦可用三、五、七言,或以虚词楔连。

不过,我还一篇未这样写过。先生可在创作无定向服务的赋文时试一下看看。

这只是我今天的想法,也许明天又会有多种改变了。

 

先生,今晚我将赴京出差,待回来后再接着与您交流。一会儿我找一篇模拟上述方式的赋作发网,以便我们共同探讨。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3   条】
推荐理由:
虽然称为随语散记,却道明了创作辞赋的最基本的知识。对了解辞赋这一令人头疼的文体很有益处。
寒江雪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1-03-11 01:15:55
文章评论
纪军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3-22 09:00:47)  

要写赋,得有如五郎的精气神及深厚的国学底蕴,这些俺都不具备,所以也只能玩玩简单的诗词遣遣怀罢了,惭愧,汗颜。。。。。。

花影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3-16 19:46:43)  
先来学习,慢慢领悟~~
轻柔的霞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3-16 07:44:32)  
我不会写赋,但是如雨晴姐所说“对写赋之人有着敬仰之感”,喜欢赋文的那种以大量的连词、对偶、俳句层层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所营造出来的大气凝练、富丽堂皇、议论纵横,词锋犀利的风格意境,读了此文,更加受益而开悟。
马德实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3-13 13:52:38)  

学习五郎老师对话(1)体会之二。反复学习老师“对话”(1)中关于赋作的7点意见和徐文涛赋,收获很大。还有两个问题,希望老师在以后的讲授中插空指点:
   (
1)骈句的句脚平仄。写《宽甸赋》以前,我的做法是,单句相骈,句脚上仄下平,隔句相骈,用平仄仄平方式。这都是从“大年赋”和“庄河赋”中学来的。写宽甸赋时,我的做法是,单句相骈,句脚上仄下平。隔句相骈,句脚大部分平仄仄平。少数只求句脚上下对仗,没做到平仄仄平格式。还有押仄声韵的地方。这样做行不行?
   (
2)徐文涛赋中有“吐声音之铿锵”、“竭心血以披文”、“负霜鬓而怀瑾”这样的句式,应该叫“蜂腰句”吧。我觉得这样的句式起伏不平,苍劲有力,彰显文气,很好。怎样使用虚字锤炼蜂腰句呢?
   另外,老师讲义中可以直接以我文章中的不足为例,不必客气、委婉。期盼老师新的经典教诲。致深深谢意。

马德实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3-12 16:16:42)  
老师凌晨一点修改讲义,准备为学生讲课,学生十分感动。联想上次午夜12点半给我回帖子,学生如不能学有所成,何以面对文朋诗友?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